風很好,人欠佳;事未休,情已散——門前路

​“ 有些人或事總會在你成長的記憶中佔據一部分,有些會隨著時間的消失而慢慢淡去,但當相同的場景再現時,那些記憶則會如泉湧般潺潺而流。”

風很好,人欠佳;事未休,情已散——門前路

門 前 路

已記不清門前那道曲曲折折的小路,它好像陪伴了我出生至今的二十幾載歲月,又似乎不是。

本是依山傍水的絕佳住宅,現在卻變成了依山靠路的將要迎接許多隨車而起的塵土的洗禮——我目前是這樣認為門前這條正在修築的聽說是國道的公路的,可是家人、左鄰右舍、街坊都認為這是一條改變我們河南(河的南邊)住戶的致富之路,我真不知道富在何方。

看著熙熙攘攘的修路工人,聽著超越噪音赫茲的挖掘機、壓路機的聲響,想著條條大路通的憧憬,念著一心倡導共同富裕的政府,我想我該知足了。此時天下天平,百姓安居樂業,大好河山一片好,我要慶幸,要知足,人常言:知足才能常樂!

昔日裡,那條小路好像是分兩個方向的,一條奔向平坦、寬闊的“情人橋”(不清楚為什麼它會有這樣的稱謂,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座條距離繁華的街道甚遠,沒有多餘的閒雜人等,沒有校門口守株待兔的校領導和老師,更沒有路燈照耀下的尷尬與無措);另一條則是蜿蜒曲折的猶如九曲連環般小河之路(河水中有一排排一步之遙的大石頭在遙遙相望,這些石頭是連接河西與河南之間的一天便捷小道,只是世上所有的便捷之路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有時候是堆砌不穩,有時候是石與石之間隔的太遠,要過路人的使勁一躍,這一躍可有風險了,還有下雪天的冰石……)。這兩條路在我成長的歲月中扮演了不少角色:求學唸書必經之道、逃學翹課必繞之路、下河摸魚必去之路、走親拜訪必趕之路。

有些人或事總會在你成長的記憶中佔據一部分,有些會隨著時間的消失而慢慢淡去,但當相同的場景再現時,那些記憶則會如泉湧般潺潺而流。

今時,門前已是平坦的大道,望不到頭,看不到尾,不知從何來,將往何處去。坐在樓頂只看到靈活自如、龐然巨大的挖掘機和壓路機。想起書山曾說秦始皇造皇陵費十幾萬勞力,愚公移山需世世代代子子孫孫,而今造路只見龐然大物般的機器,不見人跡。果真是時代變了,科技發達了,而我彷彿一位世紀老人,停留在遠古的石器時代,卻不知今乃為科技時代、信息時代。

風很好,人欠佳;事未休,情已散——門前路

路已變,人亦變。

那位勤勞賢惠、乾淨整潔、仿若大家閨秀的奶奶好久不見,您的笑容彷彿昨日還為我綻放。那個哭哭啼啼、瘦瘦小小的我如今竟是大學畢業兩年,肉肉胖胖的樣子。往日真不敢回想。在回憶裡與自己相見要非凡的勇氣,你會看到自己真的變成了當年你所討厭的那個樣子,就如我,胖了,黑了,難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