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證券交出上市後首份年報: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3%,這一因素或令其增幅低於行業均值

中银证券交出上市后首份年报: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这一因素或令其增幅低于行业均值

3月25日晚間,券商“新軍”中銀證券披露了2019年年度報告,這也是公司2月上市之後的定期報告首秀。

年報顯示,2019年中銀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9.08億元,同比增長5.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98億元,同比增長13.23%;實現每股收益人民幣0.32元,同比增長14.29%;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6.44%,同比上升0.47個百分點。公司同時提出了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30元(含稅)的年度分紅預案。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月底公佈的數據,133家證券公司2019年度共實現營收3604.83億元,同比增長35.37%;淨利潤1230.95億元,同比增幅84.77%。因此中銀證券業績增幅低於行業平均。

自營收入佔比相對較小是重要原因

從業績構成來看,2019年,中銀證券證券經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55億元,同比增長9.03%;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7.47億元,同比下降13.82%;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21億元,同比增長14.9%;證券自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7億元,同比增長71.21%;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79億元,同比增長15.46%。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未經審計),2019年證券行業的分業務收入構成為: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221.60億元,同比增長52.65%;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787.63億元,同比增長26.34%;利息淨收入463.66億元,同比增長116.81%;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377.44億元,同比增長46.03%;資管業務淨收入275.16億元,同比增長0.06%;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105.21億元,同比下滑5.64%;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37.84億元,同比增長20.05%。

儘管證券業協會公佈的收入分類與中銀證券不盡相同,但由此可見,2019年中銀證券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收入增幅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自營業務收入增幅好於行業平均。但自營收入佔比僅為7.12%,低於行業平均34%的水平。利潤率更高的證券自營業務收入佔比相對較小,是中銀證券業績增幅低於行業平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票主承銷金額排名行業第六

從業務開展情況來看,中銀證券2019年主要亮點在投行,並且有兩個重大項目與中國銀行有關。

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投行業務圍繞重點客戶戰略,大力開展針對性的營銷工作,穩步推進在手項目執行,全年主承銷金額達到986.71億元,位居行業第6名。其中,IPO項目3個,主承銷金額30.82億元;再融資項目11個,主承銷金額人民幣955.90億元。

2019年,公司作為聯席主承銷商的中國通號科創板IPO項目,為目前科創板已發行企業中體量最大的一單;公司作為聯席保薦機構和聯席主承銷商的中國銀行優先股項目,創下境內市場年度最大規模優先股發行紀錄。

2019年,公司債務融資業務共計完成66個主承銷項目,累計主承銷項目規模為人民幣2,366.74億元,位居行業第10名,其中,金融債主承銷規模位居行業第2名。公司擔任牽頭主承銷商及簿記管理人的中國銀行2019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項目,為我國銀行業首單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是我國銀行業永續債的開創性案例。

高管最高薪酬340萬

與之前公佈年報的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相比,中銀證券高管的薪酬並不高。2019年,公司共計為董監高發放了1849.83萬元薪酬。其中2019年發放的獎金為2018年度當期發放獎金和歷年遞延獎金。

2019年度,中銀證券年薪最高的投資銀行板塊管理委員會主席沈奕,年薪為340.81萬元。他也是唯一一位年薪過300萬的中銀證券高管。其次是執行總裁寧敏,年薪為286.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之後,中銀證券動作不斷。今日有消息稱,前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即將加入中銀證券,擔任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原本為中銀證券獨立董事,3月4日剛剛辭職,2019年他的獨董津貼為12萬元。

此外,3月9日,中銀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聘任公司首席科學家的議案》,同意公司增設首席科學家崗位,並同意聘任葛浩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葛浩的任職將在履行相關手續後生效。葛浩原為百度大數據部負責人。這個“首席科學家”職位也是券業首創,首席經濟學家、首席風險官等倒是司空見慣。

中銀證券上市後被資金爆炒,上市後一共走出13個漲停板才止步。但從其業績增幅來看,與其近期漲幅似乎並無太大關係。

某非銀行業分析師指出,從質地來看,中銀證券資本金規模中等,業績彈性較大。但炒作中銀證券更多是其次新股的屬性,自由流通市值較小,且上方無套牢盤。不過,雖然板塊整體估值不高,但近期對券商板塊影響最大的還是市場本身的波動。在海外疫情蔓延情況下,市場整體仍有不確定性,投資者應保持一份謹慎。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