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三國,你喜歡哪個人?

沙沙小觀園


小霸王孫策

英俊瀟灑武功蓋世,堪比西楚霸王項羽,是我以為武功唯一一個可以與呂布抗衡的人,雖然兩人沒打過。

而且!智勇雙全,文武雙修。雖然是名門之後,但是爹除了留了個沒有實用的傳國玉璽外沒有一兵一卒,十來歲就承擔整個家族的重擔,去他人軍中從最基層幹起。可以說是白手起家打下一片江山。

雖然狂,但是他死的時候才24啊!24這麼完美優秀,這樣的逆襲成功,怎麼能不狂啊?

好可惜!


美美茹月


閒談三國,我最喜歡司馬懿。

咱們都知道三國裡的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曹操反映民生疾苦,政治抱負強烈。諸葛亮神機妙算,一生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孫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唯獨司馬懿磨劍十年,用劍一時。

從這一點,我們就看出各有各的本事,言歸正傳,我們不看他們的過程,就看結果是誰贏了,請問是不是司馬懿?

咱們舉個例子,老一、老二、老三和老四有著同樣的任務,任務就是比比看誰從廣西出發第一個能先到北京。老一在吃完飯準備要啟程的時候,沒想到老二竟然比他提前一步,在他的家門前上了把鎖,讓他出不了門。老一想想辦法,終於破窗而出。老二以為老三和老四肯定沒我這麼聰明,於是趕著去買機票,沒想到走到半路卻被老三挖的陷阱掉下了坑。老三以為這次去到的第一肯定就是我了,萬萬沒有想到,就在自己打的去機場的時候,老四竟做下了梗,提前跟打的司機商量好把他拉到山裡面去。老四最後認為沒啥阻礙了,就在自己得意洋洋趕去機場時,卻接到了老媽的電話說“我被老二拿著刀頂著脖子啦!趕緊回來救我。”……

從這個例子你們看到了什麼?是不是看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謀之術?每個人似乎都挺厲害的?但是你厲害歸厲害,我認為能第一個到達北京的人才算最厲害。

話說回來到三國,三國之爭那麼多年,到頭來卻被一個隱藏在曹操底下幹事的司馬懿奪得了天下。所以你們想想,你三國怎麼打的天花地墜都好,你三國沒國的人怎麼聰明都好,但是咱們用結果來評判誰最牛,三國中沒有一國牛,用結果來看的話,最牛的就是司馬懿奪得了天下。


喊我阿林Y


既然是閒談,那就不必論成敗得失,只聊一聊是否有趣。三國中,我最喜歡的是"鬼才"郭嘉,只因為亂世中他的那一份真實,一份灑脫。

郭嘉的才

三國中謀士如雲,但有稱號的寥寥無幾。臥龍、鳳雛、毒士、冢虎……,郭嘉的稱號是"鬼才"。天才總是比別人更好的解決問題,鬼才也是永遠用和別人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郭嘉的一生都是與眾不同,"十勝十敗"論給了曹操信心,下邳擒呂布穩定了後方,遺計平二袁則是屬於鬼才的絕筆。郭嘉從來不像諸葛亮或是荀彧一般走到臺前,但幕後本就是屬於鬼才的舞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做張良其實更加瀟灑。

郭嘉的真實

潁川是三國邁不過去的一個地方,荀彧、荀攸、徐庶、陳群等等都出自這裡,當然還有郭嘉。郭嘉來自潁川的寒門,雖然沒有家勢的支持但也少了世家子弟的束縛,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的輔佐曹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曹操是郭嘉的伯樂也是知己。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最瞭解他的是郭嘉,不只把他當主君的也只有郭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

兩個人都是放浪形骸的人,都喜歡喝酒喜歡女人。郭嘉的一生都忠於曹操,也只忠於曹操。他不用像荀彧那樣在忠於曹還是忠於漢之家徘徊,也不像賈詡一樣擔心不被信任而藏拙,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謀士,他可以活的真實自我。

郭嘉的早夭

郭嘉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個信任他的主公,能夠盡情的展現自己的光彩;郭嘉也是不幸的,因為他未能堅持到理想的實現。郭嘉見到了曹操擊敗袁紹,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卻等不到統一的一天。"鬼才不死臥龍不出",如果赤壁的時候郭嘉還在,會不會是個不一樣的結果,魏國會不會統一三國?我們不知道結果,只會留有遺憾,遺憾的還有曹操自己,還有他口中的奉孝!

郭嘉算不上嚴格意義的成功者,他倒在了成功的路上,留有遺憾。但喜歡他不是因為成敗,而是他的才華,他的灑脫與真實,以及那一點點的遺憾。


詭狐w


姜維吧。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

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九歲的時候,年幼無知,我仰慕的對象是勇冠三軍無人匹敵的呂布,年輕勇猛,一手方天畫戟無人能敵。

再大一點偏愛周瑜,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又能如何?

十五六歲的時候,青澀熱血。俯首於諸葛武侯鞠躬盡瘁,三分天下游刃有餘,翻雲覆雨天下如棋。

即將二十歲的現在,學會了理解姜維,生不逢時又如何?只要有半分希望,便用盡萬分之力、只要不曾身死魂消,一身熱血便永遠燃燒。


陳壽說他“玩眾黷施”(耗費民力國力)

胡三省責備他“屢敗而不止, 為亡蜀張本”(屢次北伐失敗而不停止,導致蜀國被曹魏滅亡)。

說個題外話,我不喜歡胡三省這個人,宋亡時他也只是閉門寫字罷了,憑什麼指責一個為蜀漢付諸生命的姜伯約?

後世對姜維的點評大概只看到了他的剛戾自用與所謂的窮兵黷武,人們總是喜歡忽略時代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卻不看當時局勢的好壞。蜀漢末期的時局,天下大勢盡歸曹魏,你姜維一人又能如何?執念再深又能如何?

大敵當前,蜀漢朝堂內部卻黨爭不斷。有姜維這樣的人繼承諸葛武侯遺志,一心北伐;也有諸葛瞻張翼這樣提倡防守的人;也有譙周這般益州人士,只關心益州本土會不會被燒火燒掠。

姜伯約算不上諸葛亮唯一的繼承人,但他絕對是承武侯遺志,一心北伐恢復中原最堅定的那一個人。

姜維崇拜儒家學說,儒家學說信仰“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翻譯一下就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在鄧艾偷渡陰平蜀漢亡國的關頭,他表現得比劉禪更像個君主,以一個降將的身份說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這般的言語。

姜維死,漢亡。


蟬鳴八月


諸葛孔明:小人物的大情懷


(我是任兄,執筆文史,關注我@任兄文史匯,覽中華文化精粹,知文史趣事~)


三國時期湧現出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互相爭霸天下的劉備、曹操、孫權,也有足智多謀的軍事家諸葛亮、龐統、司馬懿、郭嘉......今天任兄來說說自己喜歡的三國軍事家——諸葛亮。





說起孔明先生,我腦海中首先想到了孔明先生的大情懷,故事需要從歷史典故三顧茅廬說起。



《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諸葛亮在自己的詩作《出師表》中寫到,“臣本布衣”“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一個布衣之士,可以讓比自己地位高貴的劉備三顧茅廬,可見當諸葛亮是具備很高的價值的!諸葛亮在日後無論是對政治還是對經濟都做出來傑出的貢獻。



在劉備三兄弟的邀請下,諸葛亮離開茅廬,踏上他的政治仕途。


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利用策略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對戰曹操,也就有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中曹操損失慘重,無奈北還。




《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無奈劉備病重早逝,當時依舊三足鼎立,天下未定。當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劉禪,如果劉禪沒有才幹,諸葛亮可以自行取代劉禪。”




顯然,憑藉諸葛亮的才能取代劉禪是沒有問題的,說不定還可以結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做,他盡心盡的輔佐劉禪,我想盡管劉禪不具備做帝王的能力,但是諸葛亮這樣做他自己絕不會後悔,他完成了先帝劉備託付他輔助劉禪的遺願。



諸葛亮不僅在軍事上見解獨到、戰功顯赫,在政治、經濟上也做出甚大貢獻。



政治上,諸葛亮帶頭提倡廉政,以身作則,提倡政治廉明。不僅如此,諸葛亮還與法正、李嚴、等人共同制訂了蜀國的法典《蜀科》。諸葛亮還親自起草了各種科條律令數十則,在當時對蜀漢的政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經濟上,諸葛亮實行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同時也擴充了人口。同時還興修水利,為後世的水利事業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劉禪: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這是劉禪對諸葛亮的評價,從劉禪的評價中也不難看出諸葛亮一心一意輔助劉禪,同時諸葛亮也具備明睿篤誠的品質。當然個人喜歡諸葛亮還是因為諸葛亮的兼濟天下的大情懷。




從《前出師表》中可以知道,諸葛亮不求富貴,也不行聞達於諸侯,覺得做個布衣之士,安安心心的也是挺好的。但是最後是什麼讓諸葛亮離開了茅廬,輔助劉備的呢?是諸葛亮兼濟天下的大情懷!



諸葛亮是一個小人物,自己過得很好,能夠滿足,原本可以安心悠閒的過自己的鄉野生活,可他心中兼濟著天下的蒼生,放心不下戰爭中的老百姓,為了能夠讓老百姓儘快過上好的生活,諸葛亮不得不離開茅廬,踏上政治仕途。



諸葛亮的才智,不是我所喜歡的,他的大情懷才是我所敬佩的,我所以喜歡的!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任兄文史匯


個人比較喜歡,賀齊——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省紹興市)。本姓慶氏,為避漢安帝父親孝德皇帝清河孝王劉慶的名諱,改為賀氏。

在孫策進入江東以前,賀齊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平定山越者。

賀齊年輕時做郡吏,從基層公務員起家,做到剡(今浙江省新昌縣)縣長。縣裡的一個叫斯從的僱員依仗家族勢力,勾結山越,為非作歹,賀齊準備治理他。縣主簿勸阻賀齊說:“斯從家族是縣裡大族,山越都依附他家。你今天治理他,明天山越就會來報仇。”

賀齊聽了大怒,立即斬殺斯從。斯從家族果然糾集了一千多人攻打縣城。賀齊毫不畏懼,率領官吏民眾打開城門突擊而出,一舉打敗了斯從家族和黨羽,威震山越。

賀齊平時性喜奢華綺麗,他部隊中士兵的兵器、甲冑、器械都非常精美良好,所乘坐兵船都是上等木材所做,上面雕刻裝飾得異常華麗,大小戰船排開,看上去象山在水中游動一樣。曹休看見此等氣勢派頭,不明底細,產生畏懼心理,引軍返還。賀齊因功遷為後將軍,假節,領徐州牧。這是賀齊第二次出現在與曹魏爭戰的戰場上,其功勞是嚇退了曹休。

賀齊最後一次征討也與曹魏有關。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東吳駐守戲口(位置不詳,長江沿線)的將領晉宗殺了另一守將王直率眾叛降曹魏,被任命為蘄春(今湖北省蘄春縣)太守,準備偷襲安樂(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內),取回其留在安樂的人質。

孫權非常憤怒,引以為恥,在六月盛夏時出其不意地命令賀齊帶領麋芳、鮮于丹、劉邵等襲擊蘄春,生擒晉宗。

四年後(公元227年),一代名將賀齊去世。

賀齊雖然沒有成為廣為人知的三國英雄,但在其創建並執政多年的新都郡卻得到民眾的擁戴和敬仰。









君臨天下小霸王


曹操

關於曹操,我知道許多人對他褒貶不一,他本人確實也劣跡斑斑。但是在我看來,劉備太過偽善,諸葛太過完美,只有缺點多多的曹操才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的氣度、魄力。

曹操是個知錯能改的人,諸葛亮火燒新野的時候,曹操手下的謀士提醒他要注意敵人用火攻,但是曹操並沒有放在心上,以至於大敗而歸。換了別的君主,恐怕是要一頓大發雷霆,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甚至可能要將之前提意見的謀士殺掉。但是曹操打了敗仗安頓好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賞哪些提醒過他的謀士,絲毫不掩蓋做錯事情。

曹操當年出兵征討張繡時,張繡不戰而降,因此曹操相當飄飄然,先是霸佔了張繡的嬸嬸,後是想要挖走張繡手下的一個人才。是兔子也有脾氣吧,何況張繡還不只是個兔子。於是張繡直殺進曹營,打了個措手不及。在這場仗裡,曹操損失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兒子、侄子和愛將典韋。最後曹操是怎麼處理的呢?召集將領,當眾檢點自己的錯誤。要知道,在古代一軍之將要道歉認錯有多麼不容易,然而曹操做到了,這就是他的氣度。

當然,敢於認錯只是曹操值得稱頌了一個方面,曹操的氣魄還在許多地方都有所體現,在此也就不再多做贅述。除了這些具體的事情之外,曹操的詩作也是將其氣魄體現了淋漓盡致,《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能寫出此番詩作的人,必是胸中有乾坤。





軍少影視


首先很感謝能在這裡與你交流一下三國人物。既然開篇是滾滾長江東逝水了,那咱們就談談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吧。三國演義我看了很多遍,也喜歡很多的人物。但是最喜歡的人物還是曹操。

既然是閒談、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大家不要咬文嚼字。說的不好、也別罵我。謝謝。為什麼喜歡曹操呢?我認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最重要的特質並非什麼忠義之類的上綱上線的臭規矩,而是有擔當!而曹操就是有擔當的這樣的一個人。公元189年,董卓帶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后及少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看不慣董卓的驕橫跋扈,於是逃出了洛陽。到陳留後,號召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聯軍。2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自己則焚燬宮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二百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並且各懷鬼胎,討伐董卓也只是為了發展自己。是以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曹操認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應乘機與之決戰,於是獨自引軍西進,結果遭遇與董卓大將徐榮,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從中就可以看出曹操的與眾不同與擔當。

其次,曹操相比於劉備的做作,孫策的自大,孫權的陰狠更為的真實。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愛惜人才,志向遠大,心胸寬廣,敢愛敢恨。先後下過三次“求賢令”。收留過劉備和關羽。長坂坡放過趙雲。其麾下的將領很多都是後來歸降於他的,而後都對他忠心耿耿。像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等。即便不談其他,從客觀上來講、能有哪麼多能人志士跟隨他就能說明他的個人魅力了。

曹操尚禮重法,治軍嚴整,愛惜人才,興修水利,提倡廉潔。可以說是一位英雄!

最後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我王者曹操玩的很遛。


等等4336


曹操

以我們對三國文化的認知,大致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正史,如三國志,二是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二者同源於歷史,卻又帶給我們不同的歷史認知。

先從對大眾更為熟知的《三國演義》來說,“奸絕”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千年,曹操就是正統思想中的不安因素。挾天子令諸侯,亂世中的梟雄。在小說中,曹操生性多疑,切可算作是天下混亂的始作俑者之一,讓讀者感覺似乎沒有了曹操,天下就會太平。同時,對曹操反派角色的刻畫,恰恰襯托了劉備,諸葛等一眾正面人物的光輝,這也是小說創作的需要。但正是如此描寫帶給了我們一個不可多得的曹操,一個在書中傳承幾百年,甚至刻進中國人文化基因中的人物形象。

狡猾奸詐,生性多疑,殘酷無情的曹操。“潁川之戰”曹操對義軍沒有半點憐憫之心,“大殺一陣,斬首萬餘”。"刺卓逃難",曹操明知自己錯殺呂伯奢全家,依然用陰謀將沽酒歸來的呂伯奢揮劍砍死."殺吉平",將其殘殺後,又"分其肢體號令"。

珍惜人才,以誠待人的曹操。用現在的話講,曹操是一個政治智慧高到極點的人。單從待人這方面說,曹操禮賢下士,“赤腳迎許攸、兩祭典韋、三哭郭嘉”,對待明知不會歸順的關羽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愛惜,甚至是敬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性格的複雜程度,遠不是以上兩段就能概括的,也正因此,小說帶給了我們一個值得細心品味,回味無窮的人物形象。

再說正史中的曹操,毛主席評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在政治及軍事方面:曹操統一了北方地區,客觀的說曹操也是以相對弱小的實力起家,結束了東漢末年北方地區的軍閥混戰,建立魏國。在當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平衡氏族與新生精英的矛盾,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從三曹諸多流傳千古的詩章中不難發現,曹操的氣魄,抱負,以及他對其繼任者和後世的影響。

文學造詣方面:

《觀滄海》——何等的家國情懷!

《龜雖壽》——何等的壯志豪情!

《短歌行》——何等的心懷天下!

《蒿里行》——何等的悲天憫人!

曹操的詩句大多表達都是對那個時代的悲憫,也是心中壯志豪情的流露。若無人間疾苦在心中,何以凱歌流傳了千年!



21g市井小民


三國是中國歷史最為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時代。群雄並起演繹精彩。可以說三國時期的格局在中國歷史佔有較為特殊的地位。並對後期經商從政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居風采,但我個人較為欣賞吳國大都督魯肅,其人心胸寬廣,胸懷天下,且性格豪爽,雖然在三國裡吳國存在率較低但並不能掩蓋魯肅之風采。堅定聯蜀抗魏,在公瑾去逝以後,接任大都督更是啟用大批人才大膽革新,使吳國比蜀國生存更為長久。

性格冷靜沉著,關羽單刀赴會指名約談魯肅甚至放言吳國唯子敬一人是英雄,關公何等人物眼高於頂能把魯肅放在心上足以見得魯肅是有大智慧。但事實確實是魯肅阻止了在江邊對關羽的絞殺,沒有最先引起蜀吳廝殺,給吳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