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IM+實時音視頻的PaaS能力 助行業百態戰疫情

庚子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為所有行業按下了暫停鍵。3月隨著疫情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得到有效控制,千行百業逐步努力復工。“遠程”、“線上”成為復工期間主要工作模式,這背後其實是“實時音視頻”、“即時通訊”這一類的互聯網通信雲技術能力為其保駕護航。

IDC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中國ICT市場的影響》報告中出現了“智能化”、“數字化”、“在線化”、“分散化”等關鍵詞,並解讀了數字世界或數字經濟需要IT技術的支撐。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直播、電商、社交等各行業在疫情期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讓我們看看復工背後,互聯網通信雲是如何支撐疫情下的行業百態。

在線教育以互聯網通信雲技術加持,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疫情當中,延遲開學的政府令出,千萬“不請自來”的流量浩浩蕩蕩湧向了在線教育平臺,這對在線教育而言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無論是學校,還是線下傳統教輔機構,以網絡大班課為主要形式,全面轉向在線教育,幫助2億多學子實現“停課不停學”。當這些學生被迫嘗試、熟悉、接受直播公開課,在線教育以極低的成本完成了一場大規模的用戶使用普及。

但對在線教育而言,這場疫情並不只是機遇。面對突如其來的使用量暴漲,機遇下面還暗藏著挑戰。在技術成為在線教育核心支撐的當下,由於技術上的準備不足,導致用戶登錄難、畫面卡頓、延遲、音畫不同步等問題頻繁發生,一次性將種種弊端放大到如此廣泛的用戶面前,讓教育界同仁們意識到,“體驗”才是在線教育生存的根本。

如何通過“用戶體驗”滿意度的大考?多個在線教育平臺紛紛將技術和服務前置,放在了原創精品課程和挖掘名校名師之前。實現在線教育穩定性和流暢性,從技術角度來看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一、足夠的服務器帶寬、存儲等基礎設施保障,並能根據實時在線人數,進行秒級的動態擴容;二、對現有場景,無論是網絡大班課還是一對一課,進行針對性的互聯網通信雲技術優化,比如基於不斷成熟的弱網環境下的高併發技術,打造高清課堂,實現低延時傳輸;三、利用IM+實時音視頻技術,在教學中增加互動體驗,如直播中的互動白板、多人互動視頻,賦予教學場景生動逼真的視覺體驗,向“線下課堂”還原與靠近。

通過多種互聯網通信雲技術手段“協調合作”,才能確保老師順利直播,學員流暢觀看。可以說在線教育井噴元年,紮實做好技術基本功,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方能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在線醫療成疫情第二戰場,互聯網通信雲技術發揮隱形實力

疫情爆發以來,大眾紛紛在線諮詢自身症狀是否為新冠肺炎、口罩選擇和佩戴方式、低熱處理方式等,此前並不活躍的在線醫療行業迎來了“春天”。

聚合IM+實時音視頻的PaaS能力 助行業百態戰疫情

2020年新春中國在線醫療平臺診療量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累計訪問量達11億次,新用戶註冊量比疫情之前增長10倍,日均問診量比疫情之前增長9倍。各平臺用戶問詢需求激增,如春雨醫生有關呼吸內科的問題量增長近6倍,全平臺問題量相比2019年平均日問診量接近翻番。這些都說明具備專業、及時、高效、便捷特點的在線醫療成為特殊時期人們就醫的有效補充方式。

遠程問診的主要形式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一對一單聊。單聊內容通過話音、圖文,以及視頻交互的方式完成,這就需要信息不丟、不重、不亂序,信息能100%達到。在線醫患之間溝通的穩定性、流暢性以及圖文交互的即時性,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醫生、醫院和醫療機構對於病情的判斷與患者的體驗。

因此,在線醫療的核心“體驗”仍然需要基於穩定可靠的互聯網通信能力。疫情讓在線醫療成為第二戰場,互聯網通信雲技術則賦能給眾多的在線醫療平臺,成為她們背後成功的隱形實力保障,讓患者在線獲取醫生的健康指導,實現足不出戶在線問醫。

遠程辦公的“無接觸”模式,需互聯網通信雲技術做保障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移動辦公市場規模達到288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375億元,增長率為30%。

聚合IM+實時音視頻的PaaS能力 助行業百態戰疫情

移動辦公市場規模分析

受疫情影響,2020年初遠程辦公需求激增,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新春期間中國遠程辦公企業規模超過1800萬家,遠程辦公人員超過3億人。面對用戶量井噴式增長、過億的高併發訪問量,諸多遠程辦公軟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罷工”,成為企業不能承受之重。比如雲視頻集會作為遠程辦公中的標配,出現了卡頓、崩潰、掉線等各種罷工行為。

雲視頻會議最佳實踐表明,影響音視頻穩定性、流暢性的互聯網通信雲技術是關鍵。比如,採用先進的實時音視頻技術,通過分層編碼、大小流設計、帶寬估計以及多服務器優化等,才能做到對多路的穩定支撐。

雲視頻會議除了通信質量的穩定性,同時在線更多路音視頻也是企業剛需。目前,市場上多數產品只能做到10路以下的同時在線,很難滿足企業復工多人視頻的需求。疫情期間,能夠提供更多路同時在線的實時音視頻能力的企業則備受關注。比如,深耕互聯網通信雲技術多年的融雲,在視頻會議方面能夠同時支持14路,純音頻能夠同時支持25路,而擁有這樣PaaS能力的廠商少之又少。

根據國盛證券研究所近日發佈的《通訊行業:遠程辦公迎機遇,視訊賽道最核心》報告顯示,中國遠程辦公人口滲透率不足1%,相比發達國家的滲透率並不理想。此次疫情給予了“無接觸”模式一個機會,未來該模式或將迎來“井噴式發展”,而互聯網通信雲技術則成為其發展的基礎保障。

電商、直播、社交、遊戲等行業逆勢上揚 互聯網通信雲技術保駕護航

疫情期間,與慘遭重創的旅遊、餐飲行業不同,電商、直播、社交、遊戲等行業逆勢上揚,因為這些行業恰恰滿足了宅在家裡,足不出戶的常態需求。

以“電商+直播”為例,疫情下,電商直播成為鏈接“暫停營業”的商家與“足不出戶”的消費者的核心中樞,直播電商儼然成為新零售代名詞。中信證券研報預測,未來直播電商將與傳統電商進一步融合,依託細分受眾及粉絲沉澱,直播電商將成為商家運營的重要營銷工具及部分非標品的標配線上導購工具。長期來看,隨著 5G、AR/VR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直播形式將進一步演進,未來有望實現“雲逛街、雲購物”模式。

而“雲逛街、雲購物”模式的構建,同樣離不開互聯網通信雲技術的保駕護航。以直播大V李佳琦為例,每場直播基本1000萬左右的觀看人數,而疫情期間第一場直播達到了1482萬人。直播間瞬間的消息高峰值,對直播互動的穩定性和流暢性提出了極大挑戰,這就需要有過億級別的即時通訊和實時音視頻雲服務能力,才能確保直播質量。

據公開報道顯示,融雲的IM+實時音視頻技術經受過日均消息量 150 億條,日消息峰值超 2218 億條的極限考驗,疫情期間穩定支撐了小象直播、天天狼人殺、樂學教育等超過30萬款APP用戶的即時通訊需求,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直播、電商、社交、遊戲等多元化組合場景保駕護航。

結語

在互聯網產業鏈中,不僅有眾多SaaS廠商提供了拿來即用的在線產品,疫情期間實現了“在線化”、“分散化”的行業新常態,我們還應該看到隱藏在這些產品和平臺背後的PaaS廠商,正在以提供技術能力的方式,綻放著隱蔽而強大的光芒,助力疫情下的行業百態復工後逆勢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