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韓國電影《率性而活》與《大贏家》的主線劇情可以說是完全一致,在意識形態中,都是在諷刺“演戲”和“演習”,所以在《率性而活》的基礎之上《大贏家》如何能夠殺出重圍,做到劇情大體相同的背景下,也能形成自己獨有優勢,也是《大贏家》最需要突破的一個重點。

原故事版權屬於日本,2007年韓國也依此拍了《率性而活》,2020年的《大贏家》絕對不是一個為了完成任務翻拍而出現的電影,因為從交代人物背景的出場已經贏了《率性而活》一半。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大贏家》主人物的設定比韓國電影《率性而活》更嚴謹

劇情設定的大背景是一場“搶劫演習”,選擇的主場景是銀行,《率性而活》的主角是一名交通警察,《大贏家》的主角是銀行職員。

《大贏家》的人物設定更符合影片的邏輯關係,首先銀行職員遠比交通警察更熟悉銀行的內部構造,影片中有特警需要從後門進入,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交通警察很難在短時間內知道後門的詳細情況,就算是拿到了建築圖紙,但是真實場景往往比圖紙更復雜,相比銀行職員,交通警察就在地形方面顯得很劣勢。

其次是“被強”的女銀行職員很難對不熟悉的人發火,兩部電影都保留女銀行職員激怒主角的劇情,《大贏家》中的女職員是和主角很熟悉,《率性而活》中的女職員顯然和主角第一次見面,無論是“演戲”還是“演戲”,從人性方面講,人們更容易和熟悉的人抱怨和發火,往往對陌生人常常微笑,所以,女銀行職員必須和主角很熟悉,才能不斷的嘮叨和埋怨,這樣才能激怒主角。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次要人物也是《大贏家》的優勢

《大贏家》中女警察的出場相比《率性而活》要正常很多,前者是因為人質中有一位孕婦,需要醫生檢查,所以女警察順利進入,後者則是一開始就在銀行內部裝成顧客。

《率性而活》一開始就準確說明會隨機在城市內的某一個銀行“演習”,而就在“演習”一開始,男主角和男警察已經開始動手的情況下,女警察還一直是顧客,後來影片中給這個女警察的人物設定為一個武術冠軍見義勇為?女警察的出場顯得有些多餘,從一個看客到想要救人,這前後有矛盾衝突,不是很符合女性顧客的特點,對方手裡拿的是槍不是玩具,並且銀行內還有一個男警察裝成顧客,明明可以和裝成顧客的男警察一起配合,卻還有一個人出手,這位女士到底是警察還是顧客,人物定位一直不清楚。

孟非飾演的記者也遠比《率性而活》中的記者更真實,《大贏家》的記者出場,顯然就以為這就是一個走過場的“演戲”,很不屑於報道,所以他就在演習開始的時候還躲在車裡打電話,而當得知“玩真的”,他顯然不再懶散,作為一名記者,遇到突發的新聞,他足以展現出了貓見了老鼠一般的興奮,他更樂於報道這樣的突發未知事件。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率性而活》的記者開場表現的就很一般,一直都想在完成任務一樣報道新聞,看到搶劫者一直沒有被抓住,他展出的一種很消極態度,顯然他更不願意報道突發新聞,《率性而活》的記者顯然是脫離實際生活的,他更傾向於諷刺“演戲”與“演習”之間的某種中間量,被迫完成任務中又忘記了記者的本職工作,消極報道不僅僅是諷刺,更多是對新聞工作者的抹黑與不瞭解

,相信任何一名記者,面對突發事件,他們一定會想著更多地記錄事件的全部過程而不是想早早下班混日子。

劇情勝三分,溫暖的細節更是《大贏家》的亮點

《大贏家》融入了更多的中國特色,用紙疊的小手槍,眾人圍坐在一起吃火鍋,主角躲在角落吃媽媽包的餃子,母親為了兒子的婚姻竟然在“演習”的時刻也沒有忘記給兒子介紹對象,爺爺一直給孫子手裡塞零花錢。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男警察為了不給男主角真槍,所以給他疊了一個小手槍,這把手槍彷彿也給我們代入了童年時代,那個沒有玩具只有一些小朋友的年代,條件好一點的家庭可能會有一把塑料仿真玩具槍,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能夠有一把父親做的木手槍或者一個用紙疊的假槍都十分開心,在那個年代會用紙疊一把槍也是每一個父親都具有的小技能,從這裡更能看出來,男警察十分愛自己的孩子,他會用很傳統的方式哄孩子開心,有時候,金錢會買到多數製作精良的玩具,但很難買到帶著父愛的小紙槍。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在影片中,看到男主角一個人躲在角落吃餃子,瞬間感覺心裡面有些酸楚,雖然男主角解釋說怕警察送來的東西下藥,所以他只能吃自己帶來的食物,而他選擇了母親包的餃子,餃子是一個很有中國溫度的食物,它承載的不僅僅一個食物的文化產物,它更包含了人與人,人與家的關係,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沒有比母親的餃子更具溫暖更有力量的食物。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影片中的爺爺很有中國特色,用自己的方式寵溺孫子,只要孫子開口,爺爺都會給孫子零花錢,影片最後的落點是孫子把所有的零花錢都給了爺爺,希望爺爺能買個智能機和自己一起玩遊戲,有時候,長輩與孩子之間缺少的正是一種溝通的橋樑而不是錢,爺爺是一個好爺爺,只不過他沒有機會融入到孫子的世界,當孫子給了爺爺一個出口融入進來的時候,兩個人就成了世界最好的朋友,所以,愛是給予也是回應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金蟬脫殼”是《大贏家》亮點卻是《率性而活》的敗筆

《率性而活》最後的“金蟬脫殼”是處在下雨天,所有人打起黑色的雨傘遮住上半身,把所有人引走後,男主角和另一名銀行職員開車逃跑。

顯然雨傘是不能夠完全遮住所有人,影片中外圍警察能夠清楚地看到每個人的穿著和身高,並且還能看到腿毛,所以在每個人上車的時候,必須要關上雨傘,不能帶著可以遮住自己的雨傘進入到車上,就在車門口關閉的一秒鐘,所有人完全可能知道“劫匪”上沒上車。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其次說攝影師沒有拍爺爺和孩子,警察並不知道準確的人數,首先是這個銀行是有監控的,其次孕婦已經提前出去了,這些都能知道人質的準備數字。

最早的那個男警察被槍殺,男主角的上司一開始就問為什麼要開槍打吳警官,這個信息傳遞的未免也太快了,如果真的有其他特殊的信息傳遞方式,那麼被劫持的人數也一定會被第一時間知道,所以這招“金蟬脫殼”完全站不住腳,男主角還能帶著一位女銀行職員大搖大擺地開車跑出銀行的行為也不合理。

《大贏家》在這一方面就處理的很好,所有人都光腳頭上一起蒙著一塊大白布,慢慢移動到車上,無論從那個角度都看不到是否有劫匪,並且所有的人的腳都集中的一起,想要判斷出準確的上車人數短時間很困難,所以爭取了他們藏起來的時間,人數一定瞞不住,最重要的就是爭取時間。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並且設計出劫匪還有一個同夥,所以才能有機會在後門放炸彈和機關,這一切看似更加合理一些,並且影片的落點在於不是讓抓到劫匪或者擊斃劫匪,而是要獲得最少的人質傷亡。

如果選用《率性而活》的逃跑方式,一定造成更多的人質傷亡,所以《率性而活》的“金蟬脫殼”是一個很失敗的結尾,不僅在邏輯關係上漏洞百出,並且在影片的落點上也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未來可期,勇敢的大鵬和含蓄的柳巖

在很長的時間中,從電影《受益人》之前,大鵬主演的喜劇電影都很碎片化,可能單拿出來某個片段都能很有意思,但很那融入整個故事當中,從《縫紉機樂隊》到《煎餅俠》,大鵬這個時期的風格一直很浮躁,總想把人物剁碎踩扁再吹大,這樣大起大落之後,使得人物失真嚴重劇情浮誇無趣,就是這樣爛片纏身的大鵬也沒有放棄,從最近的《受益人》和《大贏家》,大鵬的成長肉眼可見,就像他在影片中一樣,他會把舉起的槍,伸出的拳頭停在半空中,他懂得了喜劇電影不是舞臺上的小品,不需要用盡全力去打出那一拳,而是給熒幕後的觀眾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能夠反覆品味。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在大鵬的電影中,柳巖好像都像咖啡中的第二塊方糖,多她這一塊會很甜,失去咖啡獨有的苦味,所以當柳巖變得含蓄,只發揮出一半的甜度正好,才覺得她的電影變得有些好看了,她和大鵬分享餃子,一起躲在棚頂,她把小愛情拿捏的不油膩,不做作,也沒有讓自己的身材和顏值成為愛情的籌碼。

人物贏一半,劇情勝三分,中韓對比《大贏家》的優勢很明顯

《大贏家》是一部好電影

記得在小學,學校都會舉辦幾次消防演習,到了那天,每個人都會“裝模作樣”地跑道操場,互相打鬧開著玩笑度過,也會嘲笑那些太“認真”的同學,如今,有時候看到有火災的新聞,腦子中馬上就會浮現出那個時候一次次演習時的流程,所以,現在愈發明白辛棄疾的一首詩: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當很多事情沒有真正發生時,多數人都不以為然,失去了危機感,少年不識愁滋味,年輕的時候,很難理解他人說的危險與愁苦之事,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當真正發生在眼前的時候,還有什麼要說的呢,就怕已經晚了。

致敬每一個認真的人,就因為有了他們,才給了我們爭取到了很多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