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行業新的發展模式有哪些?

創業商學院李小冬


實體行業新的發展模式有哪些?

閒話不說,推薦2種實體經營的模式,用好一種則受益匪淺,如下:

1、實體行業的異業聯合

舉個事例:

一個做酒水的老闆,有一款新酒想要推向市場,還不想賠錢。他就想了一個方法,比如他的白酒成本只有15元,然後,他找到很多家飯店和餐館的老闆,跟他們談合作。這個酒在飯店裡留下足夠的展示位,定價70元一瓶,買一瓶酒贈飯店70元代金券。

那麼,他是怎麼贏利的?

如果顧客買了這酒,然後正好吃了70元的飯菜,那麼,就相當於買酒白吃了一頓飯。飯店老闆不是虧了嗎?當然不是,酒水的老闆會給飯店老闆返還金額50元。飯店老闆70元的飯菜,掙50元,實際上是打7折。一般飯店的毛利率都是對半賺,還有20%的毛利。並且,藉助此活動,飯店人氣肯定會提升,酒水老闆的酒有5元的毛利額,實際上就是25%的毛利率,也沒有賠錢,酒也做了宣傳,雙方都有利可圖,達到了異業聯合的效果。

現在,單打獨鬥的商業模式畢竟吸引力弱,能夠把異業聯合運用好了,合作共贏,掙錢的模式才更輕鬆。很多意想不到的異業聯營都在實踐,你可能想不到美容店跟加油站怎麼合作到一起的,也很難想象培訓機構跟電動車行業如何合作的!

總之,只要有共同的目的:賺錢,他們就可以共享人脈資源。只要有可實施的落地的策略,異業聯合就會更加有市場活力。

2、共同合夥人模式

同樣,先舉一個事例:一個水果老闆是如何快速開到3000家店,並且都是盈利的?

這個老闆是這樣操作的,自己成立公司,然後跟各地的想創業做水果生意的店長合作,公司出資60%,店長投資40%。盈利後分紅正相反,店長拿60%,公司只要40%的利潤,門店如果虧損,公司承擔7成的損失,店長只承擔3成的損失。店長還可以發展新店,每發展一家新店,則店長可以享受新店10%的利潤。

那麼,公司以後假如上市,公司會把店長的利潤按照5倍的價格回購。

所以做實體店以前的方式是老闆就是老闆,打工者就是打工者,幾乎沒有股份的分享。所以,實體店的盈利能力就靠老闆一人。後來發展到職業經理人制,老闆有所解放,很多事情都交給了職業經理人,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職業經理人畢竟只當自己是打工者,積極性也不是最高的,除非工資比較豐厚。這些年比較流行的就是讓職業經理人變合夥人的模式,這種模式就把職業經理人與企業的發展捆綁在一起,大大的提高了其積極性,當然,還有阿米巴模式等。

總之,目前做實體店的老闆,如果學會上述兩種模式,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當然隨著實體業的發展,還會有更好的模式,那就要求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才能適合快速發展的實體經濟!


釐生商業策略


實體行業新的發展模式:城市合夥人模式!

舉兩個例子,你要新開一家工廠或一家店,但你這個時候資金緊張,怎麼辦呢?通過發展城市合夥人來解決,同時也把銷售問題同步解決。

先舉開工廠的例子:

以開個塗料廠為例,假如你現在要開分廠或擴廠,你可以把你現有客戶邀請過來,和客戶講你們現在預訂30萬的塗料,我除了給你30萬的塗料,還給你公司1%的股權,每年年底分紅。這樣就把他們發展成了城市合夥人,如果你能發展20個,那就是600萬。這600萬就可以用來開分廠或擴廠了。通過這種城市合夥人模式,把客戶發展成合夥人,把以後的銷售問題也解決了。

再舉一個開實體店的例子:

以服裝店店為例:

你想開服裝連鎖店,假如裝修和服裝投入10萬左右,同樣,你和現在的客戶談,現在訂購5000元服裝,除了可以拿5000元的服裝外,還可以成為本店的城市合夥人,享有該店1%的股權(訂購多少,享有多少股權,這個要根據你開店的實際情況定,我這裡只是舉個例子)。

客戶反正要消費,而且也就是幾件服裝的費用,即使一個人,一年穿5000元的衣服也是要的,如果是一家人,每人一件,可能也要這個費用。還能成為合夥人,店裡業績好,還有分紅,這個時候客戶不但自己消費,還會幫店裡介紹業務,因為她也是合夥人了。

通過以上兩個城市合夥人模式具體案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除了城市合夥人模式,還有平臺模式、眾包模式、輕資產模式、店中店模式、銀行模式等。

我是吳空,歡迎你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我將繼續分享更多相關知識。


吳空系統盈利


實體行業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一定要學習互聯網,、利用好互聯網,還是原來經營的方式,離淘汰也不遠了,即便東西再好,也在通過網絡傳播出去,現在的穿途徑非常簡單了。

1、實體行業要去了解短視頻,作為企業的傳播途徑。

2、直播,這個行業在快速發展,雖然有很多問題,可能不會帶來收益,但是,要去了解它。

3、小程序,這個是實體行業不依靠其它平臺比較好的辦法,從公域流量轉到私域流量(平臺流量引流到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裡面)。

4、做好產品質量和服務。

5、線下實體店利用好空間,做增值服務。

6、跨界合作、資源整合

7……


藍友趣


實體行業這些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全球經濟放緩,特別今年的新冠疫情的影響和衝擊,都感受到陣陣寒意。如何轉型,該怎麼轉型,採用怎麼樣的發展模式,放在每個企業面前是一道道的選擇題,選對了一馬平川,選錯了萬丈深淵。個人的一些的一些看法,國家這些年估計企業上雲上平臺,主動觸網,整個互聯網行業及物聯網行業蓬勃發展,國家在5G時代全球掙話語權,在這個領域,傳統行業重點需要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產品、發展趨勢、競爭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重新定位,梳理一下大概有幾個方式:

模式一:產品+增值服務+互聯網

模式二:服務+互聯網

模式三:線上自媒體+線下推廣+產品

模式四:社交媒體+電商+實體產品/服務

模式五:公司組織變革,合夥人制度,對內員工合夥人制度,對外,資源型合夥人

以上為個人創業過程的這些感悟。不當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


坤哥的天涯海角


針對實體行業,新模式,新思路,幫助實體行業實現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實體,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