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導讀:在南方,清明粿有3種呢,除了艾葉餈粑,還有白糖鬆糕和大米發糕,這3樣都是南方清明節的傳統美食,都可以稱為清明粿。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在南方,踏入農曆三月,就是掃墓的時節,主要是清明節當天人流多,大多會錯峰出行,一般都會提前祭祀。清明節是祭祀先人的傳統節日,據說,這天不舉火,以冷食果腹,艾葉餈粑、鬆糕等清明粿屬於冷食,也不顯涼,所以就流傳下來清明節吃清明粿的習俗。鬆糕、艾葉餈粑等清明節美食,不僅體現民俗的飲食文化與節日內涵,更豐富了人們的餐桌與生活。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傳統清明粿中,白糖鬆糕是紅糖花生夾心餡的,鬆軟綿糯,香甜可口,傳統的做法要提前一天做準備。米要先浸泡一天再拿去打粉,花生餡也要提前一天炒熟,搓去花生衣,再跟紅糖一起錘碎,製成紅糖花生餡。記得制餡的是一臺腳踩的碎料機,一頭是凹陷的石盤,另一端連著木樁,將要碎的材料放入石盤中,用腳踩下木樁翹起,放腳鬆開,木樁錘打在材料上,重複操作,起到粉碎材料的效果。這臺碎料機,估計現在去博物館才能看到了,正是這些純手工的傳統做法,才能體現出傳統糕點可貴之處,現在,這些機器被料理機所取代了,唯一不變的是那種情懷吧。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現在想吃什麼糕點,真的太方便了,材料可以直接購買,隨時都可以吃。下面看看傳統清明粿,白糖鬆糕的做法。


【白糖鬆糕】/【白糖米糕】

【準備材料】:粘米粉250克、糯米粉100克、糖粉70克、水180克、花生50克、紅糖50克。

【具體做法】:第一步,製作紅糖花生餡料。熱鍋,先將花生米倒入鍋內炒熟,用中小火翻炒,直到聞到陣陣香味,手搓花生衣很易掉,放涼後試吃很鬆脆即為熟;將花生米起鍋,放涼後,搓去花生外衣;將紅糖掰成小塊與除去外衣的花生米一起放入料理機,點動攪拌,攪碎成紅糖花生餡料。這個是萬能餡料哦,每次多做點,可以用來做湯圓、餈粑、紅糖烙餅等。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第二步,調白糖鬆糕粉。先稱量好所有材料,把粘米粉、糯米粉和糖粉混合均勻,分多次加入水,直到將粉調成半溼粉。經驗得出,粉的溼度是粘米粉,糯米粉和水的比例是10:4:7.5是最理想的狀態。沒有糖粉的,可以先將白砂糖溶於水中,再用糖水跟粉混合,一樣的。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第三步,將粉過篩。最後調好的半溼粉是握緊能成團,一動就很易散開的;將粉平均分成2份,分別過篩,使粉細膩。注意哦,過篩的篩網跟液態篩網不一樣,篩孔是比較粗,用來過濾固體的。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第四步,準備一個大的蒸盤,底下刷點油,將一份過了篩的粉平鋪在蒸盤底部,輕輕刮平;中間撒一層紅糖花生餡,同樣刮平;最後將另一份粉撒入,並刮平;切記每一層都不可按壓。也可以是每一層直接篩粉入蒸盤內,總之要松,粉就要細膩,不能按壓。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最後,蒸鍋內放入適量的水,並燒開,在蒸盤面上蒙上一層溼毛巾,隔水蒸20分鐘,放涼後即可切塊。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鬆軟綿糯,香甜可口,有很濃的米香味和紅糖花生香,這就是記憶中的味道。現在,鬆糕也衍生出很多種餡料了,豆沙餡、乾果餡、草莓餡等,但我還是鍾情於傳統的紅糖花生餡。


傳統鬆糕的做法,步驟詳細,一看就懂,學會了做給家人吃


每逢節氣,吃的已經不是味道,是一種情懷。傳統鬆糕的製作,跟著步驟做,肯定會成功。喜歡的親們可以試試哦。


​感謝大家閱讀,歡迎大家關注,同時希望大家點贊、收藏、轉發並留下您寶貴的評論,謝謝大家!此圖文是由珊媽小廚原創,嚴禁不良自媒體搬運及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