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遊時帶著液化氣安全嗎?應該如何解決自駕遊中吃飯的問題?

紫雲風樹


不得不否認,吃飯是自駕遊的重要環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那麼如何解決自駕遊吃飯的問題呢?現實中,有許多自駕遊愛好者,會在車上攜帶液化氣罐和戶外爐灶,沿途在便利之處埋鍋造飯。那麼問題來了,相比家中的廚房,隨車攜帶液化氣是否安全?或者說如何解決自駕旅途中,安全攜帶液化氣的問題?作為自駕遊發燒友,以下棟哥就來分享自己的自駕遊心得。


液化氣罐需要固定在某處,因此一定要在車廂設置固定鋼瓶的裝置,防止鋼瓶發生翻滾和碰撞,確保鋼瓶內氣體的穩定。

其實棟哥這方面的經驗,最早來源於拖掛式房車,早些年我從事房車旅遊工作,那時的C型自行式房車的烹飪功能,也是依靠液化氣來完成,只是液化氣罐和液化氣灶採用分離式:即液化氣灶在車廂內,液化氣罐在車廂外部。其實相比之下,拖掛式房車貯存液化氣的方式更加安全一些,廠商會在車頭或車尾的位置,專門設置存放液化氣罐的箱體,有時會與水箱並列安放。如此,液化氣的安全性就得到了提升。

不過作為自駕車來說,駕駛室和車廂是一體的。根本無法避免液化氣與司乘人員隔離,因此自駕遊時,確保液化氣罐始終保持固定,是最重要的一步。特別是在車輛行經非鋪裝路面或長時間顛簸的路況下,一定要確保液化氣罐始終處於穩固的環境,同時杜絕液化氣罐發生翻滾和碰撞,如此鋼瓶內的氣體才能保持穩定。因此,棟哥建議在車位後備箱一層安裝固定裝置,用於存放液化氣罐,確保隨車攜帶液化氣的安全性。

與此同時,確保鋼瓶內氣體的密封性,特別是鋼瓶閥門和瓶口結合處,謹防車內乘員液化氣中毒引發危險。

眾所周知,液化氣和天然氣,對於人體都是有害氣體,過量吸入或與空氣混合,都會引起危險。因此確保液化氣的密封性,特別是鋼瓶閥門和瓶口結合處的密封尤為重要。現實生活中,因為液化氣和煤氣中毒的的案例屢見不鮮,也正因此,許多老人和孩子因為有害氣體而命喪黃泉。所以自駕遊的旅途中,一定要確保液化氣始終處於密封的狀態,那麼有哪些較好的辦法呢?

首先,當然是每次使用完以後,確認各閥門處於關閉狀態,同時時刻關注液化氣罐的密閉性(是否有漏氣現象);其次是改變存放液化氣罐的位置,例如車頂安裝行李箱的自駕車,可以將液化氣罐(5Kg)放置在車頂行李箱內;最後就是避免在高溫、高海拔地區長時間停車,或者在以上區域做飯。

其實自駕遊的旅途中,要解決吃飯問題,液化氣並不是唯一的選擇,類似燃油、酒精和用電等方式,都能解決吃飯問題。

其實,自駕遊的旅途中,要自行解決吃飯問題,液化氣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其實還有類似燃油(煤油和柴油)爐和酒精爐(甲醇)的方式,能過夠解決戶外烹飪的問題。相比之下,幾種烹飪方式各有千秋:液化氣的安全性不高、燃油爐的燃料攜帶不便、酒精爐的火力不夠,當然,還能通過電能的方式,解決沿途烹飪吃飯的問題。不過話說回來,液化氣是目前做飯烹飪最快的渠道和方式,也是最為環保節能的方法。

相比自駕遊沿途中“買著吃”,自己動手烹調餐食,能使得旅途質量更高,無論是飽腹感、營養還是口感都更接近家的味道。

之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沿途做飯,而不是就近購買餐食解決溫飽,用一句通俗的話說:“自家做著吃,既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味道和實惠”。但是沿途需要注意防火措施,特別是在新疆這樣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地區,戶外烹飪一定要主要防火防風,畢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因為你的過失引起山火,那麼等待你的除了驚心動魄的經歷,還有超乎想象的懲罰等著你去承擔。

編後語:其實每次外出自駕,棟哥也會攜帶多種烹飪方式:主要採用電爐和酒精爐兩種方式,當然液化氣是最方便快捷的選擇,但新疆當地不允許攜帶使用,所以,希望前來自駕遊疆的小夥伴,謹慎攜帶和使用液化氣罐。同時儘量避免攜帶較大的液化氣罐(5公斤包括以上氣罐最好不要攜帶)。同時選擇在戈壁和荒灘等地“埋鍋造飯”,以此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危險與傷害,眼下正是新疆旅遊旺季,因此確保旅途安全才是真。

棟哥遊新疆


用液化氣罐自駕安全嗎?我來聊聊這個事兒。國內自駕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跑的都差不多了。國外又跑了30多個國家。跑這麼遠的路。伴隨我最長遠的就是液化氣小罐。這種液化氣的小罐它火旺,炒菜,煮餃子,蒸包子都非常實用。我的車是豐田rav4。放5公斤的放不下,我就帶了一個兩公斤的小罐。多年來我一直堅持一個習慣。用完煤氣罐的時候要把閥門擰緊,檢查好。隨車有一個煤氣報警器。如果在某一個特殊地段,特殊的晚上,你不放心。簡單的辦法就是給他套上一個避孕套。自駕路上每一個縣城基本都有液化氣站,用完了就加,很方便。自駕歐洲我也帶了這個兩公斤的小煤氣罐。

長途自駕要說最方便的應該還是電。我的車安了216安時的副電瓶。2千瓦的福爾紐斯逆變器。還有2千瓦的柔性太陽能板。這些電足夠我路上做飯,宿營做飯及車上的所有用電。

自駕這麼多年來,我用過柴火爐,氣化爐,酒精爐,各種爐具我都試用過。最終我選擇了用電,用兩公斤的液化氣罐。這兩個是最佳搭檔。我走林區,走一些特殊的地區,不能用明火。我就一律用電。今天秋天去廬山。住廬山山頂一個停車場,停車場已經有20多輛車。因為沒有電,他們只能是用方便麵,麵包充飢。我的車有電可以炒菜,我炒了幾個菜,大家一起小聚。做飯的時候保安都很奇怪。發現我們是在用電做飯。他們說我們聰明。在俄羅斯,大家想吃餃子。包完以後就用我兩公斤的小煤一塊煮。很快就煮好了,大家吃的非常高興。又吃到中國的餃子了。

自駕路上吃飯是個大事兒。每個車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大家可以自由選擇。我的一言之談僅供大家參考。











鄧玉生


我覺得帶液化氣瓶挺安全的,我目前自駕遊就是帶了一個五公斤的液化氣瓶,感覺挺好,液化氣瓶是挺經用的,而且火力大,是一班卡式爐比不了的,而且更經濟,灌氣也很方便,而且現在的房車裡面都是用液化氣,只要自己注意一點問題都沒有。一般我在床車裡做飯,用的是車載電高壓鍋,非常方便,再就是一個五公斤的液化氣爐子,用來炒菜,跟家裡一樣方便,灌滿一罈子氣可以用一個半月,非常的方便,平時大家只要注意一點,關閉閥門,安全問題一般不會很大😊。




探路者阿濤


家火不出門,野火不會燃,我歷來反對自駕遊過程中用火!為此我還專門做了一次西藏遊“不進館子不住店,開著捷達進西藏!”主要設備就是電瓶(主、副兩個)-逆變器-家用電器(小),倡導“開車做飯,停車吃飯!”下圖是我這幾年的一些經歷所示


阿旺斯丁


我去年6月第一次進藏,一路備了很多吃的,主食和各種配菜放到冰袋裡,保存10天沒問題,備個小酒精爐,分分就好,早、中餐真方便,晚餐住哪就吃哪,再喝口小酒也是瀟灑。10天后,再花錢製冰袋,去市場或超市繼續裝備我的早、午餐,去藏、早午餐自己準備、自己做,不受時間限制,餓了車停到有水的湖邊,賞著風景,洗洗車,我的飯也加工好了,我不贊成帶液化氣,很不安全,因路不好,振動液化氣也是危險的,再說進藏路上查的也非常嚴,女人化妝包都不放過,更何況危險的液化氣了。


徐平華3


液化氣不安全,柴火爐會把鍋燻得黑黑的,也不好。我的辦法是用多功能移動電源+電壓力鍋+電熱杯。電源可以在賓館充電,也可以在車上充(我還沒在車上充過)。電壓力鍋煮飯快,也適合高原使用。第一次是去西藏旅遊時用的,經常做晚餐,我們就用電壓力鍋煮飯,肉丁、土豆丁、胡蘿蔔丁等與飯同煮,另外,用電熱杯焯水拌涼菜、做湯。中午燒開水泡麵。後來去新疆旅遊時,由於城市之間距離很遠,中途很難找到吃飯的地方,我們也經常自己做午飯。有時我們早上把飯煮起中午吃(也可以在行車時,在車上煮),有時把頭天晚上打包的大盤雞熱熱就著饢餅吃。新疆城市裡吃的很多,味道也不錯,晚餐就不用自己做了。


朝天門999


這個問題讓我來回答一下,我剛好今年七月份出去自駕旅遊了,也碰到了你所提出的問題,看看我是怎樣解決的。

我們都知道,液化氣易燃易爆,自駕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為安全起見,不帶液化氣出去自駕是對的,那我們在自駕中又需要飲食,沒有生火的工具顯然不實際,那我們該怎樣巧妙的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自駕出發之前,我們可以儘量準備一些自熱食品,現在的旅遊商店和網上有非常多的相關產品可以選擇,這類產品的優點是方便快捷而且相對安全,缺點是口味單一且不一定符合自己口味,吃久了覺得膩,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預備著,在不時之需的時候拿出來應急一下也可以。


其次,按我們常人的生活習慣,總是想自己生火煮一點合自己口味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的胃,自駕到某一地方就去當地買點特色食材,買回來自己加工一下既嚐鮮又滿足好奇,這也是自駕中最有樂趣的一點,但是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不建議攜帶液化氣,那這時候該怎麼生火煮飯呢?我是這樣操作的,在出發之前買了一個旅行酒精爐,一套旅行炊具和帶包裝的固體酒精,固體酒精攜帶安全,帶有包裝的不會散發氣味也容易攜帶,一頓飯有三塊固體酒精足夠煮好一餐了。


這種固體酒精就算沒有購買酒精爐,也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買兩瓶易拉罐飲料,把距離易拉罐底部約四釐米地方把罐底剪下來,把其中一個易拉罐底部鑿空,再在底部周邊打一些小孔,兩個罐底合一起就是一個簡單的酒精爐了。我自己做了一個,實際使用效果非常的好,聚熱而且酒精耐燃燒,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做一個。

當然,在途中如果有休息站,停車下去打一些熱水泡速食也不錯,但不在我們討論範圍之內,反正自駕我是不建議攜帶氣體燃料出去,最好能用固體酒精,當然如果去到高海拔這些特殊地方,這種情況需要另外再說,比如卡口的丁烷可然氣等。

好吧,這就是我自駕時候的一些辦法,希望對你有幫助,最後祝你旅途愉快!


健哥嘿嘿


朋友有2問:1,自駕遊時帶著液化氣安全嗎?2,應該如何解決自駕遊中吃飯的問題?



(作者等人在某地使用液化氣做飯)

我一直在用“床”車自駕遊,即吃住都以車為主要載體那種。不言而喻,我為了吃飯方便使用過多種用火方式,這其中包括液化氣。那麼自駕遊使用液化氣安全嗎?

我回答:安全。



(作者妻子在某地停車場使用液化氣煮麵條)

我認為在所有用火燒飯方式中使用液化氣罐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方式。乾淨,火力大。

我使用的液化氣即煤氣罐是5公斤那種,二個人一個月的旅行一罐氣足夠了,燒飯有電飯煲,炒菜、燒水用煤氣。



(作者在某地使用液化氣做飯)


有人說煤氣罐在車上不安全,車內溫度高了有危險。這是沒有用過的人說話。首先溫度高所指是多少,比如車內65度了,煤氣罐會不會產生燃燒或爆炸。如果車內溫度達到了65度,這個車應該停在通風陰涼處歇下來吧。再如果溫度真的達到了燃點,就是說遠高於65度了,便是車內其他物品已經燃起,未必煤氣罐也燃了。事實上車內也不可能溫度太高,許多房車使用煤氣罐就是這個道理。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煤氣洩漏,我的做法是,在使用完煤氣後,將線管擰下來,給出氣口加上一個悶頭就行了。


(煤氣罐有專用悶頭,和上圖樣式差不多)

使用罐時,一般用木質箱子或紙箱或用類似米袋子那種的布袋將煤氣罐包裝起來防碰撞,安全第一。

朋友問到:應該如何解決自駕遊中吃飯的問題?

吃飯問題分兩說。自己燒不等於不吃當地風味,否則旅遊就變成了苦行。自己燒一般是指在一些沒有合適餐館的地方,比如西藏山路上,比如新疆沙漠無人區。

另外,鎮上買來的菜自己做,比館子裡要乾淨,也更合乎胃口,更有情調。

我在新疆賽里木湖露營就是在湖區自己做飯,因為湖區沒有商業,酒店在比較遠的進口以外。自己做很愜意,很享受。



(作者妻子在某地使用煤氣做飯)

有人問到,煤氣用完了怎麼辦?明年7月我將去漠河進行環大東北遊,還用煤氣。煤氣用完了就加氣,這在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不是問題。我在某縣城加過氣,只需到隨便一家餐館,向老闆打聽一下灌氣的電話就可以了,或者乾脆叫他幫忙叫人來接罐就是了,你自去景區玩,二天你再到店裡來取,在店家吃兩頓,交個朋友,解決。

特別提示:對於煤氣罐要注意其存放與運輸安全,用箱或袋包紮起來,固定好,是為了防止碰撞和不讓罐體和電發生關係。汽車車體通常帶負極電,煤氣罐包紮起來,也起到隔離作用,這些我們在家裡也是應該做到的。


稀夫文字


我覺得,只要沒遇到極端情況,問題不大。

畢竟,瓶裝的液化石油氣,應用幾十年了,只要是正規渠道的產品,品質似乎沒問題。

至於隨車攜帶,應該將其固定,周圍用軟性材料包裹。以防不測。在這我說個真事:有一次,某人駕車從北京到西藏,隨手把氣瓶放在後備箱裡(是輛SUV)。過秦嶺時,在一個彎道出現側滑,車子掉進路旁水溝,氣瓶在慣性作用下,一躍而起,往前飛,砸破前風擋後,飛了出去。

此景把車內二人嚇得半死,高呼實乃大難不死。因為實在太巧了,假設氣瓶偏左或者偏右一點,都會砸到二人中的一位。

您問有沒有必要攜帶氣瓶,我認為分地方。如果您去藏北穿越,比如走羌塘、從西藏到青海茫崖,帶氣瓶很有必要,因為那是貨真價實的無人區,而不是一般遊客心目中的無人區。

如果您是普通的自駕遊,沒必要帶氣瓶。與其自己做飯,還不如去餐館呢。車裡帶些備用食品,足夠了。更周全一些的話,備個小氣爐,就行了。




星爺說車


我18年2月份由廈門經由新滇藏線丙察察進藏,由於是春節期間,賓館飯店大多也憩業,而且大人小孩共6人,怕路上沒飯吃或飲食不習慣,隨車帶一2公斤液化氣瓶,中飯趕上飯點就在路上飯店吃,如果趕路遇不到合適的就在車上吃乾糧,晚飯在賓館房間(基本在有排氣扇的衛生間或露臺)做飯,當地菜市場買菜,基本選耗牛肉或裂腹魚等當地有特色的菜,回程從317回四川境內,2公斤氣瓶一直堅持到四川德格縣,一共差不多煮了14天左右,包括偶爾幾天的幹餐煮稀飯。用煤氣瓶關心的第一主要是安全問題,為防煤氣洩漏,我買了一個銅堵頭塞住氣瓶出口,下車鎖車時窗戶也留一條小縫, 全程近20天下來,還算安全,自帶燃氣好處還是有不少,不用為到處找適合口味的飯館浪費時間耽誤行程,自己做也不用擔心飯菜衛生問題,特別是人多時眾口難調,而且在路上的時候無論你想吃什麼,只需要去菜市場買來自己做就可以了.....其次關心的是充氣問題,其實出去旅遊很多稍微偏僻一點的鄉鎮都有充氣站,這種小煤氣瓶一般民間的充氣站稍微說說好話都會幫你充的.第三關心的是交警會不會查?從西藏逛一大圈將近9000公里回來,基本上沒有交警對放在後備箱的這個小氣瓶提任何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