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處於素樸狀態的以樓蘭殘紙為代表的魏晉一般行書尚沿用漢隸、章草的橫擺體 勢,縱向連貫的意識相當淡薄:末筆收束一般與其他筆畫收束無異,筆鋒運行到位,便停下來,抽離紙面,很泰然,又很迷惘,是一種揚棄了隸勢波畫收束後喪失了方向感的尷尬。


「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不過,縱向運動的意識終究還是產生了萌芽,“患”、“思”等字的末筆硬挺挺地垂直打下,儘管生硬笨拙得很,卻表現出了尋找新的方向感的慾望。


再來看“九”字,新的方向感已漸趨明確,末筆有了出鋒,還有了引向下面“月”字起筆的較合理的出鋒角度,控制嶄新體勢的“行書”已初露端倪。


「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字例比對:樓蘭殘紙(左)、王羲之《孔侍中帖》之“九月”


當然,出鋒的動作還很含混模糊,意態也侷促了些。不過,沒關係,王羲之會做出最完美的修正的。


《孔侍中帖》的“九”字,末筆的運動是那麼舒展勻淨,該收束了,筆鋒微提後另 起,回扣、頓筆、切鋒,充分蓄勢鋪毫後斜向奮力出鋒,與下面“月”字起筆的呼應映帶在有意無意之間,縱向連貫的意識在這裡表現得新鮮而又成熟。


「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憑藉著這位不世出的天才,“行書”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無比寶貴的方向感。末筆收束回扣出鋒的筆勢之美在《憂懸帖》“憂懸不能”四字(上圖)的組合中有著華麗飽滿的呈現。


懷仁和大雅集王字勒石,都極注重復現其末筆收束回鋒的筆法。


懷仁的興奮點在於回扣時切筆硬折而後出鋒那一瞬間剛猛力量的爆發:


「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懷仁《集王字聖教序》字例


大雅則對於收筆時筆鋒的微妙調控別有會心,如下字例:


「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大雅《集王興福寺碑》字例


顯然,《興福寺碑》中此種技法的表現遠比《聖教序》細膩生動,自然書寫的意味也要濃得多,只是筆觸偏於輕柔,節奏 上總比王羲之實際書寫的筆勢剛斷的回扣出鋒慢半拍。(待續)

「愙齋書法」王羲之“收鋒”,打開行書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