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地戰紀——吳佩孚血腥鎮壓紅槍會


杞地戰紀——吳佩孚血腥鎮壓紅槍會


吳佩孚血腥鎮壓杞縣紅槍會 1926年初,吳佩孚聯合奉軍反馮玉祥時,曾派人聯絡杞縣、通許紅槍會首領婁伯尋等,要其聯合進攻國民“二軍”,允諾勝利後委任婁及其部下師、旅、團長等職,並且豁免杞縣、通許的捐稅。3月間,吳佩孚打敗了國民“二軍”,重新佔領河南。吳佔據河南後,大張“反赤”旗幟,公開取締國民黨河南各級黨部,封閉工會、農民協會。對當初幫助其打敗國民“二軍”的紅槍會也宣佈立即解散,豁免捐稅的諾言更成為泡影。4月3日,吳又發出命令,對不從速解散的紅槍會,要予以剿辦。杞縣、通許紅槍會首領婁伯尋、劉錫錄等對吳忘恩負義,出爾反爾的醜惡行為極為憤慨,率眾抗拒,截擊部隊奪取槍支,拒交捐稅。這一壯舉,震動了軍閥政府,使他們非常驚恐不安。5月間,吳佩孚剛穩定住河南局面,就令河南督辦寇英傑血腥鎮壓豫東各縣紅槍會。他們調集李鴻部一個旅,以常好仁團為主力進駐杞縣、通許交界處的沙沃、白塔等村;王應芬團駐紮杞縣南部板木、圉鎮一帶,以牽制、監視杞縣農民自衛團及杞縣、睢縣紅槍會的行動。他們將兵力佈置好以後,常好仁團即展開兵力向通許婁拐婁伯尋紅槍會進攻。婁部紅槍會作戰雖勇敢,但既未經訓練,又缺乏和正規軍作戰的經驗。敵人用大炮轟擊,機步槍射擊,而紅槍會僅以大刀長矛為武器,因此戰鬥接觸不到半天,即被敵人擊潰而慘敗,傷亡數百人,婁率眾逃跑。繼而軍閥部隊將與婁部紅槍會有關的杞縣邊界處的孫寨、板張、王堌、黃莊、韓莊、牛角崗、逍遙寨等幾十個村莊燒掠、洗劫一空。然後用迫擊炮、機槍攻打白塔寨。寨內紅槍會和逃難群眾三四千人在團長劉錫錄率領下,用土炮還擊,力守寨門。但原始的大刀長矛怎敵大炮機槍?加之土炮炮筒爆炸,炮手受傷,寨門相繼被攻破。吳部進入寨內大肆燒殺、搶掠、姦淫。劉錫錄被碎屍八塊,馬培善全家6口被殺。男人被殺1000多人,村內水井被屍體填平,嬰兒被撕兩半拋向空中,年輕婦女被強姦後,又掠至陳留、開封。村內房屋被燒光,幾十裡外可見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慘景使人心寒,造成震驚全國的“婁拐慘案”。慘案中,杞縣、通許紅槍會會員被屠殺四五千人之多,村莊被燒燬三四十處,慘狀前所未有。當時北京《晨報》、上海《民國日報》曾連續報道慘案真相。杞縣旅省人士對吳軍濫殺無辜聯合發出抗議,杞縣在汴同鄉會開展募捐活動,救濟難民。

吳佩孚對杞縣、通許等地紅槍會的血腥鎮壓,已覺悟的“農民並不貼服,反而更加奮鬥,更加勇往;他們在死亡枕籍中,沒有一點畏懼,沒有一點灰心,他們高呼著‘前進呀!打敗了,到廣東去’的口號”繼續戰鬥。當年8月廣州出版的《農民運動》雜誌對此曾給予高度評價,指出他們的“精神真值得我們佩服!被壓迫的農民階級,必定要有了這一種自信的精神,這樣奮鬥的決心,才能夠得到最終的勝利。”

爭取太康紅槍會 太康縣北部軒莊紅槍會中有幾個土匪,對杞縣邊境地區群眾綁票勒索,擾得人心不安,群眾反應強烈。中共杞縣地委認為:土匪襲擾問題必須認真解決,以維護群眾利益,安定社會秩序。在策略上決定採取教育團結爭取的方針,力爭避免武裝衝突,既保護群眾利益,又能教育爭取這部分紅槍會會員,使其走上革命道路。具體方法是先禮後兵。當即選派吳芝圃、何心榕以農民自衛團的名義,帶領少數武裝前往交涉,要求軒莊頭面人物幫助捉拿土匪,放出所架之“票”。吳芝圃時年20歲,雖是出校門不久的學生,但經過革命運動的鍛鍊,沉著機智,日臻成熟,此時已是地委委員、農運部長,又剛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6期學習歸來,對農民運動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而何心榕時值34歲,武功出眾,方圓聞名,又是杞縣農協武裝部長、杞縣農民自衛團總團長。地委選派這一文一武兩個人去談判是極為合適的。出發前,吳、何又精心分析研究情況,認為應作兩手準備,以防不測。何心榕便挑選武功高強,機智勇敢的郭法陽、楊效曾等十多人跟隨。果然,雙方接觸後軒莊蠻不講理,設下埋伏,妄圖傷害吳、何一行,使談判無法進行,當吳、何退出軒莊時,有人竟然製造血案,開槍打傷我隨員一人,致使談判破裂。為了懲戒一些人的土匪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地委遂決定集合傅集、何寨等自衛團千餘人於瓦崗,由吳芝圃、何心榕率領,準備以武力解決。軒莊等村紅槍會聞訊後,便立即派人前往談判,表示願賠禮道歉,捉拿土匪,放還所架之“票”,保證以後不再犯境;對打傷隨員包骨養傷,並送大戲一臺連唱3天,慰問杞縣農民自衛團戰士。此事才得以和平解決。從此,杞縣境內絕大部分農村土匪匿跡,社會安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