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如何管理時間,養成良好習慣,快速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相信是每一個職場人士都需要學習的。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本在這方面的經典暢銷書《高效15法則》——谷歌蘋果都在用的深度工作法。本書作者凱文克魯斯訪問了全美有代表性的各界成功人士:億萬富翁、奧林匹克冠軍、名校尖子生和200多名企業家,詳細而生動的總結了他們的15條時間管理法則和高效工作的習慣,並且提出了自己獨到的e-3c時間管理工具。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本書去學習作者總結的高效15法則。

第一法則:數字1440的力量

作者在辦公室的門上貼了一個大大的1440的數字,很多人都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跟他們解釋說,只是用來提醒我珍惜時間的,我需要把每一分每一秒合理的運用起來。因為每天只有1440分鐘,每分鐘能夠做很多事情,如做30個仰臥起坐,告訴一個人你有多愛她,寫一封感謝信,讀一首詩,寫一篇日誌,喝一杯水,進行道歉,做白日夢,擁抱你的孩子,冥想等等。

非常成功的人士能感覺到時間在流逝,他們知道每一分鐘都充滿了可能性。時間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我們每一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效率和價值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就試一試,在一張紙上寫一個大大的1440,然後把它貼在你經常看到的地方。這是一個能改變你人生的神奇數字,如果你每一天都把1440分鐘過得充實有意義,那麼你的人生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2個法則:確立要事的優先地位

你到底在追尋著誰的夢?

如果你不是忙著追尋自己的目標,那麼你就是在為別人的目標而奔走。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目標,並且為此堅持。專注一個目標才能取得成功,同時做兩件事將一事無成。

首先認清你最重要的任務,簡單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去關注什麼以及如何去實現,就是關鍵要務。

對我而言,關鍵要務就是三件事——讀書、寫作、運動。讀書是學習,寫作是輸出,運動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每一天都在清晨先把這三件事做完,吃掉我的三隻青蛙。

我每一天都是5:00起床,然後去跑步一小時,同時通過聽音頻讀書,並構思文章。回來簡單洗漱之後,馬上進入寫作狀態,寫完一篇文章之後上班。在別人匆匆忙忙的去上班的時候,我已經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完了。

所以確定你最重要的任務,並且將它放在其他事情之前完成。那麼你的第一目標是什麼呢?你的關鍵要務是什麼?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3個法則:不要再做任務清單了

很多時間管理書籍上都強調任務清單的重要性,但是任務清單存在很大問題。它不能將任務進行區分,很容易讓你去做緊急的事,而不是重要的事,導致很多真正重要的事一直遲遲拖延,任務清單還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作者採訪了很多頂級成功人士,都沒有任務清單,但是他們有一個井井有條的日曆。他們的做法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完成一件事,就為它安排出時間來,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全天的日程表。

將你的任務安排在日程表上,這一簡單的行為會解放你的大腦,減輕壓力。

任務清單只是把工作列出來,但是沒有時間安排。而日程表則會為你重要的事安排出一大塊兒的封閉時間。接下來通過日程表的時間管理,來設計你理想的一週。

我自己的日程表反映了我的價值追求:

1.我重視健康,所以每天早晨安排一小時時間進行鍛鍊。

2.我重視學習,每天會安排2~3小時進行閱讀或聽書。

3.我重視寫作,每天都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來進行寫作,保證不被打擾。

4.我重視我的孩子,所以每晚我都會抽出一段時間和女兒在一起聊天、玩耍、學習。

5.我重視工作,每天都以最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去高效的完成各項工作。

接下來,把你的任務清單放到日程表上,為你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出足夠的時間。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4個法則:永別了,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把那些重要但是無趣的任務推遲,去做相對來說更簡單更讓人愉悅的任務,比如玩手機、看電視、吃東西,都是用來拖延的絕佳方式。

拖延症和懶惰病沒有關係,你拖延是因為你缺乏足夠的動力,以及當你制定目標或是任務清單時,低估了未來情緒的力量。

作者給出了醫治拖延症的6個剋星:

1.保持自律,和拖延症作鬥爭。如,為了保持健康,現在扔掉所有的垃圾食品,並且晨起第1件事就是穿上運動服去運動。

2.動力引擎。拖延症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的夢想不夠大,不足以構成我們的動力。所以為自己所做的事賦予巨大的意義,這樣你就有了巨大的動力去完成它。

3.同伴激勵。一個人能否堅持一項鍛鍊,關鍵是看他是不是和別人一起做這件事。所以你可以為你想要做的事,找一個能夠監督你,對你負責的好夥伴。

4.獎勵懲罰。除了做到的時候給予獎勵,還不要忘了棍棒法則。比起獲得的東西,人們更怕失去東西,所以你可以在一個目標失敗後懲罰自己。

5.立刻行動。行動就是現在馬上行動,向理想中的自己進發。和自己談話,把自己當做是那個理想中的自己,然後去做你想成為的人。

6.偉大目標。給自己找到一個偉大的目標,在偉大目標之下分解成無數的小目標和小行動,然後一個一個的去完成它。

當你認識到要怎麼打敗將來的那個不能信任的自己,拖延症就可以被克服了。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5個法則:下午五點零負擔準時下班

頂級精英們為什麼看上去總是那麼冷靜無壓力,總能在任何時候都展現最好的一面呢?

2005年,布什總統和他的戰略顧問卡爾羅夫打賭,看那一年中誰讀的書多。最後布什總統輸了,但是他那一年讀了95本書,這個最忙的國家領導有空一年讀95本書。

臉書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每天準時6:00下班回家陪孩子吃晚飯。

極其成功的人是不會為了完成清單上的條目,而無止境的消耗自己的時間,相反他們會考慮緊急重要的事情,為每件事安排好時間,然後就夠了,不會永無止境的加班。

要記住這個秘訣:總是會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也總是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所以醒醒吧,事情是永遠都做不完的。所以你需要掌握放棄一些事情的方法,因為總會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要接受這一事實。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6個法則:日記效率法

如何使你的大腦安靜下來,如何抓住那些了不起的主意?作者採訪很多名人,發現那些人都會在自己的包裡放一本日記本。

隨身帶一本筆記本,把所有的事情都寫下來。當你有一個想法的時候就把它寫下來,當你聽到一些有趣事情的時候,就把它寫下來,如果你不寫下來,你就會把他忘記。

需要留給後代的三大珍寶中:第1件珍寶是你的照片,第2件珍寶是你的藏書,第3件珍寶就是你的日誌。務必要養成每天寫日誌的習慣。

作者建議,首先選擇一本合適的優質的日記本,一支好用的筆,裡面加上一張自己的名片,然後把所有事情都記下來,所有你不想忘記的事情,聽到的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格言,以及突如其來的靈感。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使用紙質的記錄本比使用電腦、平板或手機記錄更好。所以強烈建議你總是帶一本筆記本,當你開始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記在筆記本上的時候,你會減少很多壓力。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7個法則:掌控電子產品

很多人的工作都會隨時被電腦手機的各種來電、通知提醒的聲音給打斷,所以作者建議關閉所有的消息提醒,甚至在專注工作時關機。

李笑來、梁文道都是這麼做的,每天只檢查三次手機,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處理完畢就OK。

每次處理的時候堅持4d原則——辦理、委派、推遲、刪除,回覆的時候要儘可能簡潔、準確、簡短,完成後迅速放手,然後回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8個原則:會議縮減法

很多人都被公司漫長、低效、無厘頭的會議佔用了大量時間。如果12個人坐在一起開會一小時,如果是浪費時間的會議,那麼實際上他們浪費了12個小時。

會議為什麼會糟糕?因為會議開始得比計劃晚,會上有一些不合適的人,會議通常將絕大多數時間花在瑣碎的小事上,會議的不合理打亂了一天的計劃,會議還由不合適的人掌控。

馬克庫班的會議準則是——除非事關公司要開支票,不然永遠都別開會。

作者建議制定高效的會議議程,包括開會前向與會者尋求會議議程的意見,明確會議目的,明確主持人,確認所有參會人員,儘可能列出會議的議題、會議議程、預估時間等,標註在議程後面。

幾個節省會議時間的好方法:

1.設置計時器,可以用倒計時。

2.站著開會,或者像史蒂夫喬布斯一樣散步開會。

3.開會時禁止攜帶手機。

4.利用每日的碰頭小會,減少其他會議時間。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9個法則:記住這個字你就成功了

這個字就是——不。

記住一天只有1440分鐘,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代價的,成功的人士都懂得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

研究表明經常對佔用他們時間的要求說“不”的人幸福感更高,更有活力。所以如果對某件事的回答不是“當然”,那麼他的回答就是“不”,因為每一個yes意味著要對另一件事說no。

這並不是說所有的都要拒絕,而是在作出決定之前要認真考慮。今天說的會不會為明天創造更多的時間,所以拒絕所有不支持你實現目標的事情。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10個法則:強大的帕雷託法則

帕雷託1848年出生於意大利,是偉大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發現了一條重要的定律,80%的成果源自僅僅20%的行動。這個普遍真理被稱作帕雷託法則或80/20法則。

認真思考一下發現,這個法則應用之地比比皆是。比如,我經常穿的就是那20%的衣服和鞋,我一天中80%的時間都是低效的。

利用這個原則,我們只做那些十分重要的事,因為80%的結果是由20%的行為產生的。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到那20%,然後持續的去做,這樣會讓我們的效率加倍提升。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11個法則:三個問題讓你一週節省8小時

書中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鮑伯是一家公司的模範員工,最佳程序員。他9:00上班,5:00下班,每天還把工作完成的非常好。可是如果你悄悄的觀察他的一天,都是在瀏覽視頻和玩社交網站。那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他把自己的工作外包給了中國瀋陽的一家軟件開發公司,他把他年薪20萬美元中的5萬美元,給了中國的一個程序員,幫他沒日沒夜的工作。

當老闆發現之後把他給解僱了,作者說如果我是這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我會把他的薪水翻倍,並讓他擔任首席技術官,這樣他就可以把所有的軟件開發工作都外包出去,給公司省下幾百萬美元。

研究發現,知識工作者41%的時間都花在了自己並不想做的隨機活動上,其實這些事情本可以安排給別人來做。所以作者建議放棄、分配或是重新設計任務。具體做法就是列出任務清單,然後按照下面幾個步驟進行:

1.問自己,這個任務對我或對公司來說有多重要,如果完全不做會怎麼樣?

2.問自己,我是做這項工作的唯一人選嗎?公司內外哪些人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3.問自己,這個結果怎樣才能更快實現?如果我只有一半時間,這項工作怎麼完成?

這三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判斷哪些工作價值低,是應該放棄、分配或重新設計的。

當今時代,要學會花錢買時間,利用你的每一分錢把工作外包,去購買別人的時間,讓自己的時間增值。尤其是那些你不喜歡做,同時又不擅長做,會讓你放慢步調,偏離目標,效率低下的事。如果繼續做這類你不喜歡又做不好的工作,你就會越來越不喜歡正在做的事,缺少成就感,所以應選擇外包。

比如,吃飯用美團、餓了嗎就不用做飯了,出行用滴滴就不用養車了,購物用淘寶、京東、拼多多就不用出門去超市了。自己不擅長的就外包給別人。

當然除非是你喜歡做這件事,並且能從這件事中感受到你的價值,或者外包出去,比你自己做這件事所花的時間更多,那麼還是由你自己來做吧。

總之要記住,把時間花在能夠充分利用你的專長,充分發揮熱情的事情上,其他的事情都外包出去。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12個法則:生產力飛躍魔術——主題日

日曆上的一個小小的變化,就會使你的生產效率實現巨大飛躍,就是設置主題日。

為何設置主題日?為每一天設置重要的主題之後,你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天的主題上,從而更好的實現工作目標。每天都有主題,讓我們更容易安排計劃,跟進工作進程,一個主題留出一整天的時間,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完成工作。

每週確定三種不同類型的主題專注日,安排需要創造創意深度工作的工作緩衝日;安排會議、溝通、培訓、學習等相關活動自由日;不安排任何工作,留出度假放鬆、恢復精力的日子。

對我而言,一週中週二、週三、週四都是我的專注日,週一、週五是緩衝日,週六、週日是自由日。同時更具體點而言,週二、週三、週四是工作及寫作日,週一、週五是讀書學習日,週六週日是運動休閒日。

主題日的作用就是將重要的事情安排到每一天,把一週的每一天都確定循環主題,讓我們永遠清晰自己在一週中都該幹什麼?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13個法則:凡事只做一次

那些非常成功的人士,幾乎都一樣,遇到問題,都會立即採取行動。他們知道,做事要想高效,就要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處理事情,他們練就了凡事只做一次的心態。

如果一件事只需要5分鐘甚至5分鐘都不到,我建議你立刻就去做,通過只做一次來簡化任務。

凌亂的環境會使人精神上有負擔,增加找東西的時間,最終還是需要安排出時間來清掃房間。只做一次的心態,可以讓你周圍的環境長期保持整潔,比如吃完飯立刻把自己的碗和筷子清洗乾淨,放回碗筐。脫完衣服後立即隨手掛上,而不是隨便亂扔。該洗的衣服立刻放到洗衣機裡,而不是隨便一扔。

想一想,如果你不再一次又一次的反覆做同一件事,會節省多少時間呢?

記住:只做一次!只做一次!只做一次!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14個法則:改變清晨,改變人生

想象一下,你每天是否能有固定的一個小時的自我時間,用來提升一整天的幸福感,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更有創造力。

取得輝煌成就的人士,都會把早晨的時間安排得高效且充滿活力,並且能堅持下去。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他們的共性是大部分人都習慣在早上6:00,甚至更早的時間起床,通過飲用大量的水來補充身體水分,食用健康早餐,堅持運動,很多人都有冥想、記日誌或晨讀的習慣。

作者就是這樣進行他每天清晨的能量一小時,或者叫神聖60分鐘。用每天的第1個60分鐘來進行提升思想,改善身體和精神狀態。

我的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早晨5:00起床,先喝大量的水清腸,然後跑步一小時,一邊跑步一邊聽書,跑完步回來簡單洗漱之後,開始寫作一小時,寫完一篇文章之後吃早餐,8:00左右輕鬆上班。在大多數人匆匆忙忙上班的時候,我已經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讀書、寫作、運動都完成了,而且無比的從容並精神煥發,內心充滿成就感、喜悅感和幸福感。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第15個法則:精力就是一切

8小時完成12小時工作的真正秘訣,就是將你的精力最大化。你沒辦法擁有更多的時間,你只能獲得更多的精力。

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能最好的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什麼時候會變得懶散,什麼時候做腦力消耗較少的工作。

不是最大量的完成工作,而是把自己的能力和某些時段的需求和理想匹配在一起,從而做到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我發現,清晨和上午寫作效率最高,為了提升寫作效率,我把寫作方式從鍵盤打字換成了口述,使我的寫作速度提升了一倍。同時我利用番茄工作法進行工作。

最能提高整體精力水平的方法,當然就是保持身體健康。健康是精力的基石,所以確保高生產率的關鍵還包括足夠的睡眠,少飲酒,少喝咖啡,多吃天然健康食品,保持體重,多喝水,堅持運動。

記住,精力和注意力決定生產率,而不是時間,要做好精力管理。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總結:e-3c系統化整為0

以上我分享了作者關於高效工作的15個法則,如何將15個高效秘訣濃縮成一個簡單易行的系統呢?

作者開發了e-3c系統,e代表精力,3c代表捕捉、日曆、專注。E-3c工作法的核心是精力。

我們的時間是固定的,但我們的生產率是可變的。擴充精力,增強注意力,是在同樣時間取得10倍生產率的最重要秘訣。所以高效能人士都保證充足睡眠,堅持運動,堅持早起之後冥想、記日誌、補水、運動等。高效能人士都會把工作與休息穿插進行,以保持最佳狀態。

第1個c:捕捉。

你必須把所有的事情都捕捉到筆記本當中,而不是試圖用大腦記錄事情,成功人士都隨身攜帶筆記本,並且用筆記寫下所有需要記憶的東西,把筆記本當成你的另一個大腦。

第2個c:日曆。

不要將待辦事項做成列表,直接將待辦事項標記到日曆上。成功人士都有一套明確清晰的價值體系,並根據這套價值體系確定最優先事項和最重要任務。

你必須在日曆上為關鍵要務劃分出時間,成功人士也會給每天設定主題,他們會對任何影響自己重要事項的人和事說不,他們只做無法放棄委派或重新設計的事情。他們只花費時間完成20%的事情,而這些事卻可以帶來80%的價值,其餘的都放棄不做。

第3個c:專注。

成功人士走在日程安排的前面,並且不會回應可能引發其他事情的因素。成功人士不會同時進行多項任務,他們每次只會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他們通常在上午精力處於峰值時,專注處理要務和優先事項。他們會全天將工作與休息交替進行,以此保持精力集中和工作產出。

最後,記住:

最好的行動時間就是現在

最好的時機永遠是現在

要有思想、有目標的活著

記住:一天只有1440分鐘

每天做到E-3C,我相信,你距離成功不遠了。

《高效15法則》——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