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反省

  1. 大多數人看《琅琊榜》之後的感受是這是一部好電視劇,但是再讓他細說好在哪裡就不能再次繼續了。其實我最好奇的是梅長蘇是怎麼獲得那麼厲害的心智的,這其實是這一出故事的基礎,沒有它的存在,那麼基本上就沒有之後的故事。只有當一個人的心智水平到了別人都想不到的水平的時候,他的任何行為才有成功的可能。另外一點是他要展現自己的心智能力,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積累,否則一點用都沒有。裡面最經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每當梅長蘇被問及別人怎麼會在他面前賣力相助的時候,他的回答都是不過是那個人在困難的時候江左盟正好幫助了他。可見,這種幫助別人的事情不僅能夠讓自己擁有資源,更是能夠支撐起自己的認知水平。當你能看得更遠更高的時候,你也就能走在別人前面了;
  2. 好多修行的大師告訴你不要懷疑,要放下,可是問題的根本是這不是說一句不要懷疑要放下就能夠辦到的事情。懷疑也好,放下也好都是你的內心裡面的一種力量在作祟,這是一種天然自然的狀態,如果你沒有把這種狀態理解清楚,認識清楚,那麼你是沒有任何辦法去不懷疑直接放下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講,你從那些大師面前根本學不到什麼,你學到的也只是他們對於自己問題的一種感悟,你對這種感悟並不能做到感同身受,而且這種感悟只是針對他個人在修行的時候遇到的問題的一種解決辦法,於你而言並不一定合適;
  3. 最近的得失之心稍微有點嚴重。第一個是我自己預測的粉絲數量會有大的爆發,這種預測持續了一個月了還沒有到來,所以有點不快;第二個是我以為這一次開通圖文原創功能會被通過,屆時我就可以將自己的專欄計劃付諸實踐了,這個申請又沒有通過,所以這是另一個不快;一直持續在做繼續發表文章這件事情和大量的閱讀這件事情,所以這種得失之心並沒有讓我停止下來,而且它已經沒有任何辦法讓我停下來了。唯一有的一點希望就是惟願自己的這兩個願望儘快實現吧;
  4. 大多數人對於一個厲害的人只能夠想到那個厲害的人是怎麼想問題,怎麼解決問題的,也就是說只能夠想到那個人的思維模式。以為自己只要像那個厲害的人一樣去思考問題那麼就不會遇到難題了,這其實是一種誤區。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熟練運用一種思維模式,並不是他刻意尋求某種思維模式刻意練習某種思維模式的結果,而是其認知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大腦當中自然而然的一種外界呈現。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那個人感受到了一種其他人未知的感受,這種感受驅動了他大腦當中的思維工具,表現出了相應的判斷過程和言行結果;
  5. 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是你光去看書或者不停工作,而是你能在每一天的工作學習過程當中對前一天所做的事情的一種回顧和反思,只有這個回顧和反思的過程能夠讓你內心當中的感受有積累,然後再繼續進行下一天的學習和工作。否則你的學習和工作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大家的時間都是每天二十四個小時,憑什麼是你這個人得到學問和升職加薪而不是另外一個人呢?這不符合規律對嗎?人際關係也沒有辦法運行,對嗎?
  6. 一般你看到那種成大事一定要有什麼樣子的能力或者心態的文章的時候,不要花費時間在上面瀏覽,因為那除了讓你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無能,迷茫和焦慮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用處。你能產生的感受只是自己距離這些東西還有很大的距離或者你會產生要以這些東西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的感受。前者讓你自卑氣餒,後者讓你徹底的迷失自己。你只是知道了這些能力可以做出一些成績,但是你並沒有內心當中感受到這種能力,所以你做出的奮鬥的行動頂多是一陣時間,再也不可能持續下去,當這個時刻來臨的時候,就是你生無可戀頹廢的時候;
  7. 讓自己內心感受到那種奮進的力量的兩個方法就是不斷的閱讀體悟和經歷反思。再沒有任何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效促進一個人心體的變化了。前者是直接用轉化知識之後的力量注入心體,後者是通過產生不同的感受來刺激一個人的心體。這兩個方法缺一不可,因為前者是後者發揮作用的有效依據和基礎。只有當你自己內心當中的心體不斷的慢慢的變大變豐盈的時候,你才能有真正的力量去驅動自己的思維模式,產生不間斷的言行,從而達到改變自己的目的;這就是成才說的,心穩了,手也就穩了的真正含義;
  8. 大部分人講的判斷一個人或者識別一個人的方法都是隻能到達這個人的大腦,也就是通過言行來判斷他的思維模式,很少有人能夠通過一個人的言行直接判斷到這個人的內心當中。也就是很多人只能夠從一個人的言行來判斷出他的性格特徵,但是對於這個人的性格特徵的形成沒有一定的判斷。性格特徵的本質只是對這個人的言行在長時間的積累之下的一種概括,但這並不能說明這個人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子的狀態。這就是很多心理醫生在通過和患者交流的時候有時候並不能有效實施自己治療策略的根源。這個時候邏輯思維能力起到的效果很有限,必須使用一個人的洞察力去感受;
  9. 在使用你的洞察力之前,你必須得先明白一個人的心體的運行機制。自然狀態下,任何一個人的心體都是不斷的向外發散各種力量的,每一種力量都需要外界環境給予一定的支撐。否則這種力量就處於一種懸空狀態,那麼人就會表現出不安定的狀態。這種力量向外發散的路徑是心體,大腦,言行,如果這種力量到達大腦當中的程度很大,那麼這個人的言行就會非常激烈,容易成為極端的人,如果這種力量到達大腦當中的程度不大,但是卻非常穩定,那麼這個人的言行就會非常穩重持久。而決定這種力量大小和穩重程度的東西是這個人心體當中的內心力量厚度,這是由一個人的知識攝取多少和他的經歷所決定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你首先得能夠感受到這種內心能量的大小,這很簡單,你去看一看他讀過的書和讀書的方法,以及他寫出來的東西就可以了,至於經歷所產生的感受,大部分人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10. 當你感覺到無事可做的時候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確實無聊不知道做什麼,第二種是好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一種遙遙無期的感受;對於第一種情況來說,出去轉一轉,看一看不同的風景,見一見不同的陌生人或者去火車站,醫院這些地方會有很大的改變,對於第二種情況,任何外界的東西對你都不能起到作用,只有你喜歡的書籍才可以直接給你的內心注入能量,讓你持續下去,不用在外界去尋找解決辦法了,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隨便找個地方去看就可以了。任何你花費時間來思考的東西最終都會有回報給你,最小的也是你不會產生白白浪費時間的羞愧感;


琅琊榜-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