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政變時,堅決殺掉的三個女人都是誰?為何如此狠心?

成喜英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個深愛楊貴妃卻不能給她保護,眼睜睜看著愛妃被逼死在馬嵬坡的那個人。而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為李隆基戴上綠帽子的安祿山。

假如晚年的李隆基聽從朝臣的建議,提前下手殺死安祿山,我估計楊貴妃也不會在“安史之亂”過程中被逼死。

換言之,李隆基的優柔寡斷,間接造成了楊貴妃之死。可是從前的李隆基可不是這樣的人。當初他是一個勇猛、剛強、果斷的臨淄王,一個人的變化為何如此巨大?

當初李隆基專殺別人家的漂亮女人,並且連殺三位眼都不眨一下,當初為何他如此狠心?可晚年卻……


▲晚年的李隆基和楊玉環

我先告訴親們答案吧,當初李隆基不狠心就成不了以後的唐玄宗,也就是說,殺了三位漂亮女人他才當上了皇帝。

常言道:“心不狠,坐不穩”,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最後他又殺了第四位漂亮女人。

也許上天為了懲罰他,晚年時,他的心肝寶貝楊貴妃也被人逼死了,是安祿山想奪大唐江山稱帝才逼死了楊貴妃,果然因果循環屢報不爽!

我們來看看當初李隆基發動政變時殺的三位漂亮女人是誰?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人稱“李三郎”,別稱“六位地黃丸”,李隆基的祖上李淵、曾祖父李世民、祖父李治、祖母武則天、父親李旦、伯伯李顯,這六位親人都是皇帝,所以當時人們戲稱他為“六位地黃丸”。


▲青年李隆基

雖然李隆基的身份很顯赫,但當時不殺三位漂亮的女人,還真輪不到他當皇帝。

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父親是李旦,母親是竇德妃。史料記載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兩歲時被封為楚王,由於父親李旦被奶奶武則天廢黜皇位,李隆基8歲時被降封為臨淄王。

順帶插一段,李隆基的伯伯李顯和父親李旦都曾稱過帝,但先後都被母親武則天廢黜了。武則天67歲稱女皇,做了15年的皇帝(690~705),最後宰相張柬之、桓彥範、崔玄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

武則天退位後,唐中宗李顯稱帝,他就是李隆基的伯伯。從當時情況來看,李隆基想接替伯伯的皇位有點不可能。因為伯伯李顯有兒子和女兒。

然而,隨後發生了一件事兒,引起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就為李隆基稱帝提供了可能。


▲唐中宗的韋皇后

首先發生的這件事是:李顯復位稱帝5年後就被人毒死了,誰毒死了李顯?原來是他的老婆韋皇后和女兒李裹。

為何要毒死李顯?原來韋后和女兒李裹想效仿武則天做女皇。但是讓娘倆沒想到的是,大臣們明確反對。有鑑於此,娘倆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李顯的第四子,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皇帝。改年號為“唐隆”,由韋皇后臨朝稱制。

說實話,李重茂就是一個傀儡皇帝。當時朝廷很快形成了兩大派。韋后、女兒李裹和上官婉兒組成的後黨,太平公主和朝臣等人組成的權黨。

兩派為了爭權奪利,於是展開了明爭暗鬥。

當時25歲的李隆基被後黨打壓閒賦在家,於是太平公主(李隆基的姑姑)拉攏他加入共同對付韋后一黨,李隆基爽快答應了。

要想推翻後黨必須發動政變,可是當時韋后的情人武三思是宰相,軍隊由後黨一手控制。


▲唐朝第一美人李裹

左思右想,李隆基決定效仿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那樣陰養死士。還別說,李隆基真有這方面的基礎,原來他曾經是宮中羽林軍的頭目,現在他要把他們召集起來。

經過統計,羽林軍竟有萬騎,這比司馬師的三千死士多三倍。這相當於李隆基暗養了上萬的殺手。

等條件成熟時,李隆基率領萬騎羽林軍突然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唐隆政變”。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手執鋼刀第一個衝進了後宮,迎面碰上探視情況的韋后,上去一刀砍了韋后。

反身來到堂妹李裹閨房,發現李裹正在對鏡貼花黃,李隆基沒等李裹回過神來就讓她做了無頭鬼。

李隆基剛走到門口,突然發現床下布幔抖動不已,他知道有人藏在裡面,然後轉身回來低頭一看,原來是上官婉兒藏在裡面,李隆基一不做二不休,把上官婉兒強拉硬拽了出來,李隆基用滿是豁口的大刀砍了上官婉兒。


▲小皇帝李重茂

李隆基用一口刀砍了三位漂亮女人——風騷的韋皇后、唐朝第一美人李裹和嫵媚風情的上官婉兒。講真這是大唐三位漂亮並且有野心的女人。沒有這三位女人亂唐,李隆基真沒機會當皇帝。

“唐隆政變”發生在小皇帝李重茂稱帝一個月後,李重茂一看這架勢,李隆基手握兵權。我這個皇帝肯定做不穩,他很識相,於是把皇位禪讓給了叔叔李旦。

據說背後是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這樣做的。太平公主有他的小九九,他明白哥哥李旦也是個無能之輩。李旦掌權,就相當於她太平公主掌權。

李旦稱帝后,冊封李隆基為皇太子。看到了嗎?李隆基不殺三個女人還輪不到他當皇帝的接班人,這一年李隆基25歲。

在隨後的日子裡,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政治勢力日益增長,隨後成為他姑姑太平公主幹預朝政的主要障礙。


▲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

這時太平公主為了專權,散佈謠言說李隆基沒有當太子的資格,說他不是嫡長子,雖然李旦聲稱李隆基當之無愧為接班人,但太平公主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李隆基的皇太子身份岌岌可危。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搶先發動“先天政變”,拘捕了太平公主。

當時父親李旦苦苦哀求放過她的姑姑,李隆基斷然拒絕,當天賜死太平公主。這一年李隆基28歲。父親李旦同樣識相讓出了皇位,李旦成了太上皇,李隆基稱帝——他就是歷史上的唐玄宗。


秉燭讀春秋


李隆基一共發動過兩次政變,其中第一次政變,是由他聯手太平公主共同發動,即唐隆政變。這場政變中,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后,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及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三個女人被殺。其中,上官婉兒被殺還充滿謎團,筆者個人分析,其中蘊含陰謀,為數年後的先天政變,打下了伏筆。

要弄清楚這個複雜的關係,必須先從唐隆政變之前的神龍政變談起。

神龍政變,兩個女人聯手做掉一代女皇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新春的氣息還沒散盡,大周帝國的皇宮就爆發了一場政變。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在這場政變中被迫退位,遜位於太子李顯,大唐帝國正式恢復。時年,女皇八十一歲,此刻,她正病臥在床。

這場政變,就是著名的“神龍政變”。政變中,女皇的心腹男寵張宗昌、張易之被殺,其他的一干心腹人員,大多在當天下獄或被誅殺,唯獨缺了兩位重量級人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

政變過程中,武則天晚年最重要的兩位助手,神秘失蹤了。按常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此時應該不離左右地侍候在武則天身邊。當然,斷頭臺上,也應該有她倆與二張作伴。

不過沒多久,她倆再次出現了,出現在唐中宗李顯的封賞名單中。上官婉兒進“昭容”,掌敕書詔令,母鄭氏封沛國夫人。太平公主增號“鎮國太平公主”,食邑五千戶;給衛士,環第十步一區,持兵呵衛,僭肖宮省;開府置官屬,視親王。

舊主被廢,她二人非但沒有受到清算,反而平步青雲,顯赫遠超當年。顯然,在神龍政變中,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背後捅了一刀,李顯上位,她倆功不可沒。

難怪,以武則天的精明,朝中眼線遍佈,張宗昌、張易之、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就像武則天的四大護法金剛,將朝政牢牢把控在手,即便玄武門掉下一縷蜘蛛網,也逃不過女皇的眼睛,張柬之怎麼就能堂而皇之地策反禁軍,兵圍迎仙宮?

原來,武則天花費一生心血,培養出來的兩大高徒,竟然是內奸!

上官婉兒心裡說:別怪我,當年是你害得我家破人亡,我母女倆被罰入宮廷為奴,那時候我尚在襁褓。小心翼翼伺候你近三十年,違心地賠笑臉、說奉承話,為了生存我迫不得已。是你教給我什麼叫政治家的權謀,是你親自給我示範了一個女人的強勢活法。現在我要畢業了,我親愛的老師,我要做您的好學生,踩著你僵硬的軀體,迎接我的新生!

太平公主心裡說:別怪我,親愛的媽媽,當年您一手摧毀了我的幸福,那時,我還是一個只懂得憧憬愛情的小女孩。幾十年來,我眼看著一個又一個親人倒在你的手下,我很害怕,你血淋淋的手爪,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儘管我知道你是愛我的,但這份愛,跟您的政治熱情永遠無法相提並論!是您把我從懵懂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心冷似鐵的政客。現在我要畢業了,我親愛的媽媽,我要做您的好學生,踏著你悲切的呼號,迎接我的新生!

武則天玩了一輩子鷹,結果被自己一手調教的兩隻雛鷹,給啄瞎了眼!

唐隆政變,三位被誅殺的女人

李唐光復,新的朝政格局形成,伴隨然來又是新一輪政治鬥爭。這一次,圍繞李顯周邊,形成了兩大對立的政治集團,一派以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為核心,一派以韋后和安樂公主為核心。兩大集團為了朝政的控制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有武則天打樣,後面就有人跟著乾杯,韋后第一個表態:學習婆婆好榜樣,我要努力當女皇!安樂公主緊隨其後:支持大唐變母系,我的目標皇太女!

這樣的話,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會被滅族,但大唐言論自由,談談自己的理想有何不可嘛!上官婉兒就對為皇后母女的偉大理想,表現出了極高的崇敬:我願做你們的粉絲!這一次,上官婉兒與她“同門師妹”太平公主,站在了兩個陣營。為了增強團隊的粘合度,上官婉兒還將自己的情人武三思,獻給了韋皇后共享......

景龍四年,被一群女人折磨得快要發瘋的李顯,決定不完了,他突然棄世遠行了。也有說法是,他是被為韋后和安樂公主,用一碗下了料的湯“趕走”的。

李顯一死,兩大陣營離決裂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分別代表兩派勢力,合作完成了一份唐中宗遺詔:由溫王李重茂為太子,韋氏與相王李旦共同輔政。雙方相互妥協,達成一個平衡。

卻不料,第二天宣旨,驚得太平公主和李旦目瞪口呆:韋氏知政事,李旦為太子太師。變成韋氏一人獨掌朝政,李旦被當做貢品,隆重掛起!

這事有點蹊蹺,皇帝駕崩,兩派勢力共同起草的聖旨,就這麼輕而易舉被掉包了!太平公主和李旦就這麼幼稚?為什麼起草的詔書不當場加蓋印璽,並下發?史書也沒交代,玉璽究竟在誰的手上,上官婉兒扮演了什麼角色?都是糊塗賬!

聖旨被掉包,讓太平公主和李旦意識到,如果再不剷除韋后一派,接下來他們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實際上,中宗李顯那會兒,太平公主和李旦就被韋后的爪牙宗楚客陷害,如果不是御史中丞蕭至忠求情,他倆就已經被推上斷頭臺。

一個月後,唐隆政變爆發,兩派終於攤牌了。韋后與安樂公主沒能實現她們偉大的理想,被髮配到李顯身邊作伴去了,就是不知道那邊是否流行女皇和皇太女。李旦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榮登九五,是為唐睿宗。

不過,讓太平公主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同門師姐”上官婉兒,被她的新盟友李隆基砍了頭!讓太平公主惋惜不已。史書沒交代太平公主為何惋惜,只是說她拿出五百匹絹的錢,派人祭奠了上官婉兒。

李隆基為什麼殺上官婉兒?他的理由是:“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不過,這個說法有點冠冕堂皇,自打武則天在李唐子孫中,植入了“伴性遺傳”,女人們都“妖淫”,太平公主、韋后、安樂公主......憑什麼單單指責上官婉兒?

要說“瀆亂宮闈”,更是荒唐,上官婉兒第一時間出示了,她與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原版聖旨,顯然調包的事應該是韋后搞鬼。

李隆基不聽解釋,匆匆忙忙下令,就地處斬上官婉兒。等太平公主聞訊趕來時,上官婉兒已經香消玉殞。

上官婉兒之死,隱藏的謎團

如果說,韋后和安樂公主是李旦的死對頭,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的主要目標,就是誅殺她倆,那麼還有兩個難以理解的問題:太平公主為什麼痛惜已經變身政敵的上官婉兒?李隆基又為什麼迫不及待地殺掉上官婉兒?

對這兩個問題,史書閃爍其詞,沒有定論。2013年,上官婉兒的墓葬被意外發現,一方墓誌銘震驚世人,據記載,上官婉兒因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曾經幾次以死相諫。對她的死因,用了一句“亡身於倉卒之際”,非常玩味的一種說法。

這一切,似乎掩蓋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那麼這個真相是什麼呢?很可能是上官婉兒的真實使命,她恐怕是太平公主,埋在韋后身邊的一枚棋子!這個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神龍政變後,一對師姐妹沒來得及擊掌相慶,就對下一步的政治形勢做了深入探討。研究的結論讓她倆覺得很不樂觀,於是太平公主對上官婉兒說:我要洗腳上岸了,姐姐你還得受點委屈,繼續扮演餘則成,潛伏在韋后身邊吶。

在武則天身邊演了三十年餘則成,上官婉兒輕車熟路,對她來說,宮廷就是最好的生存之地,況且還有好姐妹的相托。於是,上官婉兒成了韋后的“忠實信徒”,跟太平公主成了“死對頭”。

不過她的這個身份,被李隆基窺破了。李隆基不禁打了一個寒顫:這個女人太可怕了!幾乎可以肯定,唐隆政變後,李旦登基,上官婉兒還會繼續留在宮裡,那還會繼續扮演太平公主的耳目。自己跟姑媽太平公主攤牌是早晚的事,到那時,兩個女人裡應外合,我縱使三頭六臂,也未必是對手。

必須乘機除掉她,提前砍斷太平公主的臂膀!於是,他不顧上官婉兒出示的證明,甚至不等她說明,自己是太平公主安插的釘子,更不能等來太平公主,匆匆下令就地處決。

太平公主吃了一個悶虧,上官婉兒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了。三年後,李隆基針對太平公主的“先天政變”爆發,失去內援的太平公主倒在“姑侄鬥法”中,被李隆基逼得自盡身亡。

李隆基變身唐玄宗後,為了掩蓋,他在“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中,某些不太光明的東西,刻意修改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政治投機派的上官婉兒。

不過,不管怎麼篡改歷史,歷史的痕跡不可能被完全清除,從沉重的年輪裡,我彷彿能看到,上官婉兒淒厲的眼神......


尋根拜祖


唐玄宗李隆基堅決要殺掉的三個女人是: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

首先把人物關係擼一擼,李隆基、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都是李唐宗室,且都有親戚關係,但生在皇家,所謂的血緣關係,遠遠也比不上利益關係,而且政治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利益衝突。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妻子,是武則天的兒媳婦,是李隆基的伯母,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是唐中宗李顯的同母弟弟。

安樂公主是韋皇后與唐中宗李顯的女兒,是李隆基的表妹,兩人是同一年出生的。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是韋皇后的小姨子,算起來是李隆基的姑媽。



李隆基就是後來的唐玄宗,他的父親是唐睿宗李旦,母親是竇德妃,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伯父是唐中宗李顯,伯母是韋皇后,祖父是唐高宗李治,祖母是武則天。

武則天在當皇太后時期,把李隆基的伯父皇帝李顯廢為廬陵王,把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立為傀儡皇帝,即唐睿宗,等到李隆基5歲時,武則天登基為帝,建立武周,他的父親李旦也被武則天廢為皇嗣,即皇太子。



由於父親被廢,李隆基在皇宮之中也被軟禁了七年之久,直到武則天晚年,他的伯父李顯被立為太子,他的父親李旦被封為相王,李隆基才開始在宮中擔任官職。

原本唐朝皇帝之位是輪不到李隆基來做的,但是在武則天晚年,發生了一系列的宮廷政變和政治鬥爭,經歷了兩場政變後,李隆基成為大唐帝國的太子,隨後不久即位皇帝,在李隆基登上皇位的過程中,先後有三個女人被殺,就是: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



首先是神龍政變,神龍政變是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為首的朝臣,殺害武則天寵信的張易之、張昌宗及其黨羽,逼迫武則天讓位於太子李顯的政變,由於政變的目的是讓武則天還政於李唐宗室,因此得到了李唐宗室的大力支持。

政變成功後,李顯即位為皇帝,大封參與政變的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五人為王,因此五人遭到韋皇后及武三思等人的嫉妒,韋皇后在唐中宗李顯表面詆譭五人,這五位參與政變的功臣下場都不太好,張柬之、崔玄暐被貶官後病死,敬暉、桓彥範、袁恕先後被殺。



由於唐中宗李顯性格軟弱,朝廷大權落入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而韋皇后想學自已婆婆武則天的做法當皇帝,大肆打擊政敵。

安樂公主的丈夫是武崇訓,武崇訓是武三思的兒子,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因此武三思、武崇訓及韋皇后結成一黨,打擊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俊,因為李重俊不是韋皇后所生,矛盾升級後,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想去殺韋皇后的時候,由於在玄武門受阻,李重俊被手下士兵倒戈所殺。



李重俊被殺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更加驕橫,韋皇后為了想當女皇,聯合女兒安樂公主下毒毒死了自已的丈夫唐中宗李顯,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的行為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極大憤怒,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宗室發動政變,殺死了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成功的奪回了政權。

而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成為李隆基政變首先被殺的2個女人。



政變成功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立為皇帝,李隆基成為皇太子,但由於李唐一直有女人參政的習慣,因此太平公主也自恃政變有功,強行干涉朝廷政事,但李隆基已是太子,當然再容不得別的女人干政,因此與太平公主開始產生矛盾。

太平公主與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越來越大,也讓皇帝李旦顯得不安,因此李旦乾脆將皇位傳給李隆基,自已做了太上皇,但仍握有部分大權,而太平公主與身為皇帝的李隆基矛盾終於暴發,雙方開始兵戎相見,都想除掉對方。



最終李隆基先發制人,先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最後賜死了太平公主,就是太上皇李旦出面求情,李隆基也不許可,最終李隆基成功平定太平公主之亂,坐穩皇位。

而太平公主就成為李隆基政變過程中被殺的第3個女人。

李隆基為何如此狠心?



很簡單,政治鬥爭就是你死我活,李隆基不殺她們,她們就會殺了李隆基,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沒有任何親情、血緣可講,直到殺盡一方為止,而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就成為李隆基奪權路上的犧牲品。

唐朝在武則天去世後,發生了一系列為了爭奪權力的宮廷流血政變,直到李隆基時代才正式穩定下來,並創造了後來的“開元盛世”。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李隆基的果敢殺戮,才導致唐朝後期的盛世和穩定。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三個女人按照先後順序排列是: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


李隆基殺韋皇后是為了自保。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妻子,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和陪著李顯渡過了一段苦難的日子,在武則天死後,李顯做了皇帝,她就做了皇后,她想效仿武則天做女皇帝,一人把持朝政,暗地裡並想幹掉李隆基等人,卻被李隆基發現,發起了一場兵變,先下手為強,將韋皇后殺死在宮中。



李隆基殺安樂公主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她生活不檢點,有辱皇家顏面,二是因為她她賣官鬻爵,權傾朝野,她的勢力與母親韋皇后的勢力對李隆基都很不利,三是她的野心很大,也想玩弄朝政,對李隆基絕對是個威脅,基於這三方面原因,安樂公主必須殺。



李隆基殺太平公主是為了穩固朝政。

太平公主本是李隆基的親姑姑,而且當初在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若沒有太平公主的內應,他們很難找出準確時間攻破皇宮殺死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按照常理說,李隆基不該殺她,可李隆基做上皇位後,這位姑姑也想效仿武則天自己親攬朝政,暗地裡就掀起了一場奪政風波,她本以為李隆基年輕,不好掌控,卻發現這位侄子的能力已超出她的想象,她暗地裡派人監視李隆基,暗中培養自己的黨羽,李隆基發現自己一再忍讓也不能讓這位姑姑收手,只好自己出手把她攆出城外,太平公主狗急跳牆,聯合上官婉兒,竇懷貞等人一起合謀想廢掉李隆基,被李隆基發現後先下手為強,抄了她的家,她當時跑出後,自己又回來領了死罪。


作者阿雲西瑛


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時,堅決要殺掉的三個女人便是韋皇后、安樂公主還有昭容上官婉兒。

為什麼要殺掉這三個人呢?是因為這三個人是亂唐的罪魁禍首。唐朝儘管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豔絕倫的盛世局面。但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骨肉相殘的宮廷政變和戰亂。自從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其兄長太子李建成和其弟齊王李元吉之後。唐朝就註定與宮廷政變結下了孽緣。



唐朝在武則天與李治兩聖臨朝之後,便激發了武則天對於權力的慾望和興趣,因此在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後,武則天儘管將皇位先後傳給其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但是又將兩個兒子全部廢掉,於公元690年登基為帝。改大唐國號為大周。自己則稱則天大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龍元年,年邁的武則天病重早已經臥床數月而無法正常上朝聽政。宰相張柬之協同其他高官與太子李顯一道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迅速讓位給太子李顯,還政於李唐子孫。避免武則天將大唐王朝的皇位傳位於其孃家的侄子武三思。保護了大唐王朝的龍脈延續不斷。

然而李顯登基為帝之後,十分寵愛其患難與共的結髮妻子——韋皇后。同樣李顯由於長期遭受其母親武則天強勢的壓迫和脅迫。因此李顯的性格十分懦弱且優柔寡斷!因此李顯在當上皇帝之後,關於朝廷上的政務十分聽從其妻子為皇后的意見和建議,同樣十分寵愛女兒安樂公主。這一點與其父親李治頗為相似,只可惜李顯並沒有其父親唐高宗李治的政治智慧和魄力。而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因此武三思與韋氏結成了政治聯盟。從中負責溝通的便是昭容上官婉兒。



公元710年,登基為帝僅5年的李顯突然間暴斃。享年54歲。而李顯曾經指定的接班人太子李重俊在三年前因為不願忍受韋氏和武氏集團的擅權專制和壓迫而發動政變,儘管太子李重俊殺死了武三思父子,但是最終被其父親唐中宗李顯以謀反罪賜死!

因此唐中宗李顯的突然暴斃。世人將唐宗宗李顯的暴斃這一事件中的種種謎團都指向了其皇后和親女兒安樂公主,因為唐中宗李顯去世之後最有利的便是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



唐宗宗李顯去世之後,韋氏扶植李重茂登基為帝。定年號為唐隆,而自己則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並且將皇宮衛隊以及重要的職能都交給了韋氏子弟。韋皇后想要學習其婆婆武則天稱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此時朝中一些大臣都在上書請求韋皇后學習武則天,順應天意直接登基為帝。而韋皇后也在暗中秘密部署各類權力調整。為皇后之所以不敢直接登基為帝的原因就是畏懼相王李旦及其兒子。畢竟相王李旦曾經做過大唐王朝的皇帝,是武則天與李治僅存的兒子。在朝中擁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和朝臣支持。



於是韋皇后想要發動一場打擊李唐實力的政變。想要藉機對李唐子孫進行一次打壓!而韋皇后的陰謀計劃傳到了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耳朵裡,於是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將自己以前在朝中積累下來的資源和人脈迅速聚集起來。並且獲得了左右羽林軍的支持。

公元710年夏日的夜晚,主要與領軍與李隆基一同殺入皇朝之中。率先闖入皇城之中的士兵先後斬殺了韋皇后和正在梳妝的安樂公主。後來昭容上官婉兒帶領工人前來覲見李隆基。李隆基也將上官婉兒斬首祭旗。天亮之後,李隆基迎接其父親李旦進宮。自此唐隆政變大局已定。



我們可以看到在唐隆政變發生的當晚,李隆基及其手下的人便先後斬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之所以李隆基及其手下的人不願放過這三個女人是因為這三個女人野心極大,幾乎想要顛覆李唐王朝的統治和大唐的江山社稷。為了以絕後患,於是李隆基不得不斬草除根。殺死了整個韋氏集團成員。

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女性權力最大的一個歷史時期。同樣這一時期的上層女人也暴露出了極強的權力慾和野心。最終成為了唐隆政變的被殺對象。



珞珈山的貓


皇家自古以來便沒有狠心殘忍一說,權勢之爭是這個世界真實演繹的人情冷漠,李隆基之所以要殺了這三人,無非就是她們干涉到了自己的前途運勢。

當然也不能排除更深層次的原因,男人之間的權力鬥爭最為殘忍,但女人之間的戰爭也從未消停,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決掉罪魁禍首。

本來是李唐王室的基業,卻因為種種機緣巧合落到了武則天手裡,自此兩者之間的爭端就並沒有少過,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揭曉,三位受害者的真實身份,與李隆基最終的矛盾點在哪裡。

一號受害者:韋皇后

為皇后作為唐中宗李顯的老婆,在當時武則天的大周帝國被推翻之後,整個李唐王室也迎來了復辟的榮光。為了彌補曾經所受的那些虧欠,唐中宗對於自己的這位夫人也是恩愛有加,為了彌補,也是任由她開心就好。

然而此時的韋皇后卻顯得有點過於貪心了,物質方面的窮奢極欲,也止不住權力的誘惑,開始涉足政治,不僅對當時擁護唐中宗繼位的大臣,設計陷害,而且與當時上官婉兒的相好武三思,關係甚是曖昧不清。

二號受害者:安樂公主

安樂公主就是韋皇后的女兒,她倆也算是同一陣營,畢竟歷史上髒唐亂宋的說法也並非不無道理,儘管當時的安樂公主是武三思的兒媳婦,但也絲毫不影響韋皇后與武三思廝混。

母女二人直接架空了唐中宗李顯的權利,當時為了能夠進一步掌權,甚至有了謀殺太子李重俊的想法。因為韋皇后也當女皇帝,而且安樂公主對於權力的渴望,並不比母親差到哪裡。

三號受害者: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實際上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也就是武則天的女兒,當時武則天對於這個女兒的栽培也沒少花心思。

但是顯然,太平公主更希望李唐王室崛起,所以並沒有步入母親的後塵,還是與當時唐睿宗李旦的兒子結為同盟。

太平公主個人私生活比較混亂,但這並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的掌控力就不足,畢竟由於母親的影響,也為她進一步擴充了勢力範圍。

局勢分析:

當時整個朝廷中緊張的局面,也形成了一種均勢,韋皇后、武三思和安樂公主作為一波,另一波則是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結成的同盟,當然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關於皇權的爭奪。

韋皇后母女先行動手殺死太子,後來又毒死自己的丈夫中宗李顯,所以最終就變成了韋皇后與李隆基等人的較量,儘管當時韋皇后想當女皇,但是還是拗不過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最終被殺死在政變當中。

身為政敵,相信李隆基殺死安樂公主與韋皇后就不難理解了,但是他又為何殺死自己的姑姑呢?

不得不說是太平公主是在宮中實在太無聊了,當時母親讓她研習政治,她死活不感冒,現如今和李隆基一樣打下了天下,卻成為激發她心中從政慾望的契機,所以當時不管李隆基的態度反應如何就那樣公然插手政治。

何況當時還是李隆基父親執政期間,自然倆人也摩擦不斷,畢竟武則天開闢了女皇帝的歷史先河,自然太平公主也壓抑不住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畢竟李隆基明白即使他當了皇帝,也要受制於自己的姑姑,政變過程當中他親自見識到了自己姑姑的黨羽實力,自然不敢輕易就放鬆警惕,所以先在私下裡剷除了姑姑的黨羽勢力,才進一步下達詔令,賜死了自己的姑姑,以絕後患。


大國布衣


題主這個問題簡直是搞腦筋急轉彎,這三個女人是誰?是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還是他姑姑太平公主?這兒已經是四個女人了。只能把韋皇后、安樂公主母女倆放在一起說。

一、武則天晚年到李隆基坐穩皇位前,前後不到十年間,大唐王朝政變不斷。李隆基就發動了兩次,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李隆基搞的兩次政變,一次叫做唐隆政變,在他伯父唐中宗死後,和他姑姑太平公主一起發動,從而滅了他伯父唐中宗一族,把皇帝的寶座搶到了他父親唐睿宗這一系。另一次叫做先天政變,已經當了皇帝而沒實權的李隆基單獨發動,滅了他姑姑太平公主一族,逼得他老爹唐睿宗完全隱退,李隆基開始完全掌控帝國大權。

李隆基當真是搞政變的大師,可事件的道理循環往復,他晚年,最終也因為一場不明不白的馬嵬事變(多半也是一場政變),不但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也丟掉了權力。

好吧,由李隆基發動的兩場政變中,唐隆政變中李隆基殺掉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以及大唐才女上官婉兒,先天政變中殺掉了太平公主。

二、李隆基為什麼要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

史書記載是,唐中宗的皇后韋氏有當女皇的野心,有可能顛覆李唐的社稷,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和他媽韋皇后一起毒死了唐中宗。因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的行為,屬於拯救國家、清除毒婦惡女的正義之舉。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有沒有野心且不說,單說他們毒殺唐中宗就大有疑問,唐中宗不但是韋后的老公、安樂公主的老爹,還是韋后和安樂最有力的保護者,毒殺唐中宗對她們有什麼好處?僅僅因為唐中宗不立安樂為皇太女?這在情理上是說不過去的。

至於這兩個女人的野心,那發動政變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就沒有野心嗎?

事實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所誅殺的,不僅僅是韋后和安樂公主,而是唐中宗這一系的所有勢力。

說到底,李隆基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是為了奪權,奪取大唐帝國的最高權力。其他什麼韋后、安樂弒君的罪名、相當女皇的罪名,終究是查不清楚了。

三、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原因最撲朔迷離!

上官婉兒一生的悲劇,就是她和李家、武家、韋家幾個帝王后妃家族糾纏得太深造成的。她爺爺上官儀因為反對武則天被殺死,她被沒為奴,卻又因為才華得到武則天的賞識,被提拔為內宰相一樣的人物。後來,她又隨著唐朝的擁戴者而反武,結果被唐中宗任命為昭容(到底只是女官,還是后妃,這也說不清楚),說是韋后的黨羽,但也有人說他是太平公主安插在韋后身邊的奸細。最後,在唐隆政變中,被李隆基斥責為妖孽而殺死,太平公主還為她很是惋惜。

其實吧,朋友們都在猜測,這個上官婉兒到底是誰的人。因為他的墓誌銘被發現,這種爭論就更多了。

歷史記載,唐隆政變中,上官婉兒拿出詔書來,證明自己是李唐皇室的人,是反韋的,想求李隆基饒她一命,但李隆基卻毫不留情。

其實,歷史的事實早已經是欲蓋彌彰。什麼叫是李唐皇室的人?難道韋后就不是李唐皇室的媳婦兒?唐中宗之子李重茂(被李隆基不認可的皇帝)就不是唐朝本該正統的皇帝?畢竟人家韋后還沒當武則天,當時的皇帝還是他李家的,上官婉兒又何須證明自己忠於李家?

因此,上官婉兒拿出的詔書,多半隻是證明她是忠於相王(李隆基之父唐睿宗)、太平公主的,而不是什麼忠於李家。正因為如此,李隆基殺掉上官婉兒,無外乎是上官婉兒知道得太多了,上官婉兒拿出的詔書恰恰證明了李隆基等人發動的政變一場相王系、太平公主系針對他們哥哥唐中宗系的奪權行為,失去了其冠冕堂皇的正義性。李隆基又怎能留著上官婉兒?

四、先天政變中,李隆基殺盡太平公主一系,並非只是殺太平公主一人而已

在先天政變中,李隆基殺太平公主,無外乎是為了消除太平公主等人對他皇位的巨大威脅而已。然而,讓太平公主制約李隆基,其實應該是他老爹唐睿宗的真實想法。唐睿宗讓位給李隆基後,卻還牢牢掌控著朝廷權力,讓聽從太平公主命令的人佔據宰相高位,早說明了這個問題。

因此,李隆基殺太平公主(他爹睿宗曾大力向其求情),不但有消除太平公主對他威脅的目的,其實也有當初唐太宗玄武門後派尉遲恭向李淵請命這種事相類似的目的。果然,先天政變後,睿宗徹底退隱修道去了。


星火辰


但凡宮廷政變,通常都是伴隨著殺戮進行的,不殺了以前的掌權人及其死心追隨者,如何建立新政權呢?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掌權的韋氏集團,扶持父親李旦繼位當皇帝。在唐隆政變中,李隆基必殺的三個女人分別是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因為這三個人掌控著朝延大權,是政變的首要攻擊目標。宮延政變歷來血腥,美麗之花皆生長在血土之中,韋氏家族凡高於馬鞭的男性皆被處死。

武則天晚年在神龍政變中還政李唐,退位後將皇位傳給李顯,李顯懦弱無能,大權旁落韋皇后。早年李顯被流放,生活清苦,他覺得愧對女兒安樂公主,於是十分溺愛安樂公主,給了女兒十分多的特權。韋皇后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的違法行為也不加制止,反而大加縱容。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把控朝政,毒殺皇帝李顯,逼死太子李重俊,韋后眼看就要當女皇了。

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對韋后十分不滿,因為韋后的權利慾望跟武則天一樣,但是能力卻遠遠不及武則天,如果韋后當了皇帝,那麼李唐天下將萬劫不復。李隆基控制了皇帝的親軍萬騎,趁韋后準備登基大典之時,發兵攻入皇宮之中,一舉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三名元兇首惡。其他韋氏家族的男性,旦凡身高高於馬鞭的就是處死,其餘流放蠻荒之地。政變後,李旦成為皇帝,李隆基成為太子,太平公主則經常指導朝政,大權在握。

李旦跟他哥哥李顯一樣懦弱無能,大概因為有一個強勢的母親,且被母親懷疑、監禁、流放過有關。太平公主自恃扶立李旦有功,於是經常干預政事,升遷官吏,但是精明強悍的太子李隆基讓她十分不安。李旦感覺到了妹妹太平與兒子李隆基的矛盾越來越深,於是他禪位帝位給李隆基,自已當了太上皇。最終李隆基命家丁三百人誅殺太平公主的黨羽,並逼迫太平公主懸樑自盡,這場政變史稱先天政變。可以說李隆基是踩著四個強權女人的屍體登上最高權力的,他也結束了唐朝武后以來的後宮干政傳統。


大秦鐵鷹劍士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直接把韋后的小團體從肉體上毀滅了,被殺的除了韋后,還有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

他這樣做是狠心嗎?不是的,第一是出於局勢需要,第二是因為個人情感。

李家子弟最恨的兩件事:女人當政,武姓!韋后小團體把這兩件事都犯了,李家子弟能讓她們好過?不能!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武三思。

(上官婉兒)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唐隆政變是對“神龍政變”的延續,神龍政變不太徹底,只把女帝趕下臺,卻沒動武氏家族,武三思依然在朝中握有大權。

武則天在位時,韋后和武家是仇敵,但為了掌握權勢,她竟然在上官婉兒的引薦之下,和昔日的對頭武三思私通,一人在宮內一人在宮外把持著朝政,可笑的是,李顯頭戴綠帽子卻一無所知,和這表哥兼親家關係特別好,任他在宮中來去自如。

在此順便說一句,上官婉兒在李顯上位後被封為昭容,她早和武三思不清不楚,也就是說李顯頭上的綠帽不是一頂,是兩頂。

武三思想得很長遠,他要的可不是眼前的權勢,而是將皇位弄到武家,為此,他慫恿兒媳婦安樂公主當皇太女,安樂公主早被寵壞了,她因為早年和父母同甘共苦,所以特別受李顯夫婦的寵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是大唐第一公主。

(安樂公主)

她本就想效法祖母武則天,聽武三思這麼一說就更火熱了,直接和李顯說要做皇太女,李顯別的都能給,唯獨這個可不行。因為不能答應這件事兒,他覺得內心有愧,反而對安樂更好了。

看出來了吧?李顯就是個傻白甜,但他兒子李重俊可不傻,他不是韋后生的,當時已被立為太子,但安樂公主是嫡公主,不怎麼把他放在眼裡。現在武三思和安樂公主直接威脅到他的地位,他能不怒?一怒之下聯合了大臣把武三思一家給殺了!

這哥們兒膽氣是有了,但計劃不怎麼周全,頭腦也不怎麼清晰,你先殺武三思幹嘛呢?應該先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才對嘛,沒了這兩個人武三思還能蹦躂起來?現在好了,先殺武三思,再想入宮殺韋后母女時她們已經有了警惕,來不及了!只得逃往終南山,路上被部下殺了。

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要求下,李顯竟然還用他的頭顱祭奠武三思!並追封武三思為梁王!糊塗到他這種程度的皇帝,真的少見。

(韋后)

但就算他對韋后和安樂言聽計從,她們還是覺得不夠,安樂親自下手毒殺了父親!其心之狠毒,難以言表!

之後韋后立庶子李重茂為皇帝,自己當上了臨朝理政的皇太后,這走的路線和武則天很像,但不是每個女人都能成為武則天,沒有那樣的智慧和手腕,最終只能害了自己。

她們這麼張狂,李家子弟又不是死的,沒過多久李隆基就和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他可比“神龍政變”中的張柬之他們果斷得多,直接把韋后和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都給殺了!

張柬之等人和李重俊先例在前,李隆基可不會對敵人心慈手軟。他縱護的是李唐的統治,支持的是男性主政,所以後來太平公主幹政,他也是毫不猶豫的賜死了太平。

(小太平)

可能是殺的女人太多,最終他心愛的女人也被別人逼死了。不知道這算不算種因果?


縹緲峰下一粒沙


唐朝在我國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無論是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當時公認的世界強國之一。

李隆基(武則天孫子)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統治時期,隨著李隆基的成年以及武則天的去世,此時大唐的皇帝是唐中宗李顯(李隆基叔叔)。李顯在位的時候,任用自己的老婆韋皇后,貪汙腐化,朝廷上下一片混亂,當時的李隆基年輕有為,但權利有限,於是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結成政治上的聯盟,成功誅殺韋后集團。隨著韋后集團的覆滅,李隆基擁戴自己的父親做了皇帝。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李旦。與此同時李隆基也被立為太子。後期由於權利之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的政治聯盟破裂,導致雙方劍拔弩張,最終李隆基憑藉手中權利以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涉嫌謀反為名將其殺死。下面我們詳細瞭解一下李隆基與這三個女人的恩恩怨怨。



中宗李顯一生經歷兩次皇位得失,人生可謂起伏跌宕。從第一次被其母親武則天被廢,到第二次重新登上皇帝寶座,在李顯的內心深處應該是非常感謝他的老婆韋皇后,畢竟在李顯被軟禁的十四年裡,是韋氏不離不棄的陪伴,幫助其度過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因此重新上位的李顯重用韋氏家族情有可原。

隨著李顯的重新登基,韋皇后當然也是一步沖天,手中權利與日俱增。逐漸開始提拔重用韋氏家族成員。以致最後大唐江山的大部分權利都被韋皇后家族掌握。並且韋皇后勾結上官婉兒和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在朝中結黨營私,大搞權錢交易。使得朝廷上下腐敗盛行。

韋皇后為人歹毒兇殘,而且野心勃勃,妄圖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在後期,利令智昏的韋皇后為了自己的權利,和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一起把唐中宗李顯毒死,妄圖竊取更大權利。後來被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斬殺韋皇后和其家族成員以及黨羽上官婉兒,武三思等等,避免了大唐江山再次陷入沒落之路。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除掉韋皇后,隨即廢了韋皇后兒子的皇位,擁戴李隆基父親李旦做了皇帝。此時的姑侄兩個在政治利益上基本處於平衡時期。後來隨著李旦立儲一事,兩個人在權利上的平衡點被打破。本來太子按照祖訓應該是李隆基的大哥來做。但是李隆基大哥非常仁厚,堅辭不受,於是李隆基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太子。權利的天平倒向了李隆基一側。

李隆基手握重權後遭到太平公主的嫉妒。姑侄兩人政治聯盟開始出現破裂。太平公主利用手中權利曾一度聯合部分朝中大臣上書皇帝李旦,以李隆基不是長子為名,要求廢掉李隆基的太子地位。不過在皇帝李旦的斡旋下才未得逞。後來太平公主多次對李隆基實施暗殺活動,最終都被李隆基有驚無險的瓦解掉。隨著雙方矛盾的深入,皇帝李旦內心深感不安,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穩固發展,皇帝李旦決定二次退位,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李隆基。

李隆基登上皇帝寶座之後,太平公主深感不安,遂和朝中大臣密謀推翻李隆基的政權。怎奈年富力強的李隆基先發制人,迅速控制了太平公主,並賜其自盡身亡。隨著太平公主極其黨羽的全部剷除,李隆基的皇權宣告穩定。至此大唐逐漸走上輝煌盛世的時代。


李隆基上位過程中相繼殺掉韋皇后,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原因一方面是維護大唐江山社稷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為了掌握大權排除異己罷了。

(文中圖片依次為韋皇后、上官婉兒、太平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