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伙用200個公眾號製造出大“爆文”,結局卻特別意外!

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網上大致也是如此(並非都是如此)。一些網絡寫手衝著孔方兄而去,少數人可謂絞盡腦汁想製造出一個“爆文”,然後張開一個大口袋收銀子。不過呢,自古以來,人們看不上採取欺騙手法撈取錢財的那些人,現在呢,法律也不允許。

這些天總是發現一些文章中的故事明顯是編出來的,因為漏洞百出,邏輯混亂,估計也想製造“爆文”。同一個故事,居然還能有再版和升級版,讓人笑掉大牙。在明白人眼裡,這些文章沒有“爆”,作者的醜陋卻“爆”了。這不,又出現了一個堪稱史上最大的“爆文”,結果是,作者把自己“爆”出了“局子”。不知道一些天天在鍵盤上製造“爆文”的寫手有何感想。

團伙用200個公眾號製造出大“爆文”,結局卻特別意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格外被關注。一些寫手看中了這個熱點,於是圍繞這個熱點發文,點擊率應該不低,不像本號這種循規蹈矩的文章可能連通過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點擊量。不過這不是本號所追求的。其中就有一個“爆文”——“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文中詳細描述了所謂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經營“黑幕”,數十個微信公眾號先後輪翻轉發,閱讀量躥上了千萬次之多。

這個“爆文”,本號在微信裡收到過,根本沒有點開,因為畫面和標題很有印象,知道是一個移花接木的東西,過了一會兒,有網友說此是謠言,早就闢過謠。想不到還是成了“爆文”。看來許多閱讀之人,是不太動腦子的,見文就點,看了即信。這也許是一些好文章無人點擊,而一些“爆文”內容並不健康的原因之一吧。

前幾天,本號發現一個故事有些火,圍繞這個故事推出文章的寫手不少,於是想看個究竟。結果發現,明顯的隨意編造,故事沒前沒後,無地無點,文中載明的出處查無此頻,故事假得出奇,不過是找了一個“爆眼”話題亂扯一通。現在想來,應該是一個人的幾個賬號輪番炒作的結果。

團伙用200個公眾號製造出大“爆文”,結局卻特別意外!

對於網上的東西,特別是自己關注的東西,許多人一般不加甄別,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一些人看到“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之後,立即點開,又被文中描述的水產經營亂象所震驚,於是又轉給別人。當時正值疫情爆發和防控關鍵時期,一些人因此出現恐慌情緒,不僅擔心疫情,又擔心連水產品都不敢吃了。

由於此文太“爆”,引起相關方面注意,自然要了解一些情況。結果發現,早在2016年網上就出現“徐翠芹懺悔”的視頻,當時媒體已經闢謠。此次出現的“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與“徐翠芹懺悔”這個謠言完全一致,且事發地和當事人均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沒有任何關係,是借用了疫情新瓶裝了2016年這個謠言的舊酒。

2016年的網絡謠言為何再次重現?辦案人員發現,原來發布文章的公眾號是通過拼接篡改、偷換內容等手法,將舊帖套上和疫情有關的標題,這個徹頭徹尾的謠言就包裝成了一個新的謠言。

團伙用200個公眾號製造出大“爆文”,結局卻特別意外!

這是何人所為?辦案人員發現了線索,一下子抓捕了潛伏在無錫市惠山區某小區的李某、向某宇等9名犯罪嫌疑人,現場繳獲作案工具電腦9臺、手機24部,並在電腦手機內發現用於造謠傳謠的微信公眾號200餘個。

驚人吧,200多個微信公眾號!這200多個微信公眾號從何而來?原來,這個主要由無業年輕人(平均年齡僅19歲)組成的團伙,從2019年6月以來,註冊多家空殼公司,併購買、註冊大量微信公眾號,用以賺取不當利益。

一個謠言,為何弄出1000萬次點擊量這麼大的動靜?這是“網絡水軍”炒作的結果。搶流量,博關注,造謠炒作,是“網絡水軍”基本套路。為了增加點擊量,常用拼接、篡改等方式編造虛假信息,並配上誇大其詞、吸引眼球的標題,騙取人們點擊,然後從中謀取非法利益。

該團伙製造的此“爆文”,由於涉及疫情熱點,被推出之後,很快獲得超過10萬的閱讀量。該團伙又將該文發至全國“網絡水軍”群內,進行“炸群”推廣,先後操縱35個公眾號推送,共獲點擊量超1000萬次。巨大的流量使該團伙非法獲利近30萬元。團伙們嚐到甜頭之後,又加緊炮製了多篇與疫情有關的虛假帖文,徹底變成了一個謠言公司。

團伙用200個公眾號製造出大“爆文”,結局卻特別意外!

該團伙成員已被悉數抓獲,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等待他們的自然是法律的嚴懲。本號喜歡晴朗的天氣,公開透明,一覽無餘,想不到一些人卻是暗中操作,這就是人性的不同吧。此事也給我們一些啟示,製造“爆文”者可惡,但“爆文”的出現,也許善良的人們盲目相信也有關係,自己的善意被人利用了。所以,對於來路不明的文章,即使是微信朋友圈裡的,也不要輕易相信,還是用腦子想一想是真是假。如果發現許多地方不合邏輯,十有八九是假的,你說對吧。

(本文為原創;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