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有多難?別隻吐槽小米,三星的遭遇同讓令人唏噓

小米自研芯片澎湃S2近期成為熱點話題,一方面是有爆料稱,小米自研AP(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版圖已畫上休止符,一方面則有傳聞顯示,澎湃S2將首發在小米CC10上,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判斷,並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自研芯片有多難?別隻吐槽小米,三星的遭遇同讓令人唏噓

據媒體報道,業內人士@冷希Dev 曾在微博上談及小米與華為在IC領域佈局,“小米在松果電子失敗後已然將自研AP的版圖畫上休止符,轉而透過研發門坎較低的藍牙、射頻芯片等外圍零組件,逐步擴大對自家產品的技術掌握,而華為則是選擇重要的高端AP自行研發,並由上至下進行滲透”,被解讀為“小米不在留戀手機SoC,而是果斷轉戰IoT芯片領域”,不過X菌注意到,目前@冷希Dev 的這條微博內容已經看不到了。

有趣的是,傳出“澎湃S2將首發在小米CC10上”這一說法的微博內容同樣被髮表者刪除:網傳微博用戶@小米李思宇 在微博上稱小米松果芯片一直都在,並表示“網上所謂的解散都是造謠,澎湃最新一代芯片支持5G,性能比驍龍7系列還要厲害,採用A76+A75核心組合,目前已經流片成功,澎湃S2將首發在小米CC10上。”

自研芯片有多難?別隻吐槽小米,三星的遭遇同讓令人唏噓

在沒有官方表態前,我們無法確認小米澎湃S2處理器是否已流產,但有一點X菌可以確認,小米自研芯片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早在2017年,小米自研芯片澎湃S1發佈,並有搭載該處理器的小米5C同時亮相,但由於澎湃S1採用較為落後的28nm製程,導致小米5C遭遇嚴重發熱問題,整體銷量不理想。

然而在那之後,業界不斷流傳出澎湃S2芯片流片失敗,下一代遲遲不見蹤影消息,小米自研芯片之路可謂陰霾籠罩,然後就是2019年4月,小米發佈組織架構調整郵件,旗下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其中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並開始獨立融資,其中大魚半導體研發半導體領域的AI和IoT芯片與解決方案技術,而松果則繼續研發手機芯片和AI芯片。

自研芯片有多難?別隻吐槽小米,三星的遭遇同讓令人唏噓

媒體報道還顯示,從2020年1月16日起,小米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投資了8家芯片公司,覆蓋Wi-Fi芯片、射頻(RF)芯片、MCU傳感器和FPGA等多個領域,並得出“小米造芯夢正在轉舵,從最初雷軍瞄準的移動終端芯片市場,慢慢朝著物聯網市場發展”這一論斷,從某種層面也印證了雷軍此前“做(手機)芯片九死一生”的說法。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們也確實要看到,自研芯片並不是非常容易:此前有爆料顯示,OPPO將自研芯片稱為“馬里亞納計劃(馬裡亞納海溝不僅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溝,還是地球所有海洋中最深一處)”,可見手機芯片的自研難度;英特爾作為PC領域的芯片霸主,在手機芯片領域同樣被高通碾壓;華為也是經歷多次失敗,才迎來麒麟處理器的良好口碑。

自研芯片有多難?別隻吐槽小米,三星的遭遇同讓令人唏噓

不僅如此,三星近期的遭遇也可以表明自研芯片之“尷尬”:三星自研Exynos處理器昔日被稱為“安卓之光”,如今被吐槽成“安卓之胱”,甚至在近期引來一項網友聯名請願,要求三星Galaxy旗艦機移除Exynos處理器(原因是相較於高通驍龍,Exynos處理器發熱大、性能低等),可見自研芯片即使成功了,想要得到用戶認可也不容易。

畢竟從手機芯片市場來看,高通(驍龍處理器)、華為(麒麟處理器)和聯發科處理器算是比較主流的選擇,這其中聯發科推出的天磯系列5G芯片雖然性能不錯,也因為此前的口碑等因素難以用到高端手機上,更別說其它自研芯片從市場突圍的難度之大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自研芯片受挫其實很正常,只不過網友或是對小米有更高期待,或是因小米的種種宣傳產生了“牴觸”情緒,才導致小米自研芯片失敗會受到更多批評吧!

寫在最後

在X菌看來,無數企業已經用事實表明,自研手機芯片其實是一個相當艱難的道路,因此小米自研芯片若是失敗的話,其實倒也不必太驚訝。但小米會放棄自研手機芯片嗎?又或者真如傳言所說的,將採用另外一種方式佈局芯片領域?依然有待觀察。在這裡X菌想知道,你認為小米還會持續研發手機芯片嗎?原因又是何在?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