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意大利米蘭大教堂


1、意大利被譽為“西方的中國”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人們再次把焦點放到了意大利上,大家注意到意大利人浪漫,幽默,崇尚自由。但你知道嗎?意大利是跟中國最像的國家,甚至有人說,意大利就是歐洲版的中國!


相似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 1、悠久的歷史

首先,意大利和中國一樣,在古代建立了疆域遼闊、強盛一時的古羅馬帝國。意大利的古羅馬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而近代在意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則揭開了歐洲乃至世界近代社會的序幕。意大利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歐洲為數不多可以和中國媲美的國度。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有句古語“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指古羅馬的四通八達的道路,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古代強國才會多修路,只有古中國和古羅馬都修築了長城,意大利悠久的歷史文明,可見一斑。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 2、語言

中國發明瞭漢語拼音,古羅馬人創造了拉丁字母。儘管形式差異很大,但很多意大利語發音和漢語很接近,有的幾乎是一樣的。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拉丁字母


意大利人叫爸爸媽媽發音也是baba、mama。意大利人叫自己的叔叔舅舅為ZIO,居然和漢語的舅發音嚴重雷同。意大利人管姨姨叫ZIA,聽起來像是說姨呀!意大利人表示同意要說SI,也和漢語的是發音極其相似!意大利人管小頭目,負責人叫CAPO(嘎布),跟我們國家的“幹部”一詞來異曲同工。


  • 3、裙帶關係

在意大利,人們跟中國人一樣重視人脈關係,“關係”在個人、家庭、社會、商業及政治層面上運作。意大利也有腐敗,辦事情非常感性和任性,跟中國“有熟人好辦事”的傳統極其相似,這在歐洲是不多見的。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而且意大利人比其他歐洲人家庭觀念更強,跟我們中國人不相上下,像全世界知曉的奢侈品品牌範思哲(Versace),古馳(Gucci),寶格麗(BVLGATI)、普拉達(PRADA)、汽車品牌菲亞特(旗下有菲亞特(Fiat),法拉利(Ferrari),瑪莎拉蒂(Maserati)等)都是意大利家族型企業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 4、扎堆和聒噪

如果你去過意大利旅遊,你會發現意大利男男女女都喜歡扎堆,跟中國人一樣喜歡聚在一起聊天嘮嗑,不像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民喜歡獨來獨往。這次疫情,意大利封國期間就可見一斑,意大利人們或者在陽臺上唱歌祝酒,或者在陽臺上DJ蹦迪,雖然隔著樓上樓下或者一條街,仍然熱鬧。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來自抖音相關新聞剪輯製作


  • 5、文化輸出

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終點就在意大利,馬可波羅作為中西方連接的紐帶,把很多古中國好的東西都輸送了西方。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意大利古羅馬時期向殖民地強制性地輸出了拉丁文化和基督教。而500年前的文藝復興運動,則給西方黑暗的中世紀點亮了明燈,影響著歐洲文明的進程。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文藝復興代表作品


  • 6、美食

在文化上,和中國人一樣,意大利人酷愛美食。公元1533年,意大利公主凱瑟琳·德·美第奇下嫁法國王儲亨利二世時,帶了30位廚師前往,將新的食物與烹飪方法引介至法國。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法國人則將兩國烹飪上的優點加以融合, 並逐步將其發揚光大,創造出當今最負盛名的西餐代表一“法國菜” 。在意大利,每個地區都有它的特色美食,瞭解意大利菜進而可瞭解意大利的風土、文化、歷史背景等,這跟中國有八大菜系簡直一模一樣。源遠流長的意大利餐對歐美國家的餐飲產生了深厚影響,而後發展出包括法餐、美國餐在內的多種分支旁系,故有“西餐之母”之稱。意大利人對西餐文化貢獻頗多。


除了酷愛美食以外,意大利的飲食習慣也和中國人很像,酷愛意大利麵條和披薩麵餅,喜歡吃西紅柿,這在整個歐洲,是最適合中國胃的食品了。有網友還戲稱意大利麵其實就是把芝麻醬變成番茄醬的熱乾麵,而披薩就是把餡料放在表面的燒餅。可見,中國人和意大利人的飲食習慣有多相像。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2、意大利麵和熱乾麵的異同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意大利麵(以下簡稱意麵)和中國麵條相同的是種類繁多,醬料多變,同是小麥粉製作。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意麵光是種類就超過500種,因為不同的形狀跟醬汁融合的程度不同,口感也不一樣。意麵還分南北,北意麵新鮮意麵(Pasta Fresca)在意大利北部比較常見,選用普通麵粉、水和雞蛋和麵製成,麵條偏柔軟和我國手擀麵十分相似。而南意麵是用硬質小麥粉(杜蘭小麥粉)和水和麵製作的,且還有蒸發水分這個製作流程,南意麵又稱為幹意麵(Pasta Secca)。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不管是熱乾麵還是意麵最為點睛的都是它的醬料,並且意麵和熱乾麵一樣是外觀呈黃色,口感比較硬,有嚼勁。


  • 意麵區別與熱乾麵的點主要是

1、原材料

意麵(Pasta Secca)的主料為杜蘭小麥,它是最硬質的小麥品種,具有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特點。耐煮,吃起來消化速度較慢,適合控制血糖的升糖速度,是比較健康的食物之一,非常適合減肥的人食用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熱乾麵的原材料是精白小麥粉做成的高筋麵粉,加入了較多的食用鹼,混合了油形成形成了鹼面。不耐煮,因為精製麵粉在加工過程,小麥粉的麥麩損失嚴重,膳食纖維大幅度流失,澱粉含量較高,所以熱量很高,不利於控制血糖。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2、烹製方式

意麵的烹製需要大量的鹽,需要海水一樣鹹的水來煮制至才可以,因為原材料比較硬,只有多放鹽才能入味。且,意麵煮制的時間比較長,按照意麵外包裝至少得煮12分鐘,有時候20分鐘後意麵仍然非常硬。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而煮熱乾麵不能煮太久,開水燙個1-2分鐘就差不多,再久就要煮爛了。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3、食用餐具

意麵用的是叉子,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熱乾麵用的是筷子。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據說,早期的人們吃意麵都是用手指去抓,連汁帶水,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淨,十分不方便。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麵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意大利人發明餐用叉子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


4、醬料

意麵醬料主要分為四種:紅醬、青醬、白醬和黑醬。

紅醬▼

紅醬是主要以蕃茄為主製成的醬汁,最為常見,是很多口味的基礎。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青醬▼

青醬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與濃郁,除了配意麵也可配法棍吃。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白醬▼

白醬以無鹽奶油為主製成的醬汁,主要用於焗面、千層麵及海鮮類的意大利麵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黑醬▼

黑醬是以墨魚汁製成的醬汁主要佐於墨魚等海鮮意大利麵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在以上四大基礎醬料的基礎上搭配各種海鮮、蔬菜、水果、香料,形成複雜多變的醬料口味。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而熱乾麵,芝麻醬是其靈魂。芝麻醬就分黑芝麻、白芝麻、黃芝麻炒制研磨的三種,芝麻醬中要加入芝麻油調成稀醬汁。一份經典的熱乾麵需要搭配上好生抽、白糖、香醋、雞精、酵母鮮回香粉、芝麻醬、芝麻香油、蘿蔔丁、香蔥5克,蒜汁水等多種配料。


5、品種

意麵形態變化紛呈,有細長、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種形狀,並通過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製成五顏六色的種類。據統計,意大利麵的品種竟有563種之多。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而作為地區性小吃的熱乾麵,麵條的形態只有一種,就是圓面。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3、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食物的區別是一樣的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在歐洲意大利的情況最嚴重,病死數超過中國,病死率甚至全球最高。有人說在這場疫情中,歐洲中的意大利,就像中國裡的武漢。跟武漢封城一樣,意大利也採取了封國措施。


武漢人和意大利人的區別,跟熱乾麵和意大利麵的區別是一樣的


但就像意麵和熱乾麵的不同一樣,武漢人和意大利人本質是不一樣的。一聲令下,武漢人大都自覺的呆在家裡,不聚眾,不串門,平常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空無一人。瞭解到疫情的嚴重性後,武漢人都自覺戴上口罩,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面對疫情,無論是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志願者、公交司機、快遞小哥、普通市民,一個個平凡的武漢人團結起來互相守護、支持、樂觀的守望一切變好的一天。


而意大利人在疫情初期呼籲要自由不要口罩,封城之後還到大街上遛狗,認為“比流感死亡率高不了多少”,仍然該幹嘛幹嘛,有人該蹦迪蹦迪、該聚眾聚眾,更有人遊行抗議。這其實都代表了多數意大利人“行樂須及時”的觀點。


我相信隨著疫情的進展,意大利人民最終會意識到我們武漢人戴口罩,我們不出門,我們不聚眾是對面疫情最行之有效的阻斷方法。就像飲食文化的一樣,一切都會化為理解和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國情,不敢去批判他們不戴口罩,不會抄作業。我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去求同存異,儘量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