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什麼叫做“易安居士”?

天香雲外飄


公元一一O七年,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因父親趙挺之的案件,被朝廷逮捕。後雖釋放,暫時也沒有了在朝廷上立足的可能,滯留京師已無必要。於是攜帶妻子李清照一起屏居鄉里,夫婦二人離開風波險惡的京師,回到青州故鄉。.恰如晉代的陶淵明辭去縣令,奔向田園一樣,感到無比的輕鬆愉快,他們從陶淵明"歸去來兮"和"審容膝之易安"兩句話中受到啟發。把他們的書房稱作"歸來堂",把"內室"稱作"易安室"。又從女以男為家,男以女為室這一古老概念出發,以"易安室"作為李清照詩詞創作的署名。

其時,李清照二十四歲。後來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回憶說:"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給,衣食有餘"。



木山文


李清照從《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譯文: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這句,取“易安”二字,號“易安居士”,以表達代表自己對詩中生活的嚮往。

“易安”的解釋:易安,其實代表了李清照的心之所向。如同《歸去來兮辭》的詩中所說,哪怕在一間小的陋室,卻可以有著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生活,這是李清照所向往的生活。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秋,李清照極為稱賞的文學家晁補之與李清照之父同以黨籍罷官歸隱,自號“歸來子”。晁補之在故鄉緡城修了“歸去來園”,園中的堂、亭、軒皆以《歸去來兮辭》中之詞語命名。

李清照、趙明誠以“歸來堂”名其書房,蓋出於對晁補之的仰慕,步其後而模仿之。後又自號“易安居士”。

足見她對《歸去來兮辭》的喜愛。


常月言


“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自號,出自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至於為什麼起這個號,應該和她的身世經歷有關。

李清照出生於名門,他父親李格非也是當時名人,他又是獨女,後來嫁給青梅竹馬的趙明誠,應該說她的前半生是比較幸福的。而後來,國破夫死家滅,獨身難逃,生命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晚年的李清照是不幸的。

據考證,李清照在早期應該是沒有這個號的,這應該是她經歷變故南下以後為自己取的。而陶淵明的原句,是寫自己歸隱之樂,家室雖小,能容身足以自樂 。而李清照晚年應該也是渴望擁有一個能夠讓自己停留,讓自己溫馨的所在吧。這個號,或許就是她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安慰和一種渴望吧。





無心隨墨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倆情投意合,如膠似漆,感情篤深,“夫如擅朋友之勝”,常投詩報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兵攻破北宋都成汴京,徽、欽父子二皇帝連同3000餘趙氏宗族同時被俘,北宋亡;在外勤王的康王趙構成漏網之魚而得以倉皇南逃建立南宋,是為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臨安(今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陪都臨安,才定居下來。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南逃顛沛和流離失所,備受逃亡之苦中又使李清照經歷丈夫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歸去來兮辭》一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為“易安居士”, 併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故人又稱她為李易安,後人把她獨具一格的詞體稱作“易安體”。

易安:易天下亂為安定,不久是思安。這個號很有水平!



精衛填


武哥說文,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

先是——歸來堂

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賦詩做詞,時相唱和。日子過得很舒服.

這個時候的李清照,為居所起名為“歸來堂”,採用的陶淵明《歸去辭來》之意,生活幸福,沒有野心,只是想安安靜靜的當一個“靜”女子,享受夫唱婦隨的田園生活,就像陶淵明描繪的那樣: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中途——顛沛流離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

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並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鬱郁,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南京。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李清照孤寂之時,李清照情感受受騙,他告發了丈夫,自己也要同受牢獄之苦,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李清照便被釋放。

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最後——易安居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

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她決心將“歸來堂”建成心靈的避難所,故名“易安”。

此語出自《歸去來辭》: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李清照自號“易安”,是易安於僅容膝之室,是自甘淡泊。

李清照的“易安”之號始見於《金石錄後序》,因此,自號“易安”。


李清照,晚年背井離鄉,心裡很痛苦,再加上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汙詬,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武哥說文”為您解答,期待點、批、評,圖片來自網絡,如侵請刪。


武哥說文


叫“易安居士”的原因:

李清照從《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譯文: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這句,取“易安”二字,號“易安居士”,以表達代表自己對詩中生活的嚮往。

“易安”的解釋:

易安,其實代表了李清照的心之所向。如同《歸去來兮辭》的詩中所說,哪怕在一間小的陋室,卻可以有著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生活,這是李清照所向往的生活。


吃瓜群眾代表雷哥


李清照,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


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


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而,她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並自號為“易安居士”。


廣慷Talk


“易安居士”

李清照,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文《歸去來兮辭》之題名書房為“歸來堂“,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易安居士。


做個山神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的由來 李清照,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而,她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並自號為“易安居士”。


還咳咳咳天籟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

她在文學領域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