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把八水串聯起來抱繞大禾城

三國時期嘉興屬太湖東南緣,多沼澤地,長水末端建城,不僅避免了縣城水淹之苦,而且也為大運河穿城而過、“八水繞禾城”創造了條件。隨著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人們新開和整修老河,逐步形成“八水繞禾城”的獨特景觀。


八水繞禾城 | 四水把八水串聯起來抱繞大禾城

四水進禾城

長水塘,本名長水。據清光緒《嘉興府志》載:“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此水名,屬吳國。”

長水塘全長23.15公里,水的源頭有三。

一是運河水在崇福鎮入支流中沙渚塘,經屠甸在硤石鎮西北入長水塘。

二是上塘河水經鹽官、長水河(現長山河是改造此河而成),在硤石東北入長水塘。

三是上塘河水經洛塘河鵑湖、硤石市河入長水塘。長水塘從硤石起經王店、馬橋注入西南湖。長水塘是條古河,兩岸風景秀麗。海寧袁花人查慎行有詩:“兩岸朦朧桃李花,一天風露屬漁家。小船臥聽棹歌去,行到鴛湖月未斜。”

杭州塘,京杭大運河嘉興至杭州一段(西麗橋—大麻一段),俗稱杭州塘。杭州塘的水流,從桐鄉大麻鎮西小麻的南側入境,經崇福、桐鄉、石門至市區西麗橋,全長60.1公里。

杭州塘水流平緩,東北流向。全段有多個大轉彎,最有名的是石門灣、三塔灣。左岸纖道綿長,兩岸涇、覽相間。

杭州塘兩岸風景秀麗、景點眾多。

特別是兩個轉彎處如石門灣,古時有乾隆六次南巡的駐蹕大營,有宋代建造的東園、西園,有南埠橋等。現有漫畫家豐子愷故居緣緣堂。

八水繞禾城 | 四水把八水串聯起來抱繞大禾城

又如三塔灣,先有灣和白龍潭,因水流湍急,常出翻船、沉船事故,故造三塔,以起警示和航標作用。三塔和茶禪寺統稱為“茶禪夕照”,是“嘉禾八景”之一。三塔並峙全國少有,除嘉興三塔外,據說只有雲南滇池才有三塔並峙。三塔灣西不遠處原有本覺寺和槜李亭。

新塍塘,原名新溪,是嘉興之水北洩的骨幹河道瀾溪塘的一條支流。瀾溪塘水入支流嚴墓塘,流經洛東入新塍鎮後就名新塍塘,過新農、高照、市北郊,在柵堰入運河,全長13.1公里。

海鹽塘,原名橫塘、官塘。清光緒《嘉興府志》載:“趙善悉淳熙九年(1182)知秀州,奉孝宗親扎,開浚海鹽官塘。”清光緒《海鹽縣誌》載:“本邑水正流有二,曰招寶塘、曰漢塘。

招寶塘之水自杭州天目諸山發源,歷海寧硤川東流至本縣界。支分為三。

一入長湖而北流於官塘;

一入鷓鷀湖出於城匯於官塘……”官塘水流至橫塘閘。

從橫塘閘北流,稱橫塘,經於城、沈蕩、鳳橋、餘新入嘉興南湖,全長32.55公里。

何昌弼橫塘道中詩一首:“一舸凌風去,縈於度幾村。水清魚引子,田美稻生孫。山近塵埃遠,秋睛枕蓆溫。悠悠迷處所,疑是武陵源。”

八水繞禾城 | 四水把八水串聯起來抱繞大禾城

四水出禾城

蘇州塘,京杭大運河從嘉興城區的杉青閘至蘇州一段,俗稱蘇州塘。

蘇州塘從杉青閘經王江涇在田樂史家村左側出境,全長18.98公里。兩岸地勢低窪,湖蕩眾多,排水能力較低,蓄水能力較強。

但蘇州塘仍是嘉興之水北排的主要河道。杭州塘沿岸古時古蹟眾多,如“長虹橋”、“劉王廟”、“一宿巷”、“文生修道院”、“落帆亭”、“西水驛”等等。

三店塘,唐、宋時有“東郭湖”,有堰,後開堰成河,明、清時稱“東郭湖塘”(又俗稱東瓜湖塘)。

三店塘由兩段組成。市區鉏家橋東流經秋涇橋南至塘匯一段名“長纖塘”。塘匯起流經七星、楊廟至魏塘,稱“三店塘”,全長13.25公里。“三店”是七星鎮東進村的一個自然村。三店塘是禾城水北排、東洩的主要河道之一,也是水運杭申甲線的骨幹河道。

嘉善塘,古稱華亭塘、魏塘、武塘。嘉善塘是南北朝時,南朝揚州刺史劉浚在宋·元嘉二十二年(445)開鑿的華亭塘一部分,使禾城之水從長泖地區出海。嘉善塘水的源頭是南湖。

南湖水經甪里河至吳涇,經雙溪在東柵的鳳凰洲、龍舌頭、會龍山下水分二流,北流為嘉善塘,南流為平湖塘。

宋張堯同雙溪詩:“桑櫓聲相應,名齊漢魏收。可憐一溪水,分作兩塘流。”明宋堯中雙溪夕照詩:“鳳凰洲在水中央,堤柳參差岸芷香。日暮歸人喧渡口,獨留漁父醉斜陽。”

嘉善塘經七星橋,穿魏塘鎮後至嘉善縣惠明,往北接楓涇塘轉入上海市的秀州塘入黃浦江,全長21.55公里(會龍山至魏塘)。

平湖塘,古名漢塘。唐太和七年開鑿(833)。清光緒《嘉興府志》載:漢塘“東通平湖,相傳漢新豐人適於此,故塘名漢塘,鎮新豐。”平湖塘源自東柵,經十八里橋、新豐、曹橋 、新埭入平湖東湖,經上海塘(古稱長泖)入黃浦江,全長28.9公里。

平湖塘是嘉興東南部澇水東洩的主要河道之一,沿岸地勢較高,歷來蠶茂糧豐,“漢塘春桑”是“嘉禾八景”之一。

清朱彝尊有棹歌:“花船新造水中央,曉發當湖溯漢塘,聽盡鐘聲十八里,平林小市入新坊。”新豐鎮由原平林、新坊兩集鎮組成。

八水繞禾城 | 四水把八水串聯起來抱繞大禾城

嘉興形成“八水繞禾城”的獨特景觀,實在是妙在“繞”字上。

繞,既是大自然的造化,又是人的“神功”。用四水把八水串聯起來抱繞大禾城(唐代城),這四水是西湖、濠河、秀水、運河(西麗橋——端平橋,俗稱環城河)。

按水流方向,大運河過三塔灣後直線過西,不到兩公里就遇到第一個分水墩,水流一分為二,正流向東北急轉彎後向北流去。支流稍向東南逐漸瀦育為有許多高地、水潭的溼地,名西湖(現城南花園小區北半部),元代有一里,名西湖裡。

西湖水向東流入西南湖(鴛湖),繞抱大禾城西南方。西南湖承接長水塘來水後有三條支流,

一支向東流入南湖;

一支向北流入通濟河進城;

一支向東北流入濠河(南護城河),繞抱大禾城正南方。

濠河向東流去,在一急轉彎處與小南湖一支流匯合入東護城河(現也稱秀水),繞抱了大禾城正東方。大運河正流在現西麗橋處向北,繞抱了大禾城正西方。

在田殿灣處急轉彎向東流,穿北麗橋,繞抱了大禾城正北方。過北麗橋後遇到了第二個分水墩,正流向東北流去,支流向東南流,稱秀水。繞抱了大禾城的東北方,秀水與東護城河匯合向東北流入長纖塘。

西南湖水入南門水關,正流向北為通濟河,至醋坊橋前一支流向東北,經紙行橋,斜橋在子城西南角處向東流,經馬鞍、瑞虹、平橋三橋後向北,經清軍館橋、新橋後向西,在子城北溝通烈女河,成為子城的南、東、北護城河。此河古稱錦帶河。

通濟河過醋坊橋後向北,經蹲賓、綿帶兩橋後與子城北烈女河匯合,成為子城西護河,古稱寶帶河。西、北護城河匯合,在韭溪橋下向北流去,稱局前河。過天莊橋後稱傾脂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