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據報道,國內8所科研機構聯合完成了一份最新的新冠病毒和血型的研究。既有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大和華東師範等高校,也有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以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疫情一線機構。

這也是自疫情爆發以來,首個新冠病毒血型感染研究結論,對更全面揭開新冠病毒感染課題,以及更加有效防控治療,或許能打開新窗口。

論文已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在線發表。

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研究主要探討ABO血型與COVID-19易感性的關係,簡單結論:

從武漢和深圳醫院患者數據發現,O型血的人具有較低的感染風險,A和AB型血相對高一些。

數據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來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1775名SARS-CoV-2感染患者的ABO型血液樣本,其中包括206例死亡病例。

來自湖北省武漢大學人民醫院113名COVID-19患者的的ABO型血液樣本。

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285名COVID-19患者的的ABO型血液樣本。

為了做對比,研究人員還收集了來自武漢3694名和深圳23386名正常人的血型分佈數據。

統計分析採用的方法是單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和雙尾(2-tailed)卡方檢驗。

作者還採用隨機效應模型(REM),對不同醫院的數據進行Meta分析,置信區間為95%,並且計算了OR值。

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首先,在武漢市3694名正常人中,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的分佈比例分別為32.16%,24.90%,9.10%和33.84%。

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1、而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1775名新冠肺炎患者中,這一比例分別為37.75%,26.42%,10.03%和25.80%(P < 0.001)。

由此看來,患者中A型血的比例高於正常人群,前者為37.75%,後者為32.16%。

患者中O型血的比例則明顯低於正常人群,前者為25.80%,後者為33.84%。

從OR值來看,A型血為1.279(95%置信區間1.136-1.440),O型血為0.680(95%置信區間0.599-0.771)。

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另外,在206例死亡患者的統計結果中,A,B,AB和O型血的比例分別佔41.26%,24.27%,9.22%和25.24%,亦呈現出相似的高危血型、低危血型分佈。

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2、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113名患者的血型分析中。

死亡比例:

A型血39.82%,B型血22.12%,AB型血13.3%,O型血24.78%。

OR(各種血型人數相同情況下的比例):

A型血1.396,B型血0.857,AB型血1.530,O型血0.644

不過,研究團隊也專門說明,由於樣本量較小,第二組數據的相關性未達到統計學意義。

3、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也進行了相關統計。

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在深圳市,23386名正常人中,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的分佈比例分別為28.77%,25.14%,7.32%和38.77%。

疫情和血型: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


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患者樣本中,這一比例為:28.77%,29.12%,13.68%,28.42%。

同樣,O型血的感染風險顯著降低(OR = 0.627)。但這一組數據顯示,AB型血的感染風險增加(OR = 2.008)。

結果再次表明,A型血人群感染COVID-19的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更高(OR = 1.21,95%CI為1.02~1.43,P = 0.027),O型血人群的感染風險則顯著降低(OR = 0.67,95%CI為0.60-0.75,P < 0.001)。

依然需要說明,按照嚴格統計學方法,AB型血和B型血的結果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是否易感COVID-19,還不能就此得出明確結論。

另外,統計結果顯示,ABO血型分佈在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別之間沒有太大變化。

也就是說,年齡、性別與COVID-19的易感性沒有什麼關聯。


更多以前的疾病和健康大數據顯示,O型血身體素質更好,更長壽,A型血疾病嚴重度相對更高一些,血庫裡也總是最缺A型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