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組構建起防控閉環“空港”守護者這樣守好“浙江門戶”

三個小組構建起防控閉環“空港”守護者這樣守好“浙江門戶”

省疾控工作人員打算登機

“有航班即將抵達,機上有十幾名從境外重點國家轉機的旅客。”

“收到,馬上出發。”浙江省疾控中心駐蕭山機場疫情防控工作小組隊員孫繼民接到信息,馬上跟著隊友一起出發,上機排查旅客信息。

目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勢日益複雜嚴峻,我省作為僑務大省和對外開放大省,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壓力依然存在。3月6日起,浙江省疾控中心聯合杭州市疾控中心、蕭山區衛健局、蕭山區疾控中心支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增強疫情防控專業力量,共同應對和防範國內外航班疫情輸入風險。這支工作隊伍24小時駐守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披星戴月、不捨晝夜,針對國內航班上從境外轉機到杭旅客執行協查任務,採取針對性防控措施,共同守護浙江“空中門戶”。

隊伍分成登機、流調、信息3個組,登機組負責在飛機落地後對重點國家及地區轉機而來的乘客進行初步排查;流調組負責對大數據顯示“存疑”的乘客進行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與判斷;信息組負責信息錄入、將信息傳送到相關指揮中心,進行快速協調。他們構建起防控“閉環”,保證每一位通行旅客及隨行者安全,將疫情的風險降到最低。

三个小组构建起防控闭环“空港”守护者这样守好“浙江门户”

蕭山區衛健局、蕭山區疾控、蕭山區各醫院工作人員合影

一班飛機排查80多人

在所有人中,“登機組”屬於“衝鋒小隊”。只要有飛機落地、有排查需要,“登機組”就要進行登機排查。省、市、區縣疾控工作者組成了3個登機組,輪流登機進行排查。

“14天裡去過哪些地方?有沒有不舒服?落地後打算去哪裡?”在機艙裡,孫繼民和隊友仔細對轉機來自25個重點國家及地區的乘客進行測量體溫、信息登機服務。除了解有沒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之外,還需掌握乘客近期在國外有沒有類似症狀和就醫等情況。

一天深夜,一架國內航班延誤至凌晨1時55分才落地。孫繼民和隊友收到消息——飛機上有80多名乘客需要進行排查。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讓機上乘客儘快完成排查及早安心離開,孫繼民和隊友以最快速度登機。

機艙裡空間狹小,不透氣的防護服穿在身上特別難受。登機小組克服不適,耐心做好記錄。機上有乘客認為等待時間過長,表示不理解;孫繼民和同事耐著性子解釋:一切工作,都是為旅客的安全、健康負責。兩個人全力以赴,用兩個小時把機上80多位待排查人員排查完畢,下班已是凌晨4時許。那天,連續工作了14個小時的孫繼民感到精疲力盡,但欣慰的是,飛機上被排查的80多位乘客均無症狀,被“點對點”接回了對口的社區、街道、鄉鎮。

三个小组构建起防控闭环“空港”守护者这样守好“浙江门户”

雨天登機排查

“我們仔細一分、耐心一分、高效一分,浙江居民的危險就減少一分,乘客的情緒就緩解一分,乘客就能早離開一分。”孫繼民說。

“有人有發燒症狀,立刻送往採樣點!”3月20日,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劉營和隊友輪班的時候,發現一位來自重點地區的乘客,體溫一直在37.3℃以上。這位乘客立刻被120急救車送往機場採樣點進行進一步流調和採樣,乘客所在那一排及前後三排可能為密切接觸者,劉營及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要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測體溫、流調、分流工作。

在機場採樣點,杭州市疾控中心傳防所的宋凱已經接到消息,等候在這裡,對乘客進行測溫、流調、採樣。當天,這位乘客體溫一直微微超過37.3℃。為保險起見,宋凱對乘客進行了採樣,採集的樣本以最快速度送往杭州市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以便快速出結果。

1月22日至今,蕭山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陳鴻達、蕭山第一人民醫院魯建鋒、杭州市疾控中心宋凱、任曉賓等人,先後在這個採樣點輪轉進行採樣工作。宋凱及任曉賓已連續工作了兩個月。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最後一個航班1時許落地,等登機排查完畢往往要到凌晨兩三點鐘,偶爾也會有人需要到採樣點進行進一步排查。好不容易忙完手頭的事,晚上10時許送到市疾控中心的咽拭子樣本又出結果了,宋凱要把核酸檢測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才能睡下,忙完常常已經過了次日凌晨3時。“雖然很累,但是能嚴格把好‘空港’這一關,一切都值。”

三个小组构建起防控闭环“空港”守护者这样守好“浙江门户”

省疾控工作人員在登機排查中

密切關注重點人群

“這對母女從意大利轉機飛到杭州,女兒護照上顯示去過米蘭,她們是否可以乘坐大巴返回?”一天,蕭山區市中醫院護士高琳雁緊急聯繫有關部門。

農曆大年三十起,蕭山區衛健局27人組成的專班進駐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目前專班人員在機場設置了3處疾控流調點,對疫情國旅客及可能經過重點地區或健康碼顯示紅碼、黃碼的乘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這天11時20分,高琳雁接到消息,有一對意大利歸國母女乘班機到達蕭山機場。當時,意大利雖已暴發疫情,但未被列入“重點國家及地區”。即便如此,流調小組依然基於對疫情防控的敏感性,對意方歸僑流調特別細心。

高琳雁的小組同事、蕭山區中醫院醫生李博文詢問這對母女後得知,她們二人一直在意大利都靈工作、讀書,並未外出。然而,細心的高琳雁卻在資料裡發現女兒的護照上有“米蘭”兩字。米蘭屬於意大利北部,該地區疫情已較為嚴重。再次詢問後,流調小組得知,這位女孩曾在米蘭領事館進行更名登記。

穩妥起見,機場流調小組向上級有關單位請示,提出需要進行閉環管理,即兩人不能乘坐公共交通離開,同時還需進行隔離。在疾控小組的協助下,這對母女最終落實了隔離措施,確診後並未傳染他人。“像偵探一樣,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抽絲剝繭般進行‘破案’,才能守護好空港的第一道防線。”高琳雁說。

流調登記用的紙張不能帶出汙染區,工作人員需要對著手機照片一張張輸入後臺。“忙到凌晨三四點是常有的事。”高琳雁說,“有時眼睛看花了,看黑的字都會變成藍色、紫色。”

今年2月24日,原本是高琳雁舉行婚禮的日子,而一直忙在抗疫前線的準新娘根本無暇準備結婚用品,婚宴也被推遲了。“等疫情結束後,再好好請大家來喝我們的喜酒。”高琳雁說。

三个小组构建起防控闭环“空港”守护者这样守好“浙江门户”

高琳雁與同事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苦練英語加強溝通

“你來自哪裡?14天內去過哪些地方?手機號多少?我需要測量你的體溫。”這幾句英語,杭州市腫瘤醫院的護士馬衛敏現在說得特別“溜”。

馬衛敏和同事們堅守的機場出口,是篩查的最後一道防線。所有既不是從重點國家及地區來,也沒有在飛機上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且大數據顯示正常的乘客,會從T1和T3口正常離開;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離開,則必須通過八號門,離開時都必須出示健康碼或健康證明等。

面對的乘客來自世界各地,如何順暢溝通成為馬衛敏工作的要點。她在休息時間做了很多功課:查詢背誦日常交際用語、熟記重點國家名稱、明確標記各國風險等級……有了前期儲備的知識小寶庫,馬衛敏應對起境外來華旅客顯得得心應手。

3月16日凌晨,是馬衛敏駐守八號門的日子。她遇上了一位來自非重點國家及地區的姑娘。對方不停說著什麼,但既不會英語,也不會漢語。看著姑娘焦急的樣子,馬衛敏迅速拿出手機,用翻譯軟件耐心和她溝通,手把手指導她註冊健康碼。處理好這事,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馬衛敏身上也浸透了汗水。看到對方安心和信任的模樣,聽著對方用不流利的英語連連說“Thank you”,馬衛敏覺得很值得。

三个小组构建起防控闭环“空港”守护者这样守好“浙江门户”

市疾控工作人員

記者採訪時,杭州市疾控中心傳防所所長孔慶鑫正全力開展協調工作,喉嚨已沙啞。從機場防控流程的梳理、加速,到排班協調、各類人員培訓,再到工作人員的餐飲保障,孔慶鑫都要負責協調。他的手機聲此起彼伏,說話語速是平常人的1.5倍。“所有流程,能快一點是一點。我們早一點把信息傳達到,乘客就能早下飛機,少些焦慮。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確保沒有疏忽。”孔慶鑫說。

從1月24日至3月22日,這支隊伍負責流調6522人,其中隔離861人,送醫178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