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禪學會】第五課:什麼是信仰

【東華禪學會】第五課:什麼是信仰

點擊下方觀看東華禪學會第五課:什麼是信仰

現在這個時代,談信仰的特別多。我們經常說,這個人沒信仰,那個人有信仰,我想問問大家,什麼是信仰?應該怎樣理解信仰二字?

我個人認為,你對於某件事情,有敬畏之心、有感恩之心,這就是信仰。比如說你信佛,我看在你身上沒有體現出你對佛的敬畏、對佛的感恩,你就不是一個真正對佛有信仰的人。你不管信仰的對象是什麼,你首先對你那個對象,要有感恩、要有敬畏,如果你缺少這兩點,我認為,你沒有真正地建立信仰。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說孩子對父母的敬畏、對父母的感恩,這何嘗不是一種信仰呢!對我們國家,對我們民族,懷著一種感恩的心、一種敬畏的心,這何嘗不是一種信仰呢!信仰它也是一種廣義的,不是說一定要入什麼宗教,才叫做信仰,包括我們對一個名人,對一個偉人的敬畏崇敬之心、感恩之心,可以說這都是一種信仰。

其實信仰,是針對我們信仰的對象的一種認可,一種內心的認可,既感恩他,又敬畏他!

敬畏,那是因為他的行為,他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他所做的我們做不到而且我們還願意去做;感恩,那是因為我們從他這裡受益了,從他的精神受益了,從他的思想上受益了,我們作為一個受益者,就應該感恩。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才會報恩。為什麼現在的人很少有報恩的思想呢?他首先都沒有感恩的思想,他又如何來報恩的思想呢!他為什麼沒有這個感恩的思想、沒有敬畏的思想?首先,他什麼都不認可!他不認可的原因是什麼呢?還是處於一種無知,知識面狹隘。

【東華禪學會】第五課:什麼是信仰

如果把自己的心打開的話,你廣泛地接受一些知識,看到對方的優點,你自然就會隨喜別人、讚歎別人、認可別人!

有時候看到好多人,信各種宗教,拜訪這個名師,那個名師,這固然是一種好的事情,也是一種好的現象,人有信仰總比沒有信仰好。人最終是要有信仰的。人生有了信仰,你的心靈就有了歸宿,有了著落點,有了定位;人沒有信仰,就意味著你的心靈沒有定位。因為我們有了信仰,我們的人心、人性就有了一定的高度,由於我們去踐行我們的信仰,我們的生命就有了廣度。

其實信仰是一種發自本能的,不應該找個理由,我為什麼要信佛,我為什麼要信道,信仰還有理由嗎?有理由的信仰,它就不是真正的信仰。

信仰是發自本能的,信仰是成片成勢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我來到寺廟就有了信仰,我回到家裡就沒有信仰,我跑到都市就沒有信仰,到了大山上就有信仰了,這個不叫做信仰。真正的信仰,是全然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融入了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

如果說我今天有了信仰,明天又忘掉了,沒有信仰了,後天又想起來了,這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仰。真正意義的信仰,就是全然的,成片成勢的,不是支離破碎的;必須來自於本能的信仰,才叫做信仰。比如說,我們和尚吃飯,一到齋堂裡面自然就會合掌,碰到任何吃的東西,先供佛,然後供到我們嘴巴里。他第一個念頭是先供佛,第二個念頭是我們自己吃了,或者說第二個念頭分享給別人了。一定是第一個念頭是先供奉我們敬仰的神和佛的,這才叫做發自本能的信仰。

如果說還需要人提醒你,哦,到了廟裡了,開始拜佛了,手裡拿著一個蘋果,你要先供佛再吃。有人提醒的信仰,就說明還不是我們本能的信仰。

信仰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本能,而且是——無我的。

那麼信仰發自於本能,究竟是先天的,還是後天訓練的呢?的確是後天可以訓練的,但是,我要告訴你,真正達成信仰之後,它是不需要再訓練,不需要再提醒的。

在一個信仰的初期,它可能需要一種儀式,通過一種儀軌,把我們帶到一定的高度。當你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形成本能了。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提醒你,那說明你還沒有達到本能的信仰,你沒有達到本能的信仰,就不是一種全然的信仰,不是一種真的信仰。真的信仰,全然的信仰,你是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不需要任何環境、方法等等。你如果有所依賴的信仰,有所幫助的信仰,那說明還不是真正的信仰。

所以佛教裡面講儀軌,目的就是把我們從這個初層次帶到一定高度以後,這個儀軌就沒有用了。你形成本能了。儀軌它就是要處處地提醒我們。當一旦內心建立了強大的力量,儀軌就超越了。

【東華禪學會】第五課:什麼是信仰

我們經常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其實這是一個社會現象。無論是現在的年輕人,還是過去的年輕人,包括未來的年輕人,他們都有菩薩的心,也都有奉獻的心,也都有愛心,只是缺少往這方面的引導,缺少過來人告訴他們,缺少給他們示範的人。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是自私自利,都不願意做利他的工作呢?

人,有了真正的信仰,才會做利他的工作。沒有信仰的人,他不會做利益他人的工作的。一個有信仰的人,他的存在,就是利他的,利益眾生、利益國家、利益民族等等。

所以說,人的第一位一定要有信仰。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他其實就是一個行屍走肉,就是一個活死人,活著已經死了的人。他只是一個索取者,索取者他永遠不會感恩,永遠沒有敬畏之心。你無論對他付出多少,他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應該得到這一切,他不會感恩,他不會回報你,不會由衷地說一聲:謝謝你!感恩你!就是因為他沒有內心的信仰,所以他不會感恩,不會報恩,永遠是在索取,索取……他更不會做一些利益他人的工作。

那麼我們該怎樣做,來讓每一個人建立起信仰呢?就是每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失!如果丟失了傳統文化,那麼這個民族的人,以及這個民族它就不會有前途,就不會有信仰了。比如說現在社會上,嚴格意義現在社會上就不叫做文化。它學的都是一些技術、技能、技巧,這怎麼能叫做文化呢!文化一定是經久而不衰的,放到哪一個地方都是通用的。你看現在大學裡面學的技巧、技術、技能,過了這個時間,過了這個空間,是用不上的。

那麼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宗教,數千年都不會淘汰。甚至一個時代發展來,發展去,最後還回歸到傳統文化上來,還回到傳統宗教上面來。為什麼它不會落伍呢?因為它是文化!它可以讓人有信仰!人有了信仰,才會真正地利益這個社會,利益眾生。比如說一個人,他從來沒有過愛,沒有得到過愛,沒有去愛過別人,他怎麼會有信仰呢?其實談戀愛也是一個培養信仰的開始。你想談戀愛了,說明你有愛心幫助別人了,你裡面本能的愛開始活了,開始升起來了。如果說,我不想去談戀愛,我不想去愛別人,我只是想接受別人的愛,那說明你還是一種貪婪,你的人性美好的一面還沒有甦醒,還沒有被喚醒。談戀愛一定是他內心的本能,好的一面,它是甦醒的,他想奉獻,他想施予別人。

真正戀愛的意義,不是向對方索取,而是給予對方,這才叫做戀愛。所以我說戀愛,也是培養信仰的開始,也是一種奉獻的開始,也是一種做貢獻的開始,也是一種責任心的開始。但是戀愛一定要有始有終,你不能夠氾濫,朝三暮四,喜新厭舊的。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始有終,有交代。

【東華禪學會】第五課:什麼是信仰

主講法師:萬行大和尚

本文摘錄於萬行大和尚的開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