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強的書法水平怎麼樣?

青銅時代20


讓書藝在師古創新中涅槃——來自書法家王軍召的報道

三月的北京,依然春寒料峭。

凌晨,當人們還沉浸在溫柔的夢鄉時,你,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開始沿襲“聞雞起舞”的舊習開始伏案揮毫了。熟悉你的人都知道:在晨光熹微裡臨帖發微4小時,這是你每天的必修課。由秋到冬,從春到夏,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



你出生在古都韓城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教師,也是豫西山區宜陽縣第一任文工團長。3歲時,父親就逼你每天寫完3張小楷;5歲時,又添加了3 張大楷;七歲入學時,每天要寫的大楷小楷已經增加到了16張。你說,那時,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苦苦逼你。直到你成為班級黑板報和學校黑板報的“編輯”,同學們向你投來羨慕的眼光、老師不斷地鼓勵和讚賞你的時候,你才真正有了發自內心的“寫好毛筆字”的動力。


因為寫得一手好字,學校畢業後,你成了村裡和縣直單位爭搶的香餑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你工作生活的宜陽縣,大街小巷,房前屋後,隨處可見的標語、標牌上的字幾乎都出自你之手。有一年,縣電業局書寫廣告,公路兩旁的大牆壁都成了你盡情揮灑的戰場。那標語有氣勢,有美感,幅幅精彩,為宜陽憑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有位從北京來的書法家,車進宜陽界,臉就貼在車窗上舍不得眨眼。一個勁地稱讚:“漂亮,漂亮!”


文藝評論家閬子先生說:“中國文字是以象形和會意為基礎創造出來的,每個字的書寫都會帶給人們以繪畫和寫意的美感。在撇捺點提、頓挫疾徐、粗細濃淡、剛柔相濟中合轍押韻。不是天籟,卻能聽出奔放的激情,聽出四季的歡歌,聽出生命的最強音。如磬入心,轟響千年”。


你正是因為從小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加上從不懈怠地努力,因而你的行隸、行草、榜書、橫幅,筆筆生風,字字傳神,變化倏忽,風逸雲行。彷彿讓人聽到了千年文字的承襲在你的縱橫捭闔間漸漸鏗鏘的節拍,看到了百年生命的異彩在你的行腕運勢中徐徐綻放的美麗。




1992年春節,在中央電視臺和公安部聯合舉辦的“大地橄欖情”春節文藝晚會上,你現場懸腕書寫了榜書“家”字,首次亮相央視便博得滿堂喝彩。軍旅作家梁建明曾為你題詩:“硯生巨瀾吞萬里, 筆若狂矛舞八荒。天縱神兵布巧陣,雪野無聲墨綻香”。



2008年,原中央對外聯絡部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原臺長楊正泉在北京看到你為迎接奧運會書寫的“龍”字書法長卷時,由衷地感嘆“中華文化根基深,方塊字成藝術品。繼承方能胸有竹,創新才使筆如神。變幻有度規矩在,揮灑無拘性情真。書語如醇任品味,龍字長卷赤子心”。


山東蓬萊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蔡玉臻先生這樣評價你的作品:“雄健遒勁,揮灑自如,字勢生動,高雅飄逸;龍蛇齊騰躍,落筆有正氣。整體給人以正大而有張力瀰漫的視覺感。然其正卻不呆板,其大卻不愚笨,此中自可見書家之化裁匠心與高妙之技巧,博大、廟堂氣象的書風,浩浩乎,大也哉!”




2015年 1月,你的書法作品專場展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央機關分會會長鄒德忠先生看到你寫的橫幅作品,非常讚賞。他認為你寫的橫幅雅俗共賞,獨樹一幟。感嘆之餘,題寫“橫幅王”三字相贈。 你不敢承受,哂笑說:“其實因為我姓王”。



熟知你的教育學者馬少卿先生對你的評價甚是中肯。他說:“軍召重故情,性豁達而詼諧。與人交,待之以仁義禮信:人求於他,必應之以古道熱腸;人有負於他,則淡然一哂;每與友坐論,總妙語迭出,滑稽可掬,令人捧腹不止,嬉笑自成文章。軍召之於藝術,造詣深而涉獵廣,琴棋書畫無所不能。

於畫,能勤勉丹青,形神兼備;於樂,常不廢絲管,諳練韻律;於書,則臨池多家,諸體皆備。故其書法,從結字到謀篇,不乏前賢之風,神氣完實而有餘韻。不惑之年後,又頓悟隸書秀勁、行書流麗之致,遂融二者為一爐而擅之。



其行隸多以中鋒落筆取勢,筆畫豐滿,運筆酣暢,沉鬱頓挫猶如老杜詩韻;側鋒則欹仄多變,點畫波動,氣勢奔放,藏柔媚於峻峭,一實一虛、一反一正之間,時有長吉詩趣透出。凝視書作全貌,有法度,無俗態;有高韻,無村氣。但見咫尺之幅,疏密有度,磊落巍峨,極盡章法之妙。一言以蔽之:大氣象也!”


難怪2018年12月9日至23日,日中友協和日中文化交流促進會在東京舉辦你的書法作品專場展出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陳諍會親自到場為你的書展開幕式致辭;當你現場展示書藝時,日中書畫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陳允陸先生看到你開合恣意、揮灑有致的運筆會慨嘆簡直有“裂古破今”之勢。


然而,就是你這樣一位恪守書苑六十餘載、書藝廣受讚譽的老人,卻因眾所周知的原由至今沒有機會加入某書協。也因此而經歷了多次尷尬的遭遇。如,2008年7月江蘇淮安那次書展,近百名參展者,現場展示才藝時,你的案頭成了最靚麗的風景,吸引了參展、觀展者的陣陣喝彩。會後就餐時,現場服務員以為你是最有名氣的書法家,導引你坐在了第一張餐桌。隨後陪客的地方領導到位後,得知你連某書協會員也不是,便讓服務員又把你“請”到了第三桌。




如此遭遇,就連幾位真正的某書協會員也看不下去。他們說“如果某書協會員資格的考取能像考學、考職稱,或像中央電視臺演唱選秀那樣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王老師恐怕就不僅僅是某書協會員了!我國書法承古與創新也勢必會再上新臺階!”


幸而“人間自有慧眼在,滔滔公論澄是非。”看看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對你書法藝術的評說,豈是趨炎附勢者所障目的蠅頭小利能比擬?難怪2011年你的一張黃炎培格言行隸橫幅在京西賓館會拍賣到7.6萬元;一幅四尺格言橫幅能拍到15.5萬元。這是對你作品最基本的肯定。


每次面對不公,你異常平靜,波瀾不驚,仍傾歲月之恆,竭股肱之力,“池水盡墨,退筆成冢”,默默地在追求書法表現的最高藝術王國裡盡情徜徉。不廢於沿襲,不囿於因循,力求把每個字的含義渲染得個性咄咄,詮釋得神采飛揚,從而在書法創新的道路上獨樹一幟,自成一體,讓書法的精神內涵與藝術外延有了創造性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你在書壇承古創新的堅守,必將讓你的名字隨同你的作品在書法藝術的王國裡浴火涅磐!




(注:王軍召,男,筆名京之,號三鏡齋主。書法家,洛陽市宜陽縣韓城鎮人。現居北京)


佛玉花緣


演藝圈有很多人也喜歡舞文弄墨,別看職業不同,但是對於書法的喜愛,是滲透在各行各業的。

唐國強,大家都很熟悉了,一級演員,飾演的《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被譽為經典,也是一代老戲骨了,像唐國強,王剛,張鐵林這些演員他們的愛好就和一些年輕的演員有區別了,他們都愛好書法,並且自己也練習書法。



說到唐國強和書法的關係,那就不得不說他的另外一個身份了,那就是作為演員的唐國強還是中書協的會員,這在演藝界恐怕也是很少見的了,相比於其他人的業餘,唐國強則多少顯得有些“專業”了!

那麼,唐國強的書法水平到底怎麼樣呢?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書法作品:
以上我們看到的就是就是正在創作書法作品的唐國強,和唐國強書法作品的展示,估計是有人求字吧!

唐國強的書法,曾經有所謂的專家肯定過,說他的書法蒼勁,老辣,有王鐸的風格,也有“毛體”的感覺,這大概是因為他曾經的演藝經歷。

唐國強在一些節目上也大秀書法,看來他對自己的書法還是挺滿意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像唐國強這樣的人他的字不見得有多好但是收藏的人多,出高價的人也多,為什麼呢?多少因為名氣,而不是他的書法本身值多少錢。


像這些藝術工作者,他們寫的字出來似乎總是給人一種藝術感,我覺得,這種藝術感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是對他自己來說,對作品的升值來說,壞的是從書法本身來說這不是好事!



以上就是我對唐國強書法的看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影視界搞起了筆墨遊戲,紛紛登臺開始了書法創作,自然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題主言及的唐國強也好,還是眾人皆知的玉女徐靜蕾也罷,以及姜昆、王剛、鬱鈞劍、陳道明、馮小剛、張鐵林等文化界名人、明星,都拿起毛筆或多或少、或醜或俊的執著地打入了書法圈。就連那個一向低調的小樣兒王珞丹,也玩起了珞丹體,變成了一種電腦輸入法。

有人曾經給出結論:演藝界的書法名人當中,唐國強豪踞榜首之位,書法造詣非凡。甚至被列入了當代最成功的九位書法家之一。看來事出有因,查有實據。但未免言過其實,一葉障目——雖然我一直是唐國強的鐵粉,一直喜歡他的演繹作品,也曾認真的模仿過他,但說他是影視界的書法第一高手,尚還有待驗證,或者說證據不足。

唐國強最多的書法作品,大都以草體結字,而且帶有飄逸和爛漫,基本是比較成熟的書寫作品,受人喜愛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談及演藝界的名人書法,唐國強無論如何都應該榜上有名,不拍第一,起碼也是榜眼、探花。

有人說唐國強的書作完全脫離了二王的筆意和限定,是自我的信筆塗鴉,算不得書法,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誤解,或者說他對唐國強本人有著根深蒂固的排斥和質疑心理。

字體要怎麼寫才算書法,這個爭論由來已久,也會持續的一直爭論下去。但動輒就給他人扣帽子、打棍子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也不應該是一個理智的書法愛好者的正確言行舉止。

唐國強的書寫作品無疑也是一種書寫風格。

如果按照晉唐法書鐵律嚴加苛責,那宋以後的很大一批文字墨寶都成了不堪入目的所謂寫字——似這種不開眼界、冥頑不化的認死理、一根筋的所謂衛道者,貌似理直氣壯、據理力爭,其實是容不下書藝大觀園裡的萬紫千紅,爭奇鬥豔,是一種極不成熟的抵制心理,應該被清理出或者自動退出書法藝術圈子,或者閉上信口雌黃的嘴,做一個陌陌的耕耘者,沒人把你當啞巴賣了。




龍吟148119260


說說唐國強老師的書法之前,先說點道聽途說的舊事吧。

在舊版三國籌備的階段,當時導演選角色,那時的唐國強還是跟現在的小鮮肉一樣,奶油小生,導演就覺得這個年紀演諸葛亮,恐怕沒啥底蘊,演不好。最後還是決定試試吧,當時這個電視劇還在一個籌備狀態,可能還要兩三年才能開機。

後來唐國強老師就把劇本拿回去開始研究劇本,為了這個增加文化底蘊,他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把《春秋》《史記》《韓非子》等各種國學經典看了個遍,據說連本草綱目都研究了一遍。就因為要出演的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個高人,所以唐國強為了達到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讀了無數國學經典。另外還幹了一件事就是練習書法,就是為了出演諸葛亮。後來正式開拍的時候一上鏡,導演一看,這就是諸葛亮了。

唐國強練書法也有數十年了,有一次什麼會,他被評為“當代第九書法家”他坦言:“論功力,我夠不上‘第九書法家’......像我這種水平的起碼有上千人,就是張鐵林水平也比我高......。”後來在電視劇裡寫書法的鏡頭,都是他自己寫的,不用像有些人一樣要替身的。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唐國強老師的書法的話,那就是“他是演藝圈裡寫字最好的,書法圈裡演戲最好的。”我們說術業有專攻,雖然唐國強也練習書法很長時間了,但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拍戲佔據的時間可能更長。因此與真正的書法家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看了一下他的作品,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吧。感覺唐國強老師的字,傳統臨帖的功底不夠紮實,太多今人的元素在裡面。用墨用筆過於重了,而顯得靈動不夠,氣韻差了很多。他的草書有時候結體過於誇張,筆畫之間距離拉的比較大,整幅章法上感覺有些支離。

這些也就是隨便說說了,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翰墨今香


唐國強的書法,比很多書協裡的所謂(書法家)好,唐國強的書法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靈肉,他是明白的明,而不是名家的名。雖然是電影演員名家,但書學一樣有所悟道。而一些書家,不動腦筋,不讀書論及古文學,就算讀了書論,也不一定理解,總認為臨帖便可解決書法的一切問題,結果變成一個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然的書匠。字越寫越糊塗,唯古人一切是對的,並且用千年不變的筆法,如不合晉人筆法,就不正宗。我個人認為,凡暗合古人傳統的雅的文化書卷,氣韻,靈秀,都是好的筆法,藝術沒有正宗不正宗,相反,藝術應叛逆,而不是盲從。當然,傳承和發展是主題。凡是雅的,合書道的自然,都應承認,而不是硬,浮,燥,火,硅角,鶴腰,尖等的野狐用筆。唐國強的書法,當然有缺點,但他的草書也合法度而不泥,氣韻生動而大氣。他對書道的理解比很多書法專業人更明白。

一個人的藝術天賦和氣質,是天生的,後天的學習也重要,唐國強以他聰穎的,對書法的理解,並用他豐富的閱歷,寫出如此氣象萬千的草書,一般(普通書者)是很難理解的。個人之見,不一定對





濃淡任由冰雪中


唐國強的書法,加上自己個性,寫出有一定水平的草書,但在一般能寫字人的眼裡,就不懂唐國強寫的什麼,才會有一些人說唐先生的書法是(醜書)等看法,因為看不懂,如果有學過書法字帖的人,特別有臨過的人,就不會亂評說,平心而淪,唐先生有一定草書底蘊,但楷書的功底就不一定紮實,所以很少看到他的楷書作品和行書作品,如果書寫楷書.行書的話,就不一定給人看好。

唐國強書法曾有人說他在全國排第九,惹很多人說三道四。這些粉絲 評說有好有壞,其實皆是無知之談。說老實話在圈裡他的書法還算是上乘,起碼他算入門。有一些作品,從字型結構,用筆用墨,行筆用峰都有些味道。但是有些作品還是生澀呆滯,而且江湖味濃。建議投名師請教臨帖,不可隨意亂書,更不可杖著名人效應騙人賺錢,自毀人格!

無論什麼職業,地位多高,喜歡書法繪畫全是繼續文化傳承的好事,但必須從正楷,行書等正規格式開始練,絕不可自創狂草除自已認識,旁人不識而發呆的墨寶,蓋上五個章提上大名乃稱書法大家也或上市拍賣,名大字草蛋的怪象不可取,也是社會的歪風邪氣!有關部門宣傳已經嚴令亂提名亂提扁。書法家認定先從交付正楷行書當面考核為好,省的鬧笑話!

唐國強的書法功底深厚,乃冰凍三尺非一曰之寒,我反對有的人說是江湖字那你寫幾個讓大眾看看,你寫的好還是唐國強寫的好,我認為書法就不應該在古人的足跡上原地踏步,它本是藝術。唐國強的行草書,章法,格局,還算可以,蒼勁有力。作為演員,書法秀到如此,確實不易。他不是全職書家,至於楷書如何,也未可知。收藏他字的人,是衝著他是:名人演員;中書協會員這些名頭去收藏,正所謂:名人字畫。要想證明自己的書法有多好,首先要寫一副正楷字給大家看看,而不是隨意寫一些毛筆字就可以冒充書法家,真正的書法家是會寫很多字體的。而且還有很深的文學功底,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冒充的。

書法:書就是寫、法就是要有法度、在法度之內。行、草、隸,篆4大書體、各種體都出過大家、何為大家、就是法度內有了自己的風格、把文化底蘊、意境、格局等等、通過筆展現於紙上。我們不學那一家的法度、自創都是寫字罷了!唐國強多少有點自知之明,但是還不夠。他自稱像他那種水平有上千人,其實何止上千人,中國之大,書法具有較高水平的何止數萬?!唐國強在書法上確實是下過功夫的,而且也較有天賦,應該是臨過帖,也受過名家指點,在章法墨法上也有些心得,在整個演藝界排在前九名是沒有問題的,總體上可以是市級書協會員水平。但是,唐國強書法缺點也很明顯。一是臨帖不夠,偏於野路子,有江湖書法的某些特點,特別是落款,唐國強三個字極醜;二是功力不足,這與忙於拍戲和參加社會活動有很大關係。三是書體單一,只以草書或行草書示人,大概別的書體也拿不出手。

感覺唐國強老師的字,傳統臨帖的功底不夠紮實,太多今人的元素在裡面。用墨用筆過於重了,而顯得靈動不夠,氣韻差了很多。他的草書有時候結體過於誇張,筆畫之間距離拉的比較大,整幅章法上感覺有些支離。,根本原因還是浮躁,急於表現自己,所以臨帖不夠,過於誇張。

單字拆分、變形太誇張了,超出書法原本的意義,凡事大不可不必走極端,藝術也不例外,何況是書法,歷代留下的藝術傑作都是日常事務的產物,最近幾年演藝圈愛好書法的人不少,但幾乎看不出有多少深入臨帖的,寫的東西也就沒有根基,只能用誇張、變形、奇異等方式矇混觀眾。打好基礎再參與個性發揮是正道。沒有基礎的發揮是無源之水。照葫蘆畫瓢沒有發揮是死學。後人評書聖王義之:功夫不及張(芝),天然過之,天然不及鍾(繇),功夫過之。說明基本功是基礎,創作是清新之風。


歷史深度揭秘


唐國強作品欣賞評析(不到長城非好漢)

他的形象為人所熟知,影視界著名實力演員,個性奔放,一如他的書法作品展示的那樣具有大氣,撲面而來的是潑墨狀,筆畫濃厚,草書體,達情達意,直抒胸襟,細究其筆法,肥厚書體,乃至於濃郁之感,古云:張旭筆畫馳毫落筆也具肥墨狀,與懷素草體持反,由此唐國強書墨狀似張旭,然水平自不如古人之豐,在此只能論書論筆畫趨似書聖而已,作為一名藝術家,愛好書法,能夠寫到這個水平已經了不起,何況頗具水準,從氣勢上似乎就是狂奔黃河入海之狀,亦如奔跑的駿馬,未有心中之豁達,以及浪漫情懷,似乎不會胸有成竹,字如其人,從影視看到的偉岸沉著形象,一如筆墨的凜然逼人,



那麼從遊走的筆墨來看,疾速算是中馳,字有大小,長短參差,有頓有挫,其中長字具有臨毛主席書體,從章法上,行氣差,緣由作品之上雙行四字對襯盤踞,又背違草書之抑揚,故有失整個作品的章法佈局,或許率情無意而作,但從每個字來視,功底還是有的,無論網民稱江湖體,只是一葉障木,作為愛好者肯定練筆不輟,寫到這個份上,已經不錯了,從書中可知唐國強天資聰穎,也是一個大手筆,提鬥揮灑,可謂心舒之雅。真乃古云字如其人。

這幅作品識讀: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為草書,


狂喜淡墨a


看得出來,練過草書,練過毛體,最難得的是草書符號好像找不出錯的,可見認認真真練過。

天分和審美相當了得!

拍攝毛澤東寫字的時候不用找替身。

但如果深入研究的話,我不揣冒昧地讓為有兩個問題。

其一,點畫的質量和毛澤東的字差很遠很遠。

第二,書法味不是很濃。

首先是點畫的質地,如果說毛澤東的點畫如鋼似鐵,則唐國強的點畫還沒有那樣的力度。

金石味、帖味、文化味、詩書味、性靈味、個性味、見識味、修養味、情趣味……這些不是臨時裝出來的而是骨子裡的東西。

如果唐國強真是一心學毛澤東的話,恐怕還得打一點國學底子,會寫詩詞。

另外,毛澤東也不是一開始就寫草書,也是從楷書來的。所以,唐國強還應該從楷書練起。

相信他會有大成就。




大悔憶智冰


現在的影視圈也成了第二個書法圈。

很多影視名人紛紛拿起毛筆練起了書法,比如陳道明、趙本山、王剛、張鐵林、唐國強、劉德華、姜文、馮小剛等等,年輕一代的人影視明星也不甘落後,比如孫儷、夏雨、鄧超、徐靜蕾等。

他們開始練習書法,無論對於影視圈還是書法圈我覺得都是好事,這對於中國這門傳統的藝術的推廣,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書法這項古老的藝術的魅力,也說明了掌握這門技藝的重要性。

對於唐國強的書法,世人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有人說他的書法水平在娛樂圈屬於佼佼者,代表了娛樂圈的最高書法水平,甚至有人說他是當今最成功的9位書法家之一,其書法是非常專業的。

我看了他的書法作品,說他的書法在娛樂圈屬於佼佼者我覺得是可信的,但是遠遠算不上專業水平,和當今著名的專業的書法家還有很大的差距,他的書法還屬於業餘級別。

唐國強的作品主要以行書和草書為主,他的行草書在結構和用筆上主要受宋代書法家米芾的影響,如上圖的這四個字,基本上都可以在米芾的原帖裡找出來,他對於米芾書法的掌握是非常到位的,這一點是大部分影視圈的書法家很難做到的,他們大部分都是臨了幾天帖就開始自己發揮,完全沒有古帖裡面的味道,這就是唐國強的書法勝出的地方。



唐國強的草書比行書還要差一些,其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的發揮太多,而臨帖的功夫又不足,雖然看著很瀟灑,多了幾分的性情,但是少了書法藝術的內涵,雖然筆力很強、用筆大膽開張,但仍然看上去顯得俗。

總的來說,唐國強的書法用筆、結構、筆力和氣勢上都很好,其行書要好於草書,行書有一定的傳統功夫,草書完全屬於自己的意會。


不二齋


我認為,好的書法要有傳統功底,要有性情,要有個人面目。唐國強先生的書法有性情,但少功夫,沒有面目。

1、

有人不學傳統,認為學習傳統會桎梏個性,只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寫,這種說法是極其錯誤的。傳統是養分,吸取愈多,營養愈足。王羲之少時從衛夫人學書,後來北上,轉益多師,最終成就了開山立派的祖師爺;米芾年輕時“集古字”,潛心學習傳統,後來才有他卓犖不凡、獨具個性的“米”書。要想在書法上有成就,必須下苦功夫,甘坐冷板凳,要如王鐸學書一樣,“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終身不易。學書法沒有傳統,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寫得再勤快,也只是低層次。唐國強先生的書法傳統功底不深,自我習氣過多,書寫不古雅,不醇厚,屬於書法的淺層次。

2、

藝之至,未始不與精神通。書法是情感的藝術,要“任情恣性,然後書之”,不能機械呆板,不能戰戰兢兢,不能事先計算,要“一任情性”,要一拓直下,不得重改。人之性格各異,性情自不同,學王羲之的代不乏人,但風格各不相同,性情不一樣的緣故。書法存乎其人,主要是性情、學養的不一樣。如沒了性情,當只剩下軀殼,如同行屍走肉,沒了生機。但是性情要在有深厚傳統功夫的前提之下,否則會陷入“濫情”,功夫是理性,情感是感性,兩者要結合,要把握其中的“度”。以此來觀唐國強先生的書法,他的情感是有的,但是功底欠缺,感性多餘理性,所以淪入到“怪”和“野”,書品不貴。

3、要有個人面目。

學習傳統是手段,目的是從傳統中走出自己的路來。如果只是呆學,不知變化,縱有入木三分的功力,也只是“書奴”而已。歐陽詢變隋碑,柳公權變歐陽詢,米芾變王羲之,都是學而能化,自成一家。米芾的草書成就不高,不是他的功底不好,而是他認為“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嚴格按“晉”法來寫草書,自然開拓性不足。米芾其時寫過很多草書,但影響不深遠,流傳下來的僅僅只有《論草書帖》一紙而已。所以自成面目很重要,否則功底再深,也會灰飛煙滅,不會留下一點痕跡。唐國強先生在結構和章法上著意變化,花了心思,由於書法功底欠缺,他的變化沒有美感,只有村氣、野氣和匠氣。

所以,學習書法必須認真學習古人經典,打下紮實功夫,深入一門,紮根到底,這才是學習書法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