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喝酒、賭博、敢懟前輩,寫1000萬+閱讀量詩詞的李清照並不那麼"婉約"。她喝醉過的酒,經歷過的事,嘗過的愛情,寫成了我們年少時的“朗讀並背誦全文。”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我很懷念李清照,她是我十幾歲時候的夢中情人。"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


一:年少成名,飽覽詩書


近些年對章丘的關注,可能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舌尖上的中國》的一口鐵鍋。高光、亮面、魚鱗紋是章丘鐵鍋的三大特色,200元到400元不等的價格,讓人紛紛種草甚至脫銷。但熱度並未持續很久,半年後卻少有人問津。


李清照便生於這濟南章丘,幼年在這裡長大。


父親李格非是蘇軾四大後學士,當時宋朝六品小官,母親是狀元的孫女,善於寫文。

在淵博家學的薰陶中,李清照自幼翻盡家中萬卷群書,琴棋書畫無不精通。當時的封建社會,一般女兒家都是專讀女紅,深養閨中不出門。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然而婉約派李清照,好酒也好賭。


在父親李格非“文不以苟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的教誨下,李清照對寫作態度的認識,對人之品格的要求,對國家社會的見識,皆非尋常女子所能及。在這樣做的環境中,李清照慷慨桀驁,敢愛敢恨也許她父親也不曾料想到。


6歲那年,父親李格非升官做了太學博士。太學是古代時最高的國立學府,父親調去了這裡做教授。李於是隨同父親到了汴京城。京城的繁華萬象,讓李清照的見識更廣泛,更促進了其寫作的熱情。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寫過一篇10萬+傑作《讀中興頌碑》,來憑弔安史之亂的英雄。“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不久,文壇上出現了和詩兩首。對比張耒的,這兩首和作立意更加深刻獨到。“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吾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運輸給楊貴妃嶺南荔枝的戰馬,算是唐朝的順豐了吧。


在張的筆下,是對唐朝英雄驍勇善戰的歌頌;和詩中,則是見君主荒淫無能,臣僚爾虞我詐的另一面。為什麼安史之亂的兵馬一出戰就頻頻失敗?因為戰馬給楊貴妃寄快遞送嶺南荔枝途中多有累死了。


和詩的作者,她就是李清照。這一年她僅17歲。


父親見她寫的好,隨手一個轉發流傳,引起了現象級的閱讀點贊評論。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筆下表達出對家國社稷的關注與憂慮,令世人刮目相看。這樣一篇爆文,讓李清照在當時的京城便小有了名氣。


二:在春天遇到初戀


愛情的發生像極了一場意外,那是在一個春天。


公元1101,吏部侍郎的三公子趙明誠,到戶部員外郎的李格非家中做客。在經過庭院的時候,趙公子迎面感受到的,是一陣阡陌之上能讓百花盛開的春風,消融他內心萬物的,是一位“白衣少女”,少女正是宋朝的第一才女—李清照。


露濃花瘦的院子裡,李清照剛剛耍完鞦韆,薄薄羅衣上滲透著汗水還未乾。突遇一闖入的男子,慌亂得鞋子都沒穿,穿著襪子就要逃,嚇得頭上的金釵都滑落了。含羞跑開,又回頭靠門,假裝嗅了嗅青梅花香。


這次相遇,對兩個人來說就像是一場夢。如果你看過《鶴裡華亭》,男女主在柳絮紛飛春光無限的庭院,屏風前定情這場史詩級相逢的戲,或許更能具體想象那種美妙。喝著可樂突然就覺得就有點檸檬味道的我,一度懷疑這戲是不是借鑑這段佳話。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李清照回憶起這段甜甜的相逢時,落筆為詩: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鞦韆》


別人家的相遇寫成了情書,寫進了我們九年義務的教科書。


不久之後,二十一歲的趙明誠與十八歲的李清照結為夫妻。到這裡,你應該要明白:遇到喜歡的女孩子,春節要主動去人家家裡走動。


事情不完全是這樣子的。愛情,遠在在春天到來之前就有了伏筆。


大相國寺,很多古裝電視劇故事上演的場地。宋朝時,大相國寺是汴京最大的寺廟,也是最著名的古玩市場,每個月都會搞一次大型的廟會。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示意圖。北宋,大相國寺深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成為全國佛教活動中心。


17歲那年一天,李清照哥哥帶她去那裡玩,恰巧碰到了趙明誠。


趙明誠是太學生,也是李清照父親喜歡的學生。宋時太學管理比較嚴格,一個月只有兩天,初一和十五,可以請假回家。趙明誠喜歡蒐集和研究金石,擁有“汴京第一金石學家”的美名。他業餘樂趣是去大相國寺,淘寶蒐集文物。


那次相遇後,不知道趙明誠晚上會不會失眠,但做夢紮紮實實是有的。


元代有本小說叫《琅嬛記》,書中記載諸多荒誕不經或有神話傳說的故事,類似於《山海經》。書中記載:趙挺之給趙明誠催婚。有一天,趙明誠告訴他父親,他夢到了一本書裡有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這三句話翻譯翻譯,就是驚喜。合起來是“詞女之夫”,示意告訴父親要娶一名詞女。


這 都 是 套 路!


婚後,兩人各自的志趣依舊。兩個人常會去初戀的地方大相國寺淘一淘寶。


趙明誠看到一個文物買不起,就會把衣服脫下來到典當行換錢。買一些文物,順便買一些水果,回家後與李清照一起品鑑。


有一次,文物販子把南唐徐煦的牡丹圖給趙看,提出要20萬錢來買。因為買不起,最好也只能把它還給文物販子。為此夫妻兩人惋惜了好多天。


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來形容美好的婚配。在許多人眼裡,李清照與趙明誠的似乎更勝一籌。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兼具。若預先知道趙棄城而逃,我絕不同意這門親事。


三、車馬書信走得慢,離愁相思那麼長


婚後第2年,朝廷開始了一場激烈的新舊黨爭。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示意圖。


江西撫州人王安石是新黨的代表人物,主張變法;蘇軾領軍舊黨,反對變法。宋徽宗親自題寫了“元佑黨人碑”,將舊黨名字刻在石碑上,立於宮殿門外。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不幸列入舊黨,被摘去官帽,發配廣西。李清照公公趙挺之,是新黨的得力干將,在朝局中獨掌大權。


為了給父親脫罪,李清照上詩趙挺之,懇請從寬處理父親的罪責。“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媳婦對公公直言不諱,即便放到民風開放的唐朝,也極為罕見。即便如此懇切,也沒能打動趙挺之。政治形勢的發展必然不可逆。


就在這時不久,趙明誠離京出仕,他們開始短暫離別,短則數月,長則一年。那時候車馬,書信走得慢,離愁,相思那麼長。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夏天的荷花最好看,然詞中開頭第一句是秋天。心裡想啊想,希望與趙一起去看荷花,但一直沒有等到他回來。夏天過去了再不去看,就要看不到了,只能一個人去了。於是,李清照輕解羅裳,一個人登上蘭舟。

望白雲悠悠,期盼趙明誠的來信。


“錦書”、“月”兩個意象都是相思。月滿西樓,當年的杜甫也曾雲“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表達對妻子的思念。


重陽時節,李清照填詞寄給趙名誠。趙明誠讀後自愧不如,想超越她,於是廢寢忘食三天三夜。得詞五十闕,羼雜在李清照的詩詞中給友人陸德夫看。誰知陸賞玩再三,讚歎道,三句為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瘦。”。


這就是那首要求背誦全文的《醉花陰》。


四、歲月易安,青州十年


政治鬥爭從未有真正的贏家。公元1105年,李格非去世。公元1107年,李清照24歲。這一年公公趙挺之在家病卒。


失去了靠山,李清照夫婦很快在汴京難以立足。此後,兩人便隱居青州,開始了長達10年的隱居生活。生活悠閒,遠離廟堂。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示意圖。


往往性情中人,不順的是時候就會想起陶淵明,想起那篇《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李清照於是把居住的書房取名叫歸來堂。“依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把自己的號叫做易安。


隱居青州期間,趙明誠對金石書畫的痴迷更甚,李清照從一旁輔助整理。白天時間不夠,晚上繼續加班,常以996“夜盡一燭為率”收藏金石字畫,用了15間屋子才裝下。整理校勘古籍,撇去時間精力,金錢消耗也相當可觀。為此兩人常節衣縮食,克勤克儉。


趙李在整理完平日書畫後,常以鬥茶猜書為樂。聰明過人的李清照常會說在某書某頁某行,趙明誠翻閱發現絲毫不差。李清照得意大笑,以致於茶水都潑灑樂一身。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清代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的納蘭性德寫對妻子的悼亡詩,引用這“賭書潑茶”典故表示對美滿夫妻生活的懷念。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示意圖。


隱居期間,李清照寫完了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一篇完整的《詞論》,此時的李清照還不到27歲。她大膽地批評了許多著名詩人:晏殊、歐陽修、蘇軾博古通今,詩寫得可以,寫起詞來音律不協,只能算加了標點符號的詩;批判柳三變柳永詞寫得庸俗,難登大雅之堂;論秦觀詞太文藝,不接地氣......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
“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青州十年可能是李清照最美好的時光。沒有異地戀的惆悵,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家庭的糾葛,沒有政治的干擾。雖然李清照的詩詞很少有明確系年,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字裡行間,依稀尋找到那時花開,歲月靜好的氣息。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如果生活一直這樣安逸下去,李清照或許另有一番作為。但人生最容易預料的,是不可預料。


五、國破山河在,物是人已非


宋徽宗公元1021年,朝廷任命趙明誠為萊州太守。起初李清照並未同行,而是等到次年八月,她才由青州前往萊州。久別重逢,本該大喜過望,但李清照前往萊州中途所作的《蝶戀花》卻似乎情緒低落。或許詞人隱隱約約感覺到此後的人生,又是一場又一場的惜別傷離方寸亂。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


事實上,在宋代士大夫官員大都會養歌妓、納妾。蘇軾、趙明誠亦不例外。李趙膝下無子無女,感情應有缺失的一環。


公元1127年,金人大舉入侵。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皇室南逃。北方局勢岌岌可危。趙明誠先行南下江寧,為母奔喪。如何處理青州家中的收藏,便落在了李清照的頭上。這一年,李清照43歲。她整理了家中的金石收藏、書籍器物,踏上了南歸之路。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記載了這段苦難經歷,“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度淮,又渡江,至建康“短短二十個字,包含了不盡的艱難險阻。期間因戰亂丟失損毀了不少收藏多年的寶貝。


等她到了南京,已經是次年的夏天。趙明誠將妻子安置在一處沒有書刊,有些破敗的居所,自己則忙著到處應酬。


隨後,李清照隨趙明誠在南京居住的這一整年,戰亂時對故國的懷念,亂世中了無意趣的憂傷,漸漸出現在了詞中。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臨江仙》


雖說“試燈無意思”,但當金陵城被大雪覆蓋時,為覓詩意的踏雪心情偶爾還是會有。在南京,李清照最愛登城。書中時這樣子記載:

易安每值大雪,她就會頂笠批蓑,巡城遠覽以巡詩。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示意圖。


靖康之難,對於當時的大宋子民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然而作為一國之君的趙構,卻被金人嚇破了膽,即位後置大片失地不顧而難逃。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金兵再次南侵淮楊,宋高宗倉皇南渡。


李清照一貫是主張抗戰的,從少女時代便是如此。宋胡宗汲的《詩說雋永》載:“今代婦人能詩者,前有曾夫人魏,後有易安李。李在趙氏時,建炎初從密閣守建康作詩云:‘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覺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直斥君臣無能。當時流言傳說趙明誠生前曾將所藏文物私與金人,也許與李清照的諷刺主和派不無關係。


公元1129年三月,一天夜裡,李清照整宿沒有等到趙明誠回家。據《續資治通鑑》記載,時任建康知府的趙明誠,竟因一場小小的兵變,乘著夜色從城牆繫繩逃走,全然不顧城中的百姓,自己的妻子。


趙明誠被朝廷罷了官,李清照跟著丈夫繼續南遷,打算在江西贛江邊定居。途徑烏江,面對項羽自刎處,李清照寫下來千古名句。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


借古諷今,但又有誰知道,追憶往昔地李清照是如何地失望。丈夫拿不動兵器,甚至不戰而逃。這首詩的背後隱藏了李清照怎樣深沉的悲慼。


趙明誠與李清照結為夫婦後,見李清照批評過很多人,但不曾想,到最後卻是妻子看不起自己。


六:悽悽慘慘慼戚



公元1129年七月底,被罷官的趙明誠收到朝廷任命。本可以坐船在去湖州赴任,但趙為了更快,選擇更快的騎馬,沒想到染上風寒。等趕到時,略懂醫術的李清照已知病入膏肓,無力迴天。


八月十八日,趙明誠病死在建康。李清照徹底沒有了依靠,上無父母,下無子女,孑然一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尋尋覓覓》


她的孤獨難以料想,那一年李清照四十四歲。


三年後,漂泊日久,在弟弟的催促下,決定嫁給一個叫張汝舟的武官。在婚後不久,李清照發現此人動機不純。他結婚的目的竟然是得到她的財產和金石收藏。為了讓李清照屈服,張汝舟甚至對她施展拳腳。李清照不堪受辱,結婚三個月後決定離婚。


因為這場婚姻,李清照被關進了監獄。在宋代,妻子很難向丈夫提出離婚,李清照只好狀告張汝舟科考舞弊,騙取官職。


宋朝的法律規定,女子告夫,無論對錯,都要坐牢兩年。



“諸告周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雖得實,徒二年。”


李清照不惜入獄,也要爭取自己的自由。最終張汝舟被朝廷罷官,並流放柳州。李清照九天後被人搭救出獄,


這一次,又是李清照的命運的一大波折。


此後,李清照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金石錄》中。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公元1135年,五十二歲的李清照登上八詠樓,北望大好江山。她這一生,恐怕再難返回故土了。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題八詠樓》


60歲,將整理的《金石錄》三十卷捐獻給了朝廷。


李趙用盡半身心血整理的《金石錄》,上訖三代;下至隋朝五代,著錄所藏金石拓本共二千種,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此後李清照像是一位謝幕的刀馬旦,行蹤模糊,事蹟絕跡史書。


公元1155年,73歲的李清照,留下了歷史上關於她的最後一個記載。一位孫姓朋友和她女兒常來看她。李清照想把一生所著,決定將書籍傳授給一位小女孩,卻被“女子無才便是德”拒絕了。

這是史書上的最後一段關於李清照的記載。


七: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於李清照,史上有諸多評價:


才力華瞻,逼近前輩—宋 王灼


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明楊慎


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清李調元


大河百代,眾河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支女兒花

---臧克家


明代《古今女史》,將李清照評論為“博家之祖”。才華是她最大的盛名,感性婉約,胸有丘壑。李清照的個性自由而獨立,愛好都十分有趣。


  • 喝酒

李清照流傳的詩詞中,有過半帶有“酒”和“醉”字。整理李清照的詩詞裡,這兩個字的頻率超高。傳聞也不挑酒。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


寒食將近,喝了點扶頭酒,瞬間有了感覺,做了點首有難度的詩。立即點擊發布,人還沒有醒過來,評論已經過千,點贊無數。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下雨天好飲酒,喝完酒誰去,不吵不鬧,酒品好。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想念一個人從早想到晚,難過的很,於是提了一壺酒,邊賞菊花。也不知道是不是飯後飲酒?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詩情是最苦的下酒菜,眼淚是最貴的卸妝水。


  • 逢賭必贏


宋代流行一種叫做“打馬”的棋藝遊戲。馬是對棋子的稱呼。李清照非常喜歡這種賭輸贏的遊戲,而且頗有天賦。她親自寫的遊戲攻略,名為《打馬圖經》。李清照就像《火影忍者》裡的綱手。想必當面買字畫古藏時,也有不少賭來的金銀換取的。


八: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在世,到這裡,到那裡,像什麼呢?覺得真像到處亂飛的鴻鵠一樣,偶然在雪地裡某處落下腳印。雪一化,很多念想有過,且不再被人發現了。能在歷史潮流裡,留下痕跡的素少。在當時文學史男性佔主導的情況下,李清照別是一家,才情萬丈,卻也滿身風霜。


B站有些彈幕,覺得能配得上李清照的唯有辛棄疾。我是贊同的,站在時間的維度,同樣是濟南的辛棄疾出生時,可李清照已經56歲了。

李清照:最終敗給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不管怎麼說,畢竟“她是我十幾歲時候的夢中情人。”


那是小說家,曹寇說的。


-----

資料源於:

1:bilibili《歷史那些事兒》(第2季);

2:bilibili《詩行天下》。

3:圖片來自百度搜索、pixabay、unsplash網站、影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