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奈曼旗:“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攀新高

近年來,奈曼旗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工作,結合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各級黨組織發揮優勢,因地制宜探索了嘎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公司)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和實現形式。截止2019年12月,全旗成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43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136家,全旗355個行政嘎查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3669萬元。


【頭條】奈曼旗:“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攀新高

【頭條】奈曼旗:“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攀新高


“資產經營型”——盤活存量資產,促進保值增值。以蘇木鄉鎮為主體,對嘎查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校舍、廠房、生產裝備設施等閒置或低效使用的資產集中清理清查,排摸登記,明晰產權歸屬。在此基礎上,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採取股份合作、使用權有償轉讓、租賃等形式,提高存量資產的利用率;或者通過拍賣暫時不能發揮效益的資產,變現後投資新的項目,以存量換增量。例如,大沁他拉鎮昂乃村採取“反租倒包”的形式,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合作社,將村民950畝荒山統一承包,再整體流轉給牧原集團發展養豬產業,獲得土地流轉收入172.5萬元,其中為包括14戶貧困戶在內的67戶村民發放土地流轉金62.5萬元,戶均獲益9000元以上;村集體留存110萬元,全部入股養殖小區發展生產,每年獲得固定收益6.6萬元。


【頭條】奈曼旗:“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攀新高


“混合經營型”——培育新型主體,強化引領帶動。以發展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為平臺,鼓勵嘎查村“兩委”班子帶頭創辦領辦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採取“支部+專業合作社”“ 支部+基地+農戶”等模式,村集體參與管理和分紅,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水平的同時,獲取穩定的集體經濟收益。例如,大沁他拉鎮哈沙圖村以被列為“全旗特色產業示範村”和“農村綜合改革示範村”為契機,由村“兩委”牽頭成立了奈曼旗北哈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露天蔬菜基地,已完成裸地大蔥種植1000畝,年純收益達195萬元。在保證入股村民年保底分紅800元/畝的基礎上,再按公司、村集體和農戶3:2:5的約定比例進行淨利潤“二次分紅”,村集體年可獲得分紅近20萬元。


【頭條】奈曼旗:“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攀新高


“改革推動型”——堅持以地生財,加大股份合作。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促使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村級組織把農戶分散的土地通過流轉的形式集中起來,統一出租、經營,或把土地作價入股到其他企業或合作社,參與分紅,獲取收益,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例如,青龍山鎮互利村完成全村5253畝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村黨支部書記牽頭成立通遼市光照農產品種植加工有限公司和內蒙古沃禾農產品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積極參與經營,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管理方式,發展甘薯種植和有機小米種植加工,入股村民每年獲400元/畝保底分紅,經營利潤按公司、村民、村集體74:18:8的比例進行盈利分紅。2019年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30萬元以上。


【頭條】奈曼旗:“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攀新高


“互助創收型”——創新運行模式,用活互助資金。實行以自主運行為主、擔保增信為輔的互助資金運行模式,用於協會的自主運營,解決農戶急需、小額的貸款需求,並將自主運營收益按照一定比例納入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例如,八仙筒鎮代林筒村以20萬元“貧困村發展互助資金”為啟動資金,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互助資金使用互助社,通過聯戶擔保方式,低息借給22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年均1.8萬元利息作為村集體收入,滾動持續扶持群眾生產。


“服務一體型”——轉變種植方式,節約勞動資源。為改變嘎查村現狀,增加村民收入,帶動農業發展,探索實施農業服務一體化種植。八仙筒鎮曼楚克廟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奈曼旗法祿寺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141戶,涉及2800畝耕地委託合作社代種、代防、代購、代收、代耕,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年紀大一點的在家搞養殖,增加各戶收入。合作社通過統一耕、種、購、防、收每畝節約成本100元,外出務工人員回來秋收時,每人賺1萬元工資,合作社統一僱用大型收割機收割,農戶自行拉回家存放出售,經各戶核算,土地由合作社代耕加上外出務工收入,一年下來自家平均畝增收600元,合作社代耕費收入14萬元。


審核:李文靜

終審:侯顯峰

王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