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課業多,壓力大,該怎麼看待這一問題?

創新作文大賽


1,這種現象基本難以改變。

2,中小學生課業多、壓力大、各種課外輔導不斷、還有不同技能學習,是因為高考是一場殘酷的、沒有邊際的競爭,而且是淘汰型的競爭。

有人追求要考上大學;有人考上大學還不夠,要考上一本;有人更要211、985;有人更要top3名校;有人要名校中的最熱專業……

這場競爭是沒有邊際的。這種狀況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即使現在高校錄取率看起來越來越高,即使高考的方式已經多了很多選擇,即使除了高考,還有考港澳高校、出國留學等等出路。

但是國內外名校始終是稀缺資源,報考人數又始終、而且越來越多於招生數,所以每個人、每個家庭、學校都會傾盡全力參與到這場競爭中,付出越來越大的努力。比如衡水中學已經成為全國有名、有代表意義的例子。那麼其他大部分中小學生,課業壓力越來越大、課外輔導越來越多,可以說是大勢所趨,無法逃避。

3,但事實上如果家長的眼光更遠、更廣,可以幫助孩子稍微減輕這時的壓力。通常的做法有:

(1)出國留學。但隨著留學生越來越多,事實上現在競爭壓力也大,因為也要選名校,而名校對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比國內的要求低。

(2)考港澳臺學校,有相應靈活的政策。但也跟前邊一樣,只要人數多了,要求一樣會水漲船高,壓力一樣不低。

(3)選擇藝考、自主招生等途徑進入高校。

現在高考改革,高考統招只是其中一種升學途徑,其他的途徑,大家往常都熟悉的有:藝考、體考、招飛與軍檢類院校、自主招生、獨立招生等。另外還有綜合評價、高校專項計劃、高職單招等等。要上教育考試院官網瞭解最新政策,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4,但其實不管哪種方式,培養孩子觀察、瞭解社會現實的能力,努力拼搏的品質,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的一生會更受用。

至於中小學的應試教育,並不能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關茲茲


主要是書本太厚,書本面積太大。1980年以前 書本都是32開本,拿著很舒服。後來 ,都變成了16開本。目前是A4?這麼搞導致小手翻大書,書包很也大,書還很厚,很沉。口口聲聲減負,減的什麼?這麼做的好處是印刷廠多賣紙,壞處是浪費森林資源,壓壞了小孩子肩膀。剝奪了孩子們的童年的歡樂。


孔加魯


看待中小學生課業多的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學校、老師的責任心和壓力。

第二,家長望子成龍,額外增加任務。

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教育規律入手,找到最適合孩子成長的路徑和方式。中國有一句放之千里而皆準的話,“都是為你好”,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很少問“你喜歡嗎?”。對於孩子將來整個人生來說,需要培養的有這幾個方面,文化知識、正常人格、好的身體。很多老師和家長往往只看到學習成績,維成績論並想方設法提高。這本無可厚非。

社會發展,學生眾多,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升學壓力巨大。學校想盡辦法讓本校學生考試成績,以達到評優評獎的效果。除了做好課堂管理,極限作業量就是最有效的辦法,課業多就自然免不了了。

你看,學生輸液過程還要寫作業,壓力可想而知。

在學校有老師看著,回家就靠學生自覺和家長督促了。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成績可以基本決定所讀大學層次,想要進入名校,讀理想的專業,就要分秒必爭,力爭做到圓滿。而且普遍觀念中,家長說一不二,絕對是權威。確實沒錯,“都是為你好”,表面上這個理由很充分,孩子只能聽從了。為此,產生了很多課外補習班,培訓班,興趣班,特長班……不一而足。你說,壓力能不大嗎?

建議:

1,管理部門儘可能平衡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設置合理全面的考核制度,讓孩子全面發展。

2,學校適當安排課間鍛鍊,根據教學大綱安排作業量,防止拔苗助長甚至因噎廢食。

3,家長要重視顧及孩子身心健康,做到量力而為,做到努力後的最好,而不是名列前茅才是最好。

4,家校配合聯動,給孩子創造緊湊而又輕鬆的學習氛圍,身體健康,人格正面,成績優良,全面發展,爭取最好的效果。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學渣的春天


現在中小學課業多,真的是在學校造成的嗎?

來分析為什麼課業多。在學校學習後,肯定有課後練習,然後就是我們的家長報的培訓班,補習班等等的作業。再加上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的參與造成,完成作業拖拉,顯得作業很多。做不完。

進入初中,從三科到八科,九科,孩子不適應,更顯得課業重多。又是家長報各種補習班,想想都可怕……


令狐青雲89088282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小學生課業多,壓力大,該怎麼看待這一問題呢?

分兩個方面來說吧,一方面如果學校的作業量真的是變態,每天佈置做三四個小時的作業量,那確實有點多,可以跟學校溝通一下,不過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太大。另一方面,是不是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偷偷地玩了,把時間浪費了,或者是遇到不會的題目卡住而浪費了時間呢?這一點家長要特別注意,現在有很多孩子在假裝學習,作為老師我見到了太多這樣的例子。所以遇到這個問題,作為家長的首先要自己弄明白到底是那個方面的原因,然後對症解決。

現在中小學現在的課後作業真的是有那麼多嗎?是不是加上了課外輔導機構老師佈置的作業呢?如果是單純學校作業不會有那麼重的壓力。我們這邊中小學的作業量是這樣的,小學一二年級10分鐘的作業量,雖然教育部門要求對一二年級小學生不佈置書面作業,但是一般都會多少留點作業讓他們寫。三四年級也就20來分鐘的作業量,五六年級半個小時左右的作業量,這是小學。初一初二大約1個小時的作業量,初三不超過1.5小時作業量。其他地方的學習我瞭解不多,但是我覺得也不會超出這個標準很多吧?

孩子上學的年級正好是學習知識最好的年齡,學習不能算是壓力,應該算是對自己成長的時間投資。如果在這個學習知識年齡最好的時候選擇了安逸,按照孩子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十有八九長大就廢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光頭老師,歡迎關注。


光頭老師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針對中學生課業多,壓力大的現象,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對於學校的作業是必須完成的。有的孩子回家後會自覺的把當天老師佈置的作業按規定完成,他們會專心致志的投入到學習中。而有的孩子卻不一樣,他們在家會做很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比如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等等,最後才寫作業,並且在寫作業過程中東張西望,磨磨蹭蹭,本來半小時的作業,得用一個小時,而且作業的質量還不好。

其次,現在提倡因材施教,可是到了現實教學過程中卻很難實現,老師在課堂教學以及佈置作業方面通常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對於成績好的孩子會感到很輕鬆,而對於成績差的孩子則會感到巨大的壓力。而這個輕鬆和壓力背後反映的是孩子們的基礎知識不同,也就造成了對於學習的理解和使用不同。所以課業多,壓力大都是相對而言的,不能一概而論。

最後,我覺得最有效的解決課業多、壓力大的方法是從孩子的時間規劃上來解決,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如何合理分配各科作業的時間,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是讓孩子提前預習,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會事半功倍,課下寫作業的效率和質量就會提高。最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落實,讓減輕課業負擔真正實現。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高考數理化


(內附抗壓能力測試表,快來看看你的抗壓能力吧)壓力這個事情,不能一概而論。看個人的抗壓能力的。有些心理抗壓強的學生,會將各類學習、技能培訓當成是自己成長的重要部分,喜歡做、快樂學。心理抗壓弱的話,這個壓力就好比大山了。這個時候,教師、家長就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傾聽他的思想,瞭解他的想法,適時減少學業壓力,空出一定時間,引導孩子放鬆心情,學會勞逸結合。

測試表

彈簧如果一直受到外力壓迫,就會失去彈性,人的精神也是如此,長期壓力過大可能會引起各種心理不適甚至誘發心理疾病。

下面就來測測你的抗壓能力如何吧~

【根據問題選出與自身情況最相近的答案,並記錄下你所選A、B、C的數量】

1、朋友生日聚會需要送禮,你會?

A、不想參加,免得花錢買禮物。

B、無所謂花錢多少,選擇最合適的禮物去參加聚會。

C、有選擇性地參加聚會,選擇便宜精緻的小禮物。

2、給客戶做的方案出了問題,需要約客戶出來詳談問題如何解決,你會?

A、在問題沒得到解決前會讓你覺得焦慮不安,影響睡眠。

B、覺得很正常,認為自己能夠輕鬆應對,並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C、先放在一邊,直到最後期限時才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因為瑣事與鄰居發生了爭吵,而且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你會?

A、先回家喝酒,麻醉一下自己,暫時忘記這個煩心事

B、找街委或物業進行投訴

C、出門散散心來平和一下心情

4、當因壓力感到煩躁而與家人發生口角時,你會?

A、爭吵後保持沉默,不想說話,不想解釋。

B、事後找機會與家人好好地談心,尋找問題產生的根源並改進。

C、對其他的人進行傾訴,尋找認同。

5、當食物物價上升而影響到了你的生活起居,你會?

A、每每看到物價上升,就憤憤不平,抱怨物價漲而工資不漲。

B、根據自身習慣重新規劃飲食結構,設法少花錢。

C、拒絕調整飲食結構,覺得花多一些錢也無所謂。



6、某天公司因為認同你的能力而安排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給你,你會?

A、認為工作強度太大,考慮推薦其他人頂替自己。

B、調查新工作的內容,併為其作準備

C、會懷疑自身能否勝任這份工作。

7、假設當你得知最親近的人除出了重大事故住院了,你會?

A、找醫生開舒緩情緒的藥物,強打精神。

B、得知消息後就大聲哭了起來,因為覺得哭出來會好受些。

C、壓抑自己的情緒,在別人面前要裝作沒事。

8、有一天你突然感覺很不舒服,但又沒有顯性的症狀,你會?

A、不去理會,一直拖著,覺得過段時間就好了。

B、與親人商量,一同去就醫,求助專家。



A計3分、B計1分、C計2分計分,然後算出總數

【8~12分】優秀的抗壓能力

你有很強的抗壓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面對不同壓力都能運用最適合的方式進行調節,無論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你都樂於承擔更艱鉅的挑戰。

【13~19分】良好的抗壓能力

有一定的抗壓能力,對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壓力都能適當地進行減壓。但因自身調節能力有限,需多注意不要承擔過重的任務而導致壓力過大影響身心健康。

【20~24分】抗壓能力弱

對壓力敏感,討厭承擔各種責任以躲避壓力,如果感到壓力過大時會容易表現出或煩躁、或抑鬱的不穩定精神狀態。


教育是一生的話題


你好,我是阿彩老師。“冰瀑十日,非一日之寒。”中小學課業多,壓力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需要在教育過程當中改變觀念,協調關係,改革創新,培養習慣。



1.改變觀念。現在很多家長、很多學校、以及大多數社會部門,都以分數至上,學歷至上,這就決定著孩子從小學習壓力大。現在很多家長就開始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初入學習時就學著學那,報很多補習班,讓孩子在學習初期時就覺得累、煩、無趣。到了學校,由於要抓成績抓升學率,老師呢,又管得很嚴。孩子就逐漸的失去了天性,失去了自由,成為了學習的機器。所以我們如果不能從根源上改變觀念,那孩子的課業多、壓力大永遠改變不了。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如果能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那孩子的創造力就能得到發展,而不是在學學習的道路上按部就班。

2.協調關係。我們在平時教學活動過程中,非常清楚各學科之間如果不協調好,就會很容易的造成課業負擔過重。因為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語、數、英、科、音、體、美多門學科。而平時上級除了不定期地對語、數、英、科進行監測,有時對音、體、美學科也會監測。那各科老師勢必要讓孩子多做一些練習。如果碰到同一天,大家都佈置很多作業,各科加起來,那孩子的課業就會堆成山。所以在平時教學過程當中,各門學科的老師也要注意進行協調,控制孩子的作業時間和作業量,要講究精講精練,儘量佈置有創造性的有效作業,能夠舉一反三。

3.改革創新。古人龔自珍早就說過:“不拘一格降人才。”現在教育普遍追求一刀切的分數至上,對於孩子的個性培養就偏弱一些。我認為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培養孩子個性也很重要。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如果讓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那也是各有所長。我覺得現在有些學校開展的比較好,在每週的其中一天,開展拓展課程,有畫畫、閱讀、跳舞、跆拳道、足球等幾十種拓展班級類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你會發現那天孩子特別開心,學習積極性非常的高。

4.培養習慣。當然,有時也不排除個人學習習慣差,而影響導致課業多、壓力大的現象。比如很多孩子只要半小時就完成了作業,他卻要花上1~2個小時,這樣家長看了就會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呢,情緒就更加差,作業就更加慢。所以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養成好的習慣,特別是要動手能力強。

總之,我們的培養目標是讓孩子全面發展,不能只拘於文化課上的提高。希望在我們的正確教育觀念下,孩子們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最後歡迎關注阿彩老師,我很願意與你一起探討教育方面的事。



阿彩老師


  • 選項多是好事,不會選才是壞事

五花八門的課外輔導和技能培訓,本身是市場豐富供給的表現,也為每一個成長者提供了自我發展的更多機會。但也給孩子,更多是給父母製造了更大的考驗,一是父母會幫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又質量頗優的培訓班嗎?二是別的家長左一個右一個培訓班報名時只選一個的你能不焦慮嗎?多不怕,這正是一個培養孩子辨別能力、充分認識自己的好機會。

  • 把選擇權交還孩子

上培訓班是為了找一個人幫忙帶孩子自己玩手機還是隻要把孩子多送幾個課外班就可心安理得畢竟錢花了?與其把課外班作為父母緩解焦慮的工具,不如把選擇權交還孩子,你總說他還小什麼都不懂,但你從來都不讓孩子試試為自己負責,他怎麼能明白學習、進步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為了爸媽他代辦呢?

  • 厚厚的課外作業?不會做作業的人經常把作業做厚

今天的課聽懂了嗎?真懂了嗎?做作業前試著先問自己兩個問題。我認為的懂基本可以表述為,可以限時、獨立、正確率頗高地完成老師的作業。老師又不是來報復社會的,幹嘛留學生根本做不完的作業來尋開心呢!其實,更多時候是很多學生做作業不夠專專心經常走神,不能獨立完成需要經常翻書,錯誤率太高做完一遍改錯好久等等導致的作業做不完。學習這件事,細節很多,需要培養,家長與其疑惑老師為啥留這麼多作業,不如仔細觀察自家孩子學習習慣、方法到底有沒有問題。


小L學姐


中小學生課業多壓力大,已經是很普遍的社會現象了,個人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源主要有兩個:

1.壓力來自管理層/或者說是評價機制!大到一個省,小到一個縣城,學校眾多,學校靠什麼生存,靠什麼吸引學生和家長關注和求學,只能是靠辦學水平,辦學水平最終靠什麼體現,只能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或者說中高考錄取率,尤其是名牌中學和大學的錄取人數,試想一所中學每年都有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它的社會聲望是多麼大,所以為了升學率和名校的錄取率,校方對老師的考核包括晉級等也主要是對老師的教學成績進行考核,說白了教師想要職稱,想得到榮譽,想要多拿績效,甚至是在學校立足,必須要拿出過硬的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老師如何實現以上要求呢?除了認認真真的搞好日常教學外,主學科老師更是利用一切時間輔導學生,抓學生,哪怕是下課10分鐘…老師們教完了課堂教學還不放心,那還要佈置大量的作業,為什麼?只有讓學生多做題,多刷卷才能鞏固和掌握課堂知識,考試才可能考得好,考得不好的話,老師還要加大訓練量作業更多…各學科老師都是這種情況,這樣的情形下必然造成學生作業過多,而且是做不完的作業…這是學生課業負擔重的最主要原因,老師不能少教點少佈置點作業嗎?不行啊,哪個老師不想評職稱,不想要榮譽,不想拿績效(本來這績效就是老師的,考核中還被拿掉了30%看你的教學成績,否則…),至少要在學校立足吧…老師們太無奈!學校生存和好名聲的任務交給了老師完成,為了讓老師完成這個任務,各種以升學率,教學成績為核心的考核標準出來了…老師們除了完成課堂教學只能讓學生多學習多做作業了…學生辛苦也無奈!

2.社會和家長的要求!孩子入學後,家長們總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學校,他們自然對學校給予極大的希望,當然也會提出高的要求,當然家長的這些要求和校方求生存爭名望的願望是重合的,雙方的願望再次下放到教師和學生身上去執行和實現!

所以學生負擔重,老師的負擔也重,個人認為只要對教師以升學率或教學成績為核心的評價機制繼續存在(核心因素),中高考繼續存在,學生課業負擔重,教師教學壓力大的狀況就會一直存在和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