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疫情時期的愛情,有多痛苦?

在這次肺炎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太多平凡卻又動人的愛情。之所以動人,是因為疫情強行打斷了時間與空間的交匯。

在隔離、空白與生死之間,他們把日常生活中最真摯的愛情呈現了出來。

儘管這些愛情濃郁又熱烈,但那些空白與生死,卻又使人感到痛苦之至。當人距離生死越近,人類的愛情就越顯得悽美。

在疫情頻繁發生的古代,更是如此。

李清照:疫情時期的愛情,有多痛苦?

瘟疫

宋朝時期,醫療條件遠遠不如現代發達。每逢天災、戰爭,幾乎就是重大傳染病傳播的開始。史書記載,宋朝300多年間,就發生了200多起大型傳染病。

雖然宋朝的社會繁榮,文化、經濟高度發達,但與遼、夏、金之間的頻繁交戰,讓宋朝的瘟疫次數遠遠多於唐代。

這些瘟疫,不僅加速了北宋的滅亡,也讓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失去了她的丈夫——趙明誠。

李清照:疫情時期的愛情,有多痛苦?

病逝

李清照所著的《金石錄後序》中記載,丈夫趙明誠在前往湖州上任的途中,不慎染病。而彼時恰逢瘟疫橫行,趙明誠身體虛弱,當然不敵瘟疫的入侵,很快就臥病在床。

李清照得知丈夫染病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前往照顧,但趙明誠終究還是不敵病魔。僅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便撒手人寰,這對恩愛的夫妻從此陰陽兩隔。

趙明誠的離去,不僅讓李清照沒了生活依靠,也讓她失去精神上的寄託,加上國家的動亂,讓李清照一時茫然無所適從。

傷心欲絕之下,寫下了這首《孤雁兒》:

孤雁兒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李清照:疫情時期的愛情,有多痛苦?

懷念

李清照恃才而狂,曾將蘇軾等名家的作品批判一通。在這首詞的小序中也同樣表現出這一點: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李清照認為但凡世人寫梅花,一下筆就顯得很庸俗。

但她寫下這首詞後,卻恍然大悟,原來前輩們的作品並不是妄言。實際上這種觀念上的改變,全因丈夫離世。

這首詞看似詠梅,卻沒有直接對梅花的外形、香味有任何描寫,也沒有歌詠梅花高潔的字眼,反倒隱含著孤雁失伴的傷感。

李清照初見趙明誠時,一見傾心,以至於“含羞而走,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二人結婚後鸞鳳和鳴,經常賭書潑茶,談論金石收藏,當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神仙眷侶。

李清照:疫情時期的愛情,有多痛苦?

哀思

如今趙明誠因瘟疫不幸離世,李清照的悲痛孤寂自然是非比尋常。即使是在“藤床紙帳”這樣清雅的環境中醒來,也有一種說不盡的傷感與思念。

房間裡面只有一縷青煙和玉爐相伴,顯得淒涼孤寂。春天雖然已經來臨,卻引起自己無限的幽恨——門外的春雨下個不停,門內的人卻黯然獨坐,淚落千行。

這首詞的結尾三句,則化用陸凱贈梅給范曄的故事,表達了深重的哀思。陸凱當年思念遠長安的友人范曄,曾折下梅花賦詩相贈。可是如今李清照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其中“人間天上”一語,寫盡了尋覓之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

全詞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卻繚繞不絕。

李清照:疫情時期的愛情,有多痛苦?

志趣

人生在世,能遇到一個志趣相投的人本就不易,更遑論相守白頭。而所謂的志趣相投,就是大至三觀,小至生活中的菜米油鹽,都不用過多交流。

有時候即使你不說我不問,彼此間一個眼神也就懂了!

李清照與趙明誠便是這樣,曾經執梅話風情,憑樓弄笛蕭,琴瑟和鳴,恩愛無疑。如今天人永隔,蕭還是那個蕭,笛還是那個笛,梅花也還是開了,但家卻不再是一個完整的家。

即使風情流連,才華吐麗又如何?沒了欣賞的人,那也不過是在人世間空走一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