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六十萬,總有一種力量推動我前行

碼字六十萬,總有一種力量推動我前行

有朋友問我,在寫作上,是怎麼堅持下去的?

其實,寫到現在,我已經不需要堅持。我就是想停,也停不下來了。

有段時間,生活中的瑣事太多,我覺得有些疲倦,會暫停幾天,給自己一點緩衝的時間。

孩子見我那幾天較反常,很少在電腦前久坐,突然問我:“媽媽,你最近怎麼不寫文章了?”

我本來覺得不寫也挺心安理得的,被孩子這麼一問,立刻就覺得必須寫了,於是,第二天就開始更文,連續多日。

有時,我覺得似乎沒有什麼想寫的,也會暫停一下。過不了幾天,就會有讀者朋友在後臺或者是微信上善意地提醒我:“淺淺,可以更文啦,我等著看呢。”“怎麼不更新了呢?”“雲老師,更文啦。”於是,第二天我就照常更新了。

高先生也會問我,“你這幾天怎麼不寫了?每天都看,一天看不到,還挺期待的。”

這些關心的聲音彷彿突然響起的上課的鈴聲,提醒著我:休息時間已經結束。於是,我只能寫起來,繼續前行。

是不是沒人提醒,我就會一直“暫停”下去呢?

不是。

在不更文的日子,其實我也有碼字。不過,是以特別輕鬆的方式,在文檔上速度很快地打字,想到什麼事就寫什麼,同一個文檔裡可能會出現完全沒有關係的幾件事,下一段與上一段也可能完全沒有任何聯繫,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洋洋灑灑打一兩千字,打完也不回看,不修改,直接關掉文檔。

我這是有意為之,想讓大腦習慣這種寫作的思維,讓指尖習慣這種碼字的感覺。

這樣訓練的結果是,大腦隨時隨地都在捕捉寫作的素材,生活中再微小的事情,都有可能被寫成文章;當靈感產生時,手指躍躍欲試,不由自主地交替在動,就像是在打字,即便當時我正走在清晨嵌滿鵝卵石的花園小路上,或者鋪滿落日餘暉的人行道上,身邊根本沒有電腦,也會如此,彷彿那種靈感不是從大腦產生,而是從指尖流出的,只能以在電腦上碼字的具體行為來做個了結。

有時,我覺得那陣子讀書效率太低,書很有趣,想讀快點,暫時放下寫作,猛讀幾天。而讀書是最能讓人思考,產生寫作靈感的事。

在讀書的過程中,如果有產生靈感的火花,我會用語音碼字的方法,快速記錄到手機文檔上,一個想法建立一個文檔。靈感產生得快,消失得也快,如果不及時記下來,再過一會兒,可能就忘記了。即便你記下來,如果沒有及時去寫,過幾天再回看,可能也就不再想寫那個主題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別拖太久,一有時間就把它寫出來。

眼看著本來只記錄著幾行思想碎片的空白文檔,在自己不斷地深挖下,逐漸擴展,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會有喜悅感從心底升起。

這種創作活動帶來的成就感,容易讓人上癮,嘗試過一次,就想嘗試第二次、第三次……沒有方法可以戒斷。

傑克.韋爾奇說過: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恆,最終會達到臨界值。

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我一下子就被它打動了,很認真地抄寫在筆記本上,並且時時想起它。

我想著,如果真的有臨界值,我希望早一天到達。

如果僅是靠著“不停地重複”“提煉、堅持、重複”的方法就能達到,那這種方法也太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