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破解農產品賣難困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部分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出現滯銷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政府及企業都積極開展了應對行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的要求,不少地方官員“直播帶貨”,帶領村民通過互聯網銷售當地的土特產品,緩解了滯銷難。

帶農貨 直播優勢顯

農村是果蔬、肉蛋、農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受疫情影響,一批批優質鮮活的農產品在外銷時遭遇阻礙。從中央到地方多措並舉,積極解決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而“直播帶貨”正是其中一個不錯的方式。

“直播帶貨是‘直播+電商’融合下的社交電商新現象。與普通的電商銷售相比,直播帶貨更具社交屬性,具有互動性強、參與感強、動態直觀等特點。”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博士梁威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該模式的商品銷售更具針對性,主播預先對商品進行挑選,為消費者推薦特定品牌、特定款式的商品。

梁威認為,“直播+電商”模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上購物互動性、參與感不強等不足,以較強的社交屬性豐富消費者線上體驗,在疫情結束後仍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直播帶貨是一種充分利用現有信息科技的簡單可行的促銷方式,效果直接且明顯。”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國際商報記者說,直播帶貨是依託社交電商的一種銷售模式,它將語言、形象、動作、表情、演示等方式集於一體,是一種鮮活的體驗,通過實時互動增強電商的體驗感,是對傳統電商的一種補充。

洪濤提到,近年來眾多直播平臺促進了農產品直播的發展。今年3月,京東直播公佈多項扶持政策,邀請當地縣長、村支書走進直播間,向社會推薦特色農產品;快手新媒體為助力全國農業市場復工復產推出了“百位縣長攜手助農”扶貧公益計劃;淘寶直播啟動3月“春播月”,100位縣長市長陸續前來直播帶貨。

抗疫情 政企同出力

儘管主播帶貨不是新鮮事物,但並沒有廣泛運用到脫貧攻堅的實踐中。此次疫情危機倒逼網絡新技術加快推廣運用,鄉村第一書記紛紛變身“帶貨主播”。3月以來,四川省不少村的第一書記參加“抱團助農戰疫”公益活動,走到田間地頭,“花式”推介起了當地蔬菜、水果、走地雞等特色農產品。江西也開展了“百縣千品消費扶貧活動”,近百個縣的政府官員、第一書記、“網紅”等成為帶貨主播,為家鄉農產品打開市場。重慶市商務系統則廣泛發動和組織電商網商打通“出村進城”路,幫助農產品特別是滯銷農產品觸網銷售,有效紓解農產品銷售難。

在紅崖子鄉電商扶貧基地的水果番茄大棚裡,寧夏農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李正陽和助手王苗頻頻進行直播。李正陽笑著說,往年的水果番茄是熟了才找銷路,今年通過電商直播預售,效果很好。負責基地運營的是平羅縣電商協會成員單位平羅縣紅翔沙漠甜瓜合作社。合作社邵波說,今年種了7棚辣椒、18棚西紅柿、3棚水果番茄,沙漠瓜菜無汙染,品質得到市場認可。

“直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縣長直播帶貨幫助農民打開農產品銷路。”洪濤說,疫情之下,一邊是農產品滯銷,一邊是農產品“非接觸性”的新消費模式“井噴”式增長,直播未來將由“帶貨直播”向“應貨直播”發展,即市場或消費者需要什麼就直播什麼,向市場和消費者精準營銷。

梁威分析,一方面,相對於網頁的平面圖、文字等有限信息展示而言,直播間相對更為直觀,農產品的外觀、質量、生產渠道等多維度的信息能夠得到全方位展示。另一方面,縣長、市長等領導幹部和明星、“網紅”等達人直播帶貨農產品,能夠運用公信力和個人知名度等為農產品的質量提供背書,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從而擴大農產品銷量。

第一書記“直播帶貨”開了個好頭,隨著疫情消退,這樣的銷售方式或將繼續下去,為更多地區更多群眾帶來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