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為什麼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哥薩克騎兵被日軍打的滿地找牙?

冬天我最帥1


哥薩克騎兵的勇猛善戰是眾所周知的,甚至有人認為今天俄羅斯的廣袤國土就是哥薩克騎兵衝殺出來的。但是就是這支所向披靡的哥薩克騎兵,竟然在日俄戰爭中敗給了人數遠少於己的日軍騎兵。發生在1904年到1905年間的日俄戰爭中,俄軍曾調集11萬哥薩克騎兵參加了奉天會戰中的黑溝臺陣地爭奪戰,戰鬥中哥薩克騎兵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向日軍秋山好古部的騎兵部隊發起衝擊。日軍秋山好古的騎兵部隊兵力為8000人馬,雖然在兵力上佔據劣勢,但是日軍騎兵確是一支步騎協同作戰的現代化軍隊,騎兵們不但配備馬刀,而且人手一支步騎槍,具有“上馬揮刀做騎兵,下馬持槍當步兵”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與騎兵協同作戰的步兵是一支配備重機槍和火炮的精銳部隊,因此日軍秋山好古的騎兵部隊實際上是一支“特混編隊”,而非純粹的騎兵部隊。當俄軍哥薩克騎兵以密集隊形開始衝擊日軍陣地時,日軍以重機槍以及火炮組成嚴密的火網向其瘋狂開火,這支純粹的傳統騎兵就像割韭菜般一片一片地倒在彈雨之中。在歷時11天的戰鬥中哥薩克騎兵在付出慘重傷亡代價以後硬是沒能前進一步,而日軍則以劣勢兵力完成了堅守任務,為贏得奉天會戰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故而日軍秋山好古部騎兵博得了“以少勝多”的美名,這段“8000大戰11萬”的牛皮足足讓日軍吹了34年,而俄軍直到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才得以一雪前恥。下圖為日本反映日俄戰爭期間以少勝多抗擊俄軍哥薩克騎兵的畫作。

哥薩克騎兵的特點

哥薩克騎兵是由世世代代遊牧在東歐的大草原的哥薩克族人組成,以英勇善戰著稱,在俄羅斯的歷史上,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在克里米亞汗國與俄羅斯的領土戰爭期間,哥薩克早年效力克裡米亞汗國,後期效力沙俄。跟波蘭翼騎兵不同,哥薩克大部分是輕騎兵,他們以衣著鮮亮和壞名聲而著稱,所謂“壞名聲”主要表現在無立場、無紀律性和冷血,作戰中通常對敵軍士兵和無辜百姓實施無差別屠殺,對自己受傷的戰友也無絲毫毫無同情心;無立場以及無紀律性則表現在沒有國家意識,只要利益給足,他們可以為戰爭中的任何一方賣命,而作戰中通常不會遵守戰場紀律,除了廝殺就搶奪,如果指揮官下達下馬作戰的命令時也不願遵從,以致整個歐洲,無論敵友都對他們痛恨至極。哥薩克騎兵塑造的傳奇形象得益於俄羅斯歷史上與康熙皇帝齊名的葉卡捷琳娜女皇,不得不承認這位偉大的女皇實在太會用人了,毫無立場可言的哥薩克騎兵自她掌權以來就一直為沙俄死心塌地賣命,哥薩克騎兵的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等特點被葉卡捷琳娜運用到對歐洲的擴張和吞併的戰爭中,可以說沒有哥薩克騎兵就沒有葉卡捷琳娜的豐功偉績,更不會有今天俄羅斯世界第一大的國土面積!因此用形“打遍天下無敵手”形容來哥薩克騎兵是非常貼切的。哥薩克騎兵巔峰時期曾擁有30萬人馬,組成了11個騎兵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蘇軍元帥鐵木辛哥的紅軍第一騎兵軍。下圖為正在使用戰俘進行馬術劈刺訓練的俄軍哥薩克騎兵,其冷血和殘暴程度與日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哥薩克騎兵的沒落

據統計,從1904年到1920年16年間一共有100萬哥薩克騎兵陣亡,平均每年陣亡6.3萬人。造成哥薩克騎兵如此慘重傷亡的原因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馬克沁”機槍為代表的自動武器開始裝備軍隊。在機槍被廣泛運用於戰爭之前騎兵對步兵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戰鬥中騎兵的衝擊可以使步兵防線迅速崩潰,以一邊倒的形式對步兵展開屠殺,尤其是在地勢平坦的戰場環境中,步兵基本上沒有任何一種有效的反騎兵手段。而自動武器被普及以後騎兵這種優勢就不復存在了,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動員的了10個騎兵師匯合法國的一個騎兵師對德國陣地發起衝擊,然而此時德軍已經大量裝備“馬克沁”機槍,騎兵衝擊德軍由數百挺機槍構成的陣地時遭到了屠殺式的掃射,英法聯軍的騎兵以每天陣亡1000餘人馬的速度消耗而未建半寸之功,至此騎兵的機動優勢被終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除了日本以外其它列強國家不再維持師級以上規模的騎兵部隊。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騎兵的頹勢便在日俄戰爭中開始顯現,俄軍哥薩克騎兵在進攻日軍用機槍和火炮組成的陣地時被大量殺傷,血肉之軀註定抵不過鋼鐵。下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馬克沁重機槍組成反騎兵陣地的德軍。

機槍早在1884年就誕生了,直到日俄戰爭結束後才開始受到各國重視,而哥薩克騎兵的犧牲則奠定了機槍在未來的發展基礎

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真正的自動武器是1884年誕生於美國的馬克沁機槍,由著名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在44歲那年發明,“馬克沁”機槍由此得名。馬克沁機槍最初並不受各列強國家重視,反倒是大清國和新起的日本對這種新式武器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大清國曾先於各國列強引進了“馬克沁”機槍並加以仿製。而日本在試用後覺得水冷機槍過於笨重,於是選擇了風冷的“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馬克沁機槍重達27.22公斤,而哈齊開斯機槍重量只有14.97公斤),而裝備“馬克沁”機槍的則為俄軍。俄軍雖然擁有“馬克沁”機槍,但是作戰思想仍然與其他列強國家一樣只重視火炮,因而並未大量裝備;日軍就不同了,重視火炮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機槍對步兵的火力支援。日俄戰爭中當俄軍吃盡了日軍“哈奇開斯”機槍的苦頭以後才開始從國內調集“馬克沁”機槍前來遠東支援,世界上首次重機槍對射就發生在日俄戰爭期間,而哥薩克騎兵的悲劇就發生在俄軍還未對機槍給予重視的這場戰爭中。下圖為操作馬克沁機槍的俄軍士兵,在日俄戰爭前,俄軍並不重視這類自動武器。

當這支生性高冷的哥薩克騎兵在以傳統的密集隊形向日軍陣地發起進攻時,日軍使用“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為核心構成的火力往向這個生動集群目標交叉掃射,哥薩克騎兵則一片一片地倒在衝鋒中,那種慘烈的場景即便是冷血的哥薩克人也為之顫抖。日俄戰爭結束後各國列強在看到日軍“哈奇開斯”重機槍在戰爭發揮的作用後紛紛大量裝備和研發重機槍,其中以德國表現得最專業,不僅大量裝備,而且還針對重機槍研究出戰法革新成果,比如著名的《重機槍縱深散佈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能使用重機槍大量殺傷英法聯軍的原因便在於此。而嚐到甜頭的日軍則越發熱愛“哈奇開斯”這樣的風冷機槍,以至於其研發的“92式”重機槍連外形和結構都跟“哈奇開斯”一模一樣,在日軍眼裡只有風冷式的機槍才是未來機槍的正確發展方向,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下圖為操作使用彈橋供彈的“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的日軍士兵,日俄戰爭中日軍大量裝備並仿製改型機槍,其產物就是“92式”重機槍。

很多人在提及重機槍對戰爭的影響時腦海裡第一時間浮現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重機槍陣地對沖鋒的英法聯軍的掃射,而事實上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機槍的實戰就是本文重點討論的“日俄戰爭”。當哥薩克騎兵在衝擊日軍陣地遭到慘痛失敗時俄軍將領們大吃一驚,一開始並不明白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哥薩克騎兵為何會付出如此重大的傷亡,一經調查才發現原來機槍的殺傷力竟如此驚人,通過緊急往前線調運“馬克沁”重機槍後才發生了日俄雙方使用重機槍相互對射的情景。戰鬥力強悍的哥薩克騎兵最終還是在不斷進步的歷史車輪中逐漸被淘汰,哥薩克騎兵的大量犧牲換來的是重機槍的大量裝備,倘若不是日軍在戰爭中率先開創用重機槍陣地抵禦騎兵衝鋒,那麼機槍這種自動武器恐怕還要晚幾年才會成為各國軍隊的主要裝備,而騎兵則依舊能近乎於無敵般的存在繼續馳騁疆場好幾年。所以說人類每取得一次歷史性進步都要付出一定代價,而日俄戰爭中大量傷亡的哥薩克騎兵就是這種代價的組成部分。下圖為技術源自於“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的日軍“92式”重機槍。


兵器知識譜


日俄戰爭中,著名的哥薩克騎兵確實跟日軍有過交手。但說是哥薩克被日軍打得滿地找牙絕對談不上。

最初的交手發生在1904年3月9日,戰場位於朝鮮北部重鎮定州。當時,日軍是4個小隊不超過130人的騎兵,而俄軍僅一線就有3個連的騎兵,附近部隊超千人正持續趕來。結果日軍指揮官向俄軍發動白刃突擊,出人意料的擊退了對手。

此戰被當時的日本國內大肆宣傳,說什麼“日軍不但能在海上,同樣能在陸上,在騎兵對騎兵的戰鬥中戰勝俄國人。”

但其實說這是騎兵作戰,有點成色不足,因為雙方沒有騎乘作戰,都是下馬後在城市裡步戰。

而且要說明的,當時俄遠東軍的哥薩克也成色不足,很多是西伯利亞的民兵,甚至還有很多被流放的罪犯。因此這些哥薩克的戰術素養、武器裝備還有作戰意志都很成問題。而此戰的日軍騎兵是精銳的近衛師團所屬部隊,戰鬥意志極其高昂。

此後,在5月30日的曲家店之戰中,日本騎兵第一旅團第十四聯隊以二、三中隊為前衛,與俄軍交戰,突然有兩個連的俄軍騎兵包抄而來。雙方爆發騎兵戰。當時雙方各有相當於4個連兵力的騎兵在一片混亂中拼死搏殺,馬蹄揚起的塵土遮蔽戰場,乃至後續抵達的日軍步兵均不知該朝何處射擊。在一個多小時的混戰過後,俄軍再度退卻。

之後日軍在追擊至復州河及回頭河交界處谷地開闊帶時,遭到數門火炮猛烈射擊。隨即,俄軍騎兵調轉馬頭,與步兵一同再次對日軍發起進攻。而日本騎兵在機槍火力的支持下,堅持了兩個小時,打到到了下午3點左右,俄軍突然毫無理由地撤回得利寺方向。因此日軍,曲家店之戰也可以說以日軍獲勝告終。

此戰,俄軍實際參戰兩個步兵連、六個騎兵連和六門火炮,日俄兩軍兵力基本相當。當天,俄軍遺屍23具,另據日軍記述,俄軍有部分屍體已在交火中轉運後方。日軍的記載則是騎兵第十三聯隊當天即戰死野村盛茂少尉以下27人。總體而言,兩軍傷亡應相當,而且日方可能更多。

總體上,在日俄戰場上,日軍騎兵跟哥薩克騎兵打得是有來有回的。這對一支才建立沒多久,直到明治二十五年(1892),才擁有14箇中隊的年輕騎兵部隊來說。能打成這樣,絕對是值得驕傲的。而且整體日俄戰爭,日軍獲得了勝利,日軍騎兵自然在戰略和戰術上佔據上風。但要說將哥薩克打得滿地找牙,絕對談不到。

特別要說的是,當時機槍已經出現,騎兵已然向過去那樣進行騎乘衝鋒了。他們更多是乘馬機動,下馬作戰。騎乘衝鋒不能說沒有,已經很少,規模也小得多了。

戰後日軍自己總結,日軍騎兵往往擅長以機動佔據戰場有利地形,而後以火力殺傷主動進攻的敵軍,再將之擊退,而在真正的乘馬格鬥戰中卻很難佔到什麼便宜。面對完善的步兵工事時,在沒有友軍配合的情況下,日軍騎兵更是根本無法獨立將之攻佔。以騎兵對步兵的衝鋒則是一例都沒有。

總之時代變了,屬於騎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冷兵器研究所


哥薩克騎兵征服了西伯利亞,打敗中亞,血戰奧斯曼帝國,打敗普魯士奪取柏林,擊穿拿破崙大軍,可謂是世界最強輕騎兵。在沙俄軍隊炮火支援下,哥薩克槍騎兵可以輕鬆打敗日本刺刀衝鋒。

日本的戰馬,騎手,武器都無法與哥薩克騎兵相媲美,特別是日本戰馬才肩高1.4米,哥薩克戰馬肩高1.6米,無論速度,還是力量都碾壓日本戰馬。但是,哥薩克人輸了,日本贏了!

因為,日本騎兵戰術有優勢,日本騎兵就是騎馬行軍,下馬作戰,挖工事,佈設機槍陣地。執行中遠距離偵察和奔襲敵人後勤設施,遇到戰鬥,立刻下馬,挖戰壕,佈設機槍和輕型火炮打步兵陣地戰。

日軍1個騎兵旅團都配備專門的馬槍,哈奇開斯重機槍,機關炮和炸藥,用步兵戰術對抗哥薩克騎兵。在黑臺溝戰役,日軍1個騎兵旅團以陣地戰阻擋住俄軍1個騎兵軍,外加3個步兵師衝擊。

隨後在1月8日,大雪當中的東北,急行軍趕到的日軍第8師團,沒有休息,立刻對沙俄騎兵第1軍發動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白刃突襲,1個師團上刺刀衝鋒一舉打破俄軍包圍圈。經過3天血戰,俄軍損失慘重,日軍第5師團包抄到俄軍身後,最終俄軍撤離。日軍騎兵旅團這一戰,使日軍從“日俄戰爭中的最大危機”走出、並走向勝利。


深度軍事


哥薩克騎兵, 應該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騎兵之一了,它是俄羅斯帝國軍隊中最著名的一張名片,放眼當時的歐洲各國,能夠與這支數量龐大、戰鬥力極高的騎兵軍團一較高下者寥寥無幾。對於這支精銳騎兵,拿破崙也有過極高的評價,他曾說過:如果他的部隊中存在這樣一支騎兵,他將會帶領著這個軍團席捲世界。這種評價足以看出,哥薩克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強悍之處。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日俄戰爭期間,這個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騎兵軍團,擁有數以萬計優勢兵力的哥薩克騎兵,竟然被日軍僅有8000人的騎兵軍團打敗,又是為何呢?

哥薩克騎兵

日俄戰爭發生於1904年至1905年,這場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擴張道路上的又一場決定性戰爭,最終結局,以日本勝利、沙皇失敗而告終。尤其是發生於1905年2月的黑溝臺會戰,俄軍可謂是慘敗。

當時,日本已經攻佔了旅順口,並且擊敗了沙皇太平洋艦隊主力,日軍接下來的計劃,打算將東北俄軍徹底圍殲於奉天地區,為此,他們拉開了長達100多公里的戰線,集結了1082門炮,裝備了200挺機槍。俄軍自然也不甘示弱,共集結了33萬野戰軍隊,準備了1266門炮,機關槍56挺,打算趁此機會擊敗日軍主力。

哥薩克騎兵

當時俄國將領庫羅帕特金提出計劃,可以派出將近11萬包括哥薩克在內的騎兵部隊,攻打由日軍將領秋山好谷所率領的日本騎兵第一旅團,當時,日本騎兵第一旅團僅有8000多人,同時,駐守之地又是戰略要地——日軍防線的左翼。

因此,只要攻破這個騎兵團,可以輕鬆破壞日軍防線。俄軍騎兵的人數要遠超日軍騎兵,在沒有代差的現代化戰爭中,縱然秋山好古有著日本騎兵之父之稱,正常邏輯下,也難以繼續堅守陣線。

秋山好古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哥薩克騎兵包圍了秋山好古的騎兵軍隊,發動衝鋒之後,前來迎戰的日軍騎兵比他們想象的更少:竟然只有兩個大隊。而且,日本人在戰場上不戰而逃,哥薩克騎兵看到數量如此之少的日軍騎兵大喜過望,他們開始追擊那些掉頭逃掉的日軍騎兵,打算輕鬆收穫這場勝利。

就這樣,哥薩克騎兵衝進了日軍為他們準備好的陷阱之中。因為,早在俄國騎兵發動攻擊之前,秋山好古就意識到,以日軍的騎兵數量,並不能夠硬碰硬,當然,日軍並非毫無勝算,他的優勢是,比之裝備落後的哥薩克騎兵,日軍騎兵旅團擁有大量重機槍和火炮。所以,他放棄了傳統騎兵作戰優勢,反而讓大部分騎兵團放棄戰馬,挖好了戰壕。

日俄戰爭

隨後,日軍騎兵在戰場上拋出誘餌,將大名鼎鼎的哥薩克騎兵引入日軍事先佈置好的火力網中,面對以往不同的熱兵器,哥薩克騎兵毫無還手之力,他們成為了日軍的活靶子,瞬間就被殺的片甲不留。

這場以8000抵抗11萬軍隊的戰役,日本之所以能夠贏得如此輕鬆,結合上文來看,一是由於哥薩克騎兵的掉以輕心,二是由於日軍所佔有的裝備優勢。即便俄軍擁有著絕對兵力優勢,可是面對著新型的殺戮機器,仍然使用冷兵器的騎兵已經被淘汰,這也註定了他們的失敗。


鳶飛九天2018


這個秘密就是因為當時日本騎兵的理念更加先進。

他們將騎兵視為高速機動的打擊分割部隊,為騎兵增加裝備了強火力的重裝備。

這些重武器包括馬克遜重機槍,105毫米輕型火炮。

那麼肯定會有人問騎兵帶這些裝備有什麼用?而當年哥薩克騎兵也是這麼想到。

況且當時主流軍事強國,都還沒有看到馬克遜重機槍的價值。

當時大多數國家認為步槍才是發展主流,機槍這種武器只會造成浪費。

可是日本騎兵大將秋山好古,卻是毅然而然認定,應當改變騎兵的作戰思路。

他提出騎兵下馬作戰的戰術,也就是利用高機動性佔據有利位置,然後下馬構建陣地打擊敵人。


這種戰術在日俄戰爭中大發神威,在奉天戰役中,日本3萬騎兵配合14萬步兵,成功包圍了21萬俄軍。

而這種戰術奏效之後,日本騎兵開始了更加瘋狂的包抄突擊,甚至敢入孤軍深入偷襲。


日本騎兵能有這種自信,就是因為當時日本騎兵已經針對重武器訓練了長達兩年之久。

所以說各方面都已經切合度很高,這個就有點像是後來的閃電戰,集中強大火力快速機動,伺機突破。

面對這種打法,戰術相對保守僵硬的哥薩克騎兵,自是一開始就吃了大虧,何況他們根本不瞭解日本軍隊。

可戰前日本軍界卻早已經開始了對沙俄軍隊的研究,也就是說沙俄軍隊幾乎算是一開始就處於了被動。


小司馬遷論史


在熱兵器時代,騎兵這個兵種由於自身的特點,在與野戰軍進行面對面的較量中處於先天的弱勢,因此拿哥薩克騎兵與日軍野戰軍做比較是不合理的,而比較哥薩克騎兵和日本騎兵之間的優劣才更加合理。

歷史迷和軍迷們普遍瞭解的一個信息,在日俄戰爭中,日軍騎兵在黑溝臺大敗哥薩克騎兵,這其實也是一個誤解。日俄戰爭中日軍騎兵的表現確實大大超過了哥薩克騎兵,但黑溝臺一戰是勉強獲勝,並不能說打得哥薩克騎兵滿地找牙,這點,就連日本人也這麼認為。

先討論日軍騎兵比哥薩克騎兵的優勢,再簡單介紹黑溝臺會戰。

一、 日軍騎兵比哥薩克騎兵的優勢

哥薩克騎兵的人和馬都比日本騎兵高大得多,而且他們是草原民族,對馬匹的控制和駕馭能力令農耕民族的日本騎兵無法望其項背,如果是一對一的PK,日本騎兵毫無勝算。

可是黑溝臺一戰,八千日本騎兵對十萬俄羅斯軍,這十萬俄羅斯軍隊中有一萬精銳的哥薩克騎兵,而這一萬哥薩克騎兵的戰鬥力又相當於十萬日本後備師團的戰鬥力。

所以說,日本騎兵能戰勝哥薩克騎兵非常不容易,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 戰略合理

日軍對騎兵的應用,從原來小規模搜索偵查和包圍追擊等的戰術行為,上升到了戰略高度,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將他們投入敵後,抓住整場戰役的戰機,因此日軍對騎兵的應用擺脫了單純的戰術進攻,而是上升到了戰略高度,以搜索偵查,襲擾和戰略防禦為主。

日本騎兵少將秋山好古針對日本騎兵的特點,借鑑法國騎兵的經驗,對日本騎兵進行的創造性量身定製,對日本騎兵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在騎兵旅團的基礎上編入了步兵和炮兵,還有工兵,形成了有以騎兵為主,步兵、炮兵和工兵協同的獨立作戰集團,這個集團裡面有火炮,機槍等重武器,火力強勁,又有很強的機動性。

而俄國哥薩克騎兵,還在遵循舊有理念,完全以騎在馬上的輕騎兵為主,缺少重武器,作戰理念還是戰術型的,即常見的突襲,衝鋒和進攻,機動性很強,但是火力弱。

2. 戰術先進

哥薩克騎兵熟練的衝鋒藝術讓日本人欽佩,他們可以在陣前像老鷹的翅膀一樣,突然的朝兩翼展開,“最前列的騎兵邊突擊邊射擊”,在戰馬上的騎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前排騎兵“邊射邊衝,後排的突擊部隊則高舉著長槍。”這樣的技巧讓日本騎兵也羨慕不已。

日本騎兵的戰術則是“全部從馬上跳了下來放棄做騎兵。然後開始趴在地上射擊,變身成了步兵。”原來的步兵則熟練的展開,炮兵則在後方發炮,“三個兵種在秋山支隊中配合的像一部機器似的。”

雙方交戰的結果,哥薩克騎兵果敢的衝了過來,進行了好幾次活塞式的攻擊,不過每次都在日本騎兵的防禦射擊主義面前被擊退。

3. 極強的偵查搜索能力

在黑溝臺戰前,日俄雙方不約而同的派出了深入敵後的騎兵部隊,雙方深入敵後的騎兵部隊,戰略目標不同,實力不同,結果卻有很大差異。

俄國的米西琴科中將的目標是,率領麾下一萬名來自高加索的哥薩克騎兵,深入兩百公里的敵後,襲擊日軍補給基地營口,摧毀日軍的軍火和糧草。

幾乎與此同時,日軍的秋山好古則派出了好幾個偵查分隊,對俄軍進行“長距離的敵後搜索和擾亂。”

結果,米西琴科的一萬俄軍騎兵一無所獲,他們的軍紀和戰術素養在匠人精神的日本人面前功歸一簣,負責炸燬鐵路的支隊由於炸藥沒有及時送到耽誤了時間,負責攻擊營口的軍隊又中了日軍埋伏導致鎩羽而歸。俄軍“沒能炸掉關鍵的鐵橋,也沒能將海城、牛莊城和營口的日軍兵站搞得天翻地覆,在僅僅進行了八天的機動作戰後便結束作戰向北撤去。”

日軍則不同,出動數次少而精的騎兵深入敵後達二十天,行程都超一千公里,其中,永沼秀文中佐率領的挺進隊更是成了教科書式的典範,他率領麾下一百七十名騎兵深入敵後,整個活動期間長達兩個月,行程達到了一千六百公里,襲擊了俄軍的兵站的倉庫,擊退了數倍於己的哥薩克騎兵,最後還炸掉了新開河的鐵橋,引起了俄軍的驚慌,成功打擊了俄軍的士氣,更重要的是打亂了俄軍的戰略,讓俄軍以為日軍有數萬騎兵深入自己的後方,以為日軍正對自己進行戰略性的進攻,陷入驚慌失措,從而減少了前線俄軍的配置。

4. 文化素養不同

毛主席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俄軍與日軍相比,就是一支缺少文化的軍隊,俄軍雖然英勇善戰,但是他們的下級軍官和士兵文盲率很高,再加之俄國體制的約束,使得俄軍士兵無論訓練,主觀能動性還是拼死精神都差了日軍不少。

而自明治維新之後,國家主義深入日本每個人的人心,教育也得到廣泛的普及,他們很清楚作戰的目的,對自己的隊伍有很強的榮譽感,這讓他們為了全局會自發的做出自我犧牲的行為,因此日俄戰爭時期出現的軍神,勇士層出不窮。

以上的四個因素,讓日軍騎兵在黑溝臺得到了檢驗。

二、 黑溝臺會戰簡介

秋山好古的八千日軍騎兵防守著四十公里的正面戰線,他讓這八千日軍全部下馬做步兵使用,利用東北地區的屯,堡,臺等做為四個大據點,每個據點外以村等小據點構築防禦工事。

這八千日軍擁有全日軍最強的火力——重機槍,這些重機槍分佈在各個防禦工事中,後方遠處還有兩門俄國野炮。

日軍躲在掩體裡,用各種炮、重機槍和步槍等輕重武器組成的交叉火力編織成了嚴密的火網,等著俄軍哥薩克騎兵的進攻。

哥薩克騎兵在日軍正面發起強攻,他們在日軍的重機槍和大炮下遺屍無數,而八千日軍已經做好了全體玉碎的準備,決不後退。

俄軍全力以赴進攻,日軍全力以赴防守。日軍總部派出各路援軍支援,但是援軍一路都受到阻截,到達黑溝臺的援軍損傷過半,當日軍到了最困難的時候,正準備全體玉碎時,佔著優勢的俄軍突然主動撤退。

因為日軍總部在日俄兩軍龐大戰線的中央發動了一次微弱的佯攻,這讓俄軍感到害怕,急忙從黑溝臺撤回,而如果再堅持一天,俄軍十萬大軍就會突破黑溝臺,深入日軍後方,整個日俄戰爭將全面改寫。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與日軍相比,俄軍輸在了戰略、戰術、精神和意志等各個方面。


羽林輕騎


哥薩克輕騎兵當時天下聞名,曾和多個強國軍隊交過手而且表現英勇,但他們也犯了自大的毛病,認為比對面的日軍人數少,他們一個集群衝殺就能解決了,但他們真正衝上去卻發現日本軍人的戰鬥意志和戰非常強,官兵集體都以戰死沙場為最高榮耀,日本軍官們都是經過德國顧問老毛奇得意弟子培訓過戰術和戰略,都是最實用性,那些馬刀和短步槍打的過各種重機槍碉堡和暗堡,以及炮兵的支援,工事障礙物,就連近身肉搏拼刺刀日軍也不懼哥薩克騎兵們!後來的馬家軍騎兵和解放軍野戰軍的交手更證實了這一點😊,西路紅軍的慘敗讓他們產生了錯覺認為解放軍也要在他們的衝殺下不堪一擊,結果打了一仗囧解放軍最後是追不上他們,老馬跑到外國去了😁,剩下的騎兵都藏進沙漠荒涼地區了!


大漢猛士


廢話,以冷兵器為主(雖然也配手槍,但基本無用)的哥薩克騎兵愷是小日本重機槍的對手。在八國聯軍入北京時的天津戰役中,義和團曾擊敗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但在英法聯軍的馬克慶重機槍目前全都不靈了。在日俄戰爭中,小日本的每一個陣地中配備有三挺重機槍,八挺輕機槍,其餘都是成排的快射步槍。在這種防禦面前,別說是哥薩克,就是再厲害的騎兵部隊也還是歇菜。


小號哥


你這個日精問題提的很噁心…1.哥薩克並沒有被日軍打的滿地找牙,損失和日軍不相上下叫滿地找牙?你的評判角度很像安兔兔啊。2.遠東哥薩克民兵對戰日本精銳近衛軍,打成這個戰果也是相當牛逼了。


渴飲噴子血


日本人支持俄國人暴動,使沙皇派精銳部隊鎮壓,而對日作戰,大部分是老弱病殘部隊,因此沙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