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會引發金融危機嗎,有何依據?

商友之家


金融危機隨時都有,可預測的危機就不危險,各國都能提前做好對策,所以這次疫情引發的金融市場震盪是有的,但是程度不一定很嚴重,雖然美股出現了四次熔斷,但是美聯儲也及時做出應對,股市就是人心,市場預期不好,美股一時半會還上不來,但是金融流通領域還能保持流動性,美國也無限回購美債,釋放了充足的美元流動性,所以流通不是問題,雖然也會將美國的通脹傳遞至其他國家,很快我國也會有升高的通脹,這時候儘可能購入資產,通過貸款將自身風險轉移,相信隨著疫情結束,各類金融會明顯提升


信羽林伊


這次金融市場危機開始以來,美聯儲作為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機構採取了包括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短時期內,他們力求保證市場的流動性,防止金融及實體企業因流動性及再融資困難而破產倒閉,減緩金融資產價格的暴跌,穩定市場和投資者信心;從較長期看,他們期望減少經濟迅速陷入衰退的風險,保持金融市場的機制有效運作,防止通縮(或通脹)以維護幣值的穩定。

從現在情況看,經濟嚴重衰退的風險明顯存在,我們瞭解到的目前市場對未來GDP增長的各種預測存在著巨大的分歧。經濟衰退的確切程度仍高度不確定。從歷史的角度來看,5%或以上(按季節性調整的年化率計算)的季度環比收縮是罕見的,僅在全球金融危機、1973年石油危機和1979年石油危機時才出現過。季度環比收縮10%或以上將是史無前例的,但美國經濟在1958年幾乎突破了這一水平,那次季度環比收縮了9.98%。

這些背景信息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即2020年第三季度時,經濟的復甦是否會像一些人所設想的那樣呈V型,或者預計企業和消費者會繼續削減成本,以平衡和鞏固財務狀況,從而促成更可能的U型或L型走勢。財政政策一定時不可或缺的。美國的財政方案目前遇到了一些僵局,但我們預計相關的立法可能在未來幾天內獲得通過。我們現在應該瞭解一下,看看美聯儲這次都推出了哪些措施:

1:降低聯邦基金利率:聯邦基金利率時美聯儲最基本也是最傳統的政策工具。美聯儲連續兩次非常規性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使得存款類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聯邦儲備銀行系統以零利率拆借隔夜資金。

2:債券市場回購操作:通過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回購操作,即Buy/Sell債券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資金。

3:取消量化寬鬆(QE)的購債上限:3月23日美聯儲宣佈實施無上限金額限制的購買債券安排。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推出過三輪的量化寬鬆計劃,即通過購買各類債券來向市場注入資金。三輪計劃均有月度和總的上限安排,2014年十月量化寬鬆計劃結束時,美聯儲累計購買了4萬5千億美元的各類債券。

4:貼現率及貼現窗口:同樣是在3月15日,美聯儲將貼現率一次性減少125個基本點到0.25%。使得銀行可以以未到期的各類票據從聯邦儲備銀行進行貼現。

5:監管性寬鬆(regulatory easing):監管機構會暫時放寬一下原有的金融機構資金比例的一些要求,以便緩解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求,暫時保持一定的槓桿比例等。

6:緊急貨幣掉期安排:除原有協議的中央銀行外,緊急增加澳大利亞、巴西、韓國、墨西哥、新加坡、瑞典、丹麥、挪威、新西蘭等九家中央銀行作為貨幣掉期的交易方,掉期交易中的美元利率以0.25%計。掉期安排最少在未來6個月有效。

7:商業票據融資便利(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此安排曾於上次金融危機的2008年10月時開始實施,至2010年4月結束。主要內容是聯邦儲備銀行通過合資格一級做市商購買企業發行的短期商業票據,這個可以直接幫助有資格發行短期商業票據的企業進行短期融資。

8:一級做市商信貸便利:(Primary Dealers Credit Facility):是聯邦儲備銀行以限定好範圍的債券為抵押品,向一級做市商提供借款,以幫助一級做市商保持流動性以及保持其準備金的合理水平。此計劃當時由2008年3月開始實施,2010年2月結束。先後發放的8萬9千億美元的抵押隔夜貸款均如數收回。現在,美聯儲從新啟動了這個安排。

9: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便利(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聯邦儲備銀行和有關相關機構合作,從貨幣市場基金管理人手中購買資產。它的作用是一方面支持市場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幫助位置貨幣市場中特定金融資產的價格。

10:定期抵押債券貸款安排(Term Asset-backed Securities Loan Facility):這也是美聯儲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推出的一項安排。聯邦儲備銀行向那些合格的資產抵押債券持有人的機構和個人貸款,以盤活和維持資產抵押債券市場的持續運作。現在美聯儲也重新啟動了這個安排。

11:一級市場信貸安排和二級市場信貸安排(Primary Market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和(Secondary Market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PMCCF和SMCCF指聯邦儲備銀行在一級和二級市場上購買公司債,目的是維護信用債市場的有效性。估計這個安排直接影響到近期待發行的3000億美元的公司債。

希望美聯儲的這些政策措施能夠起到預期的作用。而這些政策加之未來可能實施的新的政策在種類和力度上的不同選擇將直接影響金融市場以及各類金融資產價格。 而金融市場真正的穩定和復甦勢必要依賴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經濟基本面的平穩和改善。


金融獵手


目前已經出現危機的部分現象,但金融危機還沒有到來。

全球股市暴跌超過20%,美國股市創歷史的出現4次熔斷,各大巨頭公司的股票也無法倖免,市場恐慌情緒擴大,前幾天新聞社交媒體熱議橋水基金擠兌事件。這些都符合金融危機的現象,但目前各國央行出手救市,美聯儲甚至直接把利率降到零,至今都沒有任何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倒閉。

這次出現危機主要還是因為新冠肺炎影響,後續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還得看國外對疫情的控制情況。目前各國都開始重視認真對待疫情,根據中國的經驗疫情是可控。在4、5月份若能有效控制疫情,不至於會出現金融危機,但對經濟的影響不可避免,看中國1-2月份的多項經濟數據創歷史新低。

目前已經有華爾街對沖基金開始抄底,今天A股滬指上漲2.34%,股市可能會迎來反彈,但市場走向還是得根據疫情決定,現在說危機結束或發生金融危機都還太早了。


不斷修正觀念


新冠疫情最直接的危害是擠兌一個國家的醫療資源,創造財富停擺,使得市場上財富減少而貨幣相對增加,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解決方案,會引起通貨膨脹。一方面企業困難,一方面民生困難。本幣貶值,外幣逃離。幾重危機都同時發生。所以一個國家有沒有實力,是在應對危機中體現,而不是在泡沫中體現。



瘋狂韭菜園


不是會不會,是已經引起經濟危機了,就看經濟危機的規模了,是29年那樣的危機,還是87年那樣的經濟危機


血色浪漫83376773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是否引發經濟危機 而是這場危機將要持續多久?手上有糧 才會心中不慌。


我不信


不會,

新冠疫情是可以控制的,我國目前的情況就是最好的說明!

疫情期間,可能會影響和延緩經濟的增長速度,但通過政府得力控制及國民的共同努力,最後終將逐步走向全面復工復產,需求在,市場活躍在,新冠通過控制及各方努力不至於無限期的沒完沒了,致以不會出現經融危機!


漠北操盤


目前看,的確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

國際金融危機通常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是否存在國際金融市場跨市場的持續的恐慌性下跌。二是是否出現大量的金融機構,特別是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倒閉。三是看全球的實體經濟運行是否受到了嚴重破壞。

看全球主要經濟體這段時間的表現,我們可以知道:全球實體經濟運行受到嚴重破壞、國際金融市場持續恐慌性下跌,這兩個要件是已經達成了的。

雖然並未有大量金融機構出現倒閉的情況,但是別忘記,僅是近期“橋水基金爆倉”的一條假消息,都引發市場劇震,可見投資者對當前情形的悲觀態度了。

但是,歷史不會簡單重複。

雖然此前2008年的金融危機,標誌性事件是“雷曼破產倒閉”,但不意味著今年一定要等金融機構出現破產倒閉才會有金融危機!

主要還是取決於新冠疫情的持續流行期能有多久。如果各國能儘快採取有效措施,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趨勢能夠很快得到遏制,那麼,金融危機發生的概率將被無限降低。

反之,如果部分國家防控不利,新冠疫情持續無法解決,對於消費行業的打擊會是致命性的。航空、旅遊、餐飲、酒店等行業會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於此同時,製造業也會因為嚴格的防疫管控而出現停工,資金流中斷,資產大幅下跌。

惡性循環之下,衝擊金融行業,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極大,需要加以警惕!


葉雨昶


走向危機的路上:

我猜想,世界正走向危機,今年已經有了兩個事件引人深思,一個是沙特大降油價,一個是美國走向無底線寬鬆。接下來會有什麼變化呢?

一種變化是其它國家跟著美國學習,實施匯率貶值,刺激出口,看誰坑過誰!另一個老方法是閉關,抬高關稅,禁飛禁航。只要歐州一跟,各國就進入囚徒因困境,你不坑別人但別人照樣坑你。貿易急劇收縮,原來的產業鏈就斷了。誰裝牛逼誰遭雷劈。

危機首先暴發於最脆弱的地方。

危機尚未真正到來,各個國家手裡都有牌,只有牌打光了才老實。然後再搞團結。

國際大事與我無關,怎奈俺太賤,看人家說也忍不住說。


機單軌珠海


從實體行業的角度為您解答一下為什麼金融危機可能來臨。

我們總是在說中國經濟在騰飛,那從內部角度來看,是怎麼做到騰飛的呢?依靠國家不停的印發貨幣、給大家漲工資嗎?當然不是,是各產業的升級讓經濟得到了發展。產業的升級可以體現在鍊鋼廠,掌握更先進的技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也可以體現在養殖場,有更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更優質的飼料,每年可以養出更多的肉禽。技術的發展,讓經濟得到了騰飛。

如今的中國,很多人在投資和經營時,喜歡加大槓桿,也就是通過各種渠道去借貸、融資。那對於實體企業來說,在科學技術發展停滯的情況下,加大運營資本只能擴大規模,去換取一丁點兒規模收益遞增。這樣的情況容易導致企業盈利率下降,然而資本的利率要求卻從未因你困難的處境,而對你降低索取。企業的盈利率下降,還款難度提高,是不是有點像當年的次貸危機了?

再加上疫情期間,餐飲、實體店、娛樂場所和旅遊行業等等遭受了很大的打擊,以及進出口行業幾乎停止運作。即使咱們的ZF可以對物價方面做出強力且宏觀的調控,但是國際形勢的預期如此之差,危機似乎是必然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