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這個疫情帶來的超長寒假裡,我在微博上看了無數家長血淚。

都希望快點開學,否則要斷絕母子關係了。

這些家長的小孩,可能也就幼兒園到小學,尚沒成為主流網民,形成不了自己的聲音。

否則在他們的角度,估計也是一樣,也早就恨不得快點離家。

無奈是小孩,沒法自己出門長大。

看到了這麼一條氣死人的新聞。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因為兒子上網課不寫作業,河南平頂山的一位母親,坐上了陽臺欄杆,要跳樓。

經過消防員、鄰居和警察輪番勸說,這媽才自己下來。

整段視頻中,當媽的只說了一句話,“我沒見過這樣的孩子。”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在消防員的主持下,最後孩子下跪向媽媽認了錯,因為“她跳下去你就沒有媽了。”

沒人理解,或許在精神層面,他此刻開始已經沒有媽了。

只有一個巨大的包袱。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這不能怪人家出警人員,他們不是心理醫生,無法抽絲剝繭地替這媽指出問題。

何況事出緊急,人已經在跳樓邊緣了,他們的首要任務是救人。

事情已經發生,無論如何解決,對小孩造成的心理衝擊,都是一輩子的。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一看這媽就腦筋不太好,啥叫“沒見過這樣的孩子”。

現在是什麼時候,讓人家戴著口罩出警來救你。

我們也沒見過這樣的成年人好麼。

那是一個不肯好好寫作業的小孩,你是一個因此要跳樓的媽。

哪個比較罕見?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並不是應激反應大的那個人,就一定是受傷害大的。

這屆網友都是明白人,看得出這裡頭受傷最大的,不是要跳樓的媽,是沉默的小孩。

她讓我想起了《萬箭穿心》裡面,顏丙燕演的強勢婦女李寶莉。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她是一個典型的碎嘴聒噪的女人,找了一個文氣懦弱的老公,每天訓完老公抽菸要錢之後,轉頭又罵兒子不好好寫作業。

看起來,也是平淡平常的三口之家。

其實丈夫兒子都早已在崩潰邊緣,沒人想跟她多說一句話。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男人提出了離婚,她當然不同意,完全理解不了:我勤勤懇懇地過日子,能挑出來啥錯啊?

頂多囉嗦點,但哪個撐家的女人不囉嗦撒。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你剛被提拔,是長本事了,嫌棄老孃!

等他跟廠裡的女同事噶姘頭,被她公開捉姦,丟掉國企的工作之後,就跳江自殺了。

一句話沒留下。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李寶莉更加理解不了。

但生活要繼續,她只能加倍勤懇地賺錢,還幹上了棒棒——重慶一帶幫人挑貨的工作,母兼父職地把孩子拉拔長大。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孩子好像一夜長大了,很爭氣,每天埋頭在書桌前,再也沒讓她操過心。

十年寒窗,終於考上了重點大學。

李寶莉長舒一口氣,這下總算熬出頭咯,不枉我辛辛苦苦幹了這麼多年,要享兒孫福了。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結果兒子直接反目,哭吼著要跟她斷絕關係:如果不是你逼的,我爸根本就不會死!我熬這麼多年,就是為了要離開你!

李寶莉剛剛燃起的希望,被劈頭蓋臉撕碎了,萬箭穿心。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實在有太多事情,她明白不了了。

為什麼丈夫出軌自殺,我成了被怨恨的人?

為什麼一個小孩子,居然有這麼深的心思?

我是用命在撐這日子,到底做錯什麼了我?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按照她的道德標準,她是挑不出錯來,她的確從沒出軌,沒不負責任,沒不為家庭付出。

但是她跟家人的相處方式,就是不斷用雞毛蒜皮的小事,來規訓他們,挑剔他們。

會把恥辱感帶給他們,讓他們失去自尊,也就沒有任何被“愛”的感受。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這個環境中長期一起生活的人,必然在隔閡中越走越遠。

漸漸地,也就不懂恥感是什麼,自尊是什麼,愛是什麼。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在最親密的人身上得到過。

他們會偏離正常的生活道路,做出一些平常人看不懂的事情來。

個性懦弱者,如她丈夫,走投無路,只能偷人或自殺。

性格強悍者,如她兒子,長期韜光養晦,積攢實力後,再反水報復。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這樣的人將來走上社會,是很危險的。

因為一般人看來的“過激”舉動,在他們眼裡只是日常。

無獨有偶,也是因為寫作業的事,杭州的一位父親同樣過度管教,結果15歲孩子拿起了水果刀。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還好,這個新聞裡的小孩,不是磨刀霍霍向爹孃,也沒自殘。

他是衝進客廳,拿了水果刀後,就衝回房間把自己鎖起來。

不管爸媽怎麼敲門,他就是不開門,也不說話。

父母被嚇到了,只好也報了警,然後父母被警察教訓了一番。

我覺得這個小孩還是挺聰明的,他用了一個沒有產生實質傷害的舉動,提醒了父母可能的傷害。

沒有等到把怨氣積累到太高的地步,再用極端的方式發洩出來。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我很反感一句話——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那講什麼呢?

講感情嗎?

問題是連道理都不講,能有啥像樣的感情可講。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新聞中這些爸媽,就是典型的不講道理。

第一個跳樓的媽,有人說,她應該是生活中也受到了其他很多的壓力,所以承受不住了,不會為這麼點小事情要跳樓的。

可你若真受了其他壓力,那就一件件地,冤有頭債有主地去解決。

男人對你不好,不管家,那你就跟他對著幹。

生活對你不好,你失了業,就該想辦法再找事做。

實在都搞不好,也要有覺悟,都是自己的選擇,要自己承擔。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逮住小孩不做作業,這一點小事來爆發,等於把壓力轉嫁出去,全丟給一個無辜的小孩承擔。

欺負弱者。

這不是像樣的成年人,能做得出來的事。

杭州那個新聞裡,是爸爸回家檢查,覺得小孩沒完成作業,還在玩電腦,氣得去把網線拔了。

後來這個15歲的少年說,其實該做的已經做完了,但是已經懶得跟爸爸解釋。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誰願意跟一個氣急敗壞,自以為是的人,去解釋、去低頭呢?

特別是,在我們的文化概念中,這個人的身份還是天然壓倒你的。

你去跟他講道理,這個舉動,倒是顯得你不講理似的。

你惹他生氣,就只有道歉的份兒。

不是15歲的孩子已經大了,有自尊心了。

而是每一個人,生來就有自尊,打小就要臉面,從來需要被愛與信任的。

這種“不講道理”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底層邏輯是有人主導,有人服從。

因為身居晚輩,所以要服從的那一個,多是被傷害的。

而這份傷害,只會助長人性本身的叛逆、反骨,有一天變成加強版。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面對生小孩這個人生命題,所有負責任的人,都會試著想想這個哲學命題:到底生小孩是為了什麼?

最後大部分人都放棄了,不想罷了,還是按照動物本能生吧。

有經驗的過來人也會說,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就不會生了。

因為這一題,實在也經不起細想。

在劉瑜寫給女兒的信裡,她是這麼講的:

媽媽和一個阿姨聊天,她問我:為什麼你決定要一個孩子?

我用了一個很常見也很偷懶的回答:為了讓人生更完整。

她反問:這豈不是很自私?用別人的生命來使你的生命更完整。

是啊,我想她是對的。

但我想不出一個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不自私嗎?

現代人說,我喜歡小孩。不自私嗎?

生物學家說,為了人類的繁衍。

聽上去多麼神聖,但也不過是將一個人的自私替換成了一個物種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

……

因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親節那天,看到鋪天蓋地的“感謝母親”、“偉大的母親”之類的口號,我感到不安甚至難堪。

我一直有個不太正確的看法:母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是她為生孩子這個選擇承擔後果而已,談不上什麼“偉大”。

沒有什麼漢語詞彙比“望子成龍”更令我不安,事實上這四個字簡直令我感到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龍好了,為什麼要望子成龍?

如果漢語裡有個成語叫“望父成龍“或”望母成龍“,當父母的會不會覺得很無禮?

哈哈哈,可即使是身為清華副教授的劉瑜,也說自己是生了孩子後,才敢講這個話。

儘管一貫就是這麼想的。

兒子不寫作業媽媽哭著跳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Excuse me?

我們這種未婚女青年,更不敢在這方面“指點江山“,恐怕要被戳脊梁骨:

你沒生過娃沒養過娃,你不懂得做父母的辛苦,憑什麼說這些。

不敢不敢,我只敢這麼說,我當了好多年的小孩,所以我深知當小孩的苦,特別是當一個“不聽話”的小孩的苦。

生活反正都挺苦的,你生也要受苦,不生也要受苦。

起碼已在世上的人,才是有決定權帶人來的那個,那就別計較,小孩不是草莓味兒的啦。

反正,你我也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