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文 | 煙雨客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周穆王用來駕車的八匹駿馬,可以日行三萬裡,能夠追風逐電,可是後人從這驚天動地的蹄聲中,聽到了亡國的哀音。


煙雨夜讀 | 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這八匹駿馬,有著顯赫的來歷。為周穆王駕車的是當時有名的馭手造父,是飛廉的後人,家世頗為顯赫,可以一直追溯到黃帝的孫子顓頊的孫女——女修。造父的祖上有好幾位都是周王的馬車伕,為了讓周穆王西遊更為快捷,造父專門跑到桃林,即那個追趕太陽的夸父死去的地方,為他挑選了八匹駿馬。

據史料記載,這些野馬,原是穆王的祖父定了天下後散放在夸父山的戰馬的後代子孫,在野性中還保留著祖先的英武氣概。造父不僅善於駕馬,還善於養馬,這八匹駿馬都是他一手調養出來的。它們有的奔跑起來都足不踐土,有的比飛鳥還快,有的能夜行千里,有的背上生有翅膀……


煙雨夜讀 | 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造父把這八匹駿馬獻給穆王之後,穆王就叫人把這些馬養在東海島的龍川附近,那裡有一種草,名叫“龍芻”,那些駿馬吃過之後,更是奔跑神速,能日行三萬裡。

白居易寫過一首八駿圖,寄託了貶抑之意:一人荒樂萬人愁。

八駿圖

白居易

穆王八駿天馬駒,後人愛之寫為圖。

背如龍兮頸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壯。

日行萬里速如飛,穆王獨乘何所之?

四荒八極踏欲遍,三十二蹄無歇時。

屬車軸折趁不及,黃屋草生棄若遺。

瑤池西赴王母宴,七廟經年不親薦。

璧臺南與盛姬遊,明堂不復朝諸侯。

《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周從后稷至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

豈知才及四代孫,心輕王業如灰土。

由來尤物不在大,能蕩君心則為害。

文帝卻之不肯乘,千里馬去漢道興。

穆王得之不為戒,八駿駒來周室壞。

至今此物世稱珍,不知房星之精下為怪。

八駿圖,君莫愛。


煙雨夜讀 | 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能夠踏遍四荒八極,三十二蹄沒有片刻停歇,可是周穆王關心的是民生疾苦嗎?還是個人的荒樂慾望?是西王母,還是盛姬,儘管也曾為了凍餒之苦的民眾寫詩悲憫,但為了這次遊歷,需要徵調多少民力,需要多少物資保障,多少人背井離鄉,甚至身死異鄉?

穆王得之不為戒,八駿駒來周室壞……周王朝的天下,也許就是此時開始走向沒落的吧。或許,周穆王西行,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尋求長生不死,據說他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並且他能夠在位55年,儘管時間有待考證,但的確算是長壽的了。


同穆天子一樣的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始終都想找到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但他們的努力最終都是恨水東流,荒冢一堆。歌在人卻亡,馬駿人無奈,不顧天下安危的統治者多了,卻一樣逃不過死亡。


煙雨夜讀 | 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一代雄主唐太宗也有“昭陵六駿”,是白蹄烏、特勒驃、颯露紫、青騅、什伐赤和拳毛駒。這六匹戰馬都在李世民開闢大唐基業的重要戰役中立有赫赫戰功。。這是原置於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壇兩側廡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駿,指唐太宗在統一中國戰爭中騎乘作戰的六匹駿馬。唐太宗營建昭陵時,詔令立昭陵六駿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戰功外,也是對這些曾經相依為命的戰馬的紀念,並告誡後世子孫創業之艱難。

秦王鐵騎取天下,

六駿功高畫亦優。

據說六駿都是“馬之良材”,是從西域波斯馬種的優良群馬中精選出來的。在雕刻六駿時,先由初唐大畫家閻立本繪製圖樣。六駿的形像、名稱及其來歷,都有事實作根據。

煙雨夜讀 | 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東面的第一駿名叫“特勒(勤)驃”,此馬毛色黃裡透白,白喙微黑,故稱“驃”,“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贈。李世民在公元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特勤驃在這一戰役中載著李世民勇猛衝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硬仗,建立了功績。

東面第二駿名叫“青騅”,蒼白雜色,前中五箭,為李世民平定竇建德時所乘。石刻中的青騅作奔馳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衝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給它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東面第三駿名叫“什伐赤”,純赤色,前中四箭,背中一箭。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傷亡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青旌凱歸”。

西面的第一駿名叫“颯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牽著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為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時所乘。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李世民的馬,此時,丘行恭便回身張弓四射,箭不虛發,敵不敢前進。然後丘行恭立刻跳下馬來,給御騎颯露紫撥箭,並且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然後又執刀徒步衝殺,斬數人,突陣而歸。


西面第二駿名叫“拳毛袼”,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時所乘。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鬥之激烈。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自這場戰爭後,唐王朝統一大局已定。

煙雨夜讀 | 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西面第三駿名叫“白蹄烏”,是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李世民與薛仁杲作戰時的坐騎。李世民趁機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猛追,一晝夜奔馳200餘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儼然當年在黃土高原上逐風奔馳之狀。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李世民非常珍愛上述六匹名馬,在他做了皇帝之後,每當談論他當年征戰疆場的情景,總不忘這六匹名馬的貢獻。儘管如此,此後的唐太宗以文治天下,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鑄劍為犁、牧馬天山,開創了盛極一時的貞觀之治。

昭陵六馬,唐文皇戰馬也,

琢石象之,立昭陵

宋 蘇軾

天將鏟隋亂,帝遣六龍來。

森然風雲姿,颯爽毛骨開。

飆馳不及視,山川儼莫回。

長鳴視八表,擾擾萬駑駘。

秦王龍鳳姿,魯鳥不足摧。

腰間大白羽,中物如風雷。

區區數豎子,搏取若提孩。

手持掃天帚,六合如塵埃。

艱難濟大業,一一非常才。

維時六驥足,績與英術陪。

功成鏘八鸞,玉輅行天街。

荒涼昭陵闕,古石埋蒼苔。

戰馬雖好,開疆拓土定鼎天下戰功赫赫,但如果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慾,則天下苦之,可謂取用以時,足以為後世戒。


煙雨夜讀 | 八駿能追風亦傳亡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