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每年兒童死亡或意外事件都不在少數,我們經常能從新聞裡看到年齡尚幼的孩子出現各種事故。韓國電影《素媛》雖然已經拍完幾年,卻在2019年再次成為熱搜電影,原因是《素媛》原型事件中的兇手即將被釋放,這條新聞讓很多家長提高了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識。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很多家長髮現,儘管對孩子們進行了安全教育,卻還是見效不大。這和社會現狀有關,也和針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識有關係。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只是簡單一句:出門跟在父母身邊,別亂跑這樣的話。可是貪玩和好奇都是孩子天性,讓他們能夠安安靜靜的待在身邊,倒不如用更有效的方式進行教育。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為何要在孩子年齡還小就進行安全教育?

面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在這個危機重重的社會相當重要。年幼且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經常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小到在自己家用危險工具傷害到了自己,大到出現意外事故甚至死亡,這些都跟家長對孩子是否進行了正確的安全教育有關係。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1、提前進行安全教育能夠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

“校園暴力”是孩子當中,最常見的一種暴力行為,很多孩子因為遭受了校園暴力,就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影響一生;也有很多孩子是施暴的一方,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也並不在正常範圍內,以後走上社會只會是有害無益。所以無論是施暴還是受虐,都會影響孩子成年以後的生活。而提前進行安全教育,就可以避免這類暴力事件發生。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2、減少被拐事件

兒童被拐事件在新聞中是屢見不鮮,只有失去了孩子的父母才會體會到痛苦的滋味。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對於好壞是分辨不清的,尤其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們不能夠辨認。所以在孩子尚幼的時候就要通過安全教育的方式告訴孩子走丟、或者面對陌生人的情況下,如何機智的應對。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如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1、利用日常瑣事給孩子做細節情景假設

當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家長們普遍會遇到以下情況:父母雙方都沒有時間接孩子放學,這個時候父母會請求熟悉親人或者朋友代替自己接孩子,而很多意外事件也就出現在此時。所以,家長可以提前跟孩子做出假設:如果爸爸媽媽沒有來接寶寶,可以設計一個暗號,或者是給父母打電話確認。

家長也可以多多鍛鍊孩子的獨處能力,比如父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當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孩子自己不能玩火,否則房子就會燒沒,房子燒掉就會沒有地方住,這樣使用既簡單又具有關聯性的方式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2、分析具體的危險給孩子聽

好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他們單純的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趣且新鮮的,這其中包括危險和不危險。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吃不當的食物也存在危險性,蘑菇還會分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工具中成人用的剪刀對孩子來說就屬於危險範圍。

當寶寶觸碰到危險事物時,家長如果只是告訴孩子“不要碰”或者“放下”,其實孩子們是不能明白的,下一次還會動手拿,所以此時可以告訴孩子如何使用才是正確方式,並且將具體危險說出來。比如使用剪刀的時候,手就不能握住刀的一面,否則就會刺傷自己,導致流血(強調畫面感,寶寶就會明白和理解)。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3、利用繪本,加深記憶

現在很多兒童繪本中都會有安全教育的故事,圖畫鮮明且具有深刻教育意義,家長和孩子閱讀的時候,儘量多的使用對比方式。比如讀到一則故事時,如果不按照正確的方式做,會出現什麼情況,有什麼後果,這樣就能加深寶寶的記憶,讓他具有正確的安全觀念。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推薦繪本《兒童安全教育繪本》,全套書包括《出門在外要小心》、《獨自在家我可以》、《校園生活我不怕》、《“不”要大聲說出來》4個主題,幫助孩子全方位做好安全保護。

因為整套書都是採用小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將安全知識變成孩子們的聊天話題,更能夠提高孩子對內容的接受度。還有《幼兒安全早知道》也是圖畫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到生活安全、身體安全、飲食安全·幼兒園安全等各個方面的安全。

對娃說100遍“別跑、別碰”,不如用這3個方法,孩子更能聽得進去

繪本鏈接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