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六十万,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前行

码字六十万,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前行

有朋友问我,在写作上,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其实,写到现在,我已经不需要坚持。我就是想停,也停不下来了。

有段时间,生活中的琐事太多,我觉得有些疲倦,会暂停几天,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

孩子见我那几天较反常,很少在电脑前久坐,突然问我:“妈妈,你最近怎么不写文章了?”

我本来觉得不写也挺心安理得的,被孩子这么一问,立刻就觉得必须写了,于是,第二天就开始更文,连续多日。

有时,我觉得似乎没有什么想写的,也会暂停一下。过不了几天,就会有读者朋友在后台或者是微信上善意地提醒我:“浅浅,可以更文啦,我等着看呢。”“怎么不更新了呢?”“云老师,更文啦。”于是,第二天我就照常更新了。

高先生也会问我,“你这几天怎么不写了?每天都看,一天看不到,还挺期待的。”

这些关心的声音仿佛突然响起的上课的铃声,提醒着我:休息时间已经结束。于是,我只能写起来,继续前行。

是不是没人提醒,我就会一直“暂停”下去呢?

不是。

在不更文的日子,其实我也有码字。不过,是以特别轻松的方式,在文档上速度很快地打字,想到什么事就写什么,同一个文档里可能会出现完全没有关系的几件事,下一段与上一段也可能完全没有任何联系,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洋洋洒洒打一两千字,打完也不回看,不修改,直接关掉文档。

我这是有意为之,想让大脑习惯这种写作的思维,让指尖习惯这种码字的感觉。

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大脑随时随地都在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中再微小的事情,都有可能被写成文章;当灵感产生时,手指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交替在动,就像是在打字,即便当时我正走在清晨嵌满鹅卵石的花园小路上,或者铺满落日余晖的人行道上,身边根本没有电脑,也会如此,仿佛那种灵感不是从大脑产生,而是从指尖流出的,只能以在电脑上码字的具体行为来做个了结。

有时,我觉得那阵子读书效率太低,书很有趣,想读快点,暂时放下写作,猛读几天。而读书是最能让人思考,产生写作灵感的事。

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有产生灵感的火花,我会用语音码字的方法,快速记录到手机文档上,一个想法建立一个文档。灵感产生得快,消失得也快,如果不及时记下来,再过一会儿,可能就忘记了。即便你记下来,如果没有及时去写,过几天再回看,可能也就不再想写那个主题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别拖太久,一有时间就把它写出来。

眼看着本来只记录着几行思想碎片的空白文档,在自己不断地深挖下,逐渐扩展,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会有喜悦感从心底升起。

这种创作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容易让人上瘾,尝试过一次,就想尝试第二次、第三次……没有方法可以戒断。

杰克.韦尔奇说过: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提炼、坚持、重复,这是你成功的法宝;持之以恒,最终会达到临界值。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一下子就被它打动了,很认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并且时时想起它。

我想着,如果真的有临界值,我希望早一天到达。

如果仅是靠着“不停地重复”“提炼、坚持、重复”的方法就能达到,那这种方法也太简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