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延平区:见证新变化,点赞新发展。

3月22日,全国两会刚结束,中共南平市委老干部局就组织市直厅级老干部前往延平区夏道、炉下、太平 、樟湖镇参观考察。徐肖剑、杨运樟、廖荣元、余深盛等24位老领导参加了活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朱春水、中共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区委组织部长朱胜勇陪同老领导参观考察。

老领导们一路上认真看现场、一路上认真听介绍、每到一个参观点,都深切的感受到延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全面打好了延平区的畜牧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战”,成效显著,污染最危重的炉下镇瓦口洋、太平镇长万水库,现在是水清、岸绿、河畅、生态美、百姓满意:老领导们看了夏道镇大窠精准扶贫集中安置点的8幢大楼依坡有秩排列,可安置297户,现第一批己入住224户、681人,涉及延平区15个乡镇、2个街道,老领导们看了很高兴,认为延平区委、区政府在为精准扶贫采取集中安置,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致富,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富有创新富有远见:老领导到樟湖镇省历史文化名村、省第二批传统古村落、省美丽乡村剧头村示范村虽有点累,看到村中古树参天耸立村头,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又在村头等候,大家绕有兴趣地跟着何书记走进“乡村记忆档案馆”让大家回忆起过去的许多珍贵的老物件等 ,还第一次参观了墓亭、“铜币”石等,浓浓的乡愁中感受到剧头村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延平区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延平区的各项工作。

剧头村,古称极头,四面群山环抱,呈梅花五瓣之形,所以又曾名乔峰、剧峰、梅花村。早期位于南平至尤溪和古田的必经之路上,历史上曾经是集商贸、交通中转的集散地,村中现有古道仍可通达,称为“官道”。

剧头村保存有闽江沿线最完整的闽北民居古建筑群落,不仅有16座元代到清代官邸和民居古建筑,还保存有福建最独特和最完整的家族祭祀,以墓亭(祠)、吴氏宗祠和吴氏祖厝为重要祭祀场所,是以“孝”为核心的儒学思想民间化的具体体现。

在整理这些老物件的时候,村民们积极响应,无偿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老物件。”村民吴新发表示,从2016年10月开始,历经一年有余的准备工作,挨家挨户收集到的近百件生产生活实物档案,加上图文并茂的展板,从古厝、文物、民俗等十一个方面展示了该村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习俗,再现了农耕时代的传统农村面貌。“如今的剧头村,不仅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传统村落,也是福建省美丽乡村,南平市四新村。”

乡村档案包括了基本信息、村落环境、村落建筑、历史要素、民俗文化、文献资料、人物事件、保护与发展基础资料等,在这次整理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玩意儿’,比如下乡知青房屋托管协议书、生猪准宰证存根、外出证明存根等等。这些在我们这个年代看着觉得很有趣的档案,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如果能够积极推动和规范乡村记忆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展览、开发及保护工作,就能够在浓浓的乡愁中寻觅到一抹浓浓的乡情。

南平市厅级老干部24人于赴延平区夏道、 炉下、 太平 、 樟湖 镇参观考察。首先参观了夏道镇大窠精准扶贫集中安置点:共8幢楼可安置297户,第一批己入住224户、681人,涉及延平区15个乡镇、2个街道。延平区委组织部长朱胜勇、夏道镇党委书记张崇发陪同参观。

第二站参观了炉下镇瓦口洋畜牧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水清、岸绿、河畅、生态美。炉下镇党委书记何宏在车上介绍情况,陪同参观。

第四站参观了炉下镇斜溪村福仁公园。

第五站参观了太平镇长万水库综合整治成效:水清、透明、岸绿、生态优。

第五站参观了樟湖镇省历史文化名村、省第二批传统古村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剧头村。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陪同参观。

剧头村至今有700多年历史,村中现有古道(史称‘官道’)仍可通达,并保留存有“唐桥、唐石板曲埕、宋桥、清井、墓亭(闽北唯一一个)”等文物遗迹。“铜币”石,寓意脚踏铜币走四方,平安有财气。延平区委组织部长朱胜勇和樟湖镇党委书记陈家容陪同参观。

参加“新作者扶植计划”第二期活动之二十八

图片说明,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陪老同志参观了省历史文化名村.省第二批传统古村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樟湖镇的剧头村,观看了乡愁馆和古民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