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當打之年》:什麼才是我們普通聽眾選擇歌曲的標準?


《歌手·當打之年》:什麼才是我們普通聽眾選擇歌曲的標準?

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作為《歌手》行至第八年的全新篇章,這個節目讓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歌手。

雖然這個節目雖然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很不錯的歌手,但也經常遭到很多觀眾的吐槽,比如臺下的“演員觀眾”被稱為是“聾的傳人”,再比如因為很多歌手唱高音調的歌曲取得了不錯的名詞被觀眾稱作是“比嗓門比賽”。

起初,我也把這些評價當段子看,直到這一季毛不易的《一葷一素》被排到最末而淘汰,我才有了更深刻的啟發跟感受。

一葷一素

《一葷一素》是由毛不易作詞作曲,趙兆、宋濤編曲,毛不易演唱的歌曲,該曲收錄於毛不易2018年5月31日發行的專輯《平凡的一天》中。

《一葷一素》是毛不易寫給去世母親的一首歌,這首歌整體風格柔和,但表達的感情極其強烈。

毛不易創作手記:“在遙遠的故鄉,在背影深處,曾經有一雙為你日夜操勞的手,有一個眼含熱淚的人。她一言一行的督促,一葷一素的關懷,她在你的生活存在得理所當然,甚至讓你忘記了她的脆弱,還有,她有一天也會離開

。”

這首歌從最初的demo開始,就聽哭了無數人,而且是聽一次哭一次,可謂每聽必哭。他寫的是自己跟母親的真情,卻讓所有人在歌裡,聽到了自己的媽媽,每個聽到這首歌的人,都第一時間想要打個電話給媽媽。

當時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樣一首感情極其強烈的歌曲為什麼會排名末位?接下來,我們談一談那些古老而又深遠的問題。

《歌手·當打之年》:什麼才是我們普通聽眾選擇歌曲的標準?

歌曲是詞重要還是曲重要?

關於這個問題,肯定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一樣困擾著我們人類很久了。

那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不對,是到底詞重要呢還是曲重要呢?

俗話說“文以載道”,通俗一些的歌詞可以做到朗朗上口,可以使得歌曲的傳唱度高起來,即我們所謂的“口水歌”;而有的詞完全做到了極具內涵,可以使人陷入沉思。

當然曲也是非常重要的,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組成。如果說一首歌曲中好的詞是華麗的骨架,那麼好的曲就是美麗的靈魂。

但於我這種對音樂不是精通的人而言,如果旋律可以的話,那歌詞肯定是最能打動我的地方。因為旋律達不到的“想象”,但歌詞完全可以達到,這也正是我很少聽外國歌曲的原因。

《歌手·當打之年》:什麼才是我們普通聽眾選擇歌曲的標準?

技巧還是情感?

一首歌曲拿到比賽看技巧,拿到群眾裡看情感,照這樣說《歌手》節目中的臺下觀眾未免太過於專業了。

《歌手》這個節目本就打著“舞臺效果”、“現場體驗”、“聽眾體驗”等標籤,雖然其本身還是個競技類的節目,但有時候情感跟競技是不可共存的(情感很多時候都會影響競技的公平性)。

除去競技因素,我認為一首歌曲具有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歌曲本就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當某首歌曲剛剛發行的時候,這首歌曲只包含了創作者的感情,當它在聽眾間流傳開來,伴隨著時間跟情感的變化,聽眾又給歌曲注入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東西,於是一首真真正正的歌曲就這樣“加工”出來了。

作為普通廣大聽眾的一員,我們根本不會在意這首歌中用了什麼調,也不會在意這首歌的創作難度。真正讓我們在意的是,談起這首年少時常聽的歌我們會想起那段青蔥歲月,談起那首跟初戀一起聽過的歌我們又會想起那羞澀的時光。

聽眾聽到的是同一首歌曲,因為聽眾注入了不同的情感,才出現了一千首不同的歌曲。

《歌手·當打之年》:什麼才是我們普通聽眾選擇歌曲的標準?

結語

《歌手》這檔節目,雖然出現了很多詬病,但也不能否認它讓我們認識到了很多歌手、聽到了很多歌曲。(一葷一素咋就被排到末位了,傷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