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職業攝影師用手機攝影的時候特別喜歡用iphone而不是華為?

善於偽裝城府


分享一下,雖然沒圖。但是一說大家都懂,我用iPhone6p,在康定市入城大道旁,有轉經筒和浮雕牆那塊,進藏的朋友都注意過,夜拍,基本看不見景色,也就是補光差到基本沒有,噪點大到不能分辨景物,後來換了華為mate10,只是mate10哦,完全呈現。個人覺得,吹iPhone拍攝功能強大的,我只能呵呵了。iPhone除了iOS封閉性好,流暢以外,續航,拍攝,信號接受能力,通訊質量上,已經落後對手了。等你去野外或者信號差點的地方就明白了。太明顯了。iPhone現在只適合城市裡的小孩子用了。


林峰436


蘋果以前不錯,華為現在追上來了,以後用蘋果的多,還是華為的多,不好說。

數碼技術,日新月異。以前強不等於現在強。

我從不用蘋果,有人送我我都沒用。到不是怕丟人,就是單純的不喜歡。

手機拍照?再等幾年吧。


張四五六


當你真的認為華為在攝影方面全面超越iPhone的時候,只能說,要麼是你不懂攝影,要麼就是被參數忽悠了。


華為手機,以目前拍照最好的P30 Pro機型來說,在夜間拍攝,變焦能力,高感等方面確實已經超越了iPhone,但就拍照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白天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其實與iPhone依然有差距。


當然專業攝影師在選用手機作為拍攝器材時,原因還是多方面的。


蘋果生態,依然是第一原因。

我們都知道,蘋果自從建立移動互聯網以來,一直在強化發展和鞏固生態建設,像iPhone、iPad、MacBook等設備都可以通過icloud和AirDrop實現非常快速的照片傳輸,這讓生態鏈構建的非常出色。

專業攝影師對後期的要求非常高,也就是說他們需要藉助更多的軟件來進行後期處理,那麼設備之間的鏈接就變得風險重要,同時,蘋果具備最完備的後期軟件和調校能力,這使得蘋果在軟硬件兩端的優勢非常明顯。

雖然華為也具備手機與筆記本設備的快速傳輸功能,但很多攝影師都習慣用Mac系統來進行後期,這就造成了跨平臺的問題。


依舊出色的拍攝系統

其實蘋果手機從問世的時候開始,拍照方面就一直處於行業中最前列的水平,很多人說蘋果一直在沿用1200萬攝像頭的方案是一種落後,恰恰相反,蘋果在1200像素的應用上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反而現在很多安卓廠商在用的,其實恰恰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參數騙局。



手機攝影發展到今天,傳感器一直受到手機尺寸的制約,始終得不到真正十足的進步,華為P30 Pro使用的索尼傳感器尺寸為1/1.7英寸,相較於這個相機,這個傳感器尺寸實在小的可憐,是早期便攜式卡片機採用較多的傳感器尺寸,在這麼小的傳感器上,使用4000甚至4800萬以上的像素,依靠的僅僅是縮小像素尺寸,這種高像素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高像素。

如果瞭解相機的人不難發現,很多專業級單反在半畫幅和全畫幅的相機上也僅僅採用一千多萬或兩千多萬的像素,但拍攝出來的照片卻能夠提供商業使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底大一級壓死人,對攝影器材而言,傳感器的尺寸遠比像素重要太多。


在這樣的參數堆疊下,有很多人在對比蘋果和一種安卓機型後發現,在正常的拍攝場景下,iPhone的拍攝素質依然很高。尤其是在白平衡、色彩還原等方面,依然在業界處於領先水平,當然,這一切離不開蘋果多年在色彩調校方面的功力,具備同樣特點的,還有在屏幕方面的調校能力。


重還原,與專業相機的追求保持一致

不得不說,現在的手機攝影,因為被早期第三方軟件所影響,越來越多的廠商在自己的原生相機裡面加入了非常多誇張的濾鏡和算法,導致拍攝出來的照片失真非常嚴重。有些廠家為了顯得自己家的照片更加清晰銳利,甚至在算法中拉高了清晰度,使得出片顆粒感重,有些則為了討好眼球,將飽和度調校的比較高,使得色彩過分誇張豔麗。


而iPhone一直只追求在原生拍照中的還原度和真實性,利用動態拍攝技術,讓攝影師在拍攝的一瞬間有更好的照片選擇權,既然在這個尺寸下做不到如專業相機的高畫質,那麼就儘可能做到如專業相機的高還原。


攝影師無論在後期調校進行了多少工作,但在拍攝階段都是力求高度還原的,這也是為什麼從來沒有專業相機在討好眼球這方面做算法,專業相機也是儘可能的提高拍攝的精確度和可操作性。總會在追求更精準的曝光、更出色的白平衡、更快速準確的對焦系統、如何提升CPU處理照片的速度以及更便捷的操作等。從這點上,iPhone的追求更像專業相機,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後期的事留給拍攝者充足的空間。


未泯雙瞳


我就是專業攝影師,但我和我認識的攝影朋友們就沒你說的這樣,你說的這些糊弄一下非專業人士還差不多。如果我們攝影師真要選一款手機來攝影的話,那麼華為才是真正的選擇,為什麼呢,因為華為拍照有兩點是其他手機沒有的,第一就是華為手機拍攝擁有RAW

格式照片(不懂找百度),raw格式對於我們攝影師的後期作用不言而喻,這才是真正拉近手機攝影和單反攝影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點就是華為手機攝影強大的專業模式,拍攝的時候可以對包括光圈、快門、焦距、感光度、白平衡進行單獨的設置。相當於單反的M手動檔模式。這是蘋果手機無法做到的。至於那些說什麼蘋果拍出來顏色如何如何好的,那樣意思就是說我們後期調色就是多餘的了?現在攝影后期調色都是用raw格式原片進行調色,然後再轉成jpg格式照片進行精修,所以raw為什麼對於我們現在攝影后期如此重要的一個原因。至於出這個問題的題主完全就是打著我們專業攝影人的幌子帶節奏黑華為而已。我只能呵呵了[摳鼻]


Burtion


個人感受,晚上拍的雲海,華為的mate pro對焦技術很容易就可以抓拍,我試過我的尼康單反,半天都拍不到,而且後期修圖也非常容易,nice!



八塊腹肌585858


作為一名攝影發燒友,同時也喜歡用iPhone來拍照,以個人的看法,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聲明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就攝影論攝影,所以還請“海軍”們口下留情。

1、iPhone在手機攝影性能方面比較平衡

雖然現在安卓手機的AI、雙攝等單一技術比較強大突出,但iPhone在色彩還原、畫質、寬容度、算法調教等綜合性能方面還是比較平衡比較強的,比較符合職業攝影師的需求。畢竟那些AI自動優化出的照片不太受職業攝影師喜歡,就跟攝影師們用單反相機喜歡用RAW格式拍攝原始照片類似,因為後期創作這個東西攝影師想要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進行。

2、iPhone在手機攝影方面積累了大量用戶

從iPhone第一代推出開始,蘋果公司就將手機攝影作為其重點研發的項目之一。雖然這兩年安卓陣營中有一些在攝影方面比較吸引人的產品,但是在iPhone4到iPhone7這幾代產品中,蘋果手機由於其在攝影方面良好的表現,前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

3、iPhone在手機攝影方面有完善的生態支持

蘋果具有強大的生態,這一點毋庸置疑。不管是傳輸還是視覺上,都有比較完善的生態支持。另外,很多攝影方面的app都會優先發布IOS平臺,給攝影師們無限的後期創造空間。

4、iPhone塑造了有影響力的手機攝影文化

從第一代iPhone問世的2007年開始,由Kenan Aktulun創立的iPhone攝影大賽(簡稱IPPA)每年都會舉行。12年以來,IPPA成為了蘋果手機在攝影領域最好的民間宣傳榜樣。IPPA比賽不僅幫助蘋果宣傳了iPhone的拍照功能,同時還獲得了全世界用戶的認可。

最後放一張flickr攝影社區統計過的數據,使用iPhone手機攝影的用戶最多,是唯一超過相機的手機品牌。

對於這個問題,你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互動交流!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JV視界


你的這種統計有什麼數據根據嗎?我怎麼沒有發現呢?

做為職業攝影師,用什麼手機拍照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因為,他既然是職業攝影師,用手機拍照那就是可有可無的了,手機不是他的主要拍照工具了。

做為職業攝影師,他對於攝影的要求是嚴格的,嚴謹的,也是苛刻的。從現在情況看,相機依然是他的攝影的主要拍攝工具。他對拍攝的光線,構圖的方法,色彩的運用,都會經過嚴格的思考和把握,所以,不會輕意放棄相機而使用相機拍照的。就是我這樣的業餘攝影愛好者,雖然我的網名叫手機攝影,但在外出採風拍照時,也還是要使用相機拍照的。手機只能是輔助工具而己。

做為職業攝影師,用什麼品牌的手機拍照那是他自己的愛好,我們不是某一品牌拍照手機的代言人,用什麼手機拍照是他們的自己的事,但可以肯定的講,不是題主說的那樣,職業攝影師都喜歡使用某一個品牌的手機攝影,而不喜歡另一品牌的手機攝影。在我的周圍,攝影師們用的手機攝影也是不一樣的,既有蘋果又有華為,既有三星還有諾基亞。











張衛國手機攝影


蘋果手機隨拍,是業餘愛好。







張山173260241


職業還是單反好











風箏97940


真正的攝影人,適合什麼就用什麼,器材永遠只是個工具,唯器材論者,自報膚淺,不足以論攝影,純屬器材愛好者已。想法,表達,意境,創意,行動,視覺,生活,藝術修養等等,最關鍵還是愛的動力,攝影永遠不是單一的存在,就像人,不只是人,大千世界,學無止境。一點個人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