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那些小留學生(高中之前就出國留學)現象?

錦江評論



上海老克勒808


朋友的孩子,小學畢業去的加拿大蒙特利爾。現在應該五、六年了吧。聽說花費不少,朋友是大學老師,妻子在國企,加上是獨生子,所以還勉強承受得住。後來當媽的辭職去陪讀,在當地找了工作。朋友一年去一次,娘倆一年回來一次。

這個孩子很獨立,當年臨走時,小小年紀就跟爸媽說:我自己能照顧自己,你們在家太悶,不行再要個二胎吧?一個就夠受的了,哪敢再要!

經濟條件允許,孩子獨立,父母又捨得,出去也就出去了。個人的自由,沒法評價太多。但讓我選擇,我不會讓孩子出去的,因為捨不得!在國內能學精,照樣出類拔萃嘛!


一孟之言


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些小留學生的家長不管他們算不算得上精英,起碼個個非富即貴,每年高昂的留學費用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不管你承不承認,那些學生的家長哪一個腦子也不比我們遲鈍,所以不要用我們自己的思維去抨擊別人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一樣,當我們對一些事情感到匪夷所思的時候,其實不一定都是別人錯了,我們的視野也可能侷限了我們的判斷。

網上已經把那些小留學生的父母讓孩子留學的目的分析的比較透徹了,可能有人就是為了十年後孩子能夠拿到所在國永居,進而取得國籍。不用去糾結國外到底比中國好多少,以中國富貴階層對國外生活的瞭解,想必比我們這些沒有踏出過國門半步的國民要清楚的多,如果非要去和他們爭個是非曲直,恐怕我們真該懷疑一下我們是哪來的自信了。不用去探討這些人愛不愛國,和改革開放初期大批的公費留學生出國學習,學成後逾期不歸、滯留國外相比,這不是一個概念。在國家政策範圍內的自費留學應當得到尊重,吃不到的葡萄不一定都是酸的。

至於學生年齡太小,背井離鄉遠離家庭的生活,肯定不利益孩子的性格成長及日後的民族、國家歸屬感養成。既然出去就是直接奔著以後入籍打算的,那麼愛國就只能憑藉著他們自己的良心了。現在疫情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些滯留國外的小留學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公民,如果國家有計劃讓他們自費包機撤離,應該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包機撤僑是我們國家新時期國力強大後的一項社會福利,在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什麼社會制度,社會福利都是面對貧困和弱勢群體,每一個小留學生背後的家庭都是非富即貴,顯然他們沒有條件免費享受國家的這項福利。只是這樣龐大的人數規模,回國後的隔離措施我們怎麼實施,這才是事情背後的最大考驗。



土人老冒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罷了。那些從小在外國接受外國的愛國教育的小留學生,以後也就是一個香蕉人。肯定是反華反中的。這種人不要讓他回來。

從小就去讀書, 和大學生去留學, 和成年人去遊學,完全是不同的。

如果一定要讓他們回來的話, 那麼也必須讓他們先進行一年的專門的愛國教育, 每天唱國歌,讀愛國誓言誓詞。 之後,從此在中國完成義務教育,且規定至少要讀三年以上,不管幾歲。


財經小將雲


現狀:

近些年處出國留學的年齡越來越低,據統計,中國自費出國留學生每年約有3萬至5萬人左右,其中18歲以下的中小學生留學人數就佔到一半。

導致因素:

低齡留學熱潮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內教育供求關係存在矛盾。目前國內應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較低,許多孩子無法考上大學或者理想的大學。社會就業競爭激烈讓很多家庭走上了送孩子出國這條路。還有一點國內教育壓力過大,國內教育從初中開始就充滿競爭,尤其高考。號稱十幾年寒川苦讀打敗富二代,你如果是富一代你怎麼讓你的富二代不被打敗呢 ,哈哈。其次孩子學習比家長工作還要辛苦的。

優缺點

  1. 目前國內的教育模式來看的確實不如國外,有機會接受國外優良的教育體制當然很好。
  2. 可以鍛鍊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他們將一生受用;反之孩子出去沒人管,不會照顧自己,容易學壞(國外的很多新事物對於孩子吸引力很大,孩子又沒有太多社會經驗,也沒有身邊的大人即使叮囑發現,很容易讓自己走彎路或者說耽誤學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孩子可能會成為學貫中西的人,能夠在兩種體制下游刃有餘地工作和發展的人,而且老師與同學都是他很好的人際網絡,對他今後事業的發展有好處;反之如果以後要回國發展,國外的思維方式不一定在國內可行,可能會起到反面的效果(這點自行理解吧,不好多說)。

寫在最後

發達國家的教育制度固然是比國內好但是還是要想清楚, 孩子要面臨的壓力有多大,畢竟是自己一個人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說陌生的語言。

是否出國留學,其實和很多因素有關。我不能用簡單的“好”或者“不好”來回答中國父母是否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我覺得要因人而異並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內心感受,來決定是否應該讓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並經歷巨大的文化差異,當然還要問問你的腰包同意嗎?


唯一胡小然


如果是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無可厚非,小學生就留洋以前聞所未聞。其他的目的昭然若揭,都心知肚明。

就算是自己回來了一個個嚴查他們家長的經濟來源及家庭背景,總之個人質疑其中有左右政策、的位高權重者,以免讓國人民寒心。


湖南懷靖州傳媒工作者


關於小學留學生問題,肯定有利弊。對國家對民族長遠發展的利好肯定有很多,不用贅言。此次,只談一點存弊端問題,即每個小學留學生會帶來的家庭問題:

先分享一個故事:過去在央視上有一個答辯題,即養之恩大於生之恩,還是生之恩大於養之恩,辯論不分伯仲。我認為是養之恩大於生之恩。

那麼,對接家庭來說,你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國外,從孩子的養育來說,也就是在國內經過學前幼兒教育,真正的啟蒙教育是小學起步的。到了國外就相當於把養育交給了外國人,也可以說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血脈,把當事家庭的血脈,改變為要輸入外國的血脈。特別是會改變中國的傳統倫理的理念,比如,孝敬感恩父母等觀念。資本主義的國家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他們的意識形態和我們的是完全不同的。如,他們從小就培養商品意識,就連學生之間輔導交流,他們是要互相付費的等等。

作為中國家庭的孩子,你的根是中國血脈,就要改變為外國人生觀。按照養之恩大於生之恩的觀念,這個孩子將來要用外國的價值觀來對待父母老人。

當然,這是僅僅是遇到的一個弊端,也是給送小學留學生家長的一個共同探討的話題。一孔之見。討論而已!


川一石


在高中之前就把孩子送到國外上學,很多家庭根本目的是為了孩子成為外籍華人做鋪墊,這些孩子從出國之日起,己經是一個準外國人了,所以他們不應該算留學生,未來即使再度來中國發展,也是僑胞身份了。但他們和過去那些為生計打拼的僑胞不同,天然的優越感,會使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變成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假洋鬼子。


伏櫪16


中國有句成語叫“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有所損失,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有所收穫。這句話翻過來理解也是一樣的。

上帝為我們關閉了一扇窗的同時,也打開了另一扇門。翻過來理解亦如此。目前很多中國家長在小留學生的問題上充滿著思考與苦惱,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得失。

得:雖然初來美國時可能有水土不服情況,但中國小留學生完全有可能溶入美國文化並適應它。一旦適應後,就可以在很多方面提升自己,比如英語水平,獨立思考能力,開闊眼界,掌握新的學習方法。美國學校在教育體系中整合了多種課外活動,它能培養出多才多藝且成熟的學生。

失:未成年的孩子和家長在一起,非常重要,儘管教育很重要,但在孩子的關鍵成長髮育期人格品質的塑造更重要。這一時期是建立世界觀、道德觀和自信心的關鍵時期。獨自出國的如果家長不陪讀,他們很可能會感到格外地孤單。如果語言不好,就不能獲得最大的留學收益,在美國的漫長過渡就很不值。

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是否出國留學,不能用簡單的“是”或者“否”來回答。還要因人而異考慮學生的個體實際情況和內心感受。


清晨英語


首先是大學留學生和小學留學生是兩碼事兒!大學留學生是去國外學習外國的優勢專業,畢業後回國報效祖國,但是小學留學生是為了將來加入英國籍。我們來算個賬,在英國的小留學生每年送給英國90個億,相當於這1.5萬個小學留學生,每年給英國送去兩個航空母艦。他們是去學習嗎?不是!英國人教他們鴉片戰爭嗎?教他們火燒圓明園嗎?英國人請他們去英國博物館看陳列的圓明園文物是哪裡的嗎?中國的小學教育還比他們好!而是為了畢業後加入英國籍,那時他們也長大了,如果我國和英國開戰,他們就會開著自己送給英國的航空母艦,槍口直接對準中國,就是我們的死敵!這些家長說,我們仇富,我們說我們不是仇富而是仇敵!我們國內成千萬的留守兒童又有誰派包機去接送他們上學?比起小學留學生,我們更應該關心這些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在為祖國建設做貢獻,而小學生留學生父母在中國賺的錢送給了英國,為英國做貢獻。所以,這些父母不要說小學留學生是祖國未來,你們的目的你們自己非常清楚,不要為難中央,給你們的孩子派包機,那麼留守兒童他們上學又怎麼管?難道你們留學就高人一等了嗎???請求中央給你們協調運輸工具,把孩子接回家,費用全部自理(包括隔離費用),你們都要非常感恩中央和中國人民,就再不要提小學留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了,特別難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