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土生土長的小劇種:安陽淮調


河南土生土長的小劇種:安陽淮調

淮調始於隋唐,盛於清朝,曾有“五府淮調”之美譽。作為一個地方小劇種,在豫北,冀南地流傳。其在清朝開班,民國時逐漸沒落,目前只有一小部分還在繼續演奏淮調。淮調曲牌較豐富,多達300多出曲目。其曲調高昂,唱腔獨特,整個演出過程呈現出歡快的氛圍。淮調的唱腔,主要分頭板、二板、流水和三板等。淮調的樂器有板胡、二胡、低胡、大鐃、大鈸以及大梆子。在多種樂器的配合演奏下,以及淮調演唱者慷慨高昂的嗓音下,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屬於小劇中的奇葩。

河南土生土長的小劇種:安陽淮調

淮調曲牌較豐富,多達300多出曲目。其曲調高昂,唱腔獨特,整個演出過程呈現出歡快的氛圍。淮調的唱腔,主要分頭板、二板、流水和三板等。淮調的樂器有板胡、二胡、低胡、大鐃、大鈸以及大梆子。在多種樂器的配合演奏下,以及淮調演唱者慷慨高昂的嗓音下,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屬於小劇中的奇葩。

河南土生土長的小劇種:安陽淮調

淮調除了樂器演奏很繁雜,其對演員的要求也很高。演員們不僅要唱、念、做、打樣樣精通,十八般武藝也得拿得出手,因此每一個淮劇表演者都是全能型人才。在觀看淮劇時,同樣在聽的拍案叫好的時候,也會被演員不經意的絕技而折服,淮劇不僅僅是聽的劇,更是看的劇。

河南土生土長的小劇種:安陽淮調

淮調在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之後,正以嶄新的面貌示於眾人,其在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這個珍惜的劇種依然面對很不樂觀的局面,現在的大多數演員是青黃不接,沒有系統的進行培訓,整體隊伍水平並不是很出色。因此,傳承人很希望有興趣的愛好者,能投身於淮劇的傳承與發揚中,將淮調的這個“中州梆子戲的活化石”更好的流傳下去,並讓更多人知道與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