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義路街江零社區團員陳曉琴:“如果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陳曉琴,武漢人,1994年出生,現任江零社區的網格員。作為共青團員的她,在疫情面前用行動和汗水履行了她的工作使命和入團誓詞。她青春靚麗,有活力、有朝氣,社區裡的大爺大媽都親切的稱呼她為小琴。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作為基層治理的這根針,在如今的“武漢保衛戰”中顯得尤為重要。陳曉琴在這次“應收盡收”入戶排查的戰役中始終衝在第一線,她說:“我只是在履行團員的義務,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首義路街江零社區團員陳曉琴:“如果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為居民髮菜、發物資,為居民團購,送患者去醫院,管理網格內下沉幹部和志願者,同時兼任社區的財務,解決網格內各種問題,這是陳曉琴每天都要處理的工作。有時碰到不會使用網銀的獨居老人,她還要統計好獨居老人需要的物資,然後到超市採購好,直接給他們送上門。

首義路街江零社區團員陳曉琴:“如果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首義路街江零社區團員陳曉琴:“如果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首義路街江零社區團員陳曉琴:“如果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有一次,三位老人訂了近800元的米、面、油等食物,她將物資裝在超市的拖車中準備拖回去,結果太重拖到半路,她就完全拖不動了。後來實在沒辦法只能打電話給龔書記求助,書記看到尷尬的站在風雨中的她,心疼不已。


首義路街江零社區團員陳曉琴:“如果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首義路街江零社區團員陳曉琴:“如果青年團員都怕傳染,那怎能建設我們的無疫情小區?”


陳曉琴笑著說,她多麼希望疫情結束後,社區書記給她放幾天假,她想畫個美美的妝,約上三兩閨蜜,遊東湖、登黃鶴樓、看櫻花,再吃碗熱氣騰騰的熱乾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