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訪學

作者:劉世吾,上外絲路戰略研究所2018級博士研究生

時光飛逝,為期一個月的伊朗訪學已經結束,感受頗深。由於本人碩士期間學習中東史,對中東國家的歷史、社會、文化有一定的瞭解,但是也一直為未能身臨其地而略感遺憾。此次恰逢博士論文寫作需要,又有導師的力薦,遂得以達成此行。導師及其他老師、同學及家人為此次出行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深表感謝。

初到伊朗,先是去所在訪學單位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報到,並與該校外事處處長和外導商量訪學事宜。

我在伊朗訪學

我在伊朗訪學

我在伊朗訪學

除了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旁聽課程和導師交流論文外,在伊朗訪學期間,也曾在大學和導師的安排下於德黑蘭及伊斯法罕進行了學術訪問和田野調查。

我在伊朗訪學

我在伊朗訪學

遊歷之後,感受頗深,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感受最深的是伊朗人民的熱情。中國素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好客傳統,而伊朗人民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走在大街上問路,抑或是打車時需要當地人解釋自己所在的方位,伊朗人皆熱情地伸出援手。社會上如此,大學裡更甚。由於本人不會波斯語,只能用英語溝通,在大學裡面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在本人去所訪問大學圖書館借閱書籍時,不懂得如何查詢書目。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很友好地給予幫助,教授我查詢的方法,甚至親自幫我找到所需書目的位置,讓本人至今仍心存感激。

其次,伊朗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共存的社會,在其政治制度、經濟、社會諸層面皆有體現。伊朗擁有獨特的政治架構,既有教法學家參與政治的法基赫體制,又有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分立的西方民主體制,是對伊斯蘭主義與現代西方民主結合的獨特嘗試。在社會生活領域,所有女士必須佩戴頭巾。但是佩戴的頭巾卻各不相同,傳統主義者大多著黑色頭巾,更有甚者全身覆蓋著罩袍,另外一部分思想開放的女士則佩戴各式各樣、顏色各異的頭巾。在經濟領域,伊朗既存在現代公司制度下的商人,也存在著傳統的巴扎商人,他們各自佔據著自己的市場份額和勢力範圍。伊朗城市的建築方面也體現了這一點,在德黑蘭、伊斯法罕及設拉子等地,既保留了古代的皇宮及園林舊址,又有現代化的新式建築。

再次,伊朗人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獨立自主的精神令人敬佩。筆者在訪學期間曾在德黑蘭及伊斯法罕遊歷,通過日常觀察發現,伊朗雖長期處於美國的嚴厲制裁之下,但是人民仍然積極樂觀,且能夠通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式達到自給自足。伊朗曾建立過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波斯帝國,創造過璀璨的文明,這可能是其堅韌不拔、不服輸的民族性格形成的來源。

最後,在伊朗對待中國的態度上,大部分伊朗人是比較友善的,但也有部分伊朗人心懷不滿。他們認為中國廉價的商品衝擊了伊朗的國內市場,使伊朗本就脆弱的經濟面臨挑戰。“一帶一路”提出以來,中國和伊朗在諸多領域達成豐富的合作成果,但是雙方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根據筆者對伊朗學者的採訪,他們認為中國如何處理好在中東地區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以及以色列的關係是一個嚴峻挑戰。另外,在美國嚴厲制裁伊朗的背景下,中國能否承受住壓力繼續深化合作有待觀察。

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因其特殊的政體在國際社會上遭遇冷遇,美國更是視其為邪惡帝國,對其展開經濟封鎖。但是筆者看來,伊朗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以自己的方式選擇其政治架構,這是別國不能干涉的。另外,伊朗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選擇伊斯蘭主義與當代民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統治,也不失為一個巧妙的政治設計。

在筆者回國的前一週,恰逢伊朗汽油價格上漲,部分民眾不滿政府政策走上街頭抗議,造成了一定的騷亂。但是當其最高領袖發表講話支持政府後,國內局勢逐漸穩定下來,這也體現了其政權設計的巧妙性。政府可以在前臺大刀闊斧地推動改革,以最高領袖為代表的教士階層作為國家的穩定器維護國家穩定。

我在伊朗訪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