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發佈!新聞發佈會上的“修武聲音”!你關心的都在這兒!

3月24日上午10時,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焦作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場新聞發佈會修武專場,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蕙麗主持發佈會;縣委副書記、縣長魏松,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薛慧慶,縣雲臺山景區管理局黨委書記郭曉黎,縣科工局黨組書記、局長郭素萍,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扶貧辦主任李紅光介紹我市疫情防控最新情況,並圍繞我縣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專題發佈,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官方發佈!新聞發佈會上的“修武聲音”!你關心的都在這兒!

縣委副書記、縣長魏松在發佈會上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我縣積極響應國家、省、市號召,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不斷調整優化防控策略和舉措,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經濟社會發展穩步推進,切實做到防疫發展兩手抓、兩不誤。截至3月23日24時,確診病例1例,已於2月14日治癒出院,連續5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43天無新增疑似病例。

疫情防控方面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防治結合、群防群控,有效遏制了疫情傳播。

迅速響應,全面部署。疫情發生以來,我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召開會議,啟動應急預案,成立了修武縣聯防聯控工作指揮部,組建了綜合協調、交通治安、醫療救治、後勤保障等8個工作組和疫情防控、救治專家、中醫預防3個專家組,制訂了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防控工作方案》,建立了值班值守機制、會商機制、應急處置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全縣黨政班子、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鄉鎮全體人員、衛生健康系統全部放棄休假,積極應戰,縣、鄉、村三級網絡全面啟動。

嚴防死守,築牢防線。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原則,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一是嚴格排查防輸入。在4個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鐵站規範設立檢測卡點,對來外來車輛人員實施掃碼登記、精準檢測、全面消毒、分類施策,堅決守住疫情防控“輸入關”。截止2月21日卡點撤銷前,5個卡點共排查外地來修車輛3.3萬餘輛、人員5.1萬餘人。二是嚴格管控防擴散。防控初期,我縣在全縣187個行政村和219個家屬樓院居民小區設立573個卡點,全面織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防控網絡。在鄉鎮,強化縣、鄉、村三級網絡化管理,建立了縣級幹部包鄉、鄉鎮幹部包村、村兩委幹部包戶、群眾全面參與的防控體系。在城區,實行機關事業單位和黨員幹部到結對社區、居住地小區“雙報到”制度,先後抽調75家縣直機關單位800名幹部職工,發動9600名黨員參與城區家屬樓院防控工作。防控期間,我縣根據疫情發展,適時調整人員排查範圍,從武漢湖北地區擴大到省內重點地區,近期特別加強了涉外人員的排查,最大程度切斷疫情傳播鏈條。截止目前,共排查省內外返修人員4977人,境外返修人員63人。三是嚴格隔離防蔓延。1月29日,我縣孫某報告疑似後,迅速開展追蹤、核查、流行病學調查,深挖密切接觸者,11名密切接觸者當天全部落實隔離措施,患者所在的小區居民也全部進行了居家隔離,有效切斷了傳播鏈條。特別是針對當前疫情防控重點,我縣及時設置集中隔離點,對所有境外返修人員一律實行集中隔離,加強境外返修人員健康管理。

科學規範,全力救治。疫情防控之初,我縣及時對縣鄉16家醫療衛生單位和各村衛生室的1000多名醫療衛生人員進行了多輪次專業培訓,抽調36名醫護精幹力量組成救治隊伍。同時,按照“四個集中”(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確定縣醫院城北分院為醫學救治病區,安排病房28間,及時調撥呼吸機、除顫儀、空氣消毒機等救治必備物資,全力備戰疫情救治。1月29日,確診病例孫某收治入院後,每天通過網絡與省級專家會診,經過精心治療,患者已於2月14日治癒出院。

強化保障,注重民生。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抓保供、解難題、送溫暖。醫療物資方面,縣財政第一時間撥款33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疫情防控,在前期撥付的基礎上,申請國開行3000萬元,用於醫療物資和應急物資採購,充分保障防疫需求。生活物資方面,在超市、農貿市場建立4個價格監測點,時刻監測掌握市場行情。與超市和糧食加工企業簽訂供銷協議,商場超市生活必需品保障充足。制定《城區臨時攤點經營管理辦法》,在人群居住密集場所建立5個臨時便民服務點,科學分流購物人群。企業物資方面,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主動為不具備A、B應急運輸通行證的企業,開具綠色通行證,確保企業原材料和產品運銷,保障企業正常運轉。同時,我縣還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針對因疫情影響生活困難的群眾,組織開展了“聽民聲、紓民困”活動,動員各級黨員幹部深入群眾,瞭解社情民意,解決群眾疾苦。截止目前,共排查問題360個,已解決的331個。

宣傳引導,提振信心。疫情防控期間,修武融媒體記者和大家一樣,不停刊、不停播,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新媒體、融媒體作用,在全市率先每日發佈疫情公告,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除主流媒體外,我縣還利用三大運營商手機短信、大喇叭、車載廣播等多種方式,將防控知識、法律法規宣傳到村、到戶、到人,不斷夯實疫情防控阻擊戰輿論基礎。同時,我縣還集中宣傳了一批一線抗“疫”人員、醫務人員等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事蹟,營造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輿論氛圍。

經濟社會發展

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目標不變、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的要求,堅持“一手牽兩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成立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實施“首席服務官”制度,縣級幹部和縣直單位一把手具體分包36家重點企業,實行一對一服務、一廠一策,幫助指導企業應復盡復、應開盡開。同時,出臺了支持旅遊企業發展5條、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28條等政策措施,幫助解決企業用工、資金、原料、運輸等難題,推進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目前,雲臺山、青龍峽景區已經開園,全縣規上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各領域復工復產復業面正在有序擴大。

強化項目謀劃推進。項目建設是有效應對疫情影響的重要抓手。為此,我縣分領域成立了6個項目謀劃專班,聘請安永(中國)戰略諮詢公司、農發行焦作分行、中原銀行焦作分行、中鋁銀行等專業團隊對項目謀劃工作全程指導。目前,我縣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焦一體化、大運河文化傳承開發、“兩山兩拳”等重大戰略機遇,聚焦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全域旅遊等領域,高質量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51個,總投資395.61億元。3月3日,雲臺古鎮二期、名仁堂高端飲用水、周莊水廠等6個總投資14.2億元的項目集中開工建設。

突出抓好脫貧攻堅。優先安排帶貧企業、扶貧項目復工復產,今年我縣共安排扶貧項目32個,總投資4261.3萬元,目前已復工24個,復工率75%,剩餘8個項目,力爭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加強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用工企業到各鄉鎮舉行“點對點”扶貧專場招聘,先後組織了7場招聘會,幫助651個勞動力達成就業意向。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加強動態監測、日常幫扶,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切實做到平時有人問、困難有人幫、政策能享受。

全面開展春耕備耕。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春耕春種、合理施肥、催芽播種、病蟲害防治等。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確保籽種、農藥、化肥、農膜等農用物資保質保量保價。加快45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打機井26眼、新裝出水口1500個,完成工程進度97%,位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縣將進一步堅定信心,強化措施,認真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落細落實,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發佈會現場問答

河南日報:旅遊業作為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雲臺山計劃如何迅速恢復發展?

郭曉黎:由衷的感謝您對雲臺山景區下步發展給予的關心。的確,這次疫情對雲臺山景區在內的所有旅遊企業帶來了較大影響,但隨著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我們堅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會變,旅遊業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不會變,為此,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策劃活動抓營銷。待疫情結束後,景區將擇機推出“音樂季”“運動月”和“活動周”等主題活動,舉辦好漢服花朝節、雲臺山音樂節、九九登高挑戰賽等一系列精品IP活動,充分利用“兩微一抖”強化事件營銷,形成“網紅效應”,起到引流效果。

二是推進項目促轉型。重點圍繞優質產品建設,加快推進雲臺山小鎮、茱萸峰索道、雲藤七賢精品帳篷營地、盤古·雲臺展演、獼猴谷生態保護營地、飛拉達攀巖等總投資180億元的“雲系列”轉型項目,建設一批遊客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強的體驗類旅遊項目,增強二消收入佔比,不斷滿足遊客新的旅遊需求,形成雲臺山新的消費場景和生活場景,打造高品質、多元化的雲臺山業態。

三是強化學習求提升。在疫情期間,景區充分利用了學習強國、釘釘、微信等智慧平臺,並聯合巔峰智業和旅豆學堂專家學者開展了在線教學培訓。景區將繼續圍繞優質服務和感動每一遊客的工作目標,深入踐行“五員一體”服務模式,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主題教育培訓,認真充電、修煉內功,持續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河南人民廣播電臺:作為焦作旅遊的一張名片,雲臺山對此次抗疫一線醫護工作人員有沒有相關的優惠措施?

郭曉黎:十分感謝您對雲臺山景區的認可與肯定。雲臺山作為全市也是全省唯一集一個世界級、十個國家級稱號於一身的旅遊景區,積極貢獻自身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在這特殊時期,景區推出三項優惠政策,致敬“抗疫”一線最美逆行者:一是攜手我市青天河、神農山、青龍峽、陳家溝等四家景區推出免門票政策,2020年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和全國縣級以上黨委政府表彰的抗疫特殊貢獻者和先進個人免門票。二是發起“白衣天使 雲宿陪伴”捐贈計劃,召集民宿業主募捐了2000間客房,免費提供給白衣天使入住。疫情結束後,所有醫護工作者均可預訂。三是在疫情結束後,景區將邀請焦作及全省支援武漢醫護人員免費到景區集中療養。在此,我代表雲臺山2000多名員工向所有白衣天使、“抗疫”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河網: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年,實現全面小康是習總書記對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請問面對當前疫情防控的不利影響,對下一步的脫貧攻堅工作你們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李紅光: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面對疫情防控的不利影響,我們變“危”為“機”,突出做好“五個”統籌工作,繪製出決戰決勝全面脫貧攻堅的“施工圖”。

一是統籌做好項目建設和效益發揮工作。項目建設上,發揚“一線工作法”“首席服務官”“觀摩評比曬”等好的工作機制,加快實施今年投資4261.3萬元的32個扶貧項目,目前,已開工項目24個,開工率75%,項目進展比較順利。效益發揮上,開展產業扶貧項目“回頭看”活動,對51個帶貧企業進行點對點精準指導,進一步提升帶貧能力。同時,在謀劃今年的產業項目時,我們特別注重將扶貧資金向帶貧能力強、企業前景好的項目傾斜。比如,我們依託“雲上的院子”在金陵坡打造了鄉村集市項目、依託“中國鄉村復興論壇”在大南坡打造了鄉村旅遊項目,項目的實施也必將進一步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務工,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是統籌做好政策落實和社會參與工作。政策落實上,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等關鍵環節,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實、落細。比如,在危房改造工作中,我們將建立危房改造動態監測臺賬,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社會參與上,繼續開展好“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進一步挖掘潛力,動員社會力量,攜手構建共同參與全面脫貧的大格局。

三是統籌做好整體推進和重點保障工作。在注重整體推進的同時,堅決做好“三個重點關注”:第一,重點關注256戶604人兜底特殊群體,用足用好“1+9”貧困兜底線保障政策,從根本上解決好這部分人群的脫貧問題。第二,重點關注105名重度失能失智符合集中醫養條件的殘疾人,做到“願住盡住”,真正實現“醫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第三,重點關注94戶343名“非貧邊緣戶”和77戶307名“脫貧監測戶”,探索建立長效保障機制,防範這部分人的返貧風險。

四是統籌做好特色帶動和內在激發工作。特色帶動上,持續實施以雲上的院子為代表的旅遊扶貧、以鮮果工坊為代表的美學扶貧、以雲臺冰菊為代表的農業扶貧等3大特色扶貧模式,推動精準脫貧。內在激發上,通過講好王正昌等“脫貧之星”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教育激發全體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五是統籌做好問題整改和成效鞏固工作。問題整改關乎脫貧攻堅成效,我們將以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為抓手,通過深入開展“晝訪夜談”調研活動,探索建立“三兜兩促一回訪的321”模式,倒逼提質增效、成效鞏固,確保經得起檢驗。

總之,我們修武有信心、有決心,通過幹部群眾眾志成城,攻堅克難,一定能夠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東方今報:請問在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

郭素萍:面對疫情仍舊嚴峻複雜的防控局面,我們按照全縣統一安排部署,全面加強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力度,主動當好企業“宣傳員、指導員、服務員、協調員、護航員”。

一是強化宣傳,當好“宣傳員”。強化組織優勢、凝聚黨員力量,做好組織宣傳發動、防控知識培訓等工作,及時收集整理宣傳中央、省、市關於疫情防控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向企業進行宣傳、講解,相繼出動人次2000餘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2000餘份,推送疫情防控經驗做法、先進典型50餘篇,懸掛橫幅200餘條。

二是高標防護,當好“指導員”。嚴格落實“首席服務官”機制,按照“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原則,指導企業落實“一份承諾”“一本臺帳”“八項內控措施”,做到“八個到位”。積極與企業會商,協助企業制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案,明確組織機構、職責分工、疫情防控措施、員工分批到崗安排等內容,協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各項準備,突出員工“吃住行”防控,突出公共區域消殺,突出應急處置速度,組建企業內部督查體系,全力協助企業落實疫情防控要求。

三是政企同心,當好“服務員”。派駐駐廠代表和企業“一對一”聯繫,變身企業“店小二”與復工企業員工同步上崗,一方面協助企業落實好各項內部防控措施、返崗職工排查、盤點補充防控物資等工作,確保疫情防控鏈條嚴絲合縫。另一方面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突出協調“產、購、銷”,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堵點,推進企業滿負荷生產。

四是排憂解難,當好“協調員”。充分利用“聽民聲 紓民困”熱線,廣泛收集企業復工復產問題,由駐廠代表全程代辦代跑、協調推進,建立工作臺帳,明確責任單位,限期督導辦結。及時幫助企業排憂解困,降低疫情防控風險。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為企業爭取政策最大支持,儘快實現滿負荷生產。

五是暖心服務,當好“護航員”。深入推進企業家暖心工程,堅持“兩不見面”工作機制,建立企業手續辦理問題臺賬,由專人全程溝通對接,保證企業的事有人問、有人管,讓企業真正騰出手來專心快復工、上項目、創收入、謀發展。進一步壓實“護航辦”主體責任,聯合公、檢、法、司等政法單位,全力幫助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面臨的法律問題和實際困難,淨化企業周邊治安環境,為企業快速復工復產“護航”。

河南經濟報:對於脫貧質量不穩定和存在返貧風險的貧困人口,你們有什麼具體保障措施?

李紅光: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圍繞鞏固脫貧成果,我們將本著“標本兼治”的原則,聚焦“三個突出”,築牢全面脫貧的保障防線。

一是突出產業帶動防返貧。在項目謀劃上,我們依託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放大旅遊優勢,精心謀劃了黑巖村紅色教育基地、古洞窯窯洞等7個旅遊扶貧產業項目,著力打造“旅遊+扶貧”品牌,今年我們實施的11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達3102.7萬元,佔比72.8%。同時,我們圍繞五里源松花蛋、王屯大棗等修武傳統農產品,通過醜鴨非遺工坊等美學經濟項目,打造出一批“網紅”打卡點、一批“爆款”農旅產品,帶動傳統農業向“綠富美”轉型升級,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推動鄉村產業融合。

二是突出就業增收防返貧。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是保障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根本性手段。我們通過細緻摸排,已經精準掌握了全縣貧困人口就業務工的基本情況,建立了具體到戶、具體到人的務工就業臺賬。針對群眾的需求,因人施策、因戶施策,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保證增收”的目標。疫情當下,我們採取“互聯網+線下招聘會”模式,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在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等方面優先使用貧困勞動力。目前,我縣有務工意願的4820名貧困勞動力,已實現就業4069人,就業率84.4%。

三是突出兜底保障防返貧。“政策+社會+保險”的三位一體格局,是我們為貧困人口構建的“三重”保障。在全面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的基礎上,把社會幫扶和保險保障作為有效的補充,防止貧困人口對因病、因災發生返貧。目前,已經為全縣256戶604人兜底保障對象,購買了扶貧兜底保險,下一步,我們還將為77戶307名“脫貧監測戶”購買扶貧保險,有效降低返貧風險。

綜上所述,我們除了落實好這些提前採取的針對性保障措施之外,還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確保持續穩脫貧、穩增收。

鳳凰網:在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和問題?我們都是如何解決的?

郭素萍:在企業復工復產中,瞭解到企業在防疫物資、用工、資金、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各類問題,我們都想盡辦法予以協調解決。

為中民築友、華芳紡織等16家企業協調免費消毒液1600公斤,幫助武源紡織、吉成磁電等24家企業解決口罩59300個。幫助伊賽牛肉、大用實業等4家企業協調申請貸款2.1億元;協調解決200多名非當地技術職工及時返崗,解企業燃眉之急;籌措200萬元專項配套資金,爭取國家企業科技貸款2000萬元,用於全縣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支持縣興業擔保公司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開通擔保服務“防疫綠色通道”,簡化流程,快速審批,降低擔保費率不超過1%;對小微企業稅收進行減免和延期,截止2月底共為2戶納稅人辦理緩期繳納稅款;對中小企業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實行緩繳3個月的政策;用氣、用水價格降低10%,為期三個月;金融機構不得抽貸,要求銀行提供低成本轉貸,綜合融資成本降低0.5個百分點,多渠道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通過開展網上招聘、電視招聘、企村點對點招工,幫助企業解決用工730人,確保外出務工出的去、企業用工進的來,緩解復工用工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