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創建於2019年08月28日

最近紀錄片《美國工廠》很火。它選取了一個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事件——中國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去美國開設大型工廠,光這個主題,我們就非看不可。

因為這個主題天然就充滿了戲劇性,我們簡直可以立馬聯想起那些會因為刻板印象和文化壁壘而產生的矛盾,影片也的確為我們展示了大量這樣的場景,有的你用奇觀來稱呼它們也不為過。

但這部紀錄片之所以火,絕對不是因為我們關心汽車玻璃的生產,也不完全是因為它裡面涉及到的那些衝突場景讓人有獵奇的衝動,而是因為它本質上觸及到了今天這個世界所面臨的一個終極危機和挑戰。

美國、中國、歐洲,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還是先照例簡單講一下背景,有著中國玻璃大王之稱的曹德旺,在考察了多塊場地之後,終於在2015年,於美國鐵鏽區、俄亥俄州的代頓市郊區的莫雷恩前通用汽車廢棄廠房上,投資數億美元,新建了福耀玻璃美國公司。

在通用汽車倒閉後,以該公司為當地支柱產業的代頓,一度進入非常蕭條的狀況,超過半數的當地人失去工作,政府也失去了大批稅收來源,甚至沒有錢修繕基礎設施。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而曹德旺的到來,將為當地帶來2000人以上的就業崗位。

莫瑞恩政府承諾,只要曹德旺僱傭的美國員工超過1500人,政府就從2017年也即工廠開始運營的第三年開始,每年給福耀發20萬美元補貼,五年至少100萬。俄亥俄州政府更是承諾只要福耀解決1500人以上的就業,就在五年時間內補貼近1500萬美元,再加上莫瑞恩政府免去了福耀辦公樓15年近800萬美元的的產權稅,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題。

曹德旺在這裡辦廠基本沒花錢。

這看起來是個雙贏的選項,但現實並沒有那麼樂觀。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當工廠在當地投入運營以後,是帶來了短暫的蜜月期,但問題很快出現了。

中國人在美國開工廠,雙方出現互不理解的衝突是預料之中的。

有些是文化和習慣上的差異,比如片中最開始展現的,美國主管無法理解曹德旺關於風水的偏好。曹要改大門的朝向,美國主管一臉懵逼,已經簽好合同了,說改就改?中國主管告訴他,我們得改。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再比如去中國總部參觀的美國代表們,對那種中國式集體文化活動,表現出了看戲一般的驚歎反應。

像是理髮店&中介風的半軍事化晨會,相信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美國主管回去以後嘗試照搬這個管理模式,美國人根本不買賬。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又或者是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質感的年會,工人帶著家屬參加表演,女工們打著快板用紅歌的氣勢唱著「智能精益是趨勢,各行都得往上靠」,甚至還有職工新人舉辦集體婚禮。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這種中國式奇觀讓美國主管震驚,年會過後的採訪鏡頭中,他的話語之間有長久的停留,似乎在思考著怎麼組織語言。

最後他說:「我們是一個大星球,有些分裂的世界,不過卻是一體的,今晚就是一個例子。」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這才剛剛只是開始。

如果這些差異,只是讓美國人們感到不解和獵奇,那雙方在之後所面臨的衝突,則是更加直接的,那關係到作為工人群體的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問題:加班、效率、安全、福利,以及整部影片貫穿始終都在討論的……工會問題。

這是比文化和習慣更加不可調和的深層制度矛盾。

比如去到中國總部參觀的美國代表們無不驚訝於這裡的工人們所體現出來的那種「中國效率」,一個人一個小時就能幹完美國工人一天的活兒,流水線上的他們就像是機器,一個月只休息一兩天,一年才回一次老家。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這種幾乎是永不停歇的密集勞動和不知疲倦追求效率的工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中國特殊時代的歷史遺留產物。

沒有經歷過那種熱火朝天年代的美國人很難理解這種以效率為自豪感的集體主義心態,和中國人不能理解工會的抗爭是同一個道理。

那些在工廠年會上賣力演出的青年,穿著婚紗的新人們,也是這種集體主義心態的一部分。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美國人接受不了這樣的工作模式,工人們開始抱怨時薪太低,工廠太過於追求生產效率,工作環境也不夠安全。

也並非所有的美國人都站在美國模式的那一邊。

有非常瞭解中國工人工作狀態、說著流利中文的美國主管評價自己人說:「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如果把膠帶封在他們嘴巴上,我們的效率就會上來。」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這種關於工時、效率、集體主義等等的衝突,在一定程度上,又和關於工會的衝突有著緊密的聯繫。

比如美國工人對工時的要求直接和工會的保護掛鉤,但不在乎加班的中國工人以此換來了中國效率,也根本不在乎工會這件事;美國人的散漫自由是他們的文化保護下的私人空間,但在中國這裡,進入到集體主義裡,能帶來歸屬感、榮譽感和紀律性,從而間接提高效率,這是工會做不到的。

就像片中那位中國主管說的那樣:「但在中國這是強制的,美國人要怎麼想我不管,愛去告隨便你,但是週六全部要滾進來上班」。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所以,在這種複雜又多層次的不同面前,雙方關於工會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就成為了必然。

工廠剪彩儀式那天,一位議員上臺表達了對工會的支持態度:「我知道這裡有很多工人努力組成工會。」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臺下的曹德旺卻露出了複雜的表情,之後明確表示:「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關於是否建立工會的鬥爭,貫穿了整部影片,作為暗線的文化衝突也內化其中,《美國工廠》選中的這個切入點微妙而精準,我們和片中的人物一起產生疑惑,也被投入這種巨大的文化漩渦之中。

作為製造工業代表的福耀在片中所呈現出的種種水土不服,到它在片尾所實現的某種階段性的勝利,最終導向的其實是一個疑問。

中國工業邏輯和美國工業邏輯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巨大差異?

這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必須要回到歷史之中去尋找答案。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美國是個相當成熟的前工業國家,製造業更是佔據了最大比重的行業,二戰之前全球製造業的71%都集中在英美德法四個核心國裡,二戰之後的美國更是依靠強勢的工業達到了頂峰,但是全球化的潮流改變了這一切。

全球化的實質,就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從這些核心國家向低收入國家的轉移,在實現全球化分工的同時,讓資本獲取更高的生產利潤。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在這樣的去工業化大潮之下,美國產業向金融、房地產、服務業等虛擬經濟領域迅速轉移,本土製造業不斷向新興發展中國家外流,「產業空心化」成為嚴峻現實。從新英格蘭向西綿延覆蓋賓夕法尼亞州和五大湖區的美國老工業心臟地帶成為了鐵鏽帶,通用汽車也正是因為此,留下了大片廢棄廠房。

2008 年的金融危機是個拐點,這時的美國開始意識到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的弊端,於是開始號召「製造業迴流」,福耀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去到了美國。

從這個進程上我們已經能夠看出,美國已經走過了非常漫長的工業化歷史期,其資本主義邏輯已經相當成熟,而他們的工業邏輯,自然也是脫胎於這種成熟的資本邏輯。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美國的工會就跟他們的資本主義一樣成熟,早就走過了那種充滿血汗和黑暗,需要「天橋之戰」的年代,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更是全美最為強勢的工會之一。

所以有不少人因此視這場建立工會的戰役為理所當然,就像片中負責談判的工人說的那樣:「我們70年前打過這些戰役,我們70年前就拒絕了。」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或許也會帶來不公平,工會帶來的也未必都是正面的影響,比如近來年頻發的工會高層受賄醜聞。

就像片中也有美國工人說:「工會唯一會做的,就是留下爛員工,而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只能隨波逐流。」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工會帶來的龐大支出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三大汽車巨頭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和UAW長達七十年的鬥爭已經說明這一點。

這三家公司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難以為繼,不得不接受政府救助,通用更是直接宣佈破產,就被認為是由於工會力量過於強勢導致的企業高支出所致。所以也會有媒體直接認為,整個汽車行業就是被UAW拖垮的,「它們是這個行業的活癌症。」

這絕不是說工會就不可取了。

這裡面的重點在於,我們必須明白,即便在有著工會悠久歷史的美國體系裡,這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當然不能被簡單直接地移植到福耀這個由中國人開辦的「美國工廠」裡來,也不能簡單地用「文化衝突」來解釋。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因為,中國人所秉承的,又完全是另外一套工業邏輯,其核心植根於我們的具體文化,正是我們上面說到的那部分對效率和成果的極致追求。

此外則是歷史階段的問題。

就像曹德旺說自己在1990年第一次出國賣玻璃時候的感受那樣:「把福特汽車博物館裡的各項經濟指標作為標尺來衡量中國經濟,我發現我們跟美國差100年。」

拋開文化層面的差異,在經濟發展這條大歷史進程上,我們所處在的歷史階段,是美國曾經經歷過的那種工業上升期,資本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階段。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所以《美國工廠》的矛盾,並不僅僅是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之間的矛盾,更是一個過去的歷史階段,與當下的歷史階段發生碰撞之後產生的結果。

那必然是不可調和的。

影片的最後,福耀似乎為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尋找到了暫時的解決方案。

反對工會成立的一方以投票的壓倒性優勢取勝,作為交換,福耀給美國工人每小時增加兩美元的薪水,算下來,美國工人一個月能多掙三百多美元。

但是沒有工會。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福耀反覆強調,我們能給你們那些工會所不能給你們的,比如薪水。

一面加薪,一面取消工會,有目的地「淘汰」掉那些支持工會的員工,解僱掉那些操作太慢的員工,留下的不得不面對龐大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當然,也有人因為能重新擁有一份工作而感恩。

不過所有的一切的確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事實證明曹德旺的這種強勁手法有奏效之處,前期虧損的福耀,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

這是一種成功嗎?或者說中國模式的勝利嗎?我們想很多人都不會這麼認為,包括曹德旺自己。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這場中美模式的衝突,在今天這個時代所反應出來的,並不單單是製造業的不同管理模式的差異,而更多是整個國度、甚至更龐大的經濟共同體處理自己產業結構的問題。

美國的鐵鏽帶、失業潮,包括如今對製造業迴流的號召,都是這種問題的體現。與之相對的,中國模式同樣有著它的問題,那些奇觀化的管理手段,不得不讓人聯想起諸如《大都會》這樣的電影。「福耀玻璃美國」其本身,或許也就是一個在妥協和融合中試圖探索出居中道路的案例。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影片的最後,曹德旺視察車間,主管向他解釋說,在未來的某段時間裡,某幾段生產線上的工人將被拿掉,以機器取代。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美國農業人口在1900年代佔41%,如今已經只有不到2%的變化。如今的製造業,不過是在走當年農業大批量自動化的路線罷了。

不管美國工人還是中國工人,不管你一天能工作幾個小時,是勤快還是懶惰,將來都會被機器工人取代。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但自動化會是解決效率問題的手段嗎?這就其實和福耀現在是否解決了中美模式矛盾衝突是同一個問題。

自動化必然會帶來效率的成倍提升,同時降低企業的生產升成本和管理成本,這會部分解決前文提到的那些問題,反正都不用人了嘛。

但並不是說人沒有了,與人有關的問題就會隨之消失。

自動化在生產領域中的全面普及,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其實不遠了),那會帶來新的問題,我們要如何安置失業員工?我們又要如何面對新一波的失業浪潮?

下崗再就業培訓?事實證明效果並不好。被淘汰的工人基本很難找到收入和原來持平的工作。

美國工廠》到底黑了誰?其實它是向全世界提了一個要求


從這個意味深長的結尾來看,《美國工廠》所導向的某種暗示,已經超出了所謂美國模式還是中國模式誰更有合理性和合法性,誰又將最終取得勝利這些議題的範疇,轉而指向了更深一層的憂慮。

影片之所以在中美兩地都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也正是因為它以相當剋制的姿態,儘量客觀地展示了兩種工業體系和文化習慣給製造業帶來的影響。

它體現了深刻的問題意識,但並不把答案指向這場衝突中的任何一方,如果你只看到美國人遇到了困難等著我們去解救,從而產生虛妄的自豪感,那這部紀錄片就白看了。

不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在看完影片之後都不得不暫時拋開民族本位立場,承認自己的體系存在某些結構性的缺陷;與此同時,每個人都得承認,即便固守原有陣地做再激烈的對抗和衝突,也終將於事無補。

我們必須用更高的智慧去尋找世界的全新解藥,因為這是任何歷史經驗都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