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大企業不創新”看《商業的本質和互聯網》

中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孫冶方獎”獲得者許小年教授新作,迴歸商業的本質,為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激情增添一分理性。

互聯網是20 世紀的一項偉大創新,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相結合,極大地改變了經濟的運行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從零售、金融、通信、醫療,到教育、媒體、娛樂,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無不受到互聯網的強烈衝擊,行業結構和企業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消費互聯網自21 世紀初至今經歷了它的黃金時期,有跡象表明它的巔峰已過,但這並不意味著互聯網時代漸近尾聲。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移動互聯網加數字技術齊頭並進,機器互聯和人機互聯繁榮發展,互聯網演化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誰也無法預測,萬物互聯的供給側一旦對接已然高度互聯網化的需求端,將出現什麼樣的生態、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多少企業家和投資家抓住了消費互聯網的歷史性機會,躍入創新創業的洪流,造就了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和騰訊那樣的巨型科技公司,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寵兒。然而,更多的創業者卻倒在了走向輝煌的道路上,數以億計的投資隨著他們的失敗而付諸東流。一將功成萬骨枯,創新必然要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嗎?能否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在今後的創新活動中少走彎路,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創新的理解。查閱文獻,筆者發現兩種似乎相互矛盾的觀點。哈佛大學的奧地利籍經濟學教授約瑟夫· 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認為,創新是對現有經濟與行業格局的破壞,即“創造性毀滅”,職業經理人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依照例行規則管理好企業,卻不可能進行創新,因為創新意味著顛覆他們精心維護的現有體系。創新是企業家特有的也是唯一的職能,成功或失敗取決於企業家的直覺和勇氣而非職業經理人擅長的計劃和執行,用於描述企業家的詞語是“首創性”“權威”“遠見”“智慧和意志的巨人”,他們的行為適合用心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來解釋。

在熊彼特看來,第一,企業傢俱有非同尋常的思維方式,他從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聯想中產生創新的念頭,面對尚不存在且難以預測的未來,沒有可供參考的數據和可以依賴的規則,只能根據經驗和憑著模糊的感覺做出重大的決策。雖然無法清晰說明決策的邏輯,但卻能分清主次,抓住要害,而且事後屢屢被證明是正確的。

第二,企業家有自由的心靈和戰鬥的衝動,否則便不能承擔創新的重任。他夢想找到一個私人王國,以夢想的實現證明自己的卓越。他渴求成功,不是為了成功的果實,而是為了成功本身。他積累財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而是為了投資更大的事業。企業家享受創造的歡樂,因為只有在創造中才能充分施展個人的能力和智謀。他尋找困難,為改變而改變,以冒險為樂事。第三,企業家勇於面對社會傳統觀念與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善於抓住機會,激發人們的想象,說服人們接受新的事物。在這方面,他更多地使用意志而不是才智,用個人的威望而不是用創始的思想。熊彼特將創新歸因於無法複製的企業家個人氣質、心理與認知方式;管理大師德魯克(Peter Drucker)則相信:“企業家精神是一種行動,而不是人格特徵。它的基礎在於觀念和理論,而非直覺。”德魯克同意,企業家“最主要的任務是做與眾不同的事,而非將已經做過的事情做得更好”。但這並不意味著創新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非要一類特殊的人才—企業家才能完成這個使命。德魯克進一步論述道:“企業家精神之所以具有風險,主要是因為在所謂的企業家中,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大多數人缺乏方法論,違背了基本且眾所周知的法則。”本書沿著德魯克的思路,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與互聯網相關的商業模式,試圖驗證一些“基本且眾所周知的法則”,為讀者研究創新的方法論提供案例。這些法則絕不是什麼商戰獲勝的秘訣,也不大可能用於新技術和新產品的設計,而僅僅有助於思考商業模式與操作策略,規避顯而易見的誤區,降低試錯成本和資源的浪費。

筆者傾向於綜合熊彼特和德魯克的學說,將前者視為對顛覆式創新和創新企業(startup)的觀察和總結,而視後者為主要針對大公司有組織的和系統化的創新,這些公司從事的多為目標相對明確的改進型創新。互聯網時代顛覆式創新的典範非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莫屬,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描寫的企業家的每一項特質,幾乎都能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發現真實人物的對應: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創新者,畢生奮鬥的目標是“在宇宙中留下一點痕跡”。德魯克則更像是給公司的高管上課,援引貝爾實驗室和通用電氣的案例,破除“大企業不創新”的偏見(熊彼特的一個觀點),主張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是可以學到的,並告訴企業怎樣管理創新,如何制定創新戰略,在哪裡得到創新的啟發。自始至終,前人的智慧指引著筆者對本書的構思和寫作。

本文摘自《商業的本質和互聯網》序言

破除“大企业不创新”看《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商業的本質和互聯網》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

使用須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