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更多内容关注公号:教育要参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全国多个省市陆续明确了开学时间,并为正常的教学秩序充分开展准备工作。对于各大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而言,复学的第一堂课,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呢?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图片来自中国日报网)


借着这场曾经肆虐全中国,目前正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每位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重新审视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学会敬畏自然与生命、懂得责任和担当、信仰和大义。

复学第一堂课,老师应该跟孩子们聊聊这些:

疾病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中世纪),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人数仅占欧洲总人数的5%。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这场疾病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造成了重要影响,更是改善了欧洲文明发展方向,推进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薄伽丘目睹了这场灾难,并写成著名的《十日谈》!

中国东晋时期,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

随后,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敬宣部队势如破竹,但在黄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 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回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此次伐蜀失败,直接影响了东晋对于蜀地和汉中的直接管辖,加剧了当时及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1642年的明朝,瘟疫、旱灾、农民起义、满人侵扰是一起出现的,大明江山危在旦夕。电影《大明劫》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瘟疫对于明朝军队的影响,在清剿起义军时,军营疫情横行士兵锐减,影响士气,直接造成战争失利,从而加速了明王朝覆灭。从此,汉人的政权将逐渐过度到满人手里,而那场疫情确确实实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公号:教育要参


在许多经典的历史书籍、文学作品中,都描写过疫情流行给人类带来的重大灾难。小说《白鹿原》中的一场瘟疫,几乎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死光了,那时科学落后,还认为是鬼在作祟。《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等,都深刻地描写了一场流行疫情所造成了惨烈场面,可谓触目惊心!

在开学第一堂课,这些知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疾病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紧密联系,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和人文,审视现在的世界!

敬畏自然和生命


大自然的动植物构成了一个和谐、有机的生态系统,食物链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它们各司其职,每一个微小的生物在大自然中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个需要生物界和人类共同来维护。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但人类并未履行这一职责,无数次突破了道德和生命底线。2003年非典的出现,是因为人类食用果子狸;2020年新冠肺炎的流行,同样源自人类食用蝙蝠这一野生动物。

一味地去捕杀、食用野生动物,不仅仅会给人类带来了致命性的健康危机;还会直接造成某一物种的灭绝,破坏食物链的循环系统,生态失衡影响居住环境,而人类势必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在过去的岁月中,人们因为破坏生态平衡而受到惩罚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这场疫情,是大自然给人类最为严重的警告之一!教育工作者应该教导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中的万物和谐共生,经营好这个大家园,我们人类才有机会走向美好的未来。

家国情怀


我们知道,这次的新冠肺炎“人传人”,传染速度极快,还具备漫长的潜伏期,即使在潜伏期也会传染,所以近距离接触患者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但是,当党中央号召支援武汉、湖北,全国多个省份的白衣战士、白衣天使纷纷书写请战书,奔赴疫区;

许多社区、镇乡、村干部忍受寒冷,顶着风雨、冒着感染的风险在祖国大地守卡,守护一方平安;

社会各界人士乃至是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资,只为疫区人民能够度过这场难关;

近日,新冠疫苗已经注射人体进行实验,那些首批接种的志愿者们,他们同样伟大。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图为志愿者在接种疫苗)


已经有太多的感人事迹涌现出来,令人涕泗感怀。

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宝贵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借着这场疫情,让这些最可爱的人们浮出水面,这无疑是一堂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每位同学都应该去学习,并用一生去践行家国情怀!

一位老师的价值传递


记得在这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杭州郭简老师给她们班的学生写了一封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便迅速在社交网络上刷屏,成为了正能量“网红”代表。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一封信何以有这么大魅力,成为家长和网友争相点赞的对象?我们看这封信写了什么:

1.教育学生居家不外出;

2.尽自己所能帮助国人;

3.我不是医生,不能战斗在一线;

4.鼓励学生:“我是一个老师,我的学生——你们,是中国的希望,是中国的明天”;

5.教育学生:“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应该成为学生的信仰;

6.教育学生:长大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来自郭老师信件内容)


这封信都是她对学生真诚又不失激情的教诲,她说:

请你记得,一个人的信仰不能丢;

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不能丢!

对这位老师,我素未谋面。但是从她的信中,我知道她一定是一位正直、诚实、心怀大爱、慈悲向善、有担当的人!热爱祖国、对每一位同学寄予厚爱,身体力行去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大义,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人类做贡献,成就社会价值!

在正规的课堂教育里,也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信仰精神,可是这位老师借着这场疫情作出了最生动的表率和示范。在即将复学的课堂上,跟同学们聊一聊这位老师和她的信仰,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审视自身,重塑价值观。

复学在即 | 第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图片来自中国日报网)


以上这些知识,在正规的学校课堂上可能也有涉及,恰巧借着这一特殊时机,在复学档口为每一位学生深度普及,想必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