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是一本涵蓋大量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書,在這本書中,薛兆豐教授引用大量的實際場景,通過對其中隱藏的經濟學思維的分析,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豐富的經濟學知識。

而在書中提到的各種場景中,我意識到經濟學思維與我們的個人生活密切相關,每一個社會現象背後,都有著值得被思考經濟邏輯。而帶給我最大震撼的,是通過經濟學思維認識到了“自私”的好處。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薛兆豐教授


今天,我將通過“人性的自私推動社會的進步”、“自私通過區別對待減少消耗”和“鼓勵自己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三個方面來說明我的認識。

1、人性的自私推動社會的進步

我相信很多人在讀到“人性的自私推動社會的進步”這個觀點時,會和一開始讀到這個觀點的我一樣,覺得十分驚訝和懷疑,甚至會覺得有些荒謬。

因為在我們一直以來所受的教育中,“無私”和“高尚的品德”之間是被畫上等號的。而“自私”就和電視劇裡的“反派”一樣,常常是被人攻擊和不齒的一種品質,更難得到大家的認可。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但讀完亞當·斯密的這句話,我覺得你會和我一樣,對“自私”這個品質有新的認識。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戶、釀酒商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他們自利的打算。我們不說喚起他們利他心的話,而說喚起他們利己心的話。我們不說自己有需要,而說對他們有利。”

當我們認真審視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時,我們會注意到,早餐店的老闆並不是因為擔心過路人餓肚子,才打開門做生意,而是為了不讓自己和家人餓肚子;開藥店的人並不是為了讓每個人不生病,才引進各種不同的藥物,而是為了滿足病人的需要,從而在賣出藥品時獲利;甚至醫生、甚至警察,他們當初選擇這份職業時,或許也有理想的成分,但一定也是在工作可以滿足生存條件的前提下。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去看待生活好像太過冷血和殘酷。但社會的運行就是如此:每一個人都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而不同人在自己崗位上的努力工作,讓這個社會在不停地進步發展只是當我們掀開各種運行規則的表面,我們才會看到“人性自私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質。

與其說“人性自私推動社會進步”這個觀點太過殘酷,倒不如說,“自私”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醜陋。它不過是每個人正視自己的需求,並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也讓他人因此受益。而這其實正是合作的本質,我們的社會正是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良好合作中,變得更加繁榮美好。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正如經濟學家亞當·密斯的另一句話所說:“每一個人,不需要自己關心社會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去推動社會的社會的福利,他只需要關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但是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過程中,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讓他的努力轉變為對公司事業的推動。這隻看不見的手,會讓他的自私自利推動社會福利的改進。”

交易是因為需求的存在而存在,而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交易。每個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與他人發生交易,而每個人也在這個過程中滿足了他人的需要。


因為“自私”,每個人都會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努力,而“社會”正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其中的,大家共同的生活環境。人性的“自私”,便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中,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2、“自私”通過“區別對待”減少成本消耗

薛兆豐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說:“由於東西總是不夠的,資源總是稀缺的,人們在利用有限資源的時候,就不得不對資源的用途進行選擇;而每當要作選擇時,都必須採取某種選擇的標準。”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薛兆豐教授在講學

而“自私”通過減少各種考量所需要的時間和金錢消耗,成為最簡單的選擇標準。

我的朋友瀟瀟,在前年開始創業,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過單薄,難以應付創業初期面臨的各種問題和麻煩,所以她決定找一個合夥人來和她一起創業。她在論壇裡發了帖子尋找合夥人,同時開始觀察自己身邊的合適人選。

最終她面領著兩個人選:一個是通過論壇聯繫上她的安仔,簡歷很漂亮,有過創業經驗,並且所學專業和瀟瀟的創業方向也很對口。另一個是瀟瀟一起長大的堂妹珊珊,能力比起安仔來說有些不足,但是十分機靈能幹。

最終瀟瀟選擇了和堂妹一起開始她的創業之路,而當時知道這個消息的安仔評價瀟瀟“做出了自私的選擇,小家子氣,做生意很難做大”。

但是事實是,雖然吃了一些苦頭,但是瀟瀟和堂妹的創業之路越走越寬,現在也有很好的發展。而在讀過《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之後,我也更能理解瀟瀟的選擇。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堂妹珊珊雖然能力不足,但是因為從小一起長大,所以知根知底,不用擔心出現合夥人捲款跑路的情況。而且一起長大的姐妹,比起中途結識的安仔來說,也更有默契,省去了需要花在磨合上的時間成本。更重要的是,因為兩個人的親戚關係,在利益上的計較就會少一點,避免了在創業後期出現在利益上的矛盾。

當我們真正地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因為“自私”而導致的“區別對待”真的是一種大大減少消耗的選擇,無論是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還是在心理上需要作出的思考和消耗,都會因為人保護自己的本能,降到最低。

而在與人的相處中,因為“自私”而產生的“區別對待”也能夠減少我們對自身的消耗。我們的生活中應該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人,那就是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

即使是別人要求的事情和自己的工作產生了衝突,也會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答應下來,最終把自己的休息時間也放在了工作上,而且還是別人的工作。

這樣的人就是沒有意識到“自私”的好處,不懂得建立自己的“個人邊界”。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知名作家卡爾·紐波特說:“我們的大腦是根據我們關注的事物來構建世界觀的。”而當我們更多地關注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會更懂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把別人的責任在放在自己的肩上。

不要掉進“無私”的陷阱,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自己身上,避免因為追求“無私”而消耗更多精力成本、時間成本。學會“自私”和“區別對待”,真正理智地去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對自己有利的是什麼,才能得到更好的自我提升,成為更好的人。

3、鼓勵“自私”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即使是不懂得經濟學的人也會知道,只有鼓勵人們創造財富,社會才能越來越好。而通過經濟學思維知道了“自私”的好處之後,這句話就變成了,鼓勵“自私”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經濟學中有一個原理叫做“比較優勢原理”,由古典經濟學領袖級人物大衛·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這個原理的大概含義是:在一個社會中,如果每個個體能把自己有限的資源,用來生產那些對他們而言,成本更低的產品,然後和他人發生交易,那麼整個社會的生產價值就會達到最大,而且每一個個體都能在這樣的交易中收益。

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每一個人都夠生產對自己而言最簡單的產品,那麼每個人就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然後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再用得到的收益買進自己需要的產品,那麼這個社會不僅滿足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還充分利用了每個人的最大力量。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正如一個工廠的流水線上會有不同的工人負責不同的部分,A負責自己最擅長的,B負責自己最熟悉的,每個人都能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整個流水線的效率就會達到更大。

如果在流水線的工作中追求“無私”,讓A去幫助B,反而可能打亂B的工作節奏,也影響了A的工作效率。這個時候,“比較優勢原理”的意義就看到了,“自私”在社會生產中的優勢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不要否定“自私”的價值,讓每個人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站在自己合適的崗位,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才能提高每個個體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工作效率。當一個社會的工作效率提高時,這個社會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個社會才能越來越好。

結語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有這樣一句話:“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的行為規律的學科,要找出人的行為規律,就不僅要找出各種事件之間的相關性,還要確定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人們對不同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存在這樣那樣的偏見甚至誤解,而經濟學分析可以修正這些偏見和誤解。”

豆瓣8.5《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由經濟學思維認識“自私”的好處


而這句話在人們對於“自私”的偏見和誤解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自私”是實實在在存在於人的行為規律中的,並且也在各個方面促進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但因為“自私”這個詞代表的負面意義,人們總是會下意識地迴避它,導致無法真正地認識“自私”這個詞背後的優點和價值。

電影《教父》中說:“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事情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所以,不如從今天開始,從經濟學思維開始,客觀理性地看待“自私”,認真地思考生活中“自私”帶來的幫助,開始認識“自私”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