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稅為主的稅收體制是該考慮改革的時候了

用什麼區分發達國家?標準的做法是人均GDP,但也有一些直觀的通俗參考法,比如看人口老齡化情況,看城市建設情況,看福利教育和醫療情況,看衛生環保情況等等。

其實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考標準。比如科威特人均GDP達到了3.4萬美元,遠高於2萬美元的發達國家門檻,但不能說它是發達國家,主要原因就是其經濟結構和財政收入都是建立在出售石油資源上的,這樣就發達不了。


流轉稅為主的稅收體制是該考慮改革的時候了


主要的稅收分類就有流轉稅(貨一移動就收稅,代表稅種是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按增量財產徵稅,代表稅種企業所稅、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稅(按存量財產徵稅,代表稅種房產稅、土地使用稅、遺產稅),古代還有人頭稅(按人的自然特徵收稅,喘氣就收稅)。從稅收公平的角度看對增量財產徵稅的所得稅相對合理,但對保證財政收入的穩定卻不利;從對保證財政收入的角度,人頭稅最好,但全球基本上都廢除了,只能是加在物價中的流轉稅更為有利了。那財產稅又是什麼情況下使用呢,那是“後發達國家”,老資格的發達國家新增財富不多,但國家機器還得運作,沒辦法只有找存量財產下手了。

加在物價中的稅,很符合傳統儒家的觀點,悄無聲息的收稅,老百姓看不出來,反抗自然就少,但當2000年前西漢的“鹽鐵之爭”時,大辯論就理清了其利弊,不是全都是好處的,特別是對納稅人,問題可不少,現就拿增值稅來說說這種情況。

首先,加在物價裡,消費者感受不到,所以官方逐漸加碼的衝動是天生的,這也是減稅的難度很大的原因,人家想加,你叫減,能行嗎。

其次,鏈條式的層層加碼,會導致某些環節交稅多,某些環節少,理論上是毛利高的環節多。但是雖然不停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不能抵扣的成本費用還是不少,特別是人工支出和利息支出,這是製造業的大頭,這也是製造業稅收負擔重的主要原因。

再次,如果出現某環節有同行偷稅,這個“攪局者”就會在競爭中取得不當的成本優勢,同行中為了應對競爭可能被迫效仿,這就是為什麼稅務出問題一倒一片的原因,去年明星查稅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哦。

還有就是間接徵稅,導致民眾的納稅意識不高,慢慢就形成了納稅是企業的事的普遍認識。這樣他們就都轉過去抱怨物價了,為什麼同樣的商品國內生產的,國外更便宜,要讓大家都理解“出口退稅”這些政策可不那麼容易。

最後是由於交稅以大公司等企業為主,必然加重公司與個人在社會地位上的不平等,對勞動關係的改善極為不利,雖然《勞動合同法》很嚴厲,但公權力在收拾自己的金主的時候哪會真下死手,而勞動者又不依不饒,矛盾就會越積越深。


流轉稅為主的稅收體制是該考慮改革的時候了


說了這麼多,再看看發達國家以所得稅甚至個人所得稅為主的稅制,其實有一些問題,這個相當多的國外記者總結過,也有東野圭吾等寫精彩的短篇小說諷刺過,這個留待以後再和大家分享。但有問題不影響主稅種由流轉稅向所得稅轉移趨勢,希望儘快的出臺政策或者時間表。讓向海外轉移的工廠穩一穩,等一下改革的腳步。


流轉稅為主的稅收體制是該考慮改革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