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習書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講得玄玄乎乎的,是這麼神祕嗎?

weifuren


我本人習書法多年,雖是業餘愛好,但具備專業水平。幾十年的書法習練中,多是學習和研究書法的技法。至於你所謂的書法心法,我不知道所指是什麼?是對書法的悟性,還是對書法的想法?宋代書法有“尚意”之說,尚意大抵傾向說書法心法的意思吧,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所說:學書通於學仙,煉神最上,煉氣次之,煉形又次之。”不知這算不算是心法的論述?但從中國文字、書法史上所留下來的關於書法論述,大都是對書法技法的描述,很少關於心法講述的。無論是蔡邕的《筆論》、《九勢》、衛夫人《筆陣圖》,還是王羲之的《筆勢論十二章》、歐陽詢《用筆論》、張懷瓘《論用筆十法》等等,留傳下來古今書法理論和著作大都是對書法技法論述,很少看到關於書法心法的論述,或許我才疏學淺,至今我沒有看到過關於書法心法的理論和著作。所以至於你所說書法的心法與技法哪個更重要?也就不言而愈了。(下面3幅作品是本人的習作,獻醜了)





楊旭創新贏銷


我的書法很差。

但我一直堅持著練字,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神秘的力量,當你感覺真不行的時候你就會被他籠罩。

沒有一點能力能突破。

我想學書法好到一定程度上一定會出現一種神秘的東西,說他神秘,因為我們現在不知道,在人腦中一定存在著某種隨機的思維。這種思維會引導人做出難以想象的事情。

不過我相信這種心法只有達到一定境界的人才會有。也就是說在全國能進上100名,200名才有機會有這種感覺。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寫字差在全國一定能排進前100名,能反推出來,他們確實存在著某種不被人發現的大腦活動。

這些人真幸運。


李銳A


說實在的,我也沉浸期間多年但也不太明白所謂的書法“心法”一說。書法有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說法,唯獨這個心法較為少見。估計是哪一位為了體現高大尚將筆意用心法一詞來替代吧!

一般來說,書法三要素為:筆法、筆勢、筆意。

其中筆法和筆勢是屬於技巧方面的內容,而筆意則是屬於神采方面的。

按照提問者所說的“有人說,學習書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如果按照這一句話來理解,那就是可以解釋為是屬於筆意方面了。說白了,也就是他認為一幅作品的神采比書寫技巧更為重要。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問題是前提不成立。

一幅作品如果書寫者都不能掌握好書寫技巧,即使心中有千千情感,請問如何藉助漢字的造型之美來進行抒發呢?

因此

書法的學習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捷徑,先學筆法,再擇帖臨習,出帖後旁涉諸家進行融會貫通。這是一條古人在漫長的時間內總結出來的正確道路。

書法是提倡創新,但是,只有先繼承後才言創新,若筆下所書連出處都不可見,談創新豈非讓人笑掉大牙。

----------------------------------------------------------------------------------------

我是書法有云,一個書法愛好者,從事書法軟、硬筆基礎教學,偶爾有點瘋,喜歡,就關注我吧。


書法有云


其實心法的問題是隨著技能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創作研究水平時,才開始意識其重要性的。

開始學書法時,心抖手顫,集中精力於筆畫不帶鋸齒。接著造型,儘量把字寫端正。綜合筆畫與結構的臨帖,練著練著就是十年。

能獨立創作以後,首先會發現結字能力不足,結筆方式欠缺,需要廣泛學習,在勤奮的基礎上學習掌握一些名家,諸如王羲之、張旭、顏真卿、吳昌碩、《曹全碑》、《禮器碑》的技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不用說自以為是的心裡了。

當你掌握了一些技能以後,你一定會有創作欲。創作的路上,你會發現,書法其實不是鄰居大爺說的“熟能生巧”,而是個“腦力活”。





心連心戰疫


此題問的確是妙,

書法學習心法巧。

臨帖即要背記好,

心裡記熟更重要。

悟記摹背神領超,

書寫結體勢韻耀。

玄不玄乎亦如此,

持之以恆出成效!

本人多次獲全國硬軟筆書法獎,談點淺見,以飱互學!


星辰書法


學習書法,心法比書法技法更重要,這是真的並不是玄玄乎乎,神神秘秘。一幅好作品,一定是所謂胸有成竹,一氣呵成的。心法是道,無論是從字間架構,還是從運筆,還是運筆中貫氣,根與本,都是來源於心。而技法相比而言是術。先有道,再有術。所謂明道,順勢,優術,完美結合才能夠寫出完美的作品。包括日常學習中讀貼也是要眼到,心到。心,眼,手完美配合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萍姐筆名思齊


我認為所謂書法的心法就是人的悟性。習書要認真,臨帖要用心體會,起筆、行筆、收筆,特別是章法佈局,筆勢的體現,非用心揣摩不可。


金星753


  1. 先到書店買一本大學用的學習書法方面的書法教程,認真讀完,對書法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掌握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這對你在書法方面的發展堅持正確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選1本名家的並且自己喜歡的字體認真臨摹,一般來說應該按楷、行、草的順序學習,達到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程度時,如果天天堅持練習,這段時間估計要三年。
  2. 掌握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這對你在書法方面的發展堅持正確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3. 可以拿著自己的習作去拜師,這時拜師求教才能領會老師的指導,因為有實際體會,先從楷書入手,因為楷書可以規範結構和筆畫,建議從顏體和柳體練,歐體和趙體有一定難度。
  4. 書法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和學問,想要搞好必須刻苦練習,持之以恆,堅持一生,除了有決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隨著水平的不斷增長,不斷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修養,這對學好書法都是有作用的。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書法沒有所謂的心法,也沒有速成,就是一筆一筆的錘鍊自己,這跟在電視上看的什麼武俠片裡的神功秘籍和武功心法兩碼事,若是真的有的心法,那就是書法練習過程中需要不斷臨帖、讀帖,反覆的尋找書法中線條的力量和韻味,筆墨間的快慢緩急的速度和節奏。


任何事情,都是1萬小時定律,凡是玄乎乎的,走捷徑的都是忽悠。擦亮眼睛,練習書法是養心性,花不了幾個錢(筆墨紙硯的費用+幾本字帖的費用,一年下來,也就1000元最多),那些說的玄乎乎的大都是騙子,謹慎繳費。


美國東西方藝術學會


我是伊人,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心法和技法的話題。

這裡類似“道”和“術”的關係

心法是你的精神內核,心法修煉到一定境界,技法會自然生髮,方法會自己長出來,這就到達一種開悟的境界。

也是我們說的能量最高點。

心法是一個人想要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有心法可以處亂不驚,自如應對。

技法是方法方式,是心法的表現形式,技法是一種行為方式,如果只學習技法,比葫蘆畫瓢的去做,有可能會失去一些內在的溫度和感動。

學習技法的時候用心去體會,會帶動心法的修煉,從而不會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修煉心法的時候注重技法的活學活用,會讓技法更加的富有生命力。

心法和技法相結合才是最好的狀態,也是我們要追求的道術結合,最後我們修煉的境界是無招勝有招,因為決定你人生的舞臺有多高的 是你的心[心]明白了這一點,人生更通透



伊人說美麗


書法創作兩階段:技法和心法,技法可以練,但心法要從經典中來。

有學者認為,寫經體自由風格的出現,應該追溯到唐代。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出現了眾多書法家抄經的局面,並在此時寫經體書家已經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不同的人抄出不一樣的風格,後來隨著佛教勢弱,抄經的數量越來越少,尤其是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寫經、抄經逐漸被印刷技術取代,後來僅剩下一些僧侶和部分喜歡佛法的書法家在抄經。

那麼從廣義上來說,或者說,今天再來重新理解和定義寫經體的時候,則是指,在原寫經體的基礎上,無論是形式還是風格全都發生了變化。知名書法家王正營認為,寫經體不再僅僅侷限於單純的抄寫佛經,而是在此基礎上還包括《道德經》、《孝經》和《心經》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哲學經典,不同的書寫內容,書法家心境不同,為此也會用不同的筆法去表現。除了史料中記載的隸書楷書外,也出現了行書、標準草書甚至於篆書的書寫形式等等。王正營談到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便是寫經體的經典代表作品,于右任多才,是詩人,也是書法大師。他尤擅“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他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

王正營還表示,所謂的寫經其實是在寫經的過程中去讀經、去感悟經典,因感悟經典,才能通過書法的形式寫出不一樣的作品來。從藝術的角度來分析寫經體,分為技法和心法,技法,所有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都可以去練,但心法卻各有不同,不同的人書寫寫經體其風格都不一樣,這就是心法的區別,心法的提升要從經典的感悟中得來,經典,需要去踐行,提高心性,最終心性的高度,將決定於藝術的高度,這是歷代書法大家都會有的感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出版年鑑社社長郝文勉博士主要從事古文字及書法的整理研究,他表示,寫經體有兩大特點,一是工整,二是韻美,其字能打動研習者的心靈,愉快接受經義,更奠定了書法家之基本功。因此,寫經體出現之後,古代的著名書法家,基本上都有寫經的經歷。現在,以寫經體為代表的楷書仍然是衡量書法家的標尺。比如,大家熟知的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唐代的褚遂良、元代的趙孟等等都有非常著名的寫經體傳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宋代馬遠的《王羲之玩鵝圖》,關於這幅作品還伴有傳送至今的“王羲之寫經換鵝”的故事。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被後人譽為“書聖“。其生性愛鵝,據唐代《晉書》記載:“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