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養殖行業將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展?

新大風歌


你好,未來5年,養殖行業將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展?

未來5年,不只是養殖行業會變化,各行各業都會迎來升級和轉型的變化!

未來5年,養殖行業將實現;規模科技養殖化、養殖基地規模化、可視互聯網化。


未來養殖行業,將會淘汰傳統養殖場,不是國家政策淘汰的,而是市場發展趨勢淘汰的。

科技養殖,將形成一條龍生產、配送、供給,直接到達客戶家裡。

未來養殖行業發展,必然因為互聯網改變,更因為互聯網而實現大發展,而走向國際化養殖標準。


如果現在想加入養殖行業,還是要多學習下除了養殖技術以外的知識,因為你養殖技術再好,那並不能決定立足於市場之上。

養殖行業還是農業,未來都是非常好的行業,既有大機遇、更有大淘汰!抓住“互聯網+養殖+營銷”,實現科技養殖路線。

本平臺專注於:互聯網、物聯網、營銷、三農等,解析未來財富,服務於有緣之人。


互聯心聲


未來5年,養殖行業將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展?

一、規模化進程加快,集團養殖場、規模化養殖場、散養戶三分天下

  • 散養戶(佔比50%):國情決定中國養殖戶以散養戶為主,但是這個比例在逐年下降,散養戶的數量在減少,質量在提升。以前農村家家養殖,有豬圈、有雞舍,年底有肉吃、天天有蛋吃,但是現在的農村,搞養殖的都是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水平差,養殖數量少,抗風險能力低的散養戶逐步退出,養殖水平高,能賺到錢的逐步發展為家庭母豬,甚至規模化養殖場。
  • 規模化養殖場(佔比20%):養殖規模在中間部分的規模化豬場,可能是未來佔比最小的一個單元,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人員,依靠外部廠家技術老師,資金壓力大,欠款多,老闆不親歷親為,這些弊端就讓規模化養殖場被散養戶趕超,被集團化養殖場吞併。
  • 集團化養殖場(佔比30%):集團40化養殖場掌握了技術資源,人員優勢,上市公司有融資,資金有保障,國家大力支持,抗風險能力高,未來可能排行前20的養殖集團出欄40%以上的肉品。

二、食品安全關乎民生

三氯氰胺事件、兒童尿檢抗生素殘留問題、養殖終端抗生素濫用情況,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健康和食品安全問題。現在的消費者不是簡單的滿足肉、蛋、奶的數量,更在乎的是質量和健康,由“吃飽”向“吃好”轉變。這就會要求養殖業整改,讓國人吃上放心肉。

三、減抗、限抗、禁抗勢在必行

2019年雞蛋禁抗,2020年豬飼料禁抗,集團化豬場規範出欄豬肉抗生素殘留,減抗、限抗、禁抗,國家一直在行動。抗生素濫用在醫藥行業已經備受人們關注,現在醫院用藥已經開始減少抗生素使用量。在養殖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增加了養殖成本,細菌耐藥,以前使用一斤的阿莫西林,現在治療需要加到2斤。抗生素進入環境由於降解差,還會破壞生態平衡。因此,減抗、限抗、禁抗勢在必行。

四、互聯網+養殖業

21世紀是網絡的世紀,是互聯網的天下,信息的時代。“互聯網+”已經充斥每一個行業,養殖業也不例外。養殖技術交流推廣,各種網絡會議;養殖產品的銷售,網絡信息給我們提供賣家和買家;搭建農產品和肉製品的網絡銷售平臺;農村電商等,未來五年一定是互聯網+養殖業發展的騰飛期。

五、養殖業將面臨環保壓力

豬要養好,排汙也要做好,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國家的養殖業不能走國外的老路,養殖排汙等環保問題,關注點越來越高。未來在建場的同時要把排汙設施、淨化措施建設完備,養殖過程中的汙水要處理合格後排放。

《豬業前沿》為養殖朋友解疑答惑,為大家提供養殖技術分享、疫病綜合分析,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謝謝!


豬業前沿


未來五年,五年時間比較短,所以不足以完全改變,不過會呈現出一個趨勢。散養會越來越少,不過在這短暫的時間內,不會有太明顯的改變。畢竟養殖是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和時間週期的。

市場走向推動力。

疫情影響。未來五年,小型養殖和散養戶還是有生存和利潤空間的,雖然現在豬肉價格在不斷下跌,但是問題的根源還沒有徹底解決,前兩天雲南騰衝又發生了非洲豬瘟,當時報道就是177頭髮病,97頭死亡。我們都知道非洲豬瘟的傳播有多厲害。希望雲南那起案例能夠在嚴格的環境控制下,影響能夠降到最小。目前非洲豬瘟還沒有上市,也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非洲豬瘟最嚴重的影響,其實是大量降低了能繁母豬存欄量,沒有母豬就沒有仔豬,自然育肥豬就很少了。而母豬存欄量的恢復,也需要很長的週期,雖然母豬初情期是在3-6個月,但是在達到體成熟以後,再配種才比較合適,適配年齡在8-12月齡。妊娠期在110天左右,而仔豬到育肥,又需要5-6個月。所以生豬產能的恢復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


養殖成本。那為什麼我說是規模養殖佔據更有利有利市場呢,因為他們佔據更多有利優勢。大家應該有看到,未來三年,國家計劃投入500億支持生豬產業發展,但這些補貼,最主要的其實還是會在大型養殖場上,當然,現在也支持家庭農場養殖,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大型養殖場佔據主要優勢。還有就是,現在很多大型養殖企業,基本都是一條龍,種豬、育肥、飼料,人家都有,現在養殖也越來越多地利用到自動化、科技化,這些相對於小型養殖戶來說,投入太高了,自然而然,因為利潤過低,就會有一批養殖戶自然而然,自己就會退出。還有就是環保設施的投入,環保一直都是一個大趨勢,不會過多改變,對於小型養殖戶來說,利潤空間縮水,大家也就不願意再繼續了。


未來的養殖業,肯定會是規模化為主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養殖公司,會越來越多地佔據畜禽市場,但未來五年,小型的養殖或者散養戶還是會有生存空間的,只是會越來越難做,為什麼這麼說?就一點,成本,就這一點,市場就可以淘汰很多養殖戶。


三農實事分享


未來5年,養殖業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因筆者從事的是養豬行業,我們就養豬行業進行介紹,其它行業請自行參考,未來5年養豬行業將會是規模化豬場同散養戶共存,但規模化豬場會逐漸蠶食散養戶,散養戶的數量逐漸減少。


1)非瘟風險長存

雖然說非洲現在在我國基本穩定了下來,但是近期雲南的新發疾病還是給養殖戶敲響了警鐘,非瘟可怕就可怕在現在依然沒有藥物和疫苗可以使用,在防控上我們都是小學生,邊學邊走。目前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生物安全+中藥防控,但是生物安全是個很飄渺的,對於規模化豬場可以加大投入,在生物安全上做足工夫,而散養戶受技術和資金限制能做的太少,發病的概率也就更大,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個月發生的都是散養戶的主要原因。

在非瘟疫苗研發出來之前,這個病總是豬場最大的威脅,受非瘟的影響,農村散養戶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而規模化豬場有資金有實力,還有國家的支持,復養和補欄也都在積極進行,也就是規模化豬場更佔據優勢。


2)養豬利潤縮水

現在的養豬利潤非常可觀,一頭豬高達兩三千塊錢,但是這種價格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現在生豬供應不足價格就已經下跌是9連跌,價格已經下降到最近一個月以來的最低價,可以說10月上漲的現在已經揮霍一空,下圖為11月15日生豬價格繼續下跌,雖然在前兩天北方個別地區迎來了一定程度的反彈,但是都未能維持下去,不僅沒有擴大上漲的“地盤”,反而丟了,今日豬價中只有華中區和西南區部分地區保持穩定,無一省上漲。


而到了年底生豬存欄止跌反漲,2020年生豬存欄明顯恢復,那麼生豬價格將會進一步下跌,也就很有可能恢復此前10塊錢左右的價格。利潤下滑,但是風險猶存,一些散養戶就難以承受損失,一旦發病只能退出養豬行業。

3)規模化豬場技術優勢進一步放大

目前不管是規模化豬場還是散養戶補欄和復養的母豬很大一部分都是三元豬,而三元豬對飼養管理的要求要高很多,飼養不當很容易導致母豬淘汰率升高,母豬產能下降。現在的利潤還可以接受,而當價格下跌規模化豬場同散養戶比拼的就是技術了,誰技術好,生產成績能維持誰就能堅持下去,否則只能被淘汰,而這方面規模化豬場的技術優勢將會被進一步放大。


果然悠


奶牛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

奶業是節糧、高效、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奶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對於改善居民膳食結構、提高全民素質,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協調發展,帶動奶牛場周邊農民就業及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的五年,奶牛養殖業也會穩定發展

1.奶牛養殖業結構調整(食品安全)

2008年的三鹿事件對於奶牛養殖業來說是個寒冬,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開始重視牛奶的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是民生問題。繼而中國奶牛養殖業開始轉型,由過去粗放型、個體養殖、小區養殖轉化成了集約化、機械化、現代化的中大型牧場的養殖模式,這樣更能保證牛奶的品質。接下來的五年,我相信通過牧場及乳品企業的共同努力,讓國人增強中國乳製品安全的信心,不出國門便可喝上咱們自己的放心奶。

2.牧場加強管理水平,提高單產,重視奶牛育種

目前影響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瓶頸主要還是飼養成本過高,這其中包括牧場管理的很多環節。現在國內的大部分牧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主要還是牧場的各個環節的管理,管理上去了單產自然會提高,那麼就會稀釋飼養成本,降低公斤奶的成本,增加收入。很多牧場管理者都會走出國門,向歐美等國家取經,但到歐美之後發現基礎設施我們已經很好,管理主要是人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培訓去增加人員技術水平,最終差在牛的遺傳方面,相同的管理遺傳價值大的牛群,牛群單產都要高,所以未來五年我們中國奶牛養殖要加強牛群的遺傳改良。

五年時間轉瞬即逝,我相信我們中國奶牛養殖業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加強牧場管理水平,注重牛群的遺傳改良,提高單產不是夢。同時牛奶的品質得到保證,那麼就不會發生中國人民去歐美國家去搶奶粉的時間,國人們你們喝的都是放心奶,請放心食用。


牛業前沿


未來會大力發展環保養殖業

沒有環保意識的養殖會遭淘汰



福筱航


早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到要加強智慧農業科技研發,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到要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可以說,我國政策一直鼓勵AI+農業發展,全面實現人工智能養豬在未來是大概率事件。此外,生豬養殖是一個1.3萬億的市場,可以容納非常多的企業,對互聯網大佬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而目前也正是一個好時機,近幾年,隨著消費升級及人們對健康飲食越來越看重,養豬行業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從生產端來看,供給側改革的風正在吹向養豬業,整個行業需要高端豬肉、安全豬肉、品牌豬肉等特色豬肉的需求傾向越來越明顯。

手握技術&終端銷售(地利)

對於阿里、京東及網易等互聯網巨頭而言,投資生豬養殖,用AI技術養豬,順應規模化、環保綠色化、避免浪費、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能力等趨勢,同時提升豬的檔次,甚至在食品溯源方面做到市場需求。滿足人們對綠色健康無害的要求,中國作為一個豬肉消耗的大國,這些有著AI高科技背書的豬,在未來成績定然不俗。

此外,豬出欄後,三大巨頭就可以通過旗下電商平臺結合其線下多渠道售賣。其中,阿里和京東作為中國電商行業的雙龍頭,其線上銷售能力毋庸置疑;而網易旗下的網易考拉及網易嚴選雖然在體量上與阿里、京東相差甚遠,但在經營理念上追求正品、高質量產品,與其未央豬"綠色、健康、品牌"產品定位非常契合,如此看來,網易的未央豬線上銷售能力並不弱。此外,生鮮線上銷售發展迅猛。

投資戰略&資本雄厚(人和)

近年來,阿里可謂是跨界裡面的"弄潮兒",跨界投資併購動作不斷,圍繞餐飲這一核心,打造了多方面的餐飲新零售,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盒馬鮮生"、"智慧餐廳"、"筷馬熱食"同時還收購了餓了麼這一國內頂尖的外賣平臺,從最上游的流量端將整個外賣行業一鍋端,用其強大的平臺優勢獲取大數據定向強化自身,就目前來說,"筷馬熱食"一個月的營收就能達到50萬等;而京東在生鮮餐飲這一塊主要還是以京東到家為主。

互聯網大佬玩跨界,佈局各行各業的背後是雄厚的資本和投資戰略的支持,在AT的派系之爭中,搶佔市場,跨界佈局投資是AT的拉鋸戰,而"智能養豬"僅是其中一局。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