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活下來?

王健林在熊貓TV上直播在私人飛機上鬥地主,雷軍用小米直播發布小米無人機,《歡樂頌》劇組玩直播,圍觀的粉絲一度擠爆服務器。由於進入門檻非常低,只需一部手機一個賬號即可開始直播,網絡直播儼然成為當下最熱的創業“風口”。秀場、演藝、體育、電競、教育、明星等各類直播形態逐漸興起,各種投資人、創業者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紛紛加入這場直播混戰中。

網絡直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活下來?


網絡直播究竟有多“火”?

網絡直播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無論人們接受與否,其都“紐結”在互聯網生態的產生、存在和發展中。互聯網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據資料顯示,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人。此外,與直播息息相關的“網紅產業”預計在2016年的產值接近580億元,遠超2015年中國電影440億元的票房金額。

只需一部手機一個賬號,人人都可以變成“直播車”。直播門檻的降低,不僅讓普通人可以嘗試一把“現場秀”,而且讓網絡直播成了當下最熱的創業“風口”。巨大的商機催生了秀場、演藝、體育、電競、教育、明星等各類直播形態,也讓網絡直播儼然成了當下最火的虛擬產業。然而令人揪心的是,網絡直播寂寞無聊的“空心遊戲”卻令人擔憂。

網絡直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活下來?


  網絡直播行業亂象叢生

網絡直播催生了一大批“網紅”,大量網民通過圍觀、送虛擬禮物、語言互動等方式“捧場”。而對於網站來說,最重要的是流量。網民逗留時間越長,網站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廣告和更多的投資。從這個角度說,看起來各種網絡媒介提供了一個平臺,讓普通人自己生產內容,通過PK產生“網紅”,但是網絡平臺是最大的贏家,一大批“網紅”為其提供了廉價內容,吸引並且黏住了更多的網民。

直播平臺眾多,看似紅紅火火,實際上大部分仍處於初創階段。行業亂象叢生,比如粉絲數量造假。據媒體調查,某直播平臺的刷粉率高達九成,這是行業虛假繁榮的真實寫照。目前許多直播平臺都在虧損,或者是靠融資在支撐,然而,這樣的燒錢行為終究不可能持續。為網絡直播產業燒錢的金主,歸根結底看中的還是利益和回報。網絡直播江湖的喧鬧還能持續多久,尚需時間來驗證,唯有等熱潮退去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網絡直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活下來?


  以陽光心態看待這一新興行業

行業發展基本都會經歷從不規範到規範的過程。我們應該給予網絡直播行業一個自我改善和逐步規範的時間,公眾也應該抱以寬容的態度。有目共睹的是,這一行業的自律意識在逐步加強,國家有關部門也開始著手促進這一行業的規範發展。網絡直播是一個新興事物,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順應網絡時代發展,讓網絡直播成為創造價值的助力之一,“天塌不下來”。

做網絡直播雖然“零門檻”,但也不是誰想做就能做得好、做出效益的。尤其是在掃黃打非、淨化網絡環境的大環境下,能夠不違規違法,憑著自己的才能成為“網紅”,其中的智慧和創新含量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付出。平心而論,只要通過嚴格的管理和正確引導,網絡直播不僅能夠成為一種“新職業”,給主播帶來不菲的收入,對社會更可發揮出健康向上的積極作用。無論政府還是社會都應當以陽光的心態來看待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做出經濟大文章才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理性所為。

  要想做大做強網絡直播產業,亟須從以下三方面發力:一是經營理念需轉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直播平臺,都應樹立“內容為王”的經營理念,努力生產網民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視頻內容。二是網絡直播監管需加強。加強網上巡邏,暢通舉報渠道,建立抽查制度,對粗製濫造、低俗下流、色情暴力等內容進行嚴厲打擊。三是網民自律水平需提高。自覺抵制空心化、低俗化、庸俗化的視頻內容,讓其無立錐之地。唯有如此,網絡直播才能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

網絡直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